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国际母语日--雪域儿女在行动
作者:拉吉卓玛(策划)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09-02-23 11:01:11
点击数:
2009年2月21日是第十个“国际母语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定国际母语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了解世界各民族母语文化的现状,推动语言及文化的多元发展。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一些数据令人非常担忧:在目前存世的6000多种语言中,超过200多种语言在三代后灭绝,538种情况危急,502种非常危险,632种危险,607种不安全。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7000多种语言。但占世界97%的人口所说的语言仅占世界语言种类的4%,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语言在学校和互联网上使用。数以千计的语言基本进入不了教育体系、新闻媒体、出版物和公共场合。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挽救措施,全世界超过50%的语种将濒临消亡。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所强调的:“一种语言的消失导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的消失,特别是使用这种语言的团体--不必说诗和传说,更不必说谚语和笑话--传统和口头表达组成的珍贵传承。语言的消失同样损害人与生物多样性之间保持的关系,因为语言荷载着丰富的自然以及宇宙知识。”
语言是保存和发展人类有形和无形遗产的有力工具,保护母语具有重要意义。一些国家在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上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威尔士语、加泰罗尼亚语和加拿大的印第安语得到较好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认为,人类对母语的保护仍需加大力度,确立官方语言、编撰字典、编写多语教材、完善语言存档和传播制度等都是保护母语的有效途径。在全球化环境下,扩大各语种在网络空间的运用更是母语保护的重要举措。
根据联合国《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13条和第15条所规定的文化权利。每个人都应当能够用其选择的语言,特别是用自己的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创作和传播自己的作品。
青海湖网为纪念“国际母语日”特别策划和编辑“纪念国际母语日--雪域儿女在行动”这一专题,并将2009年2月21日至3月21日定位为本站的母语--藏语文宣传月,以此做为“国际母语日”的礼物送给重视和支持保护母语的各界人士。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一些数据令人非常担忧:在目前存世的6000多种语言中,超过200多种语言在三代后灭绝,538种情况危急,502种非常危险,632种危险,607种不安全。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7000多种语言。但占世界97%的人口所说的语言仅占世界语言种类的4%,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语言在学校和互联网上使用。数以千计的语言基本进入不了教育体系、新闻媒体、出版物和公共场合。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挽救措施,全世界超过50%的语种将濒临消亡。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所强调的:“一种语言的消失导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的消失,特别是使用这种语言的团体--不必说诗和传说,更不必说谚语和笑话--传统和口头表达组成的珍贵传承。语言的消失同样损害人与生物多样性之间保持的关系,因为语言荷载着丰富的自然以及宇宙知识。”
语言是保存和发展人类有形和无形遗产的有力工具,保护母语具有重要意义。一些国家在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上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威尔士语、加泰罗尼亚语和加拿大的印第安语得到较好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认为,人类对母语的保护仍需加大力度,确立官方语言、编撰字典、编写多语教材、完善语言存档和传播制度等都是保护母语的有效途径。在全球化环境下,扩大各语种在网络空间的运用更是母语保护的重要举措。
根据联合国《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13条和第15条所规定的文化权利。每个人都应当能够用其选择的语言,特别是用自己的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创作和传播自己的作品。
青海湖网为纪念“国际母语日”特别策划和编辑“纪念国际母语日--雪域儿女在行动”这一专题,并将2009年2月21日至3月21日定位为本站的母语--藏语文宣传月,以此做为“国际母语日”的礼物送给重视和支持保护母语的各界人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母语日”海报,方言是我们的母语,需要我们复兴和珍惜
(下一页)青海湖网启动母语宣传月活动并向社会各界征稿
[FS:PAGE] 青海湖网启动母语宣传月活动并向社会各界征稿
作者:拉吉卓玛
作者:拉吉卓玛
青海湖网为纪念2月21日“国际母语日”特别策划和编辑“纪念国际母语日--雪域儿女在行动”这一专题,并将2009年2月21日至3月21日定位为本站的母语--藏语文宣传月,并且诚邀社会各界支持和关注保护藏语文的人士在这期间积极投稿,一同探讨母语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并且希望将您学习藏语文的心得体会与广大迫切需要学习和正在学习藏语文的朋友们进行经验交流,相互帮助,共同学好母语。
青海湖网站由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藏语文工作委员会主办,核心以宣传和推广海南藏族自治州的文化、旅游和经济为切入点;以宣传和推广安多地域、民间和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涉及全藏区文化、旅游和经济等方方面面的报道和推介。青海湖网由藏语版和汉语版组成,各自均设立20个频道。青海湖网依托藏语文工作委员会着力打造藏文版青海湖网,发挥自身优势,将藏语文工作者的最新成果通过网络与网友共享,促进藏语文的发展,使得藏语文与现代社会接轨。
