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隆塔加布达拉式建筑
“十年间减少了90万个自然村,相当于每一天消失近百个村落。”中国村落的数量锐减,吸附其上的民间文化迅速消失,保护传统村落迫在眉睫,这已成为学者、专家的共识。
好在中国传统村落已正式列入国家历史文化保护战略。在中央政府对于传统村落保护一系列政策法规的指导下,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日益得到重视。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讲话,提到了这个令人思乡的“乡愁”。
传统村落的建筑规模、传统建筑(群)和周边环境保存有较好的完整性,建筑的造型、结构、材料及装饰有较好的美学价值,代表了所在地域、民族及特定历史时期的典型特征,并有一定的科学、文化、历史价值,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协调,承载了一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目前,青海省有41个传统村落录入国家保护名录,应该说它们的命运已经受到关注,且在很多程度上得到了保护。而我们所忧虑的是,那些星散在青海的角角落落尚未被列入“保护名录”的传统村落,它们的历史如何传承,它们的今天如何延续?我们更期盼,有一天它们的命运也会受到国家层面的青睐和保护。
中国民协副主席、青海省民协常务副主席索南多杰说:“在城镇化日益加快的今天,传统村落亦然成为我们最后的心灵归宿,青海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基于这样的认识,青海法制报与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精心推出以看得见的传统村落为载体,以生活化的故事为依托,以乡愁为情感基础,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守望乡愁——寻找青海传统村落》系列报道,与读者一起见证青海省传统村落的历史变迁与发展现状,为保护青海的传统村落“立案存档”。
正如化隆回族自治县县长马金星所说:“传统村落承载着一地区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一部活形态的地方志,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因此,我们首先要保护好传统村落,尽可能地保留其历史原貌。”
“乡愁”,不应该随着城镇化而消失,它应当有处安放。但愿更多的“乡愁”被守望和传承。
化隆塔加——“布达拉式”的建筑风格
达洛
他们自称是一千多年前吐蕃军队的后裔,当年,先祖阿米仁青加作为吐蕃大将,绕道今新疆地区,赶着500峰骆驼,浩浩荡荡开到现在的塔加地区驻守。从此,扎根这里生儿育女,繁衍生息。据说,阿米仁青加生有三个儿子,分别是今天化隆回族自治县塔加乡塔加、白加拉卡和尕洞的祖先。这个美丽传说似乎也印证了史书所记载的,“今天生活在化隆境内的藏族,应为古羌人各部与吐蕃人相互融合、相互同化,逐渐成为具有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的藏族这一民族共同体的。”
塔加村是现在为数不多的,保存相对完整的传统村落之一。塔加原为一个自然村,现在划为两个行政村。村庄依山而建,呈梯状递升,民居错落有致,选址讲究,当地人称之为“布达拉式”的建筑风格。村庄内有藏传佛教寺院、嘛呢康建筑以及大量民居建筑,巷道众多,多以石板、石子铺就。远观整个村庄呈扇形环山而居,庄廓形状有圆有方,依地势而建,格局紧凑。从底下看层层而上,节节攀升,其型颇为壮观,是典型的藏区山地建筑群。村里有一棵近三百年的古树, 三条河流,泉眼数十处。最为著名的是名为“霞曲”和“宙曲”的两处泉眼。
塔加村保存相对完好的民居有近20座,据说有的已经过了数百年,村民门口的雕刻精细上书“马头兴旺”的拴马桩,似乎可见当年门庭若市的热闹景象。院墙为全石墙,底部约宽1.5米至两米,宽底窄顶,高一般为4米至5米。墙内房屋为二层木楼,呈四合院式,俯瞰像内地天井,上层住人,下层为牲畜圈和杂用房。传统房屋窗户较小,这与当地历史上的早期防御功能有关,楼顶为平顶,供瞭望、晾晒东西。如今也有村民对房屋进行了改造,对传统民居窗户狭小、采光性能欠佳的缺陷做了修整,将窗户放大,把“锅台连炕”的位置从房屋最里面移至靠窗位置,这种大胆的改造,不但保持了传统建筑模式,而且很好地解决了房间的采光问题。二楼四面都是回廊,回廊栏杆和墙裙雕刻花鸟,图案精美,雕工精细。
[FS:PAGE]
“塔加干木奏”是塔加村人引以为豪的一项石砌技艺,意为不用泥或者沙,直接干砌房屋外墙。村民说,所谓“一石九面”,无论石块大小、形状各异,均可顺手而砌,一气呵成。内外墙最后的建筑工序就是糊泥巴,并将墙面磨平。塔加地区的院墙通常撒有白灰,据当地人说每年10月25日前就要往墙面撒白灰,其意在为纪念宗喀巴大师,这也成为村子独特的风景线。
塔加人世居此地,他们认为这里的每一座高山,每一眼清泉都是造物主的馈赠,因此,千百年来,他们从不滥用和破坏自然万物。就在今天,我们有幸目睹传统民居带给大家的视觉冲击,这其中既有落后贫瘠的无奈选择,更有这片土地的人们对传统的爱护和坚守,在这里,人与自然始终处在和谐的状态中。
塔加的民居虽然独具特色,但其濒危度依然严峻,以石板堆砌为主的房屋墙体,因建筑主体结构较差,原木梁柱等构件倾斜有裂缝,局部有坍塌的危险。村民辛苦劳作改善生活质量,改造家园的愿望无可厚非,政府要做的就是正确认识传统村落的存在价值,找到保护传统和改善民生的平衡点,尽力传承底蕴深厚的村落文化。
塔加,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在现代文明不断冲击的今天,这里依然恬静而神秘。
(作者系青海省民协副秘书长)图片由省民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