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贵德藏族简史》结语

作者:贺尔加·俄日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16-12-07 10:11:00 点击数:

  近年来,关于贵德的著作颇多,也很泛滥。其中《贵德风情传》一书中发现多处年代有错的嫌疑。

  1、把玉皇阁建筑年号记载为1592年。《安多政教史》记载:乜纳(历史称木雅),藏语(མི་ཉག)氏族活佛罗者达杰生于第十一胜生(木兔年公元1675年),城东宗窟俄钦程列本的转世灵童,是贵德古城内乜纳拉康(现城隍庙),乜纳宫康(现大佛寺),乜纳噶托(九层楼阁玉皇阁原地)的总主持活佛,在西藏卫地学习究竟圆满后,获得桑浦寺噶居学位,从直盖俄然巴等师处聆听了许多经法,回到安多地区后,公元1749年任塔尔寺堪布,并任法台。于七十九岁那年,即水鸡年(公元1753年,清乾隆十八年癸鸡年 )圆寂。这时期乜纳罗者达杰以贵德古城内的古建筑群为依据,创建了乜纳塔寺,南海大慈大悲的观音寺,贺尔加寺、东山尕旦寺等。也就是说,乜纳罗者达杰没有出生转世,玉皇阁的就它建成,很是矛盾。

  2、玉皇阁的原址是“乜纳嘎托”,《安多政教史》记载其在安多地区很有名气,1862年回民反清被烧毁。据河西镇拉及盖村拉欠加(81岁).河东贡巴村拉夫旦(原贵德县县长,84岁)等人说:为了挽回乜纳嘎托1862年被回民烧的影响,同事埋没了最有名气的乜纳嘎托(意为九层楼阁)。在前世夏茸尕布活佛资助,乜纳氏祖出力而在原地1874年重建玉皇阁的主要事实环节,于1972年县政府出资油漆而竣工。青海历史建置研究》一书第231页至232页明确指出《玉皇阁碑》所言是错误的《浇河古城》一篇中有详细记载。《贵德风情》中将玉皇阁修建年号定为1592年缺乏历史依据。

  3、乜纳(木雅)拉康在《贵德风情》记载为:“始建于明朝初期,1875年复修”等。但藏区建寺原则一般是先有寺后有塔(乜纳塔寺属古城内乜纳宫康的支寺)。公元821年赤热巴仅·赤松德赞建乜纳白塔为保护贵德古城及古城内的乜纳古建筑群,乜纳宗祖后裔,果洛州甘德县退休干部多结太(76岁,尕让亦什扎人)提供说乜纳活佛共转世二十四世,1958年圆寂照片附乜纳塔简史中。为民祈福禳灾而建的乜纳白塔。乜纳噶托、乜纳宫康、乜纳拉康虽没有找到详细建筑年号,但至少是公元821年前乜纳家族建造的。公元1244年元朝皇帝阔端邀请班智达·贡嘎坚参去元朝武威弘扬佛法时,贡嘎坚参路过住在贵德古城内乜纳噶托(九层楼阁),1245年创建珍珠寺。这成为历史事实,1958年前重建的历史记载从未见到。城隍庙(乜纳拉康)1997年重建时,笔者也捐赠供奉,已在城隍庙匾牌有记载,历史记载中更没有发现玉皇阁、大佛寺为道教用场。17世纪初,乜纳罗者达杰南山(南海殿)创建观音菩萨殿以来,1940年吴世谨任县长时南海殿作为贵德一景,才提到“南海神殿”四字,作为贵德八景之一。

  4、乜纳大佛寺1992年重建时,现在大佛寺寺管会主任罗英和乜纳氏族后裔俄日,(原乜纳寺和尚、民族完校校长、退休干部,又名叫血日,乜尚德)。二人定立口头协议仍然重建为藏传佛教寺院,笔者在调查时,乜家人再三叮嘱口头合同的事实,这是有据可查。

