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研中心藏医药研究所在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发表含矿物藏药安全性研究成果
作者:
来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时间:2025-10-23 09:33:16
点击数:
近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医药研究所与南京理工大学分子代谢中心等单位合作,对常用藏药七味铁屑丸开展安全性评价研究,相关成果以“Comprehensive safety assessment of Qiwei Tiexie Pill: integrating histopathological, biochemical, and metabolomic analyses in a rat model”为题,在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SCI IF=4.8,药理学与药学,JCR分区Q1)公开发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冯欣研究员与南京理工大学汪俊松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藏药七味铁屑丸是藏医治疗肝病的常用药物,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由铁屑(诃子制)、北寒水石(奶制)、藏木香等七味药组成,具有行气活血、平肝清热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区疼痛、肝脏肿大。然而,其含有的矿物成分——炮制铁粉的安全性顾虑,一直是制约临床推广的瓶颈。
本研究创新性地整合组织病理学、血清生化与多平台代谢组学(¹H NMR与LC-MS)技术,在大鼠模型中系统评估七味铁屑丸及其核心矿物成分-铁屑(诃子制)的急性毒性。
众所周知,只有在剂量明确下的药物安全性才有意义。本研究为了在更大范围观察潜在的毒性效应,研究采用的剂量为临床等效剂量的5 /20倍。如果在远高于临床实际用量的剂量下,仍然没有出现不安全的实验现象,那么实验结果更能说明在藏医理论指导下使用藏药的安全性。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七味铁屑丸低剂量实验组(相当于临床剂量5倍),未见组织结构异常,肝脏肾脏组织均保持正常,通过在如此“超量”条件下的安心结果,可以明显得出藏药七味铁屑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临床剂量下,没有表现出肝肾毒性。第二,铁屑(诃子制)低剂量组(临床上一般不单独使用、仅用于实验对比)同样没有表现出肾毒性,说明按照藏医理论,采用诃子制的藏药炮制起到了减毒作用。第三,在铁屑(诃子制)高剂量组出现明显肾损伤现象,但是在藏医理论指导下通过配伍形成的复方可以极大减少肾损伤,说明七味铁屑丸组方配伍科学,可以消除铁屑(诃子制)的药物偏性。
本研究创新性地整合组织病理学、血清生化与多平台代谢组学(¹H NMR与LC-MS)技术,在大鼠模型中系统评估七味铁屑丸及其核心矿物成分-铁屑(诃子制)的急性毒性。
众所周知,只有在剂量明确下的药物安全性才有意义。本研究为了在更大范围观察潜在的毒性效应,研究采用的剂量为临床等效剂量的5 /20倍。如果在远高于临床实际用量的剂量下,仍然没有出现不安全的实验现象,那么实验结果更能说明在藏医理论指导下使用藏药的安全性。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七味铁屑丸低剂量实验组(相当于临床剂量5倍),未见组织结构异常,肝脏肾脏组织均保持正常,通过在如此“超量”条件下的安心结果,可以明显得出藏药七味铁屑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临床剂量下,没有表现出肝肾毒性。第二,铁屑(诃子制)低剂量组(临床上一般不单独使用、仅用于实验对比)同样没有表现出肾毒性,说明按照藏医理论,采用诃子制的藏药炮制起到了减毒作用。第三,在铁屑(诃子制)高剂量组出现明显肾损伤现象,但是在藏医理论指导下通过配伍形成的复方可以极大减少肾损伤,说明七味铁屑丸组方配伍科学,可以消除铁屑(诃子制)的药物偏性。

代谢组学分析进一步发现七味铁屑丸中的鞣花酸、没食子酸等多酚类成分可有效螯合铁离子,抑制活性氧生成,从而实现“减毒”;同时,七味铁屑丸组在抗炎效果上显著优于铁屑(诃子制)组,从分子层面阐释了藏医治疗肝病组方“配伍增效、炮制减毒”的科学内涵。
该研究不仅为藏药七味铁屑丸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复杂民族药制剂的多组学整合安全性评价范式。藏医药并非“神秘经验”,而是可验证、可重复、可阐释的系统医学。用现代科技解读传统智慧,既是对民族医药的尊重,也是推动其走向世界、惠及更广泛患者群体的重要基础。
(作者冯欣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医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该研究不仅为藏药七味铁屑丸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复杂民族药制剂的多组学整合安全性评价范式。藏医药并非“神秘经验”,而是可验证、可重复、可阐释的系统医学。用现代科技解读传统智慧,既是对民族医药的尊重,也是推动其走向世界、惠及更广泛患者群体的重要基础。
(作者冯欣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医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