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两千多年前的贵德古城

作者:贺尔加•俄日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16-09-20 09:14:00 点击数:

两千年前的贵德古城
——贵德古城原为“浇河”古城

贺尔加•俄日

  贵德汉为羌地,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在贵德黄河以南设置浇河郡,并筑浇河城为治所。后吕光称三河王,建立后凉。后凉时置浇河郡(贵德古城)。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南凉秃发乌孤在黄河南置浇河郡。东晋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吐谷浑王阿豺占据贵德,又筑浇河郡。隋初建廓州郡废,大业初夏改廓州为浇河郡,治所在河津,唐武德初又改为廓州。唐宋贵德属吐蕃地,将浇河城改为溪哥城(公元1131年),金政权占据贵德,改积石州。宋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西夏攻占贵德,改积石州为祁安城。元世祖元22年(公元1285年)设置贵德州,属陕西行中书省河州路吐蕃宣慰司;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征西将军邓愈统兵来到这里攻打贵德城,于公元1375年归德守御千户所,属陕西都指挥司临洮州河州卫;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设贵德千总;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由原甘肃临洮府改隶为西宁府管辖,乾隆57年(公元1792年)升格为贵德厅,设抚番同知,管理今海南等地藏族部落81族。公元1913年贵德厅改为县。

  根据历史演变过程,贵德古城早有“(浇河古城)是汉宣帝置神爵二年而光所置浇河郡。”这一发现,引起广大学者的高度重视,并对贵德古城内外不断出现的具体现象作如下分析:

  1.贵德古城内出土胡古墓。1992年在贵德古城内(离南门约70米的地方),城关大队南王自力(62岁,回族,马元海外甥)在修筑二层楼房饮料厂下地甚至三米多深的地下挖出宽23公分,长25公分黑色嘛呢刻石(先仍保存)。平面处六字真言十分明显,当时只给笔者看了嘛呢刻石。后又回访了王自力同志,他才逐渐透露出真实情况:与嘛呢石同时挖出来的还有身着棕色丝制品长袍的骸骨古墓,头顶处放的是嘛呢石,还有三本长条藏文经书,其中两本用布包裹,一本用紫檀木夹板夹着,经文比较完整。完整的长条藏文书有人放了二万元押金后拿去了西藏;另两本藏文经用布包着,腐烂成一团,他现在还保存着。其中腐烂的一片还送给笔者作为研究的依据(长15公分,宽约10公分左右),同时墓内还放着一个黑陶管(用泥土烧成的),他拿出衣服上三个扣子,一个是方块铜制的,两块是圆形铜制的。据说当时挖出来时,共有六七个,有的扣子被其他人要走了。身着的衣服据王自力讲挖出来时已成灰,他仅保存了一小块,经有识专家鉴定认为西夏时代,骨骸已粉碎,他倒在了黄河里。

  2.2001年城内道路扩建时,又是在王自力饮料厂附近,有一个小工(姓名不便透露)挖出青铜座板橙佛像一尊,高15公分,经鉴定为北魏时期的佛像。佛像头部一残,小工将其卖给马忠元(回族,68岁,外号“卖石头”,2010年已故),现佛像还在王自力手中保存。

  3. 我县学者杨文夫在“二十世纪之初外国人笔下的贵德”一文中也明确写道,俄罗斯科兹汤夫著的《四城之旅》(陈贵星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书中,知道俄罗斯科兹洛夫带领的考察队于1908年在贵德考察过三个月(清光绪三十四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时间。当时城内除住有其他民族外还有塘古特人(藏族),只有二十三户。俄罗斯考察队与俄罗斯地理学会副会长谢苗诺夫,天山斯基的助手格里戈里耶夫,他们根据现有的发掘材料得出结论:“被你们发现的古城遗址是唐古特人部族兴盛期,也是11~14世纪西夏王朝的首都遗址。”

  4.乜纳(木亚)宫康(包括乜纳拉康),也叫乜纳山丹凉(现在汉语称大佛寺),也成护法神殿,它历史悠久,在安多地区很有名望。乜纳官康也是乜纳塔寺、贺尔加寺、南海观音菩萨殿、东山尕丹寺等寺的母寺(《安多政教史》记载),为三百多年前乜纳宫康寺主罗者达结活佛所建。乜纳宫康在1958年宗教改革后,1965年贡拜民族完校迁入,该校文化大革命中被撤销后,1969年建立贵德农机厂,1991年重建藏传佛教的大佛寺。乜纳宫康的长颈鹿亭划归为乜纳拉康(城隍庙)的地藏王神殿,乜纳拉康,汉语称城隍庙,乜纳寺活佛罗者达结在塔尔寺任堪布期间乜纳宫康属他管辖,这位活佛已转世至第二十四世。

