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药学的起源与发展
藏医藏药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生活在西藏高原的居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逐步认识到了一些植物的性能及其用于治疗的经验;在狩猎过程中,又逐渐知道了一些动物的药理作用。相传在公元前三世纪,就有了“有毒就有药”的说法。
西藏最早的医学叫“本医”,流行于像雄时期(西藏最早的王朝,今西藏阿里一带)。当时还没有系统的理论,主要靠三种疗法,即放血疗法、火疗法、涂摩疗法来治病。同时,还用酥油止血,用青稞酒治疗外伤等等原始简单的办法。公元四世纪,天竺的著名医学家碧棋嘎齐和碧拉孜入藏,传播了《脉经》、《药物经》、《治伤经》等五部医典,对"本医"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公元7世纪初,文成公主嫁入西藏,随带中医医疗技术传入西藏,对藏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宝贵的基础。随后的公元8世纪各邻国名医入藏,传授医学,与藏医学之间的学术交流十分活跃,促进了藏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赤松德赞时期,藏医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九大著名医学家,即宇妥·云丹贡布、碧棋列贡、吾巴曲桑、齐齐谢布、米娘绒吉、昌提杰桑、聂巴曲桑、冬门塔杰和塔西塔布。其中宇妥·云丹贡布最为有名,撰写了举世闻名的藏医学巨著《四部医典》
13世纪,大圣邬坚巴成功地进行了“水银洗炼”的冷热处理及祛毒等整个实践操作,并编著了《制水银论典》等著作,开创了藏药“水银加工”系统完整的实践操作,为“水银加工”的普及和弘扬作了无法估量的贡献。藏医“水银洗炼法”简称“水银加工”或“佐珠钦莫”,藏族人民把“佐珠钦莫”称之为藏药的宝中宝,是藏族历代名医把含有剧毒的水银经过复杂的特殊加工炮制后,炼制成无毒而具有奇特疗效的药中之王“佐塔”。作为藏药材重要的加工方法和藏药实践的惟一精华,千百年来历代藏医药学者都非常重视该技术的实践与传承,后经贤者噶玛·壤琼多吉、苏卡尔·囊尼多杰、贡珠·云丹嘉措等著名藏医药学家的不断实践和传承,使这一藏医药文化的精粹得以世世相传,并成为现今的专利技术。同期,藏药学家噶玛·壤琼多吉撰写的《药名荟萃》,详细论述了930多种药物的性味功效,并从10种宝石类药物开始阐述树类药、草药、动物药的分类及功能。这部著作在当时是一部最全面的本草学著作,人们也把他当做一种标准的藏药本草学而广加运用。
14世纪初,藏医药学逐步形成了南北两大学派,北方派稍早于南方派。两大学派都把《四部医典》作为总纲领,进行各自不同的研究,并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会变了各派的论著。北派创始人强巴·朗杰札桑针对西藏西部和北部的地理环境、气候、生活方式等特点,研究出了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法,撰写了《医典注释》,新创药剂法,而且在药物鉴别方面也有独到的创新。南派代表人物苏卡尔·囊尼多杰主要针对西藏南方的湿热气候以及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特点,创制了许多具有苏派特点的药物,并以大量的实践经验总结为依据著书立说,其中,最著名的著作有《医学千万舍利》、《广论药物》、《甘露宝库》等,确为切底实践者。
[FS:PAGE]
公元17世纪,五世达赖为了弘扬藏医药学,整理历代遗著,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藏医药人才,于1696年在拉萨药王山建立了医学利众学院,并下令以帝司·桑杰加措为代表的藏医药学家重新整理大量的藏医药学文献。帝司·桑杰加措案5世达赖的旨意,探究强、苏两派的不同观点,撰写了融两派医理为一体的《四部医典注释蓝琉璃》,成为《四部医典》的最完整、最系统、最系统最标准的注释著作。他还按照这些注释组织全藏名画家绘制了79幅《四部医典唐卡》,成为祖国医学史上的一大创举。其中绘有药物挂图9幅,包括进1000种药物。此期,医学博士达莫门·洛桑曲扎也撰写了关于《四部医典·释续》药物详释专著,有关珍宝药物的《格言白琉璃串》,关于水银加工实践《读者心愿满意》等著作。从此,藏医药在西藏、青海、甘肃等藏族聚居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公元18世纪初,蒂玛·格西单增彭措不辞艰辛,奔波于西藏和内地、印度等地,潜心研究藏医药学,他所撰写的《晶珠本草》成为举世公认的藏药本草学巨著。该书对915种基本药物进行分类,对2294种药物的性味、功效以及异名等作了详细阐述,成为当时最完整的藏药本草学专著,被称为集藏药汁大成者。《晶珠本草》不仅在西藏,而且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内蒙古等地的医生们也推崇其为标准“本草”而广泛使用。
公元19世纪末,为了培养新一代藏医药人才,十三世达赖下令从西藏各地招收学员,任命藏医药学星算学大师钦绕洛布为院长,在拉萨创办“门孜康”藏医星算学院。该校先后培养了1000多名藏医药专门人才,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的各地都有了民间藏一医生的格局。钦绕洛布院长还撰写了《草药标本?措其年罗》《神奇金穗》《生药标本如意宝瓶》《配药功能汇聚》《甘露配方宝瓶》《药味配剂表》等著作,为培养学生、治病救人投入了毕生的经历为藏医药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藏医药的抢救、继承和发展,使古老的藏医药这一优秀民族文化得到了枯木逢春、雨后春笋般的良好发展机遇。子上世纪70年代以来,西藏相机扩建和建立了藏医医疗、教育机构,抢救、整理了藏医药珍贵古籍文献,规范了藏医诊疗技术,使藏医独特的诊疗手段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藏成药以其可靠的疗效,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等特点,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随着人们对藏医药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藏医药的生产厂家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藏药走出区内,走向国内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