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保护藏语就是保护藏族文化

作者:扎西才让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08-11-27 12:55:07 点击数: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试析藏语的衰退现象
语言是民族形成的纽带,一个民族的凝聚的心理倾向性要靠语言来沟通,文化上的共同性也要语言来交流。因而,语言历来被认为是民族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民族认同和民族内聚力的重要因素,从而成为民族识别的一个重要标志。谁都知道,一个民族的语言消亡等于民族本身的消亡。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文化浓厚,人口众多的古老民族之一。藏族绚丽多彩的文化,是青藏高原的一朵奇葩,为世人瞩目。作为藏族文化传播载体的语言,同样是中华语言丰富资源的瑰宝。据2000年统计,藏族人口有5416021之多,(这里面不包括与藏族有历史渊源的珞巴族,门巴族,普米族等)主要分布在平均海拔4000余米的“世界屋脊”辽阔的青藏高原之上。西起克什米尔,东至松潘,南及喜玛拉雅山麓,北达祁连山下。以行政区划而论,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的海南,海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此外,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也有藏族聚居区。
    在全球化逐渐成为主流趋势的当代社会,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广泛和频繁,语言之间的接触更加普遍和密切,接触关系对各种语言造成的影响和引起的变化也越来越突显,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语言现象。特别是少数民族的语言面临着严峻的衰退现象。藏语也列在其中,衰变退化,趋于危机。下面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一一论述。
    一、 语言接触的不同影响
    语言接触是指不同民族,不同社群由于社会生活中的相互接触而引起的语言接触关系。简单地说,语言本身并不会接触,语言的接触通过语言使用者的接触实现。语言接触的结果,必然会出现语言影响,而语言影响必然会导致语言变化(语言结构和语言功能的变化)。“语言接触”是一种行为或事实,接触各语言所产生的影响是“语言影响”,语言接触和语言影响导致语言产生的变化是“语言变化”。
    由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变化包括两个内容:即语言结构变化和语言功能变化。
    1. 语言结构变化
    语言结构的变化涉及语音,语法,词汇等。一般看来,词汇的变化比较突出,明显,语音次之,语法很难受到影响。对藏语来说也同样如此。语言结构系统本身是并没有优劣之分,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同社会现实相适应的自足的系统,在没有受到外来经济和文化强烈影响或冲击的情况下,本民族语言能够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并且能够通过自身的调整和发展适应不断的变化。可为了民族自身的经济和文化等的发展,我们总在吸收着外来的先进文化,所以,世界上的任何语言都在处于同其他语言接触之中,由此导致了词汇等语言结构的变化。
    对藏语而言,语言接触引起的结构变化,有正常和非正常两种不同的性质。正常的结构变化是指在同其他语言(汉语)长期接触的过程中,按照自身规律吸收并改造外来的词汇,使之符合本民族语言的特点和规律,同固有词汇融为一体,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这种吸收和更新丰富了语言的表现手段,深化了语言的内涵,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之适应不断发展的现实需要,在社会交际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非正常的结构变化是指由于系统内部融合改造外来成分的能力弱化,外来词汇对本族语言发生严重的侵蚀,使之自身的特点消失,表现力弱化,结构系统趋于衰退。由此可知,正常的结构变化捉进语言健康发展,非正常的结构变化导致语言衰退消解。藏语目前的状况是非正常性,面对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冲击,吸收改造外来词汇的能力减弱,词汇系统日渐异化,固有词汇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大小五明之外,语言表现力急剧衰退,直接影响着藏民族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以,从其他语言中用正确的方式补充引进有效的表现形式是词汇系统及时更新,不断丰富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语言内涵逐步深化,词汇系统更加扩展,社会交际功能进一步增强,从而保证语言不断适应随时发展的社会交际的需求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2. 语言功能变化
    关于语言功能的变化,语言学家提出的主要有语言兼用(双语或多语并存),语言转用,语言混合等。
   (1)语言兼用
    语言兼用是指一个民族除了使用自己的母语外,还兼用另一个民族的语言。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交通的改善,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接触的日益频繁,导致了语言兼用者增多,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从现在的藏族社会看,由于藏族普遍接受汉语文教育,加上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与汉族接触频繁,因而普遍兼用汉语,兼用的地区逐渐扩大,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纹川县50年代尚有使用本民族固有语言的藏族村落,现在已完全放弃藏语而使用汉语,青海的惶源等地方也有类似的情况,其形式比较严峻。
    语言兼用也称双语现象,但这两个术语在实际使用上有时会有一些差别,在我国,“双语”主要用于少数民族兼用汉语。近两年,藏区各地实行双语教学,双语政策,对藏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双语的词面意义上,我们可以划分出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两个概念。相接触的两种语言的实力是不均衡的,处于弱势地位的语言必定在强势语言的制约下逐渐衰退。我们不难看出,汉藏双语的实行和教学过程中,藏语明显处于弱势状态。弱势语言在语言接触中所受的制约首先表现在使用功能上,它使语言的正常使用受到干扰,通行范围缩小,使用人口减少,社会功能弱化。当今时代通用语言(汉语普通话)的影响越来越突显,由于势力强弱的不对等,藏语在语言接触的影响下发生着衰退现象。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从语言学的角度把双语现象分成健康和不健康的两种状态。
    健康的的双语状态:本族语和外来语长期保持并存共用的稳定和谐关系,在社会交际活动中功能互补,分别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相辅相成,共同担负现代社会的交际职能。对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团结有积极的意义。
    不健康的双语状态:本民族和外来语处于矛盾对立关系,在使用上相互干扰抵触,当本族语处于弱势地位时,将受到外来语的制约,通行范围被局限,社会功能被制约,社会威望就被消弱.从目前藏语的实用情况和双语现象分析,汉藏双语处于不健康的双语状态,值得我们关注.因为这种双语状态不像健康的双语状态那样能够长期稳定地保持.从双语人个体来说,大多数人非此即彼,迟早会由双语人变为完全使用外来语的单语人.从族群整体来说,最终倾向是双语现象趋于衰退,本族语彻底被通用语(与普通话)所取代.
