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纸——记载西藏文明
藏纸唐卡
藏纸的起源
藏纸的原料藏纸是由树皮纤维及瑞香狼毒藏语即“日加”根部纤维经石灰和土碱处理制成的。(主要原料是一种叫狼毒草的有毒性的野草,藏语叫“日加”。)因草质本身具有毒性,故藏纸久经岁月不怕虫蛀鼠咬、不腐烂、不变色、质地坚韧、不易撕破、耐折叠、耐磨等特点。因而被大量用于宗教典籍、政府官文的书写和印刷。藏纸生产,大都因陋就简,为手工作坊,由专业工匠指导。效率低,产量少。后因机制纸张大量输入,藏纸又不适合现代书写工具及印刷技术的要求,藏纸制造业日趋衰落。以往藏纸生产遍布西藏,主要有阿里、洛瑜、羌塘、达布、日喀则还有错那、拉萨、贡布、康区、金东、尼木等地。旧时达赖使用的全部纸张以及向达赖呈察、赏单等都使用从金东地区产的纸,摄政和噶伦使用达布地区产的纸。这两地产的纸张质地薄、耐拉,一面为光滑面,抗折,算为上品。噶厦颁布短敕令时使用错那产的纸。不丹国产的纸质地厚、粗糙、易吸墨,故用来印剧经卷。内地的造纸技术吐蕃时期就传人西藏,因原料短缺等故,未能发展。“磁青纸”藏语称为“丁秀”,是把数张纸迭合放在浆糊中反复渗透数次,粘合之后涂一种名叫“汀”的蓝色矿物颜料,研磨数天打光而成,它是用金、银、珍珠、玉、珊瑚等粉末调汁书写重要书籍和汇编文件的用纸。
精美的藏纸
应该说这种纸是艺术品,尤其是绘有图画的纸。那些纸片如六寸照片般大小,土黄色,既硬又脆,轻轻一抖发出哗哗的响声,其实就是西藏独有的藏纸。一张纸上画着身形优美的菩萨们,一张纸上画着传统的吉祥八宝,还有几张纸上是花叶中的法器或法冠下一张空空如也的脸,还有几张纸上是密密麻麻的圆形坛城或坛城中只有一个抽象的梵文字母;而最令人惊异的是,更多的纸上全是一群群奇形怪状的神灵,它们长着鸟或兽的头颅,人的四肢(有的更多)和身躯,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均持各种武器或法器,呲牙咧嘴,作手舞足蹈状。因为这些土黄色的纸上如线描一般笔触细致、线条生动的图画上聚集着如此奇特的形象,同时点缀着片片空白,远处是淡淡的云朵和群山,看着看着,这些调皮的神灵似乎活起来了,它们果然跳起舞来,在呜咽似的怪叫中,有时缓慢,有时激烈,脸上的神情十分诡异,目光全部射向某个虚幻之处。这不由得让人对绘画者掺杂着魔力似的想象力非常叹服。这种想象力使其中任何一张小纸片都变成了艺术品。 藏纸的制作在西藏已有1300多年历史,过去,藏纸主要用于制作经书卷册、政府文札、档案卷宗和日常书写,用藏纸印制的经典古籍,保存千年仍完好无损。如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藏纸带来无限商机,以藏纸为原料的皮纸绘画、雨伞、太阳帽、礼品包装袋等工艺品热销西藏各个旅游景点,让游客爱不释手。
[FS:PAGE]
藏纸的主要成分
藏纸的所有材料都是来自于青藏高原上生长的植物,主要的原料有:1、白芷叶;2、沈皮香 6、大麻 7、托木树的树根等上述材料也有优略之分。白芷叶是造纸的最佳材料。生长在森林、柏树丛、砂地、无岩之地为最佳,生长在沙地和红土地等地的坚硬无比难以煮熟,且色泛黄,此材料为次品,而皮厚虫蛀着为下品。沈香皮为造纸的次品材料,但作厚纸经卷应选此原料。而制纸的下品原料应属瑞香狼毒,因有毒而不易虫坏,能保存长久。其他上述材料是主要原料的辅助材料,称有着其他优点。
材料
藏纸的制造
8世纪以来,为译经之需要,藏族人民不断学习、借鉴周边民族先进的造纸技艺,就地取材,生产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藏纸。
藏纸的造纸工艺一般都有去皮、划捣、蒸煮、沤制、漂洗、捣料、打浆、抄造等环节。造纸时,先把狼毒的根刨出,里边的黄心不能用,用中间白的一层,撕下来刮成细条,晒干,放水中煮一到两个小时,捞起来,把料子放到石臼里用木槌打成浆状,再搁到酥油茶桶里捣作纸浆。然后把捞纸框(木框绷纱布做成)摆在水面上,倒纸浆进去,然后慢慢晃动框架,让浆液变得均匀平整,再轻轻提起框架,等水滴完,拿到院子里靠墙斜放,自然晾干。最后把纸从纸框揭下,用石头研光纸面,就可以使用了。藏纸坚韧洁白,吃墨好,不易污染,可题词绘画,也可糊窗作帐,品质可与高丽的枸皮纸比美。
制造藏纸
中原内地传统上用的是一张帘子反复入水池捞纸的“抄纸法”,而西藏则用的是把纸倒进纸框,然后连框一起搁在露天自然干燥的“浇纸法”,并且两种方法的原料也不一样。用浇纸法造的纸,质地厚实,不适合柔软的毛笔,却适合藏族、纳西族的硬笔书写,而且能防虫蛀。
因高原干燥缺氧,原料有一定毒性,因而藏纸具有防腐、防蛀、防潮的特性,易于长期保存,其纸质较为柔韧,经久耐用,色彩也丰富多样,具有装饰美感。
藏纸制作的笔记本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西藏造纸技艺形成了多种类共同发展的格局。藏东地区盛产康纸,藏南盛产金东纸、塔布纸、工布纸、波堆纸、门纸(珞巴、门巴地区的纸),卫藏地区盛产尼纸、臧纸、聂纸(聂拉木纸)、猛噶纸、灰纸及阿里纸等。造纸技术的提高与普及使藏纸行业名匠辈出,创造了许多精工细作的名纸,如产于塔布金东而享誉全藏的金东纸,适于馆藏文献使用的尼木县毒纸等。许多特殊的纸面加工纸品更令世人刮目相看,如印刷纸币和邮票的精品藏纸、制作技艺精湛的金汁、银汁大藏经用纸等即是其中显明的实例。藏族造纸业不仅在西藏地区得到全面推广,还传入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
高超的藏纸技艺、悠久的藏纸历史、丰富的藏纸生产经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藏纸文化,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切实的保护。
藏纸制作的藏戏面具
藏纸的特点
存放时间长,不被虫蛀;外廓不会被虫坏或鼠食;不因时间长久而损坏;字迹不会模糊;容易搬运和藏至高阁;质地柔软;墨汁不易渗透;坚硬而具有光泽;长时间阅读对眼睛没有副作用;废止也可以再利用成工艺制品,如肖丝和热丝(藏族跳神时所用面具的制作原料)主要原料。很多研究藏纸的专家都认为藏纸是藏族先民的智慧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