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阿尼玛沁山朝圣记
阿尼玛卿远景
当周遭的人们正在以龙马精神的姿态为生活与事业继续前进奋斗的时候,我却在这一年选择激流勇退并开启新的人生状态。于是退休、搬迁一气呵成,离开了生活多年的州县而移居都市。新的状态总是需要漫长的适应过程,繁华与喧闹的环境并不宜于培养人们安宁祥和的心境,许多时候反而更觉无所适从,于是我决定暂别这嘈杂之地出行朝圣,正所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藏族人素有“马年环山、羊年转湖”之习俗,应了这天时与地利,我收拾行囊准备向预选的目的地——阿尼玛卿神山进发。
阿尼玛卿山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西北部,为昆仑山系支脉,总长约288公里,宽约10公里。十八座海拔五千米以上的雪峰耸立在茫茫高原上,连绵的冰雪终年不化,阿尼玛卿山之主峰“玛卿岗日”由三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峰峦组成,最高者海拔6282米,藏人称之为“博卡瓦间贡”,即开天辟地九大造化神之一。阿尼玛卿山在藏人所信仰的二十一座神山雪峰中排名第二,这里也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在佛法护佑之下的阿尼玛卿山神更具广博的神通,因而专掌安多地区的山河浮沉和沧桑之变。据藏族文献史籍记载,玛卿雪山的本质为胜乐金刚圣地,而玛卿山神则是观世音菩萨以十地菩萨、居士神袛的形象成为这块具有胜乐坛城之相的主人后的幻化,因此环山一圈即具有念诵13亿遍六字大明咒的功德。相传这位山神属马,每逢藏历马年的时候,藏区所有的神灵都会汇集在此地,所以此时前来环山朝拜,也就等于朝拜了所有的神山,功德无量。阿尼玛卿山神还是藏人心中的财神,所以每年都会有藏族商人前来朝拜,祈求生意兴隆、财源滚滚。我们的先辈这样描述阿尼玛卿的功德:只要以至诚之心供养,我们心中所有的美好愿望都会实现,所有的灾难与困苦都会离我们远去,不论你向山神求取事业、婚姻、家庭、健康等人天福报,还是希求解脱成佛,都能如愿以偿。
朝拜神山固然机缘难得、福报深厚,但藏人们并不是仅仅为此而艰辛跋涉在这高寒的山岭之间。虔诚的信仰不只是日常生活中仪式的操作与道德的约束,更重要的是在苦行中不断的磨砺身心,去感受佛法与生命的真谛,完成逐渐放下我执、与天地共融的过程。这是我站在环山起点“参那卡多”时,望着恬静安然的环山同胞时获得的感受与认识。世间最美确为朝圣者的灵魂啊!
8月17日,由同龄的舅母、年轻的表弟及其新婚妻子和我组成的小队伍在到达“参那卡多”后,准备正式的朝圣之旅。习惯上,每一位朝圣者要先磕三个头,然后祈福、发愿、奉石,以此作为出发前的仪式。我虔诚的磕下21个头,祈愿天下众生幸福安康、喜乐祥和,并以所有故去及在世的亲人之名发愿:何种辛苦与困难都不能阻挡我此次朝圣的脚步,期冀山神能以苦行磨泯我的业障,并将朝圣所获得的福报赐予每一个我熟知或陌生的人。此时正是玛卿山最美的季节,“梅朵塘”的鲜花正盛,墨绿色的草甸像松软的绒毯一样蔓延向远方,群山之间鸟群啁啁、牛羊怡然,我们在这富有涅槃的诗意中踏上了征程。
起点“参那卡多”
