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藏医药中一些特殊疗法

作者:天上西藏 来源:搜狐 时间:2017-02-13 16:16:00 点击数:

  导读:青藏高原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便以它独特的方式产生了颇具特色的保养身体、抗拒病毒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古人云:“病因之始溃于肠,沸水能治矣。”藏族地区数千年前,在同各种自然灾害和疾病作斗争时,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便开始用开水来治疗肠胃系统的病,用熬化了的酥油来止血。

  

藏医药为何那么神奇?

  藏医依据独特的理论体系“三因学说”,即,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和体内饮食精微、血、肉、脂肪、骨、髓、精液“七大物质”以及汗液、尿液、粪便等微观具体“三种秽物”相结合的理论指导进行疾病预防治疗。

  在正常的状态下,这三部分之间保持的是一种协调和平衡的关系。这种关系一旦失去平衡,人就会生病。藏医在诊治各种疾病的过程中,强调整体的统一性,强调综合分析、辩证归纳、宏观协调,注重“三因动态”的相对平衡和“七大物质”、“三种秽物”以及各器官之间的功能协调。一句话,保持平衡是藏医藏药的重要法则。

  藏医认为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藏医认为产生疾病的原因分内因和外因两种。

  内因是隆,赤巴、培根三因素的失调;外因包括气候变化、起居不适、饮食不洁、外伤、前世罪孽、房事过度等。

  藏医记载的疾病有404种,其中101种不治自愈,101种可治愈,101种不可治愈,101种治而不愈,但实际临床不拘于此种机械分类,多按隆、赤巴、培根及内、外、妇、儿、五官等分类。
[FS:PAGE]

  

藏医的隆、赤巴、培根该怎么理解?

  依据三因素不同的生理机能和存在的部位,各自又有五种不同的隆、赤巴和培根。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制约,既具有各自不同的具体属性,又具有共同的特性。

  隆:具有糙、轻、寒、微、硬、动这6种性质。“糙”的特点是性情急躁,舌苔厚而明显,皮肤粗糙;“轻”指身轻动作敏捷,性情易变;“寒”指喜欢就火向阳,避寒就温,食物喜热,喜饮温水热水;“微”指随处可到,无孔不入之意;“硬”则指易卷聚成形,如易生痞块,腹硬不易下泻等;“动”是善行而数变、情绪易激动。藏医把人的体质分为三种类型,即隆、赤巴、培根型。凡是隆型的人都具有以上的这些性格和脾气特性。

  赤巴:具有腻、锐、热、轻、臭、泻、湿七种性质。其中的“腻”指皮肤油脂分泌较多;“锐”指性情暴躁,发病多急,患肿块时一般较易化脓;“热”指发病多为热性,喜凉食冷饮;“轻”是指得病较易治,轻松;“臭”指身体多汗臭,小便多而浓臭;“泻”指食不消化,易发生腹泻;“湿”指常有水湿痰液,易泻泄,易出现肿湿的病症。凡是赤巴型的人,其性格、患病病情多有以上这些特性。

  培根:其特性为腻、凉、重、钝、稳、柔、黏等。这里的“腻”指黏腻而带有油性,如舌苔腻滑,排泄物也多黏腻而有油质之感;“凉”为身常凉,因而喜温食热饮;“重”指身体重浊,行动懒慢,不喜活动,患病病情一般也较重;“钝”指发病一般较慢,不易转成他病;“稳”指病情不易产生突变;“柔”指舌苔较薄,皮肤润而嫩柔,疼痛一般也轻微;“黏”指排泄物一般多有黏腻润滑之感。凡是培根型的人,其性格多具这些特点,其所患病症也多有这类特性。

藏医对医生有什么要求?

