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贵德旅游文化研究
摘要:贵德是我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其旅游业在全省旅游“两圈一带一线”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贵德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凭借贵德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经济的大发展,是我一直十分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立足贵德旅游文化发展现状对贵德文化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粗浅的研究。
关键词:贵德旅游 文化 发展 问题 对策 研究
贵德,镶嵌于青海省东部的一颗瑰丽的明珠,以她的秀美和深邃为世人所关注。美丽的贵德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厚,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上百个旅游景点遍布全县,其中以明代建筑玉皇阁等为代表的贵德“古八景”和以丹霞千佛等为代表的贵德“新八景”闻名遐迩。清清黄河、水乡湿地、七彩丹霞、林海梨花、历史古城、温泉药浴等旅游资源,在全省各县乃至西北地区首屈一指。
一、贵德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贵德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处龙羊峡与李家峡之间,群山环抱,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景色迷人。清澈见底的黄河横贯县境,素有“天下黄河贵德清”之美誉。贵德县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而且历史悠久,境内有卡约文化、马家窑文化和宗日文化遗址,有保存较为完好的贵德古城,独具风格的玉皇阁古建筑群,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贵德县把项目建设和提升服务质量作为发展壮大旅游经济新增长点的基本措施,以打造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为目标,不断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完善景区服务功能,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1至8月份,共接待游客220.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6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幅分别为20.4%和29.5%。
乜纳塔
一是着力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
1至8月份,启动实施景区景点、基础设施、游乐设施建设等项目17项,完成投资2.56亿元,重点实施了千姿湖生态旅游、水车广场改扩建、黄河南岸旅游基础设施、松巴民俗文化村及环境整治与木屋、二连乡村旅游项目、丹霞地质公园酒店、景岳阁酒店、河滨快捷酒店、新世纪商务酒店、农家院、思源楼生态旅游基地、贵德旅游形象大门、水与生命主题雕塑等项目,目前水车广场改扩建、松巴民俗文化村及环境整治与木屋建设、丹霞地质公园酒店、景岳阁酒店等5个项目已全面竣工并投入运营,其他项目进展顺利。
二是着力推进旅游品牌培育。结合全国旅游市场个人游、背包游日渐旺盛的新趋势,迎合游客徒步游、探险游、自驾游等新型旅游需求,着力培育贵德自助游品牌,先后开辟徒步游线路10条,自驾游、探险游、骑行线路各5条,年内组织徒步游、自驾游活动11次,参加人数达4.3万人。同时大力发展水上旅游项目,积极培育黄河水上旅游品牌,开通“贵德至李家峡”水上航线,打造了黄河第一黄金水道,开通以来已接待游客750人。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城市”品牌建设,联合贵德雪域花都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着手开发在各景区免费提供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信息推送为主要内容的“智慧旅游手机信息服务系统”,并借助微信语音导览系统,建立融合交通、气象、治安、客流和旅游景点及景点周边“食住行游购娱”信息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力争把贵德打造成为全国首批智慧旅游城市。
中华福运轮
三是着力加强旅游宣传营销。依托微信、微博等现代媒体网络,注册开通“贵德旅游”公众服务号,扩大了旅游宣传的外延;制作了印有网址、邮箱、电话、微信二维码等内容的手提袋、宣传折页和招商手册等宣传材料,在大中型城市的超市、卖场免费向市民发放,拓展了旅游资源宣传渠道;参加“大美青海”和“圣洁海南”推介会,赴陕、甘、宁、川、渝等地区开展了巡回旅游宣传推介,与省内120家、港澳100家、甘肃40家旅行社签订了合作协议,有力提升了贵德旅游对外的知名度和形象。积极参加青洽会等招商引资活动,主动向外界推介贵德旅游文化资源开发项目,签订古城和温泉开发项目2项。
