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让青海湖畔再现最丰美的草原

作者:毛翠香 来源:青海日报 时间:2007-12-05 08:46:55 点击数:
今年盛夏,江河源环保世纪行采访组一路走过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及所属的海晏县、刚察县、共和县、贵南县、同德县。耳闻目睹的是环青海湖大面积的油菜地已被退耕还林还草地所替代,途经的几个县大面积开垦的耕地现今也都退耕还草,碧绿的草原,微风吹过,一片绿草碧浪。
保护美丽的青海湖
   
目前,环湖原本大片大片的油菜地,已被大面积的人工草地所替代。几年前曾在青海湖北岸看到的一片沙漠,如今成为沙柳、松树等植物的乐园,人进沙退在这里成为现实。
    在刚察县黄玉农场退耕还草工程现场,长势良好的人工种植的牧草已有20多公分高,微风吹过,芳草萋萋;
    鸟岛上,没膝深的草覆盖了盐碱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在共和盆地塔拉滩草地退化和固沙种植实验地,用麦草围成的固沙的方格,固定住了流动的沙丘……
    2002年起,环湖地区开始实施大面积退耕还林草工程,种植披碱草、无芒麦、沙棘、红柳等,昔日的拓荒者成为了今日的种草植树能手。经过几年的努力,15.8万亩退耕还林还草地和2万亩荒滩种草地经围栏封育、保护,林草茂盛,成为环湖地区最好的一片区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光再现青海湖周边,也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普氏原羚和各种鸟类的繁衍生息地。 锁住肆虐的沙丘靠近塔拉滩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沙珠玉乡上卡力岗村的百余户人家,40年来,因流沙埋压房屋,先后搬迁三次。而铁盖乡、曲沟乡的部分牧业村也时常有可利用草场被风沙淹埋。环湖地区的草场退化面积已占到环湖总面积的30%以上。
    启动于1991年的大规模治沙工程,截至目前已累计防沙治沙面积236万公顷。尤其是近五年累计治沙37.3万公顷,对局部地区荒漠化程度的减轻和沙化土地的逆转具有一定作用。全省相继建成了香日德、沙珠玉、诺木洪、黄沙头、格尔木和德令哈一批高寒沙漠绿洲等都成为我省防沙治沙的典型。
    站在共和县塔拉滩、贵南县西格滩的黄沙头最高点,向四周望去,适宜高寒气候特点的窄林带、小网格,乔、灌、草、带、片、网相结合的荒漠绿洲综合农田防护体系建立起来,活动的沙丘被锁住了,绿洲面积扩大了。灭除狼毒鼠虫害在草原上,随处可以看到一种美丽的花,羊误食后,轻则掉毛、掉膘,重则死亡。这就是狼毒草。据专家介绍,狼毒草盛开的草原就是草原退化的标志。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同宝牧场,记者看到在高处一块草库仑里,粗略一数,脚下的狼毒草就有十多株。而在同一个草场的低处几乎看不见狼毒草。据草原站的负责人介绍,这是海北州开展狼毒草灭治试验点。2003年起,海北州投入7.5万元,选择同宝牧场1.5万亩狼毒草肆虐的草场进行灭治狼毒实验,经采用化学制剂灭治,在治理过的草原上,几乎看不到狼毒花。
    不仅如此,海北州实施鼠虫害防治工程和草原毒杂草防治工程等一系列草原保护和建设工程,全州累计防治鼠虫害6344.91万亩,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无地面鼠害的目标。
让草原得到“轮休”
   
据2006年全省草地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全省全年理论载畜量为2549.74万个羊单位。2005年末,全省各类牲畜存栏量为2105.2万头(只),折合3546.63万个羊单位,超载996.89万个羊单位,超载率高达39.1%。草原需要休养生息。
    截至2006年底,在兴海、同德两县实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开展的异地搬迁、建设养畜、鼠害防治、封山育林等11个项目,完成投资6931.1万元。减少了保护区特别是核心区的人为活动,减轻了草场压力,缓解了草畜矛盾。2006年,省委、省政府将塔拉滩、木格滩列入青海省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项目,投资6184.7万元,在两滩实施退牧还草试点项目150万亩,通过项目实施将滩内1306户6722名牧民搬迁安置到交通便利的公路沿线小集镇或州县所在地的中心城镇,对现有草场以村为单位进行围栏封育、减畜禁牧,计划禁牧草场220.36万亩。在贵南、同德的移民新村,我们看到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房正在建设中,每户占地0.6或0.7亩,人均15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并实现了水电路三通。今年年底,这些搬迁牧民将搬到移民新村。 
保护草原野生药用植物
   
我省草地野生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冬虫夏草、柴胡、麻黄草等名贵药物储备量较大。不菲的价格驱动使草原上采挖虫草等药用植物的现象十分严重。每年虫草采挖季节,大量人员涌入草原,对草原植被的破坏就显而易见。
    为了进一步规范野生植物采集制度,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州、县草原监理部门对本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编写了翔实的调研报告,对野生药用植物实行采集证管理制度,确定年度采集计划,对采集时间、采集工具和采集方式进行现场检查,统一标准,对发现乱采滥挖、破坏草原植被的行为依法进行惩处。草原监理部门还积极与公安、环保、工商、林业、财政等部门协同配合,打击非法采集和销售野生药用植物的违法行为。刚察县从2002年开始,对进入县境内采集冬虫夏草的人员实行采集证管理制度,严禁无证采集。对重点采集区域进行巡山监督检查,使非法采挖草原野生植物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