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游走贵德体会藏乡“高原小江南”的初夏

作者:拉吉卓玛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09-08-11 14:25:35 点击数:
4月17日,笔者与青海湖网的创办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才洛主任一同前往贵德做青海湖网的一些宣传工作。近日本网站的宣传册新鲜出炉,并将宣传册发放到了海南州各直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及青海湖周边各县各级单位、西宁市各涉藏单位和全国各民族大学,得到了各单位的热情支持和充分肯定。此次贵德之行恰逢贵德县举行2009中国·青海贵德第五届黄河文化旅游节,作为贵德人,看到家乡的旅游事业发展的如此红火深感欣慰,同时作为青海湖网的记者,虽然在过周末,但是对于旅游节是有义务和责任做到全方位的报道。

笔者在贵德文化广场留影
   
梨花园
17日下午,在贵德县河阴镇的大街小巷发放了本网站的部分宣传册,当日,街市上人声鼎沸,一派节日气氛,过往的游客和老百姓身着单衣,在青藏高原上他们最先享受着初夏灿烂的阳光和芬芳的花朵,宣传的最后一站是位于河西镇,黄河老大桥南侧100米处的三星级宾馆——梨花别墅,在前台经理的热情接待下才洛主任介绍了青海湖网此次宣传活动的目的和与梨花别墅的合作事宜,并达成共识,在前台经理的安排下将宣传册摆放在了该宾馆的175间客房内。此行除了将宣传册发放到了县城各移动、电信、银行和商铺的店面外,还送往贵德县人民政府、县医院、县民中、县中学、县温泉宾馆等单位,得到了当地各级领导和职工的支持与肯定。
    在贵德县的宣传工作告一段落后,才洛主任当日赶往西宁。海南藏族自治州藏语言工作委员会正在编著一套海南州地名的蔵汉双文书籍,计划在今年10月正式出版,兴海卷和共和卷终审完成后拿给有关专家再度进行征求意见,才洛主任赶往西宁正是为该书最后审定的事会见专家,一并将青海湖网的宣传册送抵西宁市各涉藏单位,而笔者在贵德继续记录和感受“小江南”的初夏。
    4月16日,中国·青海贵德第五届黄河文化旅游节在贵德县水车广场开幕以来,该县迎来了近年来游客最多的一次旅游高峰,上万人的游客对贵德的食宿、交通和各景点等都是一次重要的考验,除了青海省内西宁市和各县的游客外,来自甘肃兰州的游客众多,纷纷表示喜欢贵德的梨花,清清的黄河水更是让许多游客浏览往返,以及对于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菜都赞不绝口。黄河沿岸、乡村深处、城镇周边的农家院、饭馆,以及温泉宾馆、梨花别墅等星级酒店一律爆满。虽然18日有些许的降温和雨水,但丝毫没有影响到游客们的兴致,梨花园、文化广场、水车广场、玉皇阁和南海殿等景点游客络绎不绝,是此次旅游节接待游客数量最多的一天。

古城墙
19日天气好转,笔者一大早带着相机从县医院背后的环城路出发,一路前行,围绕着古城墙,路过乡村深处的农家院,昨天一天的雨水打落了的梨花花瓣散落一地,眺望原野处处梨花绽放,“梨都”真可不是浪得虚名。走到黄河边,3月初开工的黄河悬索桥重建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一旁的新桥设计图上介绍道:贵德县黄河索桥位于青海省贵德县城北的黄河主河道上,距西宁市公路里程110km,该桥为单跨双悬索桥型,主索跨度210m,桥梁全长253.7m。桥梁的主要功能为旅游及通行小型车辆。道路等级为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荷载:汽车—10级,人群3.5KN/m2(专用人行桥梁),抗震设防热烈VII度,按VI级航道设计,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

贵德黄河清湿地公园
环顾四周,黄河岸边的芦苇地野鸭成群,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区青海贵德黄河森林公园已是树木苍翠,林间小溪缠绕、鸟鸣蛙叫,依托黄河森林公园和黄河周边大面积湿地建成的青海省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贵德黄河清湿地公园以高原湿地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青海省内外众多游客慕名而来。黄河清湿地公园东起尕让乡阿什贡村,西至拉西瓦水电站,全长28000米,南至西久公路,北达原宁果公路,平均宽2100米,总面积8.32万亩,其中黄河夹滩及两岸滩涂湿地面积约3.98万亩(含黄河夹滩面积0.57万亩),湖泊湿地面积0.24万亩,沼泽湿地面积1万亩,黄河两岸森林和灌丛面积3.1万亩。