[FS:PAGE]

  乜纳噶托(意九层楼阁)在《安多政教史》中提到,它的历史很悠久,在安多地区也很有名望,约于公元800多年前建成,据说最顶层是佛堂,下面是王宫和大臣居住的地方。1862年回民起事被烧,于1874年在乜纳九层楼阁的原地建造贵德玉皇阁至今。因此《贵德县志》原记载是有误的。根据《青海历史建置研究》一书第231页至232页记载:明万历八年(1580年),贵德分守游击,河州人长略所撰《题归德创建玉皇阁万寿观碑记》中,有“常闻彼境(指贵德)古属四川崇庆府贵德州”之语。现该碑尚存,但所谓“古属四川崇庆府贵德州”之说却成了贵德古代建置上的一个问题。按照一般情况,作为本地官员,对当地历史之沿革,应当有权威性的认识。但是,我们不得不指出长略之上述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我们知道,南北朝时期贵德地区属浇河郡地。唐宋时为积石州。元至元初年方置贵德州,属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辖。根据潘昂宵《河源志》的记述,此后又归隶“吐蕃等处宣慰司,司治河州”。可见,其建置沿革情况是清楚的。与四川崇庆府无任何隶属关系。若说有关系的话,那只是南北朝时期“河南道”在商业上的关系而已。因此,贵德《玉皇阁碑》所言是错误的。

  5.《青海历史纪要》记载:“公元1370年(明洪武三年),明征虏大将军徐达在甘肃定西击败帖木儿,征西将军邓愈攻占河州。元朝的吐蕃等处宣慰使锁南普,镇西武靖王卜纳刺等,相续降明,邓愈率兵占领循化、贵德城。明朝统治力量达到青海地区。”更说明明朝将军邓愈占领循化,贵德城时这个“归德古城”早已存在。

  6.2010年9月,海南州旅游局才让局长带领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副院长先巴等五名教授和青海师范大学王小梅等四名教授,到贵德探讨旅游业发展情况,与会同志在贵德县委三楼会议室参加由原贵德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金星主持的研讨会。很多贵德学者和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笔者提出《青海历史纪要》中记载,公元1370年5月明征西将军邓愈攻占河州后,续而攻打“贵德城”,《贵德县志》中对筑城时间记载有误的不同观点时,原参与编写《贵德县志》的李士发同志也当场公开表示确有其事,当时负责编写《贵德县志》的谢成林主任和现在编写《贵德县志》的毕发忠均也到会。

  7.公元1244年(第四胜生),萨迦班智达贡嘎坚参63岁时应元朝皇帝邀请前去传教。在途中为寻访吐蕃王赤热巴仅赤松德赞放有发辫的两个白塔(一是贵德乜那白塔,二是甘肃永靖县境内的白塔寺),途径此地,住在贵德古城内乜纳九层楼阁内多日,对乜纳塔资助修葺,并进行了开光仪式。在此期间,萨迦班智达贡嘎坚参闲游来到现在的贵德珍珠寺地址时,发现此处的大草坪上出现孔雀展翅,鸟语花香的景象,在草坪的旁边有一股泉水,水特别的洁净。他正在看草坪的时候,发现贵德这块土地为四山环绕,东面的神保山像披着绿衣的大王,南边的直亥山像一个白衣壮士头顶着天空,西边的巴泽山像一头巨牛一样观望贵德青川,北边的索格山像一只猛虎蹲着俯瞰着贵德,碧绿的黄河贯穿西东,像一条洁白的哈达敬献给贵德青川人民。此时驮经的骡子也在草坪上卧倒了,他认为此次闲游到此,心目中很满意,要是在此修建一座觉康展示佛堂的宏图,发扬光大,给民众带来幸福安康会是多么的美好。为此班智达贡嘎坚参于公元1245年农历三月初一开工在洁净的泉水之上,以栓骡子的木桩作为内依,建起了“觉康”。这段也说明公元1245年萨迦班智达贡嘎坚参住在贵德古城内乜纳九层楼阁时贵德古城就已存在。