沿途的自然风光洗刷去城市喧嚣覆盖在心上的雾霾,感觉整个人无论精神或是身体的状态都焕然一新,路途见闻更是不断充实着有些僵化的大脑。在可以治愈各种疾病的“桑杰曼拉”神泉看到信徒认真摆放供奉的石头;而在“卓玛本宗”(即万度母宫)领略神奇的“独柏”更令人称奇。这片地域是杂日神山的入口,原本并不长树,却独有一株在山岩间傲然挺立,因而当地居民称之为“卓玛圣柏”。据说“卓玛本宗”是药师佛和药仙女的圣地,所以这里的草木溪流都是圣药圣水,引得无数信徒前来只为掬一捧清泉、以信仰之力早日获得健康。下午七点左右,我们一行到达“让姆”山口,住进了这里的哇卡(当地牧民为方便朝拜者而经营的简易帐篷旅社)。哇卡内部很宽敞,可以容纳二十余人,地面铺着厚厚的床铺,主人配备的热水就在角落里。来自四面八方的朝圣同胞们相互嘘寒问暖,仿佛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当地的牧民同胞们向远道而来的人们如数家珍般讲述着每一座山岭、每一条溪流的传说,他们似乎对于这里的山行地貌有种特殊的辨识能力,这种熟稔所包含的对家乡深沉的爱令我动容。[FS:PAGE]
卓玛本宗
8月18日的清晨五点,穿好被露水浸染的有些潮湿的衣服、吃了随身带着的简易干粮后,我们开始继续前行。这一天要经过海拔最高的“达却贡卡”(5000多米),让原本就身带固疾的我有些担忧自己是否能够接受这样的考验。果然,随着地势逐渐高升,氧气稀薄带来的诸多不适接连而来。当看到一座圆形的桑池以及并行排列的十三丛拉则和石刻经墙时,我的心情正如漫天彩色的经幡一般迎风飞扬!“达却贡卡”是“殊胜良马的垭口”之意,这里是阿尼玛卿山神的坐骑——达却卓依之圣地,也是贡则赤加神通显现而在一日之内所建的一百零八个拉则之一。远处俊秀的自然景观与神灵传说仿佛浑然天成,眼前的景象让我深感语言的苍白无力!只是孱弱的身体并不允许我更加贪婪的享受这美景,舅母很快便发现我的脸色有些苍白,我们只得停下来休息并观察我的身体机能与5000多米海拔环境的适应性,以决定接下来的行程安排。
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同行的甘德县牧民微笑着拿出些自家的新鲜蕨麻给我,并不停安慰道:“帕买、帕买(别担心)!”也许是亲人们和热心肠的老人关切的眼神使我振作,也许是新鲜的蕨麻真的缓解了缺氧带来的不适,尽管胸口仍有隐隐的痛感,但我还是坚持走过了这最难过的垭口。当拉则群威风凛凛的立在眼前、经幡在风中鼓动的声音响在耳畔,我感觉到无以言表的喜悦,仿佛寻找到生命中苦苦追求的那种最高层次的幸福!因为人们的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精神和情感深处的体验,我在艰难的行走过程中便寻找到自己心灵深处的幸福和快乐,这或许就是人们经历苦难的意义所在。
达却贡卡
还有玛卿山神的舅舅为了挽留他离去的脚步而卧倒在地幻化成的山岭“香卧智让”、与冒瓦拉青增格和朵瓦香欠嘎玛耶日手拿法器形象惟妙惟肖的“冒瓦朵瓦”,环绕此地有无比殊胜的功德。而夏格巴修行岩洞曾是圣者修行期间为利益众生吟唱道歌的地方,听说曾有许多野兽听闻佛音而来被佛法感化,有灵性的人还曾一睹玛卿与格萨尔的尊荣。名为“头欠头琼”的两座兄弟山和“谢玛者地”是玛卿宝藏的所在地,因此是托福事业、获得运气财宝的圣地。
晚上八点的时候,我们到达称为阿尼玛卿东大门的“盖格欠莫”,这是一面由沙砾和褐土组成的大斜坡,其上只有几片零星的苔藓点缀。远远看去,蓝天、白云、绿藓、红土、黄沙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油彩,据说运气好的时候可以看到这些色彩神奇变幻的光环。边上的山崖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化身——觉吾卡塞班纳以阿却(经师)的身份驻留的山体形象。玛卿雪山的管家“仲吉夏格”、“智墨达日”、神山“格念拉日”也同样充满了无限神秘的色彩,传说与美景相得益彰而更加让人流连忘返。这里山势相对比较平稳,交通条件也更为便利,哇卡也是新式的帐篷,每间帐篷之中安置有八架行军床,伴着对美景的回味与山间独有的静谧,我们都休息的非常好。[FS:PAGE]
