logo

仝涛:考古材料所见吐蕃时期青海地区的佛教信仰

作者:仝涛 来源: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时间:2020-03-03 09:52:20 点击数:

 
       从最近这些年的考古发现来看,唐朝和吐蕃时期在青海地区留下了一些佛教题材的遗存以及与佛教密切相关的遗迹和遗物,其中主要包括佛教摩崖石刻和受佛教影响的一些墓葬随葬品。
 
       一、佛教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是研究吐蕃佛教发展状况以及唐蕃古道交通路线的重要资料。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吐蕃时期佛教摩崖石刻共计20处,其中西藏8处,主要分布于昌都地区;青海共7处,主要分布于玉树地区;四川共5处,分布于玉树临近地区的石渠县。大致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麓,以青海玉树和西藏昌都地区为中心,并辐射到临近地区。最近几年相关的新发现不断增多,调查工作更加全面和细化,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同时也对以往的发现产生了新的认识。
 
      青海地区发现的吐蕃摩崖石刻主要集中于玉树地区,主要分布在贝纳沟、勒巴沟口和勒巴沟内。
 
      (一)   贝纳沟摩崖造像
 
      位于青海玉树结古镇南约20公里处,雕刻于沟内一块峭壁上,主尊为大日如来坐像,左右分列八大菩萨立像,造像附近有藏文题记,据分析时代当为806年。
 
      (二)   勒巴沟口摩崖造像
 


       位于贝纳沟造像东北约8公里处的沟口位置,共有两处造像,分别为阴线刻的礼佛图和说法图。礼佛图主尊为释迦牟尼立像,左侧刻有四位朝拜者,依次为跪拜侍童,吐蕃装男性,汉装妇女以及汉装年轻女性形象,可能刻画的是一个吐蕃贵族家庭(图1)。说法图题材为释迦牟尼佛坐像,左右各一尊坐佛像,后侧有一列四尊交脚听法僧众像,右下方为两尊龙女(或龙王)神像和两身听法人众形象,最下侧罗列虎、豹、犀牛、象、孔雀、鹿、马等各类动物的诸有情(图2)。释迦牟尼的狮子座具有典型的吐蕃时代特征,靠枕与背屏的样式与印度波罗王朝时期造型极为相似,年代应该是8世纪下半叶到9世纪。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