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老力量接力共同守护千年布达拉宫

作者:王媛媛 来源: 中国西藏网 时间:2020-12-23 09:27:00 点击数:
       世界屋脊作门槛,千年冰雪为门楣,坐落在“地球第三极”的布达拉宫巍峨耸立,吸引着众人不远千里一睹其风采。
  日前,随着《国家宝藏》第三季走进布达拉宫节目的播出,法王洞文成公主像、《四部医典》布达拉宫版、《清代布达拉宫红宫修砌图》三件文物前世今生故事的讲述,广大观众加深了对这座拥有1300年历史的宫堡式古建筑群的认识,也更加了解了那些守护布达拉宫,使其“容颜不改”的人们。
图为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下令重建布达拉宫,渐成今天的规模。
  建国以来,布达拉宫历经两次大规模修缮,分别是1989年和2002年。两次大规模修缮,布达拉宫管理处原处长强巴格桑都是亲历者。
  1991年,强巴格桑被任命为布达拉宫管理处处长。那时候,他就下定决心要把这座宫殿保护好。
  布达拉宫共有13层,9到13层以参观游览为主,1到8层是地基(地垄)。在清点布达拉宫共有多少房子的过程中,强巴格桑和同事们发现了地垄。
  “那时候特别难受。”强巴格桑说,布达拉宫的红宫部分这么漂亮,下面一个个像井一样的地垄部分这么烂,那是布达拉宫的基础,一定要想办法修好。
  2002年6月,布达拉宫又迎来第二次大规模修缮。国家先后投入超过2亿元,历时7年之久,开展了地垄加固维修、壁画保护修复等29项涉及主体建筑和35项涉及附属建筑的修缮项目。
  强巴格桑说,在布达拉宫工作期间,遇上地震、打雷、下雨时,大家总是一起待命,哪些地方出现问题,就去解决。“这是责任心,一点马虎不得,希望年轻人把布达拉宫保护好。”
  2007年,布达拉宫结构与监测研究中心主任杨娜带领团队开展布达拉宫结构监测相关工作。第一期结构监测系统正式运行8年来,总共分析了2500万条数据,第二期结构监测系统2020年8月开始实施。用她的话来说,这是实时地为布达拉宫做“心电图”和“CT”。
  温度传感器,实时获取布达拉宫的环境温度;位移计,可以实时监控裂缝宽度的变化;倾斜仪,可以监控墙体和柱子的倾斜角度;应变计,监测梁柱的变形,感知到人群荷载对木结构的影响……720个传感器装在布达拉宫建筑本体上,让那些守护着布达拉宫的人们能够更加听懂她。
  当720个传感器实时监测布达拉宫的“心跳”时,还有感温光纤、吸气式探测器、火焰图像探测器等智慧消防设施设备如常运行,最大限度消除宫殿里的安全隐患。
图为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在开展消防救援实战演练图为秋冬交替、雨雪更迭,布达拉宫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粉刷“换装季”
  虽有“高科技”守护殿堂,但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的消防指战员们仍旧不能懈怠。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指战员乔宣茜说,“为确保万无一失,我们还是会每天进行24小时值班巡查。”例如,用手去检查殿堂里的香灰是否还有温度是他们工作的常态。正是这样的尽心竭力,保证了布达拉宫36年火灾零发生。
  有现代科技护航的同时,布达拉宫的保护工作也在遵循传统。布达拉宫维修科工作人员达桑介绍,《清代布达拉宫红宫修砌图》上展现的木工、石匠、打阿嘎等等,现在的布达拉宫维修科都有。
  木匠组针对木料的虫蛀问题,与其它科室一起开展相应工作;裁缝团队通过牛毛、布料制作的门帘、香布,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阳光对建筑本体的损害;阿嘎土制成的屋顶具有特殊的韧性,像是保护布达拉宫最坚固的一层铠甲……
  布达拉宫红宫西大殿二层回廊上的壁画《清代布达拉宫红宫修砌图》,记录着300多年前修砌布达拉宫的场景。当年,修建布达拉宫有各族人民的共同参与,今天,保护布达拉宫也是集各民族之力。在新老力量接力的共同守护下,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还将继续在雪域巍峨,延续千年传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