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书《吐蕃王朝职官管理制度研究》出版

作者: 来源:石窟艺术与考古研究 时间:2025-09-12 09:06:59 点击数: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随着吐蕃帝国中央集权的需要,加上吐蕃在向青藏高原周边地区扩张过程中不断与唐朝农耕地区丰富的管理对象接触,受到唐朝完整制度体系的濡染,其职官管理模式也在适应管理内容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并得到完善。吐蕃王朝时期的职官管理制度涵盖了选用、任用、等级与俸禄、奖惩等具体内容,并因受到传统社会组织结构以及吐蕃职官实施社会管理功能的内在机制影响而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在官吏选用制度方面,随着部落贵族势力的膨胀,吐蕃王朝前期以“智勇谋臣”为核心的理念渐渐转化为“谋略舅臣”与“三尚一论”的形式;职官任用制度在世袭、拜授、兼任、代理、补任等制度外,还有共命制度、请命形式等;在任免的程序上,对不同层级职官的任用基础与任用凭证有明显区别,并涉及任用期限、为官能力、职衔授予、职权范围、职官监督等的考量;在职官等级与俸禄管理、奖惩制度方面,也表现出一些特有的方式。吐蕃王朝时期的职官制度与职官管理制度保持了部落制时期的灵活性和务实性,但赞普王廷与地方官僚机构构建中的制度化建设却并不完整,赞普王权与部落制传统之间关系的调适始终无法达到协调,这也是赞普集权不能彻底形成的根本原因之一。
序言

  朱悦梅教授研究吐蕃王朝制度史的最新学术成果《吐蕃王朝职官管理制度研究》就要出版了,可喜可贺。
  吐蕃王朝史研究,一直是西藏地方历史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倍受国内外藏学研究者的偏爱和重视,原因是多方面的:吐蕃王朝的建立结束了隋唐以前青藏高原地区区域性政权长期以来更替频仍、邦国分散对立的局面,实现这一地区的空前未有的统一,这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上无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吐蕃王朝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政治体制与职官制度,创立了文字,吸收了佛教,并与唐朝乃至南亚、中亚地区政权发生了密切了互动,以强大军事实力为依托,创造了区域和民族特色十分鲜明的灿烂文化,吐蕃王朝的建立对藏族的形成和中国民族关系格局的变化,对后世西藏地方历史发展,以及西藏地方政治制度和文化的演变,特别是藏传佛教的形成与进一步传播均奠定了基础。与此相关,围绕吐蕃王朝崛起的原因,走向繁荣鼎盛的动因,乃至衰落瓦解的因素的深入分析,无疑是吐蕃史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
  朱悦梅教授长期致力于吐蕃史研究,曾围绕吐蕃王朝及其占领区的人口开展研究,出版了《吐蕃王朝历史军事地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6月)等研究成果,这部成果的面世为吐蕃史研究提供了自己新的视角、观点,也是一份新的贡献。
  该书对吐蕃政权有定位,对吐蕃王朝时期的社会性质有定性,同时能够从唐代中国历史的视野,从吐蕃与周边各个政权交流的视角来考察分析吐蕃王朝的职官制度,表明了作者在整体上有着自己清晰的认识和把握。该书较为全面和系统地吸收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并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色,主要包括:首先是研究资料的丰富多样性。书中利用了大量的汉文、藏文和外文历史文献,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对勘,使该成果建立在扎实的论据基础之上,方法是科学的,立论有着雄厚的资料支撑,让人印象深刻。其次,该书对吐蕃王朝职官制度的研究展现出了整体性和系统性特点。国内外学术界对吐蕃职官制度研究成果丰硕,创新点不少,但是就系统性和完整性而言,还存在不少可以扩展的空间。该书聚焦这些问题,有所推进,比如:比较系统考察了吐蕃王朝职官选择任用选用、等级俸禄和奖惩制度,已经吐蕃制度发展演进历程,各个阶段的特点等,均是对吐蕃王朝职官制度的全景式呈现,让读者耳目一新。再次,该书通过深入探究,提出了一些创新性和探索性观点,例如在职官任用的方式部分,书中将其划分为世袭制度、拜授制度、共命制度、兼任制度、代理制度、补任制度、自荐与请命制度等,而在职官任用的限制部分,进一步划分为任用期限的限制、为官能力的限制、职衔授予的限制、职权范围的限制、对职官的监督措施、限制赞普权力的“三喜法”等,更加细致完整,反映了作者的创新见解。
  学术研究是一个不断走向深入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可能尽善尽美。该书取得了许多可贵的创新进步,为吐蕃王朝制度史研究增添了新的光彩。同时,也有一些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诸如还应该进一步挖掘金石碑刻资料、《敦煌吐蕃历史文书》及敦煌汉藏文文献在吐蕃职官制度研究中的价值,并充分吸收学术界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书中个别地方存在内容和叙述上的交叉和重复,希望再版时能够加以完善。
  学术界关于吐蕃史,特别是吐蕃制度史的研究还在持续推进,我个人的了解也并不全面和深刻,对该书的把握也并一定准确和深入,只是答应了作者的邀约,就写出了如上的读后感受,分享出来供作者和各位读者批评,聊做序言。
 
张云
2024年9月5日
【作者简介】
  朱悦梅,女,1969年生,上海市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历史学博士,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四川大学专门史博士生导师,甘肃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历史地理学学会、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先后在《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敦煌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藏学》、《西藏研究》、《西域研究》、《军事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吐蕃王朝军事地理研究》等学术著作5部(6册)。主持并完成 “唐代吐蕃历史军事地理研究”(09XB07)等国家社科项目2项、省部级社科项目3项。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获甘肃省优秀园丁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