创办藏文网一直是藏语文工作委员会的一个愿望,终于在2008年中旬藏文版青海湖网正式开通,但是在试用期间出现很多技术上的问题,导致藏文网面临停用改版,有望于今年年中以崭新的面貌与广大网友重新见面,届时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品、互联网技术等等更新换代迅速,藏文在Vista系统中被开发和运用大大提高了藏文在网络中的使用,以及喜马拉雅输入法的诞生,对于藏文更是春天的来临,因此现在是创办藏文网的最佳时机,对于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于藏语文的保护、发展和推广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青海湖网站由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藏语文工作委员会主办,核心以宣传和推广海南藏族自治州的文化、旅游和经济为切入点;以宣传和推广安多地域、民间和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涉及全藏区文化、旅游和经济等方方面面的报道和推介。青海湖网由藏语版和汉语版组成,各自均设立20个频道。青海湖网依托藏语文工作委员会着力打造藏文版青海湖网,发挥自身优势,将藏语文工作者的最新成果通过网络与网友共享,促进藏语文的发展,使得藏语文与现代社会接轨。
创办藏文网一直是藏语文工作委员会的一个愿望,终于在2008年中旬藏文版青海湖网正式开通,但是在试用期间出现很多技术上的问题,导致藏文网面临停用改版,有望于今年年中以崭新的面貌与广大网友重新见面,届时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品、互联网技术等等更新换代迅速,藏文在Vista系统中被开发和运用大大提高了藏文在网络中的使用,以及喜马拉雅输入法的诞生,对于藏文更是春天的来临,因此现在是创办藏文网的最佳时机,对于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于藏语文的保护、发展和推广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上一页)纪念国际母语日--雪域儿女在行动
(下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法规
[FS:PAGE] (下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根据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原则,结合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和法规,对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以及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等问题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 尊重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语言文字的自由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制定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的自由。"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至后来历次修订的《宪法》第四条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1984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条也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从法律上明确了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必须得到尊重和保障。
(二) 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语言文字的权利 由于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多数人仍在以本民族的语言作为主要的交际工具,为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权利,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宪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理;起诉书、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几种文字。"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二十一条、第四十七条等条款也相应作了具体的规定。这些法律规定,从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职务到公民诉讼,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当地通用的几种语言文字包含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都作了具体的规定。不仅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原则,而且也为以本民族语言文字为主要交际工具的少数民族群众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保障了他们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三) 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是人们思想的交际工具。由于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多数人是以本民族的语言为交际工具,民族自治地方不仅通用汉文,有的还通用少数民族文字,而且还由于汉语文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文字,所以,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的干部互相学习语言文字。汉族干部要学习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工作人员,能够熟练使用两种以上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应当予以奖励。"