  8.《青海百科全书》第354页记载:“相传为南北朝初期土谷浑王阿豺所筑,城在浇河口,黄河南岸。《水经注》:刘宋景平年间(423~424)曾封阿豺浇河公”。这一论断还可向前追溯贵德古城。

  9.《西宁府新志》、《西宁府续志》是青海历史史料中的重要文选资料。均为青海省图书馆所藏,《新志》为乾隆木刻版(1954年)印刷本,《续志》为20世纪60年代铅字重印本。审定时《续志》中补入了曾被删削的有关资料。《西宁府续志•贵德厅》记载:“河关故城,洮(按当作‘浇’河县古城)。浇河故城,汉宣帝神爵二年,置河关县。至后凉吕光龙飞二年,克河关后‘河关’二字,逐不见于史传。而光所置之浇河郡,历代因之。河关、浇河,盖一地也。后周因南凉之浇河郡置廓州,改郡名曰浇河,浇河县即其治所。是浇河县,亦浇河故城”。这一记载我们可以认定“贵德古城”就是“浇河郡”。

  《青海历史纪要》、《西宁府续志》是青海省历史编纂委会编纂的,它们的资料来源可靠,《西宁府志》也是同样。为此,笔者对贵德古城的见解与《贵德县志》所记载的古城筑成时间年号予以纠正:

  (1)《贵德县志》记载1380年贵德古城筑成。可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邓愈攻打了贵德城,这两种提法很是矛盾。

  (2)有人说原古城在里面,明洪武十三年筑的城在外面。如果这样话,乜纳宫康、乜纳拉康、乜纳噶托三神殿都在靠北城墙内建起的,王自力挖出的西夏古墓靠南城门只有六七十米,这说明这个古城内有多处西夏人足迹。党项和乜纳两族是组成西夏王朝的主要部落。城内留下的乜纳有名望的三大寺院,也是西夏的痕迹,如果明洪武十三年建过古城的话,古城的遗址到哪里去了呢?秦始皇建万里长城至今有二千五百年,城垣到处可见,而贵德境内的城堡,明朝以前的村村都有堡痕可见,可就是不见贵德1380年建的外围古城墙。

  廓州,北周建德五年(公元576年),取土谷浑河南置地,治所在浇河城(今青海贵德河阴镇一带)。

  追溯中发现在《西宁府续志•贵德厅》中明确表明:“河关古城浇河县故城。浇河古城,汉宣帝神爵二年置河关县,至后凉吕光龙飞二年,克河关后‘河关’二字、逐不见于史传。而光所置之浇河郡,历代因之。河关、浇河,盖一地也。后周因南凉之浇河郡置廓州,改郡名曰浇河,浇河县即其治所,是浇河县、亦浇河故城矣”。为此,贵德古城可下定论:古城距今二千零七十年。“贵德古城”在当今旅游业发展中,还可打出“黄河源头第一古城—‘浇河古城’”的品牌,为贵德县的旅游业发展多做贡献。

  2012年10月14日,笔者应邀参加“青海省藏族研究会社区论坛”,会议上也进行了发言,很多学者认为从敦煌出土的文献资料记载看,贵德古城比湟源丹葛尔古城还要早得多。

  可是,公元1984年贵德文管所工作的张君奇在贵德古城的年限公开在古建筑群内外褂牌,墙壁上刻写,公布贵德古城于(1380年竣工等),《贵德县志》也依此录用。2012年笔者因写《贵德藏族简史》到原1987年组成县志办公室张志忠先生处借《青海历史建置研究》一书,同时,笔者调查贵德古城矛盾存在时,张回答:“贵德县志办当时没有资料的情况下,只能录用张君奇提供资料”。但是贵德古城在其它历史中记载的“浇河”古城美名和历史中起到的作用所抹煞,为了贵德县旅游业的平稳发展,正在维修贵德古城(“浇河”古城)。何时建成一定要拿出历史的依据才对,笔者认为,谁也不能做历史依据编造者。对于在贵德县志中显示的(1380)年古城竣工,笔者提出疑问:1.邓愈攻打贵德城是打的那个城?2.历史中“浇河”古城指那个古城,建在何处?笔者得出结论:所谓1380年竣工的贵德古城根本不存在。

 

                《贵德藏族简史》编著者:贺尔加•俄日

                      2016年9月2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