四是着力强化旅游服务管理。把提升服务质量作为旅游业高效发展的生命线,强化旅游管理服务,抽调公安、林业、城管、旅游等部门人员,组建了河滨公园景区和松巴景区管理机构,专项开展无序采青、破坏景区设备设施、占道经营等旅游乱象整治工作。以开展“农家院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开展州县联合执法活动3次,重点整治旅游市场脏乱差、欺客宰客、以次充好等不法现象,下达整改通知书25份,停业整顿3家。畅通旅游服务投诉渠道,加大投诉案件处理力度,及时协调解决旅游投诉25起。同时,开展农家院、星级酒店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活动,培训导游10人、餐饮服务人员150人次。此外,邀请香港艾云斯管理顾问公司顾问团,对全县旅游资源及旅游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提交《贵德县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为全面谋划全县旅游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并与顾问团初步达成意向,计划利用三年时间,与该公司合作将贵德打造成为国内卓越的旅游服务示范城市。期间,邀请顾问团首席顾问开展了《优质服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策略》两个主题的专题讲座,为今后贵德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FS:PAGE]
二、贵德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落后。 目前由于地方财政收入有限,旅游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综合开发利用。首先,基础设施 停留在自然、 自发状态,缺乏统一规划和要求,道路、停车场、公共卫生间、标识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旅游者在有些旅游景区因看不到路标而找不到目的地,也有些地方驾车行走困难、停车难、上厕所难。其次,宾馆基础设施老化,客房卫生条件差,尤其是在景区内餐饮行业的厨房和卫生间的条件与国家标准相差甚远。景区旅游经营者将眼前利益看的过重,只顾眼前凑合接待,没能很好的考虑将基础设施改善后将会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更没有考虑如何将贵德旅游发展下去。
二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旅游项目建设滞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旅游商品开发层次低、品种少,没有形成与旅游配套的文化娱乐项目,不能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
丹霞地貌
三是旅游宣传推介力度不够。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知名度不高,客源狭小,市场竞争的综合优势难以发挥。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景区经营管理、旅游餐饮、住宿业、旅游营销等方面的管理、服务还不尽如人意,导游人员需求量也在增加,但目前贵德县这方面的人才还比较短缺,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四是旅游文化融合不够。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的程度较低,旅游文化产业的规划发展滞后,缺乏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尤其是文化娱乐、休闲项目匮乏,对游客留宿消费的吸引力不强。
五是旅游城市生态环境恶化。旅游业的兴旺,使旅游接待地的流却人口增加。旅游交通的频繁和汽车等交通工具废气排放量的增大,致使旅游接待地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水质污染加剧。许多穿城而过的河流已遭严重污染,水色发黄甚至发黑。另外,旅游接待地人满为患的状况,也加重了当地基础设施的负担。
六是旅游者环保意识差。加重了旅游景点的人为破坏因素,在旅游景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旅游者触摸攀爬名胜古迹,在部分古迹上乱刻乱画的现象也不时发生,所有这些,都使名胜古迹的本来风貌和存在寿命受到严重威胁。一些穿着入时的旅游者随手丢垃圾的不良行为,也致使风景区的美观大打折扣。更有少数旅游者,竟在旅游景区露营、野炊,这既加重了旅游区的生态负担,使旅游区的平衡受到严重破坏。
三、贵德旅游文化发展对策
(一)、立足优势,找准旅游发展定位
贵德位于黄河岸边,距离省会西宁仅104公里(在建湟贵公路全线通车后缩短为84公里)。从环湖地区经济、地域环境的区域分工来看,缺少一个景观秀丽、适于休闲度假、容量较大且近距离的区域,作为城市人群工作压力缓冲带。贵德县空气清新,无工业污染,作为休闲、游览、健身、沐浴的度假地,再合适不过。贵德旅游要发展,必须要立足资源禀赋特色,借助区位优势,开发由高原养身、高原养心向高原养神过渡的高原养生旅游品牌,将贵德打造成历史底蕴深厚、多元文化交融、生态保护合理、产品特色鲜明、旅游设施完备的多层次、多功能、综合性的全省旅游集散地、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和国家5A级景区,树立贵德旅游业的大品牌。
贵德小江南
(二)、增强信心,树立发展大旅游意识
