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请关注藏区预防艾滋病

作者:拉吉卓玛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11-12-05 16:14:00 点击数:

  12月1日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很多网友通过自己的微博发出“请关注艾滋病”的呼声。当日,更有网友提出:“青藏高原,如此的干净,净到任何的污渍,都那么轻易的玷污你的纯洁,而你,能感受得到吗?12月1日,第24个艾滋病日。请关注,请思考,请行动。”

  简介: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又译: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英语缩写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音译。1981年在美国首次注射和被确认。
  艾滋病,是种人畜共患疾病,由感染"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组织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T4淋巴组织,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这种病毒在地域内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平衡,使人体成为各种疾病的载体。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抵抗能力过低,丧失复制免疫细胞的机会,并感染其它的疾病导致各种疾病复合感染而死亡。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年至9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病人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
  起源发展:
  科学研究发现,艾滋病最初是在西非传播的,是某慈善组织做了一批针对某流行病疫苗捐给非洲某国,但他们不知道做疫苗用的黑猩猩携带有艾滋病毒。   
  由美国、欧洲和喀麦隆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说,他们通过野外调查和基因分析证实,人类艾滋病病毒HIV-1起源于野生黑猩猩,病毒很可能是从猿类免疫缺陷病毒SIV进化而来。其实,艾滋病的起源应该是在非洲。1959年的刚果,还是法属殖民地。一个自森林中走出的土人,被邀请参与一项和血液传染病有关的研究。他的血液样本经化验后,便被予以冷藏,就此尘封数十年。万没想到的是,数十年后,这血液样本竟然成为解开艾滋病来源的重要线索。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   
  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迅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第四大杀手。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6年5月30日宣布自1981年6月首次确认艾滋病以来,25年间全球累计有65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其中250万人死亡。到2005年底,全球共有386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当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10万人,另有280万人死于艾滋病。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8艾滋病流行状况报告》指出,2007年,全球防治艾滋病的努力取得了显著进展,艾滋病流行首次呈现缓和局势,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数量以及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都出现下降。2007年全球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270万,比2001年下降了30万;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为200万,比2001年下降20万。   
  据介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感染初期算起,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人因抵抗能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直至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   
  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目前,这种病死率几乎高达100%的"超级癌症"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故此我们把其称为"超级绝症"。
  传播途径:
  艾滋病传染主要是通过性行为,体液的交流而传播。体液主要有:精液,血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脑脊液和有神经症状者的脑组织中。其他体液中,如眼泪、唾液和汗液,存在的数量很少,一般不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唾液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非常小。(1)性交传播(2)血液传播(3)共用针具的传播(4)母婴传播(5)发现新途径
  据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专家最新研究,泪腺或泪液可能成为艾滋病病毒的新“据点”。这意味着,艾滋病病毒可能通过泪液传播。 
  需要注意的事,艾滋病不会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危害:
  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   
  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对家庭的危害
  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对社会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对儿童的影响   
  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预防方法:
  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其方法是:①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②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③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④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⑤受艾滋病感染的妇女避免怀孕、哺乳。⑥使用避孕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⑦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预防艾滋病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次性交的时候,为了避免有体液的交流,一定用避孕套。所以在西方一些国家,有些学校和组织都发放免费的避孕套。但是没有必要同时使用二个避孕套,反而容易造成破裂。吸毒者,绝对不可以和别人共用针具。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是能够预防的。
  (下一页:海南州预防艾滋病以及妇女卫生保健常识普及活动)
[FS:PAGE]

行动起来 向零艾滋迈进
          
——“红丝带草原行”大型宣传活动

  2011年12月1日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在该县青海湖广场举办了以 “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为主题的“红丝带草原行”大型艾滋病宣传活动。活动出动宣传车3辆,展出展板20块,发放宣传挂历400份(2种)、宣传册2000余份(6种)、宣传布包2000个、安全套2000只,现场咨询人数达500余人,围观人数达3000余人。

藏区爱心人士在海南州兴海县河卡镇开展妇女卫生保健常识普及活动


兰措卓玛医生在培训会现场

  2011年7月,由西北民族大学华毛老师等组成的爱心人士利用暑假再次深入基层,开展了普及有关妇女卫生保健常识的公益活动。


汉、藏、回农村妇女参加此次培训

  活动自7月25日开展以来,共利用四天时间对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河卡镇和子科滩镇的近200名育龄妇女及青壮年男性分别开展了有关艾滋病及各种性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宣讲活动,并专门针对女性开展了有关妇女卫生保健知识和基本自我诊断方法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医生患者进行了一对一咨询服务,同时发放价值3000余元的妇女卫生用品和妇科常用药品。此次活动所发放的药品均受助于北京市和秦皇岛市的爱心人士,其他物品均由该组织自理。


此次活动所发放的妇女卫生用品和妇科常用药品

  参加此次活动的爱心人士除西北民族大学的华毛老师和才让尕老师、青海省教育厅的卡毛加女士 、甘肃省唐卡艺术公司的勒毛女士之外,又新纳入海南州卫生学校的兰措卓玛医生及共和县的乡村医生李毛吉。在此次活动结束后的总结交流中,大家对今后发放的药品应以藏药为主达成一致。


爱心人士与当地妇女合影

  (下一页:在果洛州和甘南州开展预防艾滋病和妇科常识宣讲活动
[FS:PAGE]

爱心小组在果洛为当地妇女宣传妇科常识

  2011年2月25日,西北民族大学华毛老师等一行5人从兰州出发,携带价值两千多元的妇科药物和妇科保健宣传材料,辗转西宁,行驶600多公里,抵达果洛藏族自治州拉加镇。在当地政府和赛什托牧委会有关领导的热情帮助和支持下,为100多名当地妇女进行了妇幼保健和预防传染性疾病方面的培训,并免费发放药物。