  藏医界对行医者的要求极高,医生不仅要医疗技术高超、全面,而且在宗教方面也要有高深的造诣。惟其如此,他的行动才能和自己医治及拯救整个人类的病痛和疾苦的崇高宏愿相称。并且能治疗不仅是肉体上的,还有精神上和思想上的病痛。

藏医特别的治疗方法

  藏医传统的治疗运用三种,即:

  一、药物的治病作用。

  二、冥思的治病作用和能力。冥思的治病能力的内容,包括由熟练的喇嘛施展精神力量,对病人祝福使病人受益。

  三、咒语的治病能力。主要是由喇嘛千百遍地重复念咒语,然后向糌粑或是生面粉团吹气。于是这些食物就变成了充满精神力量的治病药物。这种治疗的效果,与病人信仰的虔诚程度有关系,持怀疑态度者没有任何效果。

  除部分外界条件的制约外,藏医认为所有疾病最终都是由不健康的精神因素所引起的。

  在治疗方面,藏医的治疗方法丰富多彩,根据不同疾病的症状,灵活应用。包括药物疗法、放血疗法、艾灸疗法、催吐法、按摩、推拿、药浴疗法等多种方法。其中放血疗法和药浴疗法颇具特色,技术简便,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FS:PAGE]

  

  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是一种比较剧烈的手术治疗,通过将血管切开或穿破,进行手术放血,将病血引出体外,达到治疗目的。放血疗法多适用于热性疾病,如瘟病、疖疮、疮疡、丹毒、黄水、麻风、扩散伤热、骚热等热症。根据病种和病程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这三个阶段进行治疗。放血过程分为鼓脉、进刀、察血、掌握出血量等步骤。

  藏医的药浴疗法

  药浴疗法是藏医外治方法的一种。这种治疗方法,需要有100多种藏药。但对于不同的病人,必须有不同的配方。它是将全身或部分肢体浸泡于药物煮熬的汁水中,然后卧床发汗,使毒物开泄,祛风散寒,化淤活络,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

藏药有什么特点?

  目前有药用记录的藏药达2294种,常用300多种,其中植物类200余种,占70%;动物类40余种,占12%;矿物类40余种,占14%。常用藏药中有1/3用药与中药相同。藏区本地草药占常用藏药一半以上。

  藏药的使用主要有以下特点:

  藏药的使用和藏医的理论体系是紧密结合的。藏医将“隆”、“赤巴”、“培根”三因素所引起的疾病都归结为“寒症”、“热症”两大类型,藏药方剂亦按其性质将药区分为“热性”、“寒性”两大性能。藏医在治疗“寒症”时用“热性”药,治疗“热症”时用“寒性”药。

  藏药按性、味、效分类,按八性、六味、十七效来分细类。八性将藏药分为轻、重、润、糙、锐、钝、凉、热八种性质;六味将藏药分为甘、酸、苦、辛、咸、涩六种味道。他们认为,甘可滋补,酸助消化,苦可降火利胆,辛能除湿去寒流,咸能温胃去虚,涩可调合诸味;十七效将藏药归纳出柔、重、温、润、稳、寒、钝、凉、软、稀、干、干枯、热、轻、锐、糙、动十七种效能。“隆”病中有一种病的性质属“轻”,表现为心神不定,神情恍惚,藏医则采用“重”效能的药物去治疗。

  藏药治病多采用数药合成,很少使有单方。许多药方配药都在25种以上,有的甚至高达七八十种、一百多种。如“骂奴稀汤”多达130味,“然纳桑培”配方多达70味。每个方剂的名称大都是主药加方药总味数合成。如“然纳桑培”中“然纳”是珍珠,“桑培”是70,译成汉语即“珍珠七十”。

  藏药在使用上大都有副品或代替品。为了解决珍贵药源不足的问题,藏药除本名正药外,特规定了与此药性质、类别相同、相近的副品或代用品。正品用“却”注明,代替品用“慢恩巴”注明。

