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藏语电视连续剧《莫哇帕洛》创作座谈会发言摘录

作者:程强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08-03-16 11:37:12 点击数:
    导语:
    由青海电视台藏语中心根据藏族民间故事《猪头卦师》主创摄制的六集藏语电视连续剧《莫哇帕洛》于藏历/春节期间播出,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在此期间,青海电视台网、藏人文化网、中国藏族网通、青海湖网都给予长足报道。《青海广播电视报》曾以两个版面的篇幅宣传介绍了这部电视剧的剧情和与拍摄相关的一些信息。近日,青海电视台、藏族网通、藏人文化网媒体记者以及藏语电视连续剧《莫哇帕洛》的编剧、主演兼导演西德尼玛座谈这部电视剧创作,话题涉及这部电视剧的影像技术、主体创作思路、藏语电视剧创作前景探索。座谈会谈话录音整理如下:
    程强(青海广播电视报特约记者):《莫哇帕洛》这部片子藏历新年期间播出,观众反馈很好。说明我们藏语电视创作的路线是没有错的;走专业化、规范化道路,扎扎实实搞创作,遵从艺术规律。这是第一步也是可喜的一步!现在动员网络、平面、纸质媒体品评这部片子,旨在总结经验得失,不断鞭策藏语电视创作前进。
    龙仁青(青海电视台网站记者/著名小说家):莫哇帕洛》影像是极其专业的,讲究构图、镜头语言的规范。单机拍摄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可想而知!我以前也见到过几部制作,但一概逃脱不了电视纪录片的随意性,这部片子一下子就直走到了电视剧创作的专业水平。
    西德尼玛(编剧/导演/主演):剧组也是很佩服我的工作状态。通过此次拍摄,大家对电视剧创作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无论拍摄流程、制作工艺。作为电视创作的专业拍摄,我考虑这是一个“第一次”,应该开好头。眼下专不专业都在搞,没有规范没有艺术追求。我们要遵从艺术规律遵从电视剧的专业拍摄流程,这样为将来的健康发展铺平道路。
    才华加(藏族网通记者):对,这也是文化态度问题。大众对电视剧的欣赏是简单的二分法,但我们却可以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探索。
    三盘俄日(藏族网通记者):比如这部片子的音乐创作主很有特色,用“折嘎”艺术形式把握,突出表现了其诙谐、幽默、轻松的风格,给全剧增色不少。
    龙仁青:画面节奏是否缓慢。片中几个长镜头,其中的元素是不是太单调了!这是我看片的总体感觉。
西德尼玛:我和摄像商量,不搞花哨手法,完全遵从传统的镜头语法,遵从大众的审美习惯讲故事。这部片子构成的几个情节的铺陈遵从藏人对时间的一般反映——缓慢甚至拖沓。贪睡的长镜头也是为了激发观众对片中人物的评判。充分说明剧情发生的文化氛围:比如莫哇帕洛贪睡和狩猎前夜兴奋的长镜头由此而来。接近末尾为什么节奏快起来了呢,因为帕洛的警醒,也是剧情的需要。
    程强:恰巧这几天我看到一本册子,1961年整理的《藏族民间故事集》其中有《猪头卦师》一节。搜集时间在1957年。那上面的故事情节完全是一连串无厘头笑料,我想导演在把握改编、创作《莫哇帕洛》时,是否充分考虑了它的喜剧元素并用足这一资源!
    龙仁青:作为正剧、喜剧的划分,这部片子的喜剧风格在主演方面是做足了的、充分的,可惜没有能够幅射反映在剧中其它演员身上。
    西德尼玛:全片我用的是冷峻的幽默,没用形体的、外在的表演去强化。当然把它完全做成喜剧愉悦大众也无不可,但我想反向处理,以增加喜剧深度。我去西安电影学院,老师和同学们将看到这部片子,我想会面临严格的评判!
    程强:尤其是第六集结尾是不是说教味道过浓了,是对全剧的颠覆吧!
    才华加:我也想到如果这部片子的终点落到卦师的骗术破产就可以保全它整体的的喜剧效果。又比如,官府来请卦师的那场戏,差人的表情过于严肃。有些戏路还可以再开拓,比如与窃取绿松石的女佣之间可以再有一些情节发生。因为剧情的发展预示了这种可能!