头欠头穷
8月19日,行程已经过半,精力不如刚出发时般旺盛,好在意志却是愈加坚定。依旧是迎着清晨五六点凌冽的山风出发,幸运的是哇卡的男主人是一位非常热心而淳朴的藏家汉子,总是开车送过往的朝圣者渡过前方一条较为宽阔的河流。我们也有幸搭乘主人的车,免去了在如此寒冷的天气中淌过这冰冷刺骨的河水。自昨日进入玛卿雪山的东大门之后,我们似乎与这位山神距离更加亲近起来,眼前的“赛日昂由”是山神的父亲,威严俊朗的山体上有白若、夏格巴、朵日喇嘛、旦巴增玛等圣者的修行洞,许多人都认为在此修行能获大成就;其后是玛卿山神的臣子“格通智格”,这座白色的山崖上有很多珍贵的植物与药材。
藏地之所以如此为世人所向往不已,不仅仅在于其在世界屋脊之处所具有的庄严秀丽与美不胜收,更来自一份神秘与纯净,而这与藏传佛教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的浸染是分不开的。历史上以及现今的诸位高僧大德们为弘扬佛法、教化众生,将足迹留在了广袤的藏地山川,这份弘愿与付出让纯的景色更纯、美的景色更美。正如有诸多宁玛派喇嘛们修习大圆满法的“夏热拉则”、留下夏格巴大师脚印的白色岩石等,都为此景注入生的气息、赋予深刻的文化内涵。
盖格欠莫
此后到达阿尼玛卿山的南门“觉姆央热”,这里留有拉隆华多与唐东杰布圣者法力神通显现的脚印和背印,因无比殊胜而吸引了许多居民前来煨桑祈祷、悬挂经幡。五彩斑斓的经幡汇聚处有个叫“崖玛塔空”的山洞,“崖玛”的意思是久病不愈却无法查出切实病因的孩子,相传这些孩子如果来这个洞中钻个来回便能很快康复。这里还有阎王称、阎王镜、阎王路等充满着消除业障意味的神迹。
“觉姆央热”对面是玛卿山神的大臣“格通”、小臣“达玛德泽”山岭,有很多自然形成的佛像。山下依次是杂日圣门,格萨尔的神犬“当勒”及神驹“姜艾”的脚印等。听闻“岗斗琪古”(雪粒般的泉水)是从雪山上流下来的清澈溪流,有108个泉眼,也是勒王则那仁欠的宫殿,这些泉眼像一粒粒圆滚滚、亮晶晶的小珍珠,在阳光下闪烁着圣洁的光芒。用来供奉玛卿山神的兄弟——“占德旺秀”的拉则丛后方是像一面水晶镜子般的“阿柔智格”山,传闻此处遍地皆是珍宝与伏藏。
阿尼玛卿山与格萨尔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雄狮大王的神迹在这片山川河流之间也比比皆是:在玛卿山的右边曾是岭国的马圈,格萨尔的保护神之一就寄居在这里;那形似马鞭的狭长山脉是邻国宝藏所伏之地,也可能是当初格萨尔落下的马鞭幻化成的;那珠姆曾经晾晒乳酪的草滩同时也是格萨尔铠甲的伏藏之地,这里有格萨尔的盔衣,还有珠姆曾用来风干食品的白色磐石。就这样在美景与传说中徜徉,头顶的骄阳似乎也充满了柔情,不时洒下点点滴滴的细雨,我们的身心都感受到无比的惬意。我们行走在山山水水之间,山山水水也行走在我们的心上。终于在七点多钟的时候,我们到达最重要的关口——“智德卡”。
“智德卡”是阿尼玛卿山最为重要的一道山口,从这里可以仰视神山的全貌。只见一座座山峰直插云霄,紧密的围绕在神山四周如虔诚的信徒,云雾像飘带般将其环绕。垭口处的拉则更显雄姿,经旗彩幡纵横交错,何等壮丽旖旎!当我们虔诚点燃酥油灯向玛卿山神虔诚祷告后,突然山顶的晚霞折射着天光,向西方投射出一道绚丽的彩虹。七彩的神光穿透云层直达我的心房,这是阿尼玛卿赐予我们璀璨的佛光啊!我久久凝视着灿烂、飘逸、朦胧、如诗如梦的光芒,仿佛看到一种苍茫与圣洁,看到生命的真谛。原来幸福不可常在,苦难的磨砺后才会学会感恩与知足,灵魂才会在平静之中获得光与亮。湛蓝而深邃的天空就像山神清澈而广博的目光,一对鹞鹰相互追逐着飞过后只留下纯净的风声,这是神山的气息。阿尼玛卿向一座银色的宝塔矗立在天际,宛若一尊威武勇猛而又庄严肃穆的战神,他以自己的雄伟姿态给予我们勇气与祥和的心灵。我们就这样站在这里为神山的崇高与圣洁所慑服,忘记了奔波的劳顿,也忘记了尘世的纷扰。我为自己最终一睹神山风貌而骄傲,愿此时此刻的心境能激励我在有生之年能够继续修心养性、行善积德,无愧于此生来世上走一遭,也能在来世再次生长在这片高贵美丽而神圣不凡的土地!拉加罗、拉加罗、拉加罗……
