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之五大奇观简述
青海湖龙吸水
龙吸水
龙吸水,水上龙卷风的别名。龙卷风是一种伴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其中心附近风速比台风(产生于海上)近中心最大风速大好几倍。中心气压很低,一般可低至400hPa,最低可达200hPa。它具有很大吸吮作用,可把海(湖)水吸离海(湖)面,形成水柱,然后同云相接,俗称“龙吸水”。龙吸水多发生在海面或湖面上空。其形成与暖湿空气强烈上升、冷空气下降和地形作用等有关。龙卷风具有很大的吸吮作用,可将水吸离水面,形成水柱,甚至与云侧相接。因为与古代神话里从波涛中蹿出、腾云驾雾的东海蛟龙很相像而得名,它还有不少的别名,如“龙吸水”、“龙摆尾”、“倒挂龙”等。
“海市蜃楼”近景,出现在湖面上的沙丘。
“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幻景,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海市蜃楼简称蜃景,根据物理学原理,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同的空气层有不同的密度,而光在不同的密度的空气中又有着不同的折射率。也就是因海面上暖空气与高空中冷空气之间的密度不同,对光线折射而产生的。
青海湖开湖
开湖——文开与武开
“文开”,就是随着气温逐渐上升,湖冰逐渐变薄、破碎、融化,使人在不知不觉中,突然见到融冰开湖后的连天碧波。“武开”,是由于春季气温回升时,季风频繁而猛烈,使冰面融化的速度加快。当气温不断升高时,在动荡的湖水和猛烈的大风的共同作用下,厚薄不均的冰层会在一瞬间四分五裂,相互挤压着被大风强行推向岸边,犹如给青海湖围上了一条洁白的哈达。
[FS:PAGE]
青海湖裸鲤
裸鲤
青海湖裸鱼硬骨鱼纲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裸鲤属。又称“湟鱼”。仅分布于中国青海湖及其水系,为高原低温盐碱性水域经济鱼类。 喜栖息于滩边、大石堆间流水缓慢处、深潭或岩缝中。适应性强,在半咸水(青海湖水含盐量12~13‰)或淡水中均可生活。杂食性,主要摄食藻类、轮虫、甲壳类、水生昆虫和小鱼。幼鱼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成鱼在产卵洄游时仍摄食,但摄食量下降。
青海湖水怪
水怪
科学家推测,青海湖水怪不太像是蛇颈龙之类的远古爬行生物,因为三次出现的水怪都是藏头藏尾的,无高大的驼峰,这些均不符合蛇颈龙的生活习性。多少年来,青海湖畔的藏民一向把天上飞鹰和水中游鱼奉为神灵,从不伤害和捕吃鱼类,久而久之,致使湖内鱼类繁殖到饱和程度,数十斤重的大鱼很常见。尽管现在有了国营渔场开始捕捞,但湖内是否还遗留罕见的大鱼,无从得知。当然,说水怪可能是大鱼不足为信,因为淡水鱼最大的也不可能长到十三,四米,据文献记载,淡水鱼长到五六米长就属稀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