    三盘俄日:每年藏历新年藏族同胞都有一个共同的盼望,那就是除夕晚上守候在电视机旁观看青海藏语电视的藏历年新年晚会。今年更是如此,因为很多藏族家庭都从藏语电视预告中得知,今年藏历新年期间除了很多文艺节目之外还有一个大家值得期待的节目,那就是洛赛(新年)初三、初四晚上安排播出的藏语电视首部贺岁片———《莫哇帕洛》。小娃娃们都从大人口中听说过这个故事,从电视里有声有色地观看这个故事感到格外亲切,娃娃们还时不时的学电视剧里的经典台词——风来啊风来!。 我家邻居的一个大娘看完这部电视剧后说:虽然自己小时候从大人口中听说过这个故事,但搬上银幕后的情景更是锦上添花。这部电视片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画面,比如剧中勤劳朴实的藏族妇女卓玛和她的孩子,还有她那懒惰的丈夫,塑造得那样的逼真。她希望今后还有很多藏族民间优秀经典故事搬上银幕,让自己的娃娃们从中学到为人处事的道理。邻居大娘还带着一种讽刺和嘲笑的表情对自己的丈夫说,咱家又得去邀请那个卦师帕洛,来算算失踪一年多的那个卦师旦果和那30只羊的去向。原来一年前丢失30只羊而心急如焚的她丈夫才让,去找了一个自称名叫旦果的外来卦师,卦师预言三天后那30只羊自找家门而来,但才让一家整整等了三年,望眼欲穿也没见到一只羊的影子,才让听信了卦师的谎言不但失去了寻找羊的最佳时机,而且还被那卦师从他家里骗走了一头牛,真是人财两空啊!可见这部藏语电视剧在民间引起了很大反响,电视剧情再现了现实生活中那些投机取巧的人们。幽默滑稽的帕罗、勤劳善良的卓玛为广大的电视观众再现了一幅即可亲又可爱的电视艺术画面。
    才华加:拍摄为什么选择在秋末冬初的泽库草原?
    西德尼玛:剧情要求有作物收获的系列场景,要求是农牧区兼有的景色。我们就选择了路途相对近一些的泽库草原。农民和牧民、农业和牧区的故事背景容纳了众多的地域文化元素,符合这个故事广大的人民性。因为它毕竟是流传在整个藏区的耳熟能详的故事。
    龙仁青:这部片子的题材选择是民族民间故事,这说明我们的艺术家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土壤,是一个良好开端!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在电视剧创作流程。一句话:规范、工整。分镜本非常细致,说明导演的专业水准。
    西德尼玛:拍摄流程以外,制作环节也是严格按规范化做的。片头片尾的排序和规格都是按电视制作的规范化操作的。通过这个剧,藏语电视剧创作者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加强,对电视剧创作的认识无论是观念的和技术的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程强:是啊,流程是高效运作的制度保障!但这一切都以观念为前提!
    龙仁青:西德,你感觉在电影学院学习,对自己的提高有多大帮助?
    西德尼玛:那简直说是从一个黑咕咙咚的地方出来了一样的亮堂。专业,必须是专业的学习才可能造就高质量的作品。
    三盘俄日:那么你在藏语影视译制导演的工作给予你怎样的认识?
    西德尼玛:我在电影学院的开心的学习得益于藏语译制工作;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看过的国内外影视片逾千部,这个对于喜爱影视艺术的人来说是一个丰厚的积累,我一个藏族学生,年龄也有点大,汉语也不怎么通,但就因为有这个积累,比别人倒显得游刃有余。看来生活是不会欺骗人的!
    程强:西德的积累也在于在青海藏语电视的电视评书和舞台小品剧以及他自己的电视单剧的创作,再加上他有文学的濡染浸泽,所以根底扎实吧。
    龙仁青:我听人说,《莫哇帕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她朋友的身上,说那人就在某某地方!
    西德尼玛:这很有可能的,《莫哇帕洛》的故事片原型《猪头卦师》流传在整个藏区。
    程强:藏人因为文盲居多,文化传承往往是口耳相传。藏人的形象思维异常发达,每一个人成为文化延续的载体,流传中又发生变异。格萨尔王传的传承就是一例证!
    龙仁青:《莫哇帕洛》剧的民俗含量中,服饰是不是考量的一个方面?
    西德尼玛:这部剧是年代戏。因为拍摄时间紧,根本没有功夫考征服饰文化的严格定义,不然这块至少也要需要一年的光景。但剧中人物的服饰大都多少有一个文化参照。比如人物的活动场景中的服饰变化——农民和牧人,官家和仆从等。
    龙仁青:坚持走专业化路子,杜绝率性而为不负责任的蛮干,为观众负责的态度是《莫哇帕洛》剧的可贵先天的成功!
    程强:《莫哇帕洛》剧摄制组在四十天的时间里,奋战在平均海拔四千米的高寒草原,圆满完成拍摄任务,充分体现了高原人无畏开拓,勇敢进取的精神状态,既是工作热情的生动写照,更体现了藏语电视人舍我其谁的文化抱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