离开距神山最近的“智德卡”后,我们又行走了很久很远才到了可以落脚歇息的哇卡,十五个小时的步行令我们精疲力竭,好在那惊心动魄的神山之美始终让我们的心情激动澎湃不以,因此充满继续行走的豪情壮志,只是浑身的精力在夕阳落山的时候也抵挡不住困倦。哇卡的女主人为我们烹饪了香浓滚烫的粉汤,热情的与我们寒暄着,虽是疲惫却也感觉心里暖洋洋的。夜里淅淅沥沥的下了一夜雨,舅母说这是山神对朝圣者表示欢迎与祝福的方式,在这样的美好与安详中我们都睡的很香甜。
8月20日清晨的时候雨还没有停,山雨夹杂着清冷的风轻轻拍打着我们的脸颊。山路泥泞,小河上的独木桥湿滑难行,我们今天要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行走36公里才能到达目的地。这就是旅程,就像人生一样有阳光灿烂之时,也会有阴雨密布的阶段,如果拥有平静的心态,任何时候都可以观赏到美丽的风景。瞧玛卿山神的母亲“多杰智加玛”在雨中是显得多么柔美与慈祥,静谧的空气中似乎依然还能传来山下十六普巴罗汉圣地“伯格东香”从前的鼓瑟笛乐声;属于山神母亲的圣湖“玛滂依措”轻柔的涌动,这是女性供养朝圣的绝佳圣地;玛卿山积雪最厚的“柏格东香”曾经像一千座白色的帐篷覆盖,但现在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而变得稀薄了些,令人感到惋惜。
下午四点的时候我们来到了“切嘎纳”,即白水与黑水的交汇之处。据说这里因为地形险恶,曾经有巨大的黑蟒在此兴风作浪、祸害民生,于是格日喇嘛图旦才让号召措周村村民共同修建了玛域胜利白塔,又由格日喇嘛图旦才让、格日喇嘛贡却切排、伏藏师班玛登布、加萨格洛久美旺布、依朵智格耐囊对胜利塔进行了开光加持仪式。金光闪烁的玛域胜利白塔在这阴霾的天气中绽放光芒,显示出其镇妖辟邪、保佑一方水土的威严。这座塔已经有八百年的历史,信众都认为这里是世界的中心。[FS:PAGE]
玛域胜利白塔
胜利塔周边有许多寺院和小型的白塔群,表明佛法在这里的弘扬是具有深厚历史根基的。这里还居住着我父辈的老朋友们,于是我们决定当晚在此留宿。一来能够有充分的时间朝圣寺塔,二来可以探望几十年未见的亲友。当我与阿克让卓在寺院中相遇时,很难想象记忆中年轻英俊的叔叔俨然成了78岁高龄的和蔼老人,从阿克的眼神中我同样也读出了他的惊喜。在简单的寒暄之后,阿克用纯正悦耳的藏语为我们讲述了白水、黑水的传说,我们立刻像是置身在一部优美的歌剧之中,悦耳的藏音、生动的故事令人觉得时光恬静而美好……当阿克得知我与舅母在连日的行进中腿脚疼痛难忍,立刻就让我们脱下鞋,并亲自用他自治的药水为我们理疗。当阿克布满沧桑痕迹的双手为我们涂抹药水、按压穴位时,我的眼眶有些湿润,同时也感到深深的感动与羞涩。但阿克却笑着说:“阿贝可是看着你长大的呀!”是啊,那时候我还只是一个孩子。如果这次没有来看望阿克,我都快要淡忘了成长之初曾在这里留下的美好记忆。感谢这次温暖的相遇,令我想起那些童年的点滴。
8月21日一早点过灯、煨过桑,告别了亲切的叔叔与这片圣洁的土地,我们收拾行装开始最后一天的行程。沿途经过玛卿山神的密妃“贡玛拉热”、玛卿山神的武器库“果寸多杰智”、多位活佛加持的“寒林”(雪山乡的尸林)以及《格萨尔史诗》中姜国王子的圣地“朗日班玛本宗”。这一天基本是沿着公路前行的,所以能够遇到更多环山朝圣的信徒,辽阔的高原上热闹了起来。我感受到大自然以外的美丽风景:身边磕着长头行进的老人在泥泞的道路上仿佛圣洁的莲花盛开,她们灿烂的笑颜不就是人们赞颂的格桑花吗?
