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青海藏文古籍研究工作
【编者按:青海藏文古籍研究会自2013年3月成立以来,不仅在古籍考察、研究,以及各类相关项目的申报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而且积极协调各地古籍工作机构,通过各种活动、讲座等加强交流,促进了青海省藏文古籍研究工作的快速有效发展。】
1、召开成立大会。2013年3月2日,研究会成立大会在中国人类学民族研究会藏文化研究基地(青海藏文化馆)举行,选举产生了由39人组成的第一届理事会,推选省政协副主席宗康活佛为名誉会长,王代海·彭措被选为会长,并举行开放空间论坛,讨论行动计划。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室主任李冬生、副主任李晓东和省民宗委副主任张宗寿及有关处室领导、省州县古籍整理工作系统、古籍教学研究部门、古籍收藏重点寺院和其它社会团体负责人90多人参加。
2、组织寺院古籍考察。组织理事会成员及研究者考察塔尔寺藏经阁和印经院,就馆藏手抄本、孤本、珍贵木刻版和特藏文集等保护、整理出版进行了研讨。
3、组织首次全省性藏文书法展。结合成立大会,由青海藏文化馆资助,展出了省书法家协会德却加和已故书法家道帏.扎巴为主的藏文书法作品70多件。
4、举办首届藏文古籍论坛。为期半天。语法家德确教授、西藏社科院史学家格桑益西研究员和青海省政府参事谢佐研究员、西北民族大学博导扎西才让教授、青海民族大学古文献硕导旦正教授做主旨报告,分享了古文献研习经验、古籍保护和利用方法、残损古籍藏纸修复技巧、古典手抄本抢救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论坛还围绕藏文古籍保护、整理出版和研究进行了研讨。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古籍工作者60余人参加了论坛。与会专家建议关于更好地落实民族古籍政策、制定藏文古籍保护规划、定期举办古籍研究论坛和专题培训班等书面整理后提供给政府有关部门。
[FS:PAGE]
5、完成青海古籍蓝皮书。争取并承担《中国少数民族古籍保护蓝皮书 青海卷》编纂工作,由完玛冷智、金索南、桑杰加执笔,按蓝皮书具体要求,完成3万字的《青海省民族古籍(1982-2012)保护与发展报告》撰写任务。上半年按计划完成后提交国家民委。
6、申报塔尔寺为民族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按照标准文本,完成对塔尔寺藏经楼及印经院的古籍和木刻板的调查、统计,填写完成“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书”连同藏医药博物馆,通过国家民委申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多次呼吁,初见成效。
7、创办电子期刊《藏文古籍研究通讯》。作为研究会电子期刊,由本会高校、寺院和媒体理事成员负责,适应网络社会需求,创办了第一个藏文古籍研究的专门性期刊,也是民间团体创办的首个学术性的正规电子期刊,第一期共110页,电子杂志形式由青海湖藏文网(http://www.amdotibet.cn/ebook/amdotibetebook/book1/index.html)设立专刊正式发布,社会反响很好;在青海卫视、藏语广播、藏文报和青海湖网等媒体做了专题节目和活动,对宣传古籍政策、展示古籍成果、交流研究信息、会员联络交往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8、协办生态对话帐篷大会。根据活动需要,与年保玉则生态保护协会、北京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联合,负责沟通协调有关部门和邀请藏学专家,在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年保玉则景区举办《年保玉则论生态: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帐篷大会,组织近40多位省内外生态科学家(汉族为多)、藏文化专家(藏族为多)和高僧大德(堪布为多)三个群体面对面对话,年保玉则景区周边地区寺院住持、牧民群众等近距离聆听了科学家、专家和高僧关于生态、垃圾等方面的演讲和讨论。大会工作人员整理发言汉文7.6万字。藏文400多页,在生态文化圈内受到广泛关注。
[FS:PAGE]
9、支持玉树古籍研究。继续支持西南民大夏吾李杰博士《玉树地震灾区藏文文献遗产整理保护研究》课题研究,撰写序言《玉树,我们爱不释手的古籍经典》,约5000字,在玉树文化专刊发表;对《千年玉树古籍》首发给予祝贺和宣传,宣传玉树古籍保护的紧迫性。另外,发函支持和宣传作家仙巴格乐(尖仁色)译著《藏文大藏经<丹珠尔>(藏汉对照目录)》和《藏传佛教念诵大全(藏汉对照)》出版工作。
10、启动“十明文化”公开课,并举办专题培训。由理事会每人推荐主讲者及课程,按推荐数排名,启动“十明文化公开课”第一项摄制工作,由副会长德确主讲。经长时间准备,与青海民大藏学院合作,于12月集中15天时间、利用45个课时,面向研究生举办语法专题培训班,全程拍摄公开课《司徒协隆》,已完成33个小时的公开课,正按视频需求录入文字、剪辑、上载、字幕和合成工作。这一项目,将填补十明文化领域名人课程抢救的空白,也将成为最标准和规范的、声音和字幕配对的公开课式传统文化项目。
11、口传古籍抢救项目。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及有关民间组织、高校多次协商,拟参与开展山水文化调查,按研究会特长负责收集煨桑辞、念祷文、山神唐卡等口碑古籍和图文,参与指导有关承担单位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12、开展学术交流。经批准,本会1名副会长和2名理事参加了7月21日至27日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举行的第13届国际藏学研讨会。完玛冷智以青海藏文古籍研究会副会长名义参会,交流论文《从<西域同文志>看18世纪藏语的后置辅音系统》(藏文),还参加了全国训诂学研讨会、藏族及周边民族学术会等学术活动。
13、承担专题研究课题。列入国家和省民委重点课题,整理出版《尖扎阿哇石刻贤劫千佛精品画册》(青海民族出版社),组织专门力量集中翻译和统一审定《贤劫千佛经》尽快出版汉文版。受省文化厅委托,承担《青海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丛书:铭刻文明----同仁刻板印刷技艺》拍图、著作任务,已完成编纂提纲等部分工作。继续做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藏族卷》有关分卷的翻译、审校等工作。
另外,年内召开会长工作会、秘书处会议5次,就宗喀巴大型文库开发、中国藏学中心《中华大典》藏文古籍整理、本会古籍目录、总目提要审校、公开课摄制、石刻千佛像及翻译等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