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灵寺”寺名来源考
作者:才让
来源:喜马拉雅跨区域研究
时间:2020-08-12 09:43:14
点击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本文之观点总结如下:
第一,藏文之’Bum gling(炳灵),最初作Bum ling,是汉语“风林”之音译,吐蕃中后期以此指炳灵寺地区,Bum ling又演变为’Bum gling。吐蕃晚期时,炳灵寺成为吐蕃重要的寺院之一,由此吐蕃佛教传入这里,并延续至后世。到宋代时,藏文之’Bum gling又音译为“炳灵”。
第二,大抵在明代时期,藏传佛教界认为炳灵寺是弥勒圣地,遂在’Bum gling之前加了Byams pa(弥勒)一词,成为Byams pa ’bum gling这一语义明确的寺名。并言炳灵寺石窟有以弥勒大佛像为主的十万弥勒造像,使寺名中的’Bum(十万)得到合理解释。

[1]曹学文《关于炳灵寺名称之争的学术史钩沉》,《敦煌学缉刊》2016年第1期,第92—99页。
[2]参见史有勇《“炳灵”非十万佛之意》,《民族报》2002年1月3日,又载郑炳林、石劲松主编《永靖炳灵寺石窟研究文集》上册,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1年,第412—413页;刘再聪、李顺庆《“炳灵”为藏语之疑问》,《丝绸之路》2005年第2期,又载《永靖炳灵寺石窟研究文集》第464—469页。
[3]《宋史》卷49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16、李远《青唐录》均有载。
[4]参见冯国瑞《炳灵寺石窟勘察记》,载《永靖炳灵寺石窟研究文集》上册,第159—185页。
[5]转引自冯国瑞《炳灵寺石窟勘察记》,载《永靖炳灵寺石窟研究文集》上册,第180页。
[6]嘉茂周华《圣地Byams pa ’bum gling见闻记》,《章恰尔》(藏文)1985年第4期;《嘉茂周华论文集》,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6年,第420——427页。
[7]Bum lIng:其中大写的字母I代表古藏文反写的元音i,按今日之写法,应是ling。
[8]黄不凡、马德译《敦煌藏文吐蕃史文献译注》,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57页。该书第121页注释云:“Bum lIng/风林:地名。风林(关),属河州(见《旧唐书·地理志三》)。故地在今甘肃东乡自治县西北。”
[9]王尧、陈践译《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中最初译为“彭林”,后改为“凤林”。《王尧藏学文集》中此段文字译为:“及至虎年(肃宗宝应元年,壬寅,公元762年,同年四月帝殂,代宗立):······尚·野息、尚·东赞等越凤林铁桥。引劲旅攻陷唐之临洮、成州(?)、河州等城堡多处。”(《王尧藏学文集》卷1《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2年,第211页)
[10]布伦顿·道特森(Brandon Dotsen)在《古代吐蕃编年史》(The Old Tibeten Annals)中对Bum lIng加了一条注释,言按乌瑞的看法,似指架在黄河上的“洪济桥”(2009年,第132页)。
[11]具体地望参见刘满《凤林津、凤林关位置及其交通路线考》,《敦煌学辑刊》,2013年第2期,第1—23页。
[12]冯国瑞《炳灵寺石窟勘察记》,《永靖炳灵寺石窟研究文集》上册,第170页。据该文,靠近炳灵寺之渡口处,古代亦有桥。另,藏文中的“铁桥”,一般指铁索桥。
[13]《太平广记》卷410《草木五》。
[14]《上师俄巴父子历代传记·大宝饰鬘》(Bla ma rNgog pa yab sras rim par byong pa’i rnam thar rin po che’i rgyan gyi phreng ba bzhugs pa yin no//),百慈藏文古籍研究室编《先哲遗书》之《俄派师徒文集》第2册,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1年,第6页。
[15]《第吴贤者佛教源流》,拉萨: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357页。关于该著之成书年有不同说法,恰白·次丹平措等认为是12世纪初期,卡尔梅·桑木丹认为是13世纪(1261年)。
[16]参见伯果《青海化隆丹斗寺岩窟壁画调查》,《考古与文物》2014年第2期,第24—30页。
[17]徐德存汉译本《第吴宗教源流》中将’Bum gling译为“本朗”(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76页)。
[18]De ga g·yu tshal:曾被译为“德噶玉园”,实则De是汉语“大”之音译(P.T499号中有汉语“大乘金光明最胜王经”之音译,其中“大”作de’i),Ga是汉语“夏”之音译(马休·凯普斯坦著、卢素文译《德噶·玉蔡会盟寺的再思考》一文中首先提出De ga即汉语“大夏”之音译,文载《藏学辑刊》第10辑,中国藏学出版社2014年,第35—37页),则G·yu tshal(曾比对为“榆林”)亦有可能来自汉语。
[19]王尧、陈践译《奈巴教法史——古谭花鬘》,《中国藏学》,1990年第1期第117页。译文中将’Bum gling译为“彭木林”。
[20]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著,陈庆英、马连龙等译《一世——四世达赖喇嘛传》,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
[21]王沂暖译《弥勒炳灵寺圣地图志》,载《永靖炳灵寺石窟研究文集》下册,第895页。
[22]赞波·丹增赤列著《世界广说》,拉萨: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出版,2011年,第207页。
[23]智贡巴·贡却乎丹巴绕吉著,吴均等译《安多政教史》,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219页。
才让,西北民族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