贵德黄河清湿地公园
黄河清湿地公园逐步形成“一点、一线、两带、三区、五主题”的旅游格局。一点即一个形象展示点,树立“天下黄河贵德清”宣传碑。塑造黄河清湿地公园旅游形象,凸现湿地公园个性,传达湿地公园精神理念;一线即黄河古道碧水丹霞旅游航运线。以黄河古道为中心,开通水上旅游线,将黄河两岸丹霞地貌和坎布拉森林公园、李家峡电站等景点连为一体;两带即黄河南、北两个开发带。黄河清湿地公园南岸紧邻玉皇阁古建筑群及贵德古城。旅游开发已初具规模,呈带状结构散布着温泉宾馆、河滨公园、黄河旅游度假区等,在该区主要进行科学引导,资源整合,严格管理,突出重点,讲究特色,注重深度开发,促进旅游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黄河清湿地公园北岸主要根据贵德县旅游业总体规划,通过对外宣传招商引资手段吸纳社会资本和国际资本把黄河北区建成集水产养殖、水上娱乐、垂钓、种植、休闲娱乐度假、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省级旅游度假区。两个开发区通过吊桥、浮桥、公路大桥以及黄河水运航线相连接。三区即三个重点功能区:一是生态保育区,包括红柳滩生态保育区和山坪植物保护繁育区,以生态保护为主;二是宣传服务区,主要分为湿地宣传区和旅游服务区;三是观光休闲体验区。依托清清黄河以及各种优势旅游资源开展水上娱乐、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等,发展露天游泳、垂钓、漂流、羊皮筏、沙滩排球、沙滩浴场、农家乐、森林游憩以及拓展训练、探险等参与性体验项目;五主题即五个主题景区:一是千姿湖湿地生态展示区。以湖泊沼泽和河流湿地景观为主,是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区域,主要向游人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和湿地形成、发展演替过程,让游人了解湿地、认识湿地,激发保护湿地意识。二是黑峡口休闲体验区。包括沙洲露营区、露天沙滩浴场和高水准垂钓基地,主要开展野外露营、生存训练等时尚旅游项目和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沙浴等休闲运动项目。三是虎头崖农业观光区,集生产性、游览性为一体,用地布置景观化、艺术化,打造农业种植和观光旅游相结合的景区。四是河滨森林景观游憩区。主要开展游憩休闲、生态度假、登高望远等森林有氧运动。五是黄河清生态植物园区。以格尔加经下排至山坪公路为主线,沿线节点式开发,注重保护及科普宣教,修建各个主题园区,面向游人开放。建成集生态保护、绿化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园区。
    黄河清湿地公园内生长的植物种类繁多,有青杨、沙棘、柽柳、水柏枝、柠条、枸杞、小檗、蒲茸草等。公园内还分布有19种国家和省级野生保护动物,其中鸟类16种,兽类3种,主要有环雉鸡、红隼、矛隼、大天鹅、鸬鹚、赤麻鸭、鱼鸥、斑头雁、棕头鹰、啄木鸟、水獭等,另外分布有多种鱼类,有黄河鲫鱼、鲶鱼、红棕鱼、鲤鱼、草鱼等。

黄河
除了黄河清湿地公园,引人注目的还有黄河水车音乐广场,2007年投资306万元修建了以黄河水车为主体建筑的音乐广场。黄河水车音乐广场位于贵德县黄河南岸滨河路畔,水车为直径20米的木结构,伴以塑石假山、木桥、栈道。黄河水车古朴典雅的造型在见证贵德悠久的开发历史和昭示光辉灿烂的黄河文化的同时,强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与蓝天、碧水、丹山勾画出了一幅动人的黄河风光,成为贵德旅游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今年为了凸显黄河文化旅游节的文化内涵,在该广场新建了名为“黄河少女”的雕塑,展示母亲河——黄河少女时代的丰姿。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孕育了华夏文明。黄河水在青海境内是清澈透明的,出积石而入甘肃。黄河原本并不黄,由于它容纳了百川而改变了模样;我们的母亲原来很漂亮,由于她养育了儿女历经了沧桑,如今已变得白发苍苍。在甘肃省兰州市伫立着一座大型雕塑“黄河母亲”,整个雕塑主题风格体现了母亲慈爱博大的胸怀,而黄河水在青海省贵德境内有天下至清的美誉。原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2000年7月在贵德县视察时,亲临黄河边,触摸黄河水,感慨题词“天下黄河贵德清”七个大字,一语道出了贵德风物精魂之所在。若将黄河喻为孕育华夏文明的母亲河,那她在贵德就宛如母亲的少女时代,她以清澈、娟秀、纯洁、淳朴、柔美的体态吸引着八方游客。作为旅游大县的贵德当塑像以铭记,并作为贵德旅游的标志性雕塑,以唤起人们保护母亲河,传承华夏文明的意识。
[FS:PAGE]

