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炳灵寺”寺名来源考

作者:才让 来源:喜马拉雅跨区域研究 时间:2020-08-12 09:43:14 点击数:
二、藏语’Bum gling源于汉语地名“凤林”

       笔者以为“炳灵”一词源于藏文’Bum gling,可为定论。但需要考虑的是’Bum gling一词之渊源,从藏语之构词法看,’Bum gling这一词汇又显得突兀,不同于藏语之构词规律。藏语中数词和名词组词时,一般数词在后,名词在前,与汉语完全相反,如汉语“一人”,藏语作Mi gcig(人一)。按此,’Bum gling应该作gling ’Bum(十万寺),才符合规律。可知’Bum gling类的构词法比较罕见,而且所指不明,又不符合藏传佛教对寺院的称呼。将’Bum gling称为Byams pa ’bum gling时,既符合藏语规律,又符合作为寺院的名称。问题的是,早期藏文文献里只有’bum gling的用法,而Byams pa ’bum gling这个称呼的出现是比较晚的。
       藏语’Bum gling一词最早应出现于吐蕃时代,实与汉语之地名“凤林”有关。嘉茂周华早已指出’Bum gling在古藏文中作Bum lIng,但他认为Bum lIng是藏语。[6]实则吐蕃时期,汉语的地名“凤林”就译为Bum lIng。[7]《大事纪年》载:
[stagI lo la babste]……zhang rgya zIgs dang zhang stong rtsan las stsogs/ pas//Bum lIng ljag zam rgal te//’bu zhIng kun dang zIn cu dang ga cu las stsogs pa/rgya’I mkhar mang pho phab ste//. 
译文:“[至虎年](肃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尚结息与尚悉东赞等越凤林铁桥(Bum lIng ljag zam),率大军攻克临洮军、成州、河州等众多唐廷城堡。”[8]
       其中的Bum lIng曾被译为“彭林”,[9]或认为是指“洪济桥”。[10]从汉藏语对音规律及所载史事看,译为“风林”是准确的。凤林铁桥所在地即凤林关,此处是黄河上的一个重要渡口,也是是唐蕃古道上的交通要道。[11]凤林关的具体地望在永靖唵歌集,“是个富有历史意义的集市,河边巨石上刻有‘凤林关’三字,在古代河上,是有桥梁的,《河州志》所谓乡关桥,就在这里。”[12]凤林桥是唐蕃古道必经之地,也是从永靖前往炳灵寺的主要通道。《旧唐书·吐蕃传》载:“(大历二年)首领论泣陵随景仙来朝,景仙奏云:‘赞普请以凤林关为界’。”故吐蕃人非常熟悉“凤林(Bum lIng)”这个地名,而且因凤林关与炳灵寺相距不远,吐蕃人遂以“凤林”(Bum lIng)称呼炳灵寺石窟所在的地区。汉文文献中亦有将凤林关与炳灵寺并举之记述,唐人笔记小说《洽闻集》云:“河州凤林关有灵岩寺。”[13]
     “凤林”之译音,亦见之于后弘期之文献,如《上师俄巴父子历代传记·大宝饰鬘》一书记述有俄氏家族先辈的历史,其中一位名叫俄·赞聂者参与了公元762年吐蕃进攻河州之战役,内云:“(俄·赞聂)攻下河州城(Kwa chu’i mkhar),砍断凤林(Bum gling)之铁桥。”[14]此处,凤林译作Bum gling。笔者认为俄氏谱中出现如此古老的地名,说明其有所本,非后人之杜撰。此记载也说明,“凤林”一词在吐蕃时代有不同的译法,或者是传抄中有意导致的错误,因相对于Bum lIng,俄氏谱中的Bum gling更像一个藏语词汇。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