(一) 尊重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语言文字的自由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制定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的自由。"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至后来历次修订的《宪法》第四条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1984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条也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从法律上明确了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必须得到尊重和保障。
(二) 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语言文字的权利 由于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多数人仍在以本民族的语言作为主要的交际工具,为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权利,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宪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理;起诉书、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几种文字。"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二十一条、第四十七条等条款也相应作了具体的规定。这些法律规定,从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职务到公民诉讼,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当地通用的几种语言文字包含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都作了具体的规定。不仅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原则,而且也为以本民族语言文字为主要交际工具的少数民族群众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保障了他们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三) 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是人们思想的交际工具。由于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多数人是以本民族的语言为交际工具,民族自治地方不仅通用汉文,有的还通用少数民族文字,而且还由于汉语文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文字,所以,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的干部互相学习语言文字。汉族干部要学习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工作人员,能够熟练使用两种以上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应当予以奖励。"
(上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法规
(下一页)雪域儿女的母语——藏语
[FS:PAGE] (下一页)雪域儿女的母语——藏语
雪域儿女的母语——藏语
作者:扎西顿珠
作者:扎西顿珠
对于生活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的雪域儿女来说,藏语是我们最主要的交际工具。由于藏族的分布地区广,居住分散,历史上形成的各方言差别较大,方言之间基本难以通话。
现行公认的方言划分法将整个藏区方言划分为卫藏方言、康方言和安多方言三大块。据相关权威资料显示,在藏语三大方言中使用卫藏方言的有110多万人,占本民族使用藏语总人数的29.48%;使用康方言的有140多万人,占本民族使用藏语总人数的37.53%;使用安多方言的有113万多人,占本民族使用藏语总人数的32.99%。多年来,受自然环境、社会历史、行政区划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各方言区之间缺乏交流,各自都形成自己依据的“标准语”,自持准绳。卫藏方言以拉萨话为标准语,康方言(以四川省境内为例)以德格话为标准语,安多方言在甘肃省境内以拉卜楞话为标准语,在青海省境内则以同仁话为标准语。。在各方言区,出版物通用的书面语言、广播电台电视台运用的播音语言、各类大专院校藏语专业使用的教学语言也都无一列外地以此为标准语。长此以往,藏语各方言之间的距离将越拉越远,加剧方言的分化,对藏语标准语的指定和形成有百害而无一利。更使人倍感心疼的是,少数有藏族学者头衔的人竟然提出“藏语各方言之间,过去没有形成过统一的标准语,今后也不会产生标准语”这样的武断,还有为数不少的人致力于某某方言字典的编写,倾其全力加剧藏语方言的分化。
藏语方言的形成历史久远,早期藏文文献中,已有方言差异的迹象。公元7世纪,吞米·桑布扎奉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之命去印度学习梵文后结合象雄玛尔文改革藏文后促进了藏语方言的统一。随着吐蕃王朝疆域的不断扩大,藏族长期生活在地广人稀、山水相隔、交通不便的地理环境中,尽管当时已有超方言的文字—藏文为媒介但还是无法阻止方言的分化、发展。鉴于藏区方言分化严重、口语与书面语之间产生脱离的实际情况,英明的吐蕃王及后裔对藏语、藏文进行了三次厘定。藏王赤松德赞执政时期,命噶、焦、湘三位译师厘定藏文,统一佛学名词等,这是藏语文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厘定。到了第四十代藏王赤热巴巾执政时期,对藏语、藏文又一次进行了改进和厘定,这是藏语文发展史上的第二次厘定。吐蕃王朝崩溃后,末代藏王朗达玛之子威松在阿里地区建立了古格王朝,古格王益西威执政时期,命大译师仁青桑布对藏语、藏文又进行了一次厘定,这是藏语文发展史上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厘定。
9世纪中叶后,吐蕃王朝解体,藏族社会长期处于割据状态,各地间的交流与沟通越来越少,进一步加剧了方言的分化。如此种种,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各地之间方言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十三世纪中叶,通过元朝和以萨迦派为代表的藏族政教领袖人物的共同努力,结束了藏区将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据,建立了统一的政教合一政权。多年的分裂割据,使藏语形成了许多方言和土语。