    语言作为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使用机会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活力的强弱,通行范围越广,使用领域越多,社会功能越大,生命力也就越大。在正常的双语社会中,本族语和通用语(汉语普通话)往往在不同的社会领域互补分布,通用语较多地通行于政治,经济,学校教育等现代社会的重要领域,本族语则大多使用于民间文艺,地方习俗,日常生活,乡村家庭等传统的生活领域。随着双语的广泛接触,这些不同领域在藏族社会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发生变化,两种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汉语普通话随着政治,经济,学校教育等活动的的增加而用的越来越频繁,藏语则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传统活动的减少而逐渐失去使用的机会和场合。
    (2)语言转用
    语言兼用发展到一定的时期,也就是强势语的势力越来越强势的时候,弱势民族的部分成员就会慢慢放弃自己的本族语而改用外来语言,这个时候就是语言转用时期了。
    语言转用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民族的部分人放弃放弃自己的母语而转用另一语言的现象。语言转用也称“语言替换”“语言替代”。语言转用从范围上分,有整体转用,主体转用,局部转用三种类型。整体转用是指一个民族全部转用另一语言,主体转用是指一个民族的大部分地区或部分人转用另一语言。局部转用是指一个民族的部分地区或部分人转用另一种语言。我们把局部转用看作是强势语言的接触初期,在强势语言的压力下,弱势民族只有少部分受到影响而已,如果强势语言继续发挥影响力就会使得弱势民族大部分人改用强势语。如果再继续发展下去就会导致整体转用现象。
    藏语的衰退使本民族的部分人转用通用语(汉语普通话)的现象非常严峻,从族群整体上看,目前处在从局部转用走进主体转用的状态,可四川,云南等地整体转用的现象频繁增多。由此得知,语言消亡是使用这一语言的群体最终完成语言转用,所有成员彻底放弃本族语言而完全转用另一种语言的结果。
    二 、语言使用者的语言态度对语言变化的影响
    语言使用者的语言态度也会影响语言的变化,当语言接触导致语言产生变异形式时,即在演变的初始阶段,语言使用者的语言态度可能决定着语言变化的方向。
    由语言的社会文化功能所决定的模仿强势语言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语言变化的方向。藏族社会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在不断地扩大。由于在强势语言的压力下,本族语言失去社会功能之后,藏族人对本民族的语言态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城市居住的藏族人在家庭中以汉语在交流,让小孩完全放弃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使之转用通用语(汉语普通话)。很多人都以能说汉语为自豪,在任何场合下都兼用汉语。这种现象对语言衰退现象起着很大的作用,因为,语言态度与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认同以及相关的心理机制有密切的联系。
    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这个规定包含两层意思,可以从两方面体会,一方面是体现了民族平等和党的民族政策。另一方面说明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各民族需要使用和丰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捉进现代化的发展。民族语言是民族形成的纽带,民族的重要特征,也是民族认同和民族内聚力的重要因素。民族语言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中起传导作用,在创造和发展民族新文化中起表述作用,是民族文化的民族特征和民族形式的重要体现者。在民族教育中,民族语言是最直接的传播工具。民族语言的保存,丰富和发展关键在于使用,换句话说,只有在使用的基础上,才有存在的价值,才能得到丰富和发展。为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民族语言的使用和发展。
    首先,要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语言意识,充分理解本民族固有语言在本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排除学了民族语言没有用等急功近利的思想。其次,对双语现象要有深层的认识,要重视语言接触的社会现象。
    语言的生存活力有不同的状态,活跃兴盛,保持稳定,衰变退化,趋于危机,濒临消亡等。我们不难看出,现代藏语处于衰变退化与趋于危机的状态。如果语言消亡了,我们何谈民族,藏族文化之言啊!所以特此呼吁全民族“保护藏语就事保护藏族文化”。望大家能重视语言的重要性,共同继承博大的传统文化,给子孙留下先进的,无损的藏族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