  5、笔者调查中,据原南海殿寺管家西家咀村的朱占成(72岁)、河东乡周家村一社王贵林(71岁)等人介绍,民国中期张家沟魏宗元从国民部队退役回来,在南山西侧(现在三清宫地址)修建两间房作为自己的住房,后替香客占卜、破签等,随后在自己的锁骨上系丈余的铁链,解放前夕至1953年到处化缘,历尽千辛万苦募得善款后,得以修建三清宫,并塑就了三清神像;1986年道士巨邦梅河东周家村家中被贵德公安局贴出禁令迷信活动的告示,因巨邦梅不服上诉贵德政法委,当时我任政法委副书记。从中调解后于1987年巨离家到南山传承道教修园,募得善款,重建了三清宫。从此贵德有了道教文化。1958年宗教改革前在南山(南海殿)腰西侧建造三间王母宫房(现在王母宫地址),据原寺管朱占成介绍神像没有塑成。宗教改革和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毁于一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宗教改革后建立了王母宫。

  6、 《贵德风情》一书错误的记载为“乜纳塔是藏汉交界”等,我在《乜纳塔简史》、《青海通史》和《安多政教史》藏文版17页、汉文版第22页《青海通史》第200页记载,因唐蕃甥舅关系失和:公元821年吐蕃使者论纳罗到长安请盟。唐朝派大理卿刘元鼎盟于长安西效。吐蕃译师班智达等以及唐朝的和尚们从中调解。以甘肃省陇山县的公谷梅如(甘肃省冈谷县西境གང་གུ་རྨེ་རུ།)作为唐蕃两国交界之地,由吐蕃的赞普与唐朝的皇帝与彼处建一寺庙,吐蕃一方在甘肃省永靖境内建的白塔寺,这一塔内仍放有赤垫巴仅的发辨。公元822年会盟后,长庆三年唐蕃各于双方京师用藏汉两文将盟文镌刻于石树碑纪念,石碑文约高八尺。吐蕃方将石碑在拉萨大昭寺保存至今。拉萨大昭寺石碑立在露天一千多年后,2001年以后建造房子将石碑置于房内被保护,唐朝方的石碑在甘肃清水县,据报道被致残。并非《贵德风情》所记载。

  7、《贵德风情》中还错误的记载珍珠寺建寺年号为“宋代;珍珠寺比拉萨大昭寺早200年”等众多错记引起宗教人士和历史学者们的反感。

  8、《贵德县志》中,有关“贵德故城”建筑年号为“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贵德城修筑竣工”的错误记载。根据《青海历史纪要》、《西宁府续志》、《青海通史》等史料。明显记载为“浇河故城”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1年),置河关县,而吕光所置之浇河郡,应以纠正。

  9、公元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贵德浇河故城建筑年代伪造为明朝,同时毫无根据地将玉皇阁石碑和年代虚造为1592年,还在古建筑群内多处以张君奇署名挂牌宣传,经《青海历史建置研究》一书对玉皇阁石碑至错误揭露后,又将石碑偷偷藏匿,但这假石碑的年代仍某些人继续使用。为此笔者几次采访调查了现任县文管所长赵君琦和前任所长陈刚,他们对此都一致表示:“文管所没有任何显示玉皇阁、古城的建造材料的资料,立石碑的年代也不知从何而来。”

  公元2006年贵德文管所内保存多年的特大陨石(重达350斤)被盗。这起造假盗窃文物的案件,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也欺骗了广大的人民的感情。

  10、有人把王屯、刘屯、周屯三寨从河州来贵德屯恳记载为“来贵德守城”。历史记载,明朝邓愈将军“攻打贵德城”是1370年,而王屯、刘屯、周屯三寨来贵德屯恳是1412年,时隔42年。周屯居住地离贵德古城38里,王屯离贵德古城25里,最近的刘屯也离贵德古城有10里路。在当时的交通工具落后的情况下只能步行,从间隔时间、地理环境、驻扎地条件等方面而言都不允许。屯恳人当时纪律严明,除给国家部队种粮外没有其他任务。时隔42年后,把三寨来贵德屯恳与“守城”联系在一起相提并论是不妥的。

  结语中所提到的众多错记及虚造玉皇阁建造年代、石碑、贵德古城年代,陨石被盗,改变南海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为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避免历史文化纷争,我们应当坚持实事求是,为保护黄河源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客观历史为依据,为共同创建贵德民族团结共荣社会稳定和谐的示范区努力而奋斗!

  作为历史的写作者,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依历史依据根据很是重要。        

 

      (贵德藏族简史)编著者贺尔加·俄日

            2016年12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