远处小河边上的朝圣者们燃起牛粪乐呵呵的烧着茶、聊着天,仿佛连日的步行丝毫没有任何的辛苦可言,藏人这种乐天知命的乐观态度让我感动不已。
路边经过的大型货车在湿漉漉的土路上缓慢前行,深怕过快的速度会溅起泥水污了朝圣者的衣物,车来车往竟然一点都没有掩盖人们诵经的声音,这点点滴滴的善行深深的留在了我们的心上。
还有一些来自国内外的其他民族的朋友们虔诚的在队伍中行走,他们不是来游山玩水、感悟天地的,而是带着虔诚的信仰在践行佛陀的教诲,从苦行中获得超脱自由的境界。当深圳的汉族朋友们用欣喜雀跃的语调讲着他们与上师学习佛法的心得体会时,我的眼泪好像随时会涌出眼眶,这是怎样一种超越民族与地域却紧紧相连的心意啊!
只要睁开平和的心眼,美丽的山水风光总是在我们的身边。但是美丽的人与事却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修为与素养才会遇到,当你善待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也会对你露出温和的笑脸,如果你总是心怀怨恨、与人为敌,那么这个世界处处都是面目可憎的。生活是否美好,更多源于我们对自己的定位。这些都是阿尼玛卿山朝圣之旅中我所获得的感受,也是山神对我们心胸宽广、怀有慈悲的教导。愿阿尼玛卿山神保佑所有心怀善念的人们,无论这些人是否有机会来到这里感受佛光的洗礼,无论这些人身在何处、为何种民族、从事何般工作,佛祖、菩萨亦或众神灵都以众生平等和普渡世人的慈悲心给予每个人解脱与幸福!
看圣洁而高远的天空逐渐褪去乌云而变得明亮,阿尼玛卿山在这空灵的蓝中显得忽近忽远,山间皑皑的白雪在阳光下仿佛一抹慈祥的微笑,是山神对我们的赞许吗?此番跋山涉水,我感到生命的旅途就像现在脚下无尽延伸的路,如果坚持、勇敢、乐观的一直向前走,最后所获得的不只是到达目的地的成就与喜悦,更是经历风雨、领略彩虹的豁达与自由!正如我此时到达环山终点“参那卡多”时再次回望雄伟的玛卿山,这种解脱的感觉不是因为艰难的朝圣之旅终于结束,而是历练之后心灵的成长与强大。
凯旋而归
在此,真心感恩舅母沿路对我的照顾与呵护,她总是为我孱弱的身体担心不已,其实她也只是与我同龄并且身形瘦小需要被照顾的妇人呢。表弟曲美多杰在漫长而坎坷的路上更是对我照顾有加,这位朴实的小伙子默默无言的背负了我们所有的行囊,并一趟趟背着我们渡过湍急而冰冷的河流,甚至因此还患了感冒,我很是愧疚与心疼。还有年轻可爱并且坚强勇敢的弟媳妇彭毛卓玛,她在环山路上与丈夫相互扶持与鼓励,没有任何撒娇或抱怨的温顺也令我十分感动和喜欢。
果洛是我的家乡,我就出生在阿尼玛卿雪山的脚下。虽然成长之后便离开了雪山草原的怀抱,但我总是觉得自己的根还留在这里。现在我已然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能够有幸再次回到家乡朝拜感到如此的幸运与幸福。也许以后不会再有更多的机会如此畅快的投入山神的怀抱中,也很难再与志同道合者在艰辛的跋涉中体会苦中作乐的快乐,但这一次经历对我余生都是受益匪浅的。阿尼玛卿,感谢你所赐予的自然之秀美、生命之真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