黄河水车音乐广场
   
黄河水车
   
黄河少女

黄河少女
矗立在清清的黄河边,游人的欢颜笑语融进耳边阵阵的波涛声中,奏响了这个时节贵德最美的乐章,孩子们在河边嬉戏着、跳跃着;情侣们牵着手微笑着;相机的快门按个不停,留下了贵德这个时节最美的笑脸。

贵德黄河清湿地公园
   
黄河
   
黄河
   
黄河水车音乐广场
贵德确实是个气候宜人,适合定居的好地方,历史上曾是兵家相争之地,说到历史我们清楚的知道,贵德是一座古老的蔵乡之地,藏语称为“赤噶”,安多第一佛塔的乜纳塔就坐落在贵德县城黄河南岸,相传吐蕃时期的赞普赤热巴坚(吐蕃王室第四十一代藏王)曾北征到此地,修建了此佛塔,并将赞普自己的一绺长发剪贮于塔内。随后有些学者把此地称为贡古美汝,是吐蕃时期藏汉两地的交界处。现在人们把此佛塔称为:白塔、弥勒塔、乜纳塔、避水塔等,贵德也因为藏王巡幸的宝座被藏人称为“赤噶”而载入史册。贵德的所有景点追根溯源都与藏族文化密不可分,比如:文昌庙、南海殿、大佛寺等,所以贵德所呈现的应该是藏族大文化背景下的中原小文化,而随着改革开放,和城镇建设的快速推进,贵德逐渐丢失了故有的藏族大文化背景,刻意塑造和模仿内地江南文化,尤其在城镇规划和建设中完全看不到藏族自治州应体现的藏族建筑文化特色,如果该县能很好的利用和体现藏族大文化背景下的中原小文化这一特色,那么贵德将会更加吸引世人的目光,成为青藏高原上独具魅力的地方。

乜纳寺后面的沼泽地
   
乜纳寺周围的村庄
   
乜纳寺周围的村庄
说到安多第一佛塔——乜纳塔,笔者在黄河南岸滨河路上前往黄河水车音乐广场的途中,透过林海望见乜纳塔尖在朝阳下异常夺目,便改变行程计划前往乜纳寺朝拜,顺便看望老朋友阿克丹巴,以及了解一些乜纳塔修缮计划的落实情况。通过一片树林和一片沼泽地,乜纳寺的围墙出线在眼前,白灰一圈一圈的涂抹在围墙上,风中飘散着桑烟的味道,周围的村庄寂静,庄稼地里绿油油的冬麦已经长到一尺多高,绕了一圈来到乜纳寺正门,小小的门厅内外梨花竞相开放,经堂里僧人们在早读诵经,院落内新铺设的水泥地让小小的寺院显得干净整洁,高高的乜纳白塔下人们念着玛尼,转动着经桶,右旋快步的一圈圈转着……乜纳塔依然倾斜,布满疮痍,随时都有坠石的可能,对于每日来这里转塔的信徒来说是很危险地。