爱心小组在果洛为当地妇女宣传妇科常识

  赛什托村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纯牧业村,有553户,2005人。由于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原因,多数妇女常年操劳家务,游牧在外,因此无法讲究个人生理卫生,更是无处了解妇科护理的相关常识。通过爱心小组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将近70%的妇女患有妇科方面的疾病。


爱心小组为当地妇女发放药品

  在调查和前期准备的基础上,爱心小组通过投影仪图文并茂地为当地妇女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解了基本妇科护理常识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等知识。爱心人士通俗易懂、耐心细致的讲解,得到很多妇女双手合十地感谢。


当地妇女认真听讲

  最后,爱心小组向参与此次活动的当地妇女发放了各类妇科基本药物和护理用具,同时详细说明所发药物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此次活动,除药物由他人资助外,其他所需费用皆由爱心人士自理,是一次慈善志愿之举。能够为藏区妇女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即是每个成员的心愿,也是活动能够持续发展的信念和鼓励。
  此类爱心活动之前已在甘南、海南、海北等地区进行过数次,截至目前,已有四百多妇女受益。


爱心小组成员合影

  为此次活动提供药物资助的爱心人士包括:秦皇岛市海港区文联赵永红女士、秦皇岛市群艺馆郭立君女士和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李美忱女士。 

甘南州夏河县博拉乡开展预防艾滋病和防治妇科常见疾病宣讲活动


援助会成员为群众发放药品


援助会成员在为妇女讲解妇科疾病及预防知识


受助于此次公益活动的当地群众

  2010年11月20日上午9时,一支由来自甘肃和青海不同岗位的6名在职人员及1名在校大学生组成的妇女援助会,抵达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博拉乡,在当地开展了关于预防艾滋病和防治妇科常见疾病的宣讲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当地8个村庄的藏、汉、回100多名群众,其中妇女76名,男性30名。活动现场,活动成员不仅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示并讲解了妇科保健常识,还免费发放了价值2800多元的各类药品和卫生用品。本次活动不仅得到了甘南州和博拉乡政府的大力支持,还得到了秦皇岛爱心人士赵永红女士的资助。 
  (下一页:在海南州农牧区开展普及妇科常识公益活动
[FS:PAGE]

华毛老师等一行人在贵德县常牧镇开展普及妇科常识公益活动

  2010年10月1日上午,西北民族大学华毛老师等一行九人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常牧镇自发开展了下乡进村普及妇科常识的公益活动,此次活动由来自青海和甘肃的2名医护人员、5名爱心人士和2名在校大学生共同组织和实施。


华毛老师等一行人在贵德县常牧镇开展普及妇科常识公益活动

  活动自10月1日正式启动以来,共对常牧镇9个村(牧)委会的136名农村妇女举行了以妇科知识和性病防治为主题的宣讲。现场还进行了医生患者一对一咨询服务,并发放了妇女卫生用品和妇科常用药品。


在贵德县常牧镇开展普及妇科常识公益活动现场

  同时,该活动成员主动走访当地个别困难家庭,在走访中获悉一位年仅14岁却濒临辍学的女孩南杰草及其家庭现实状况,活动成员当时捐出三百元鼓励她努力学习,并答应为其寻找爱心人士长期资助学费。


华毛老师等一行人与贵德县常牧镇参与公益活动的当地妇女合影

  活动虽已结束,爱心仍在继续,此次活动期望通过实际行动唤起社会各界对藏族农牧区妇女儿童的关心,希望更多的人向所有需要帮助的妇女儿童伸出援助之手,使整个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能享受到慈善的阳光,使社会更和谐、人民更安康。

海南州开展农牧区妇女常见病义诊活动

  2008年6月,海南藏族自治州组织医疗卫生部门为农牧区广大妇女群众送健康服务、健康观念、健康知识,提高新农合筹资及报付比例标准等方面的惠民政策,受到广大妇女的好评。
  海南州疾控中心免费为贵南县茫拉乡下江当村130多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妇科病免费检查,免除费用2500元。B超检查75人,查出子宫肌瘤、盆腔炎、宫颈肥大、卵巢囊肿等妇科病57人,对患者提出了合理化治疗意见和建议,共发放孕产期保健宣传手册50份,张贴宣传画30张。同德县在巴沟乡卡力岗村卫生室为广大妇女群众进行B超、义诊、健康咨询等服务,共诊治病人110名。兴海县在曲什安镇才乃亥、塔洞、莫多村进行巡回医疗下乡服务活动,共义诊咨询535人(次),健康普查368人(次),发放药品80多种,价值达1.33万元,发放宣传资料4400份,接受人数达1278人(次)。共和县进村入社巡回医疗22次,免费接送患者2人(次),免疫接种6次,接种人数达980人(次),发放计生药品1次,受益人数达135人(次),总价值为260元。贵南县共进行义诊咨询3次,健康普查12人次,健康教育宣传5次,接受宣传人数650人次。贵德县在尕让乡扎里毛村、千户村、常牧镇、周屯村、拉希瓦镇大力开展各类疾病预防知识宣传、疾病义诊、卫生知识咨询、送医、送药等活动,共义诊1590人次。妇科疾病谱查1130人次,培训村医685人次,测量血压526人次,培训农牧民群众1490人次,培训村医10人次,救助孕产妇12人,其他危重病人6人,发放健康知识各类宣传资料2000余份,展出展板60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