  藏医用药讲究调伏增效、适当配制,即各类药物适配对治。根对治骨骼病,枝对治脉络病,茎对治肌肉病,叶对治六腑病,叶液对治骨髓病,芽对治骨血精液病,花对治眼病,果实对治内脏病,尖对治头部病,外皮即树干下部之皮对治皮肤病,韧皮治筋病,树脂对治四肢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性、味、效,才能更好地治疗疾病。

  藏医非常重视藏药的加工与炮制。《协据》记载,藏药的采集加工应做到“适地采集,适时采集,干燥拣选,分清陈旧,炮制去毒,调伏增效,适当配制”等工序。药物分别生长在雪山、高山、凉爽、温暖、具有日月光华之力的地方,要采集色鲜味艳、没有被虫蛀咬,没有被火烧焦,没有被大自然损伤,没有被阳光、阴影、水所害,适时稳固生长,根大而深,向阳生长的药物。关于采集时节,藏医认为,花蕾、茎枝在旺盛时采,根、种子在秋季挖,叶子在夏季采,花在初夏采,果实在秋天收,树皮在冬春秋采集,树脂在春秋采集。采集后的药物通过炮制,不但能消除或降低毒性,而且可适当改变某些药物的性能,借以提高药物的疗效。主要炮制的方法有三种:火制法、水制法和水火合制法。藏医治病的剂型主要有散剂、水丸剂、汤剂、膏剂、脂剂五种。他们把制好的药物按病人症状分别配制成散剂、丸剂、膏剂、脂剂,让病人服用,非常方便。
[FS:PAGE]

藏药的炮制方法很神秘

  藏医历来就非常重视藏药的原材选料,在藏药药材的炮制中,对矿物药材的炮制最为神奇。通过特殊的炮制方法,铁屑在植物药水中浸泡3~5天,就会变成黄泥一样的物质。黄金经过炮制后,也能变成黑色的金炭,成为珍宝类药物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各种名贵藏药的炮制工序十分严谨,是一项高难度技术。藏药材加工炮制是根据临床治疗、配制的需求,对药物进行各种加工炮制,炮制的目的是去除杂质和非药物部分,消除或减低药物的毒性,改变或缓和药物的药性和药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便于配制制剂、贮存等。常用炮制方法有:

  火制法:火制法包括煅、烫、炙、炒、熬五种方法。

  (1)煅。例如:海螺直接置于火上煅烧或将大蒜放入罐内,口封好,放在明火上间接煅烧。

  (2)烫。如羚羊角砍成细条,埋入沙中并烧火加热,待药角微黄并变软时取出备用。

  (3)炒。如碱直接放入铁锅中拌炒或将刀豆,放入铁锅中,加细沙拌炒。

  (4)炙。如热炼过的寒水石加等量的藏北方块自然盐拌炒后,再倒入青稞酒加盖盖好闷泡过夜后,取出晒干备用。

  (5)熬。如甘草等植物药切碎,放入锅中煎熬,提取三次汁后,再过滤药液放回锅中,不时搅拌,熬至药液变黏稠为止。

  水制法:水制法有洗、淘、泡三法。

  (1)洗,即洗净药物所含的杂质。

  (2)淘,即将药物放入清水中反复淘洗,待药沉淀后,倒去上面浮水,取下面的沉药备用,或将其放入清水中反复淘洗,将水面上浮上来的杂质除去后的药物跟水一起留下来,把沉淀在下面的石子倒掉,药物再清洗后晒干备用,这种办法多用于各种种子。

  (3)泡,如将铁等物质,泡拌一定时间待其溶化后,晒干备用。

  水火合制法:水火合制法有淬、煮、蒸三法。

  (1)淬,如将寒水石块放在高温中烧,然后立即放入牛奶中淬火,至成为完全溶化的白色药泥,晒干后备用。

  (2)煮,如将“马钱子”去毛后放入牛奶中煮后洗净晒干备用。

  (3)蒸,如将不用去毒处理的肉类药物蒸熟后,晾干备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