乜纳寺周围的村庄
   
乜纳塔
   
乜纳寺围墙
   
处处梨花飘香
查看完乜纳塔原有的那些裂缝和变形的塔基后,来到经堂门口聆听佛音,一会儿阿克丹巴从殿内走出,笑面相迎,寒暄着迎进他的小小僧舍,整洁的小屋,墙壁上挂着一副布达拉巨照,他忙去烧茶水,顺手递来一份资料,题为《关于乜纳护法院遗址的历史考证》,里面介绍道:乜纳护法院原本归属于乜纳寺,是众僧诵经修行的重要场所之一,其名来源于乜纳寺,别名“乜纳九阁”。此护法院占地面积大约8亩,东临玉皇阁,西止城隍庙,北靠古城墙,南墙与城隍庙呈“一”字型平齐排列,涵盖了现金整个大佛寺及大佛寺背后至古城墙边空地。1958年之前的乜纳护法殿的旧址位于现有的大佛寺背后,所遗留下来的地基和煨桑台依稀可见,以及附近古老的两棵参天柏树和几棵果树至今仍枝繁叶茂的生长着。大致上规模异同的寺院和庙宇之殿堂和护法殿都合为一处,唯独乜纳寺恰恰相反,与护法神殿分为两处,证明了此寺的历史比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贵德古城墙更悠久,当时修建城墙时迫使把寺院搬迁到现在的位置,但未让护法神殿一并迁移,至延续到1958年之际惨遭劫难,该护法神殿被彻底拆毁,夷为平地。据历史记载,乜纳护法殿由乜纳·罗智达杰法王所兴建,当时兴建5间,分别由24根圆柱、6根大梁和12根檀条组成,并建有宽广的殿堂和门厅。护法殿内供奉有“三世佛尊”、“阎魔护法身”、“阎罗法王”等诸尊塑像,墙壁上雕刻有殊胜的“大威德金刚”、“金刚手”和其他三尊护法神。中庭的大院建有包括修行禅房、僧舍和经灯师住房、厨房、库房等共13间,其中北侧有坐北面南房屋5间,东西两侧各有4间,形成一个完整的院落。有开阔的庭院和门厅。至今尚未弄清后来遭受毁坏系何人所为等事实真相。历史上此殿所举行的几项重大佛事活动依次如下:1、藏历每月初十五的大吉之日,佛家弟子和信众在法会上祈祷大威德金刚,念诵其法号和五部祈愿经;2、在藏历11月14日至16日期间的超度法会上供修朵玛食子,吟诵《五部护法经》,兼修年度吉祥天母之施食法仪轨;3、在藏历6月祈愿大法会上祈诵《大药师经部》。1958年之前,有位来自北京的游方老居士称比丘尼的曾租借过中院东侧的两间禅房,大约修行居住了7年多,后来这位外来居士圆寂在色尔加村。1991年,一位系本县河阴镇郭拉村二社的罗因居士,从乜纳寺租借了原护法院中庭旧址,后来他不顾乜纳寺的劝阻,在此处修建了现在的大佛寺,但此处的土地权属绝不归属于他所有。证明人:乜尖措、乜吉太加、乜仁青、格桑多杰。

乜纳寺

乜纳寺大门

乜纳寺内

乜纳寺院落

乜纳塔下的转经人

乜纳塔第一层的大裂缝

高高耸立的乜纳塔

阿克丹巴的僧舍
阿克丹巴反复的说:“我们现在没有诵经的地方,护法院一定得要回来”问起乜纳塔的修缮计划落实情况,阿克丹巴说目前只要到2万元,这个远远不够,感觉身上压力很大,乜纳塔修缮迫在眉睫……说着话他的手机响了,原来是有人没有经过乜纳寺和林业局的允许私自托运乜纳寺管辖森林里的沙土,和阿克丹巴迅速赶往林子,正好拦截了正要运载着沙土离开的一辆拖拉机,经过交涉,最后这位农民大哥将沙土拉回了原处,阿克丹巴憔悴的面容写满了无奈,整日为寺院大大小小的事情忙绿着,临别前,问起阿克丹巴的最近计划,他说他很想请求十世班禅大师的女儿尧西·班·仁吉旺姆公主帮助寺院实现乜纳塔的修缮愿望,很希望能有善缘认识公主。收起那份《关于乜纳护法院遗址的历史考证》告别阿克丹巴,心中无限惆怅,感叹世事变迁……

乜纳寺裂开的围墙
   
乜纳寺外狭窄的通道
   
阿克丹巴制止私自托运管辖森林内沙土的农夫
   
与阿克丹巴告别
相传,乜纳塔是印度阿育王号令财神瞻婆连夜造就的世界一千万座佛塔之一。当时此地住着几家藏族乜氏先民以游牧为生,兼营农业,从而白塔也姓了乜,千百年来见证着这块土地的岁月变迁。如今贵德乜氏后人人丁兴旺,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不断的发展中完全汉化,除了追根溯源外其余的,从通婚到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完全看不出是藏族……
    徒步沿着黄河边走了一上午,收获很多,感慨也很多,关于文化、关于未来每个人都是历史的缔造者,所以每个人都有责任肩负起历史的重担,为后人留下历史的见证。

黄河岸边的森林
抓紧在贵德的每分每秒,又赶往大佛寺探探究竟,大佛寺在玉皇阁古建筑群中,位于文化广场北端,艳红的油漆大门上“大佛寺”三个大字高高的悬挂着,寺内丁香花芬芳,古树参天,香火旺盛,几位女居士正为香客们指引拜佛,说着吉祥话,历史就这样埋没在脚板底下,没有人知道那是为什么,似乎也没有人关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或许我们可以只在乎现在……出了大佛寺在文化广场西侧的梨花园拍摄了几张梨花的特写照片,下午赶回恰卜恰,由于时间原因珍珠寺和文昌庙没能一一走访,希望下次回家可以再做详细的介绍,为这些文化流转的遗迹验明正身。

大佛寺
   
大佛寺内
   
贵德梨花
   
贵德梨花
   
贵德梨花
   
文化广场的丁香花
   
文化广场的手工品展示
   
文化广场的手工品展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