旅游业的特点是带动性大、辐射能力强。从地理区位来看,贵德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结合部,自然景观多样奇特;从文化区位来看,贵德是儒家文化和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的交汇地带,人文景观异彩纷呈;从全省旅游发展的总体布局来看,贵德南与青南牧区经济区相连,东经水上航运线(该工程正在实施)与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和李家峡水电站毗邻,西通龙羊峡水电站、日月山和国家名胜风景区青海湖,处于青海“两圈一带一线”的关节点上,优势相当明显。贵德旅游要发展,必须要转变观念,摒弃小打小闹的观念和做法,按照现代旅游发展的观念,把整个贵德县作为更大的旅游产品进行整体形象设计与包装,让贵德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厚重的历史遗迹与实体旅游资源和文化产品融为一体,精心打造,强势宣传,努力经营。要把发展旅游业和发展其它产业结合起来,着力打造游牧文化体验区、丹霞文化体验区、农耕文化体验区、黄河文化体验区,促进贵德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FS:PAGE]
(三)、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资源共享、市场开放、客源互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已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共识。贵德旅游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不具备在更大范围内吸引旅游客源的优势。在这种形势下,必须要打破区域界线,主动融入区域性旅游产业链,进行开放式旅游资源整合,在加强区域合作中为贵德旅游发展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在具体工作中,可以推出部分相对成熟的旅游景点,加入客源相对较好的旅游线路,以此推介贵德旅游资源,扩大旅游市场,壮大旅游经济。
松巴村之夏
(四)、加快旅游要件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制定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着力开发有地方特色的、上档次的旅游项目,提升管理和服务质量,抓好现有旅游景区品质的升级,提高旅游景点的整体水平。加大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扶持一些中小企业对本地黄河奇石、民间刺绣、民族手工艺品、果酒等一些特色产品进行深度开发,进行包装后推向旅游市场,满足游客的需要,通过旅游业发展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要营造进得来、稳得住的旅游人才引进机制,解决全县旅游人才短缺问题,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五)、提升文化内涵,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只有文化内涵的东西才有更强大的生命力。贵德自古以来,崇尚儒雅,鹤立藏区,并与多民族文化交相映辉。贵德旅游宣传促销应在提升文化内涵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大力挖掘黄河奇石、丹霞地貌等文化内涵,打造民间布贴画、藏绣、“尚尤则柔”、社火、灯会、民歌、曲艺等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为主的特色文化品牌。要深入挖掘彰显“以德为贵”的“德”文化,展示贵德“德”文化品牌,赋予旅游深刻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位,推动贵德旅游业向多领域、深层次、高质量方向发展。注重品牌宣传营销,打造旅游精品形象。启动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风景名胜区、七彩峰丛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六大标志性品牌的申报工作,做好乜纳塔、“中华运轮”开光仪式和“中华福运轮”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申报工作。继续举办好高原世界杯攀岩赛、国际“水与生命”主题音乐会、黄河文化旅游节、贵德宗喀拉则文化旅游节、世界贡桑祭祀仪式等重大节庆活动,通过全方位、立体式、深层次的旅游宣传和营销,打造贵德旅游文化品牌,全面提升贵德旅游的知名度。
松巴美景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贵德旅游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特别是随着交通、旅游基础设施等一大批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将会极大的改善贵德旅游业发展的环境。贵德旅游业发展的自身条件十分优越,前景十分广阔,只要我们开阔思路、攻坚克难、扎实苦干,贵德旅游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必将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贵德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
旦正项欠、男、藏族、藏学硕士、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藏族古典文学方向),中共海南州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