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都兰热水血渭1号吐蕃大墓殡葬民俗文化考察

作者: 三木才 刘树军 来源:西藏考古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0-06-02 09:24:35 点击数:
       2000年4月和8月,借省考古研究所清理被盗损中小古墓之机,我们对海西州都兰县热水境内 的血渭(ཤེའུ) 1号吐蕃古墓(以下简称都兰1号墓)进行了以研究殡葬的民俗文化为目的田野考察。对都兰1号墓进行力所能及的综合研究和分析对比,试图在墓的结构、形制、周边环境、殡葬仪轨、 殉葬种类及品位等迹象中,寻找规律,探讨诸多遗迹所蕴含的文化属性和宗教隐喻。我们在对其进行田野考察后,总的感受是,都兰血渭1号墓所含的久远年代的文化信息是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 的。我们初步认为,与松赞干布(སྲོང་བཙན་སྒམ་པོ)等目前基本考证的西藏九座吐蕃藏王墓相比较,都兰血渭1号墓规模最大,祭坛最宏伟,形制最独特。墓室规格最高,文化信息最集中,仅就其殡葬文化层而言,它显明地体现出当年的殡葬仪轨中,主持者们认真地模拟吐蕃土著宗教苯教《十万龙经》 的有关殡葬起源的苯教神话或传说作为现实殡葬的蓝本的某些非常典型的文化范例痕迹。甚至某些 殉葬品当年是如何在殡葬仪轨中按照苯教教义的要求,扮演其不可替代的重要的文化角色的实事。从殡葬的民俗文化方面考察,我们认为,都兰血渭1号墓的文化系统属于吐蕃苯教。起码来说,苯教文化品位占绝对优势。作为爱好者,笔者从民俗文化方面着手,搜集相关资料,予以某些论证。其 初衷为史学家、考古学家抛砖引玉。此考察记难免有许多缺点和失误,恳请批评指正。
一  古墓状貌扫描
      都兰热水血渭山1号吐蕃墓(以下简称“1号墓”)坐落在血渭山脚,墓前濒察汗乌苏河,地理 位置东经36。10'67",北纬98X7Y9",海拔高程3436. 62米。
      墓址依缓冲的血渭山左山坡流线性山嘴而建,依山面河,坐北朝南,偏西南5°左右,墓占地面 积为10240平方米,垂直高度27. 8米(其中包括墓顶一座4. 5米高的原封土残丘),墓底封土南壁长 155米,北壁长100米,东壁宽82米,西壁宽80米,墓顶封土(平台-总面积3580平方米;东沿宽 45米,西沿宽40米,南沿长75米,北沿长80米。墓底大顶小,顶、底基本形制为近似梯形,封土 堆高大,以土、砂、小石块混合夯打而成。墓顶平台中央偏东处有近似于等腰梯形石砌墙一座,墙 中央建有“十”字形石砌墓圹的墓室一座。依次由外向内分述,则石砌围墙墙体高2米,其中,石砌墙的形制,由墙基向墙顶可分为底墙、中层、顶墙三个组成部分,底墙砌高1米,中层木椽摆置高 10厘米,顶墙砌高90厘米。等腰梯形石砌墙面积1730平方米,可分东西南北四面墙体,东墙长41 米,西墙长39米,南墙长55米,北墙长36米。位居石砌墙中央的石砌墓圹的形制为“十”字形建 筑物,“十”字东西走向“一”长17. 6米。南北走向“ | ”长20. 3米,“十”字的交叉中央方形石 砌主室圹约有15平方米,外带回廊。东西南北四个“耳室”宽约2. 8米,耳室边尚有“副室”。墓室石砌圹墙壁形制为上、中、下三层石砌壁,其中间两层木椽排列,等腰梯形石砌墙与中央石砌 “十”字形墓圹之间周边为填充的土砂封土堆,表面平坦。
       1号墓南面前下方的平地有一处大型祭坛,占地面积约2960平方米,其中有线形祭祀沟5条。沿东西走向,呈南北排列,坑沿排列石块。每条祭祀沟长47米,宽2米,沟与沟间距平均为4. 5米。5条祭祀沟的东西尽头建有南北排列的石砌圆形祭祀坑。祭祀沟西尽头的圆形祭祀坑共13座。排列 次序为由南朝北;一座母祭祀坑奇居南头,六对子祭祀坑两两并排,起始于母祭祀坑,由南向北;祭祀沟东尽头的圆形祭祀坑共14座。排列次序为由北朝南,一座母祭祀坑奇居北头,六对零一个子 祭祀坑两两并排,起始于母祭祀坑,由北向南。石砌圆形祭祀坑平均直径为1.6米左右,坑与坑间距 为3米左右,排列长度,东西两边均为35米。
       1号墓顶部由于国民党时期盗掘,大量的封堆土沙倾倒墓顶西南及西侧,导致墓西壁在原有的封 土基础上向外增宽,封土堆外隆。西南墓角破坏成一个较大弧形凹面。由此,测量数据显示墓南沿 长75米,北沿长80米的“反梯形”形制。同时,由于盲目试掘寻找墓门,墓背与山体相接处挖掘 出一条东西走向的深沟。破坏了墓北原有的依山布局,造成墓的形制“后高前低”的人为局面。现 今的墓北呈垂直断崖崖壁状,垂直高度约有30~40米左右,墓顶的北面石砌墙悬空于绝壁边缘。
       1号墓的顶、底、前后左右的基本形制是梯形。1号墓平顶梯形石砌墙东面,紧挨东墙与东平台 之间,垒筑有另一圈呈南北走向、与东墙并行、但不等长等宽的长方形石砌墙,墙体中无木椽排列。与东墙并行长度占东墙长度的1/2强。此墙与平台封土堆平行等高,与梯形石砌墙形成2~3米的落 差,我们暂且称它为“厢墙”。“厢墙”内又有一条贴地隔墙,将“厢墙”横隔成两格(南北格), 北格中又隔一条南北走向的石砌墙。总体格局呈“口”字紧挨“曰”字状,它与主体的等腰梯形石 砌墙在整个布局中浑然一体,落差中显示紧凑。
       1号墓西南角,在墓底部封土边缘,有数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点缀性的圆形小石圈,由于封土堆中 的石头下落堆积,与圆形石圈混合,除少数石圈外,其余辨认比较困难。有迹象表明,它们是沿墓 底边沿排列的。或许,在完整时期,墓的边沿都存在这种石圈,现存石圈直径约为0.5米左右。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