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多合旦的从医之路
作者:何君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09-24 15:24:00
点击数:
一个没有踏进过学校大门一天的文盲, 从十四岁学藏医,46年如一日,为乡亲们默默无闻的看病治病,成为闻名十里八乡的好“曼巴”。从文盲到名藏医,他的从医之路不是华丽转身,而是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和一生艰辛的付出。他就是今年60岁的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索乎日麻乡卫生院院长多合旦。
一场病坚定了学医信念
多合旦从小跟随爷爷奶奶长大。6岁那年,他得了痢疾,爷爷把他驮在牛背,在草原上辗转几天,找到一个藏医,才把严重脱水奄奄一息的他从死亡线救了回来。在他的记忆里,一个现在看来小小的痢疾,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就能要命,这场病灾坚定了多合旦后来的学医之路。
因为没有劳动力,多合旦对上学只能渴望,每天除了放牛放羊,还要帮爷爷奶奶干活做饭,但学医的念想一直没有断。14岁那年,他说服了爷爷,终于拜名藏医严排为师。严排是青海省有名的藏医专家,目前在果洛州也是少有的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之一。
因为没有文化,学习藏医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除了理论学习外,采药、加工、配制等等环节不能有丝毫马虎。严排说,多合旦聪敏好学,是他所有的徒弟中悟性最高的。仅用了一年时间,多合旦就能独立外出看病,成了乡里的赤脚医生。
多合旦拜师学医,师徒情深40多年,如今73岁的师傅严排退休后依然返聘在乡卫生院,师徒二人每天在一起,服务着众乡邻里的牧民。
不求回报只求众生平安
索乎日麻乡距离久治县城65公里,全乡4300多人口,四个大队十五个生产小组,牧民居住相当分散,最远的牧户距离乡上近百公里。上世纪70、80年代,当地的交通和医疗条件相当差,一个卫生所,三名藏医,乡亲们看病就医全靠骑牛骑马。热心的多合旦就成了牧民心里的“保护神”,不管病人在哪里,只要有需要的,他必须前去接诊,有时为了医治一个病人,骑牛骑马来回三四天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二十多个春夏秋冬,多合旦几乎踏遍了索乎日麻的每一寸草原。
每到夏季,广袤神奇的果洛草原遍地是宝,采集中藏药材也是多合旦和全院职工的工作之一。当地群众就医习惯以藏医为主,乡卫生院的藏药大部分就地取材,每到这个季节,多合旦就带着职工,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安营扎寨,每天跋山涉水去挖草药,一个星期后,人背马驮满载而归。多合旦说,近几年,随着卫生院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卫生院每年自采的中藏药材有上万斤,回来后,还要清洗、晾晒、剪切、粉碎、配方、制剂,工艺相当繁琐。
在乡卫生院的制剂室,有一台陈旧的粉碎机,这是1985年左右,多合旦奔波一个月从河北省买来的。“电机都换了几个都舍不得扔,就像自己的孩子,把它当宝贝了”。多合旦讲述一路辛酸时感慨万千: “在这之前都是手工磨药,工作量可想而知”。
因为没有副作用,价廉、方便,藏药在当地很受欢迎,加上多合旦多年的行医经验,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而来,这四十多年来,多合旦已经记不清医治了多少患者。
完成未了的心愿
“如果没有多合旦,我早就死了几次了”。门堂乡75岁的吉保老人,40几岁得月子病,在病床上瘫痪了十几年,求医无门找到了多合旦,在他的精心调理下,吉保能下床走路了。“隔三差五就来一次,没有他我能活到今天吗?”吉保竖起大拇指说,多合旦就是她的救命恩人。
在46年的行医过程中,没有误诊过一例,没有发生过一次医疗纠纷,这是多合旦值得肯定自己一生的。他多次荣获县、州、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个人,并获得“农村牧区卫生工作二十五年、三十年特别贡献奖”等荣誉。
按正常算,多合旦已经过了退休的年龄,但县里几次都没有同意,还让他当卫生院院长,一方面乡亲们信任他的医术,另一方面卫生院发展离不开他。现在多合旦带着四个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每天跟他学习藏药的配制和诊断,多合旦要把他所学的东西毫不保留的传承下去。
多合旦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在索乎日麻乡建立一所辐射附近四个乡镇的藏医院,基于他的心愿,两个儿子继承了父业,目前在医学院校学习藏医学,他们坚信父亲的选择,并完成父亲未了的心愿,把藏医药事业更好的发扬下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