从藏语的历史发展情况来看,藏族早在公元7世纪吞米·桑布扎对藏文进行改革后就使用着一种统一的书面语言,这种古代书面语言最初也是建立在当时口头语言的基础之上的。虽说通过历代的语言、文字厘定,使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之间的差距相对缩小。当代藏区存在着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虽说各个方言区的藏族人聚在一起用各自方言无法沟通,但只要这些人多少懂点藏文,大家都尽力用书面语进行交流,我们的交流与沟通就无须借助其他民族的语言就可以实现。我们已经有了藏民族共同语的雏形,这便是严格遵循藏文语法典籍《三十颂》、《字性组织法》、《正字法》规律的藏文书面语。
现行公认的方言划分法将整个藏区方言划分为卫藏方言、康方言和安多方言三大块。据相关权威资料显示,在藏语三大方言中使用卫藏方言的有110多万人,占本民族使用藏语总人数的29.48%;使用康方言的有140多万人,占本民族使用藏语总人数的37.53%;使用安多方言的有113万多人,占本民族使用藏语总人数的32.99%。多年来,受自然环境、社会历史、行政区划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各方言区之间缺乏交流,各自都形成自己依据的“标准语”,自持准绳。卫藏方言以拉萨话为标准语,康方言(以四川省境内为例)以德格话为标准语,安多方言在甘肃省境内以拉卜楞话为标准语,在青海省境内则以同仁话为标准语。。在各方言区,出版物通用的书面语言、广播电台电视台运用的播音语言、各类大专院校藏语专业使用的教学语言也都无一列外地以此为标准语。长此以往,藏语各方言之间的距离将越拉越远,加剧方言的分化,对藏语标准语的指定和形成有百害而无一利。更使人倍感心疼的是,少数有藏族学者头衔的人竟然提出“藏语各方言之间,过去没有形成过统一的标准语,今后也不会产生标准语”这样的武断,还有为数不少的人致力于某某方言字典的编写,倾其全力加剧藏语方言的分化。
藏语方言的形成历史久远,早期藏文文献中,已有方言差异的迹象。公元7世纪,吞米·桑布扎奉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之命去印度学习梵文后结合象雄玛尔文改革藏文后促进了藏语方言的统一。随着吐蕃王朝疆域的不断扩大,藏族长期生活在地广人稀、山水相隔、交通不便的地理环境中,尽管当时已有超方言的文字—藏文为媒介但还是无法阻止方言的分化、发展。鉴于藏区方言分化严重、口语与书面语之间产生脱离的实际情况,英明的吐蕃王及后裔对藏语、藏文进行了三次厘定。藏王赤松德赞执政时期,命噶、焦、湘三位译师厘定藏文,统一佛学名词等,这是藏语文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厘定。到了第四十代藏王赤热巴巾执政时期,对藏语、藏文又一次进行了改进和厘定,这是藏语文发展史上的第二次厘定。吐蕃王朝崩溃后,末代藏王朗达玛之子威松在阿里地区建立了古格王朝,古格王益西威执政时期,命大译师仁青桑布对藏语、藏文又进行了一次厘定,这是藏语文发展史上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厘定。
9世纪中叶后,吐蕃王朝解体,藏族社会长期处于割据状态,各地间的交流与沟通越来越少,进一步加剧了方言的分化。如此种种,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各地之间方言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十三世纪中叶,通过元朝和以萨迦派为代表的藏族政教领袖人物的共同努力,结束了藏区将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据,建立了统一的政教合一政权。多年的分裂割据,使藏语形成了许多方言和土语。
从藏语的历史发展情况来看,藏族早在公元7世纪吞米·桑布扎对藏文进行改革后就使用着一种统一的书面语言,这种古代书面语言最初也是建立在当时口头语言的基础之上的。虽说通过历代的语言、文字厘定,使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之间的差距相对缩小。当代藏区存在着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虽说各个方言区的藏族人聚在一起用各自方言无法沟通,但只要这些人多少懂点藏文,大家都尽力用书面语进行交流,我们的交流与沟通就无须借助其他民族的语言就可以实现。我们已经有了藏民族共同语的雏形,这便是严格遵循藏文语法典籍《三十颂》、《字性组织法》、《正字法》规律的藏文书面语。
(上一页)雪域儿女的母语——藏语
(下一页)善待自己善待“母语”从自身做起
[FS:PAGE] (下一页)善待自己善待“母语”从自身做起
善待自己善待“母语”从自身做起
作者:程强
作者:程强
青海湖网站网站执行总编拉吉卓玛嘱我为“世界母语日”写篇东西。这个特定的日子我并没有在意。查资料才知道它的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提出倡议:从2000年起于每年的2月21日为“世界母语日”。目标是向全球宣传保护语言的重要,促进母语传播的运动,避免地球上大部分的语言消失。
大凡此类应景文章都是呼吁和感慨居多。我响应在于,一是拉吉卓玛在藏人文化网时为我“做嫁衣”一丝不苟,工作态度感人, 现在投桃报李,理所应当。二是“母语”的字眼在当下“现代化”汹涌的声浪中也是依稀可辨,象溺水的孩子,让人忧心。三想谈些“闻思”和一孔之见与大家一起讨论。
“母语”顾名思义是指从娘胎里里呱呱坠地后逐渐学会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种类 。当然 它也有“血缘论”的规定。无庸讳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你的母语应该是什么?”的诘难。这是人们常常能够碰到的困境。想必这种以语言定身份的“唯成份论”才真正让人们有努力摆脱困境的动力。它好比自问身世“我是谁?”。
联合国是一个超乎国家之上的国际组织,它的问题意识也只能通过口头呼吁呼吁,卓有成效的推动、实施在于“国家”。而作为语言部落载体的“传播母语”的重任实事上又要由国民自己来担当。我周围就有许多人在努力,默默无闻地实践母语传播的历史责任,相对来文化传承,这也是一个摆脱个体诘难和心理焦灼的心路历程。例子一,才居士华加教授是“华锐娃”,古代汉语研究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彷徨寻觅,他找到沧桑之后的正道--回归“母语”,学习藏语文。这在他已不是单纯的语言文字的“母语”记忆复元的问题,通过“母语”的漂泊回归他找到了一个新大陆,一个世界。他成为一位恪守六戒的居士。他在家乡出资办学,让乡亲们也回归“母语”,他把孩子也送到“母语”学校,常常以“母语”文化教育孩子勿忘福德和智慧二资粮。从一个失去“母语”的文化孤儿,到一个有坚定信念的藏传佛教居士,从一个之乎者也的古汉语研究生到天天都讲“母语”的藏人,从一个自己摆脱困境的“小乘”,到帮助救济别人,自费做公益事业的“大我”境界的藏人,他彰显的是一个民族的一分子给予“母语”的“自觉觉他”的宝贵践行。很多有识之士自费在家乡办学,反哺民间,也是藏族知识分子报答“母语”恩情的正义之举。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他们的自觉行为中甚至体现了对待“母语”的伦理意义的丰富内涵,给人以精神感召与鼓舞。
“避免地球上大部分的语言消失”是我们的美好愿望,其目标追求是“语言文字的多样性”。而实际上,文化多元共处的结果恰恰是同质性、一体化,这是cuiturri fate(全球性文化宿命)。
上师屡屡教诲“语言文字是民放存续的生命线”。其文化解读是“灵魂”之谓。 为了安身立命的“灵魂”,摆脱困境,我们不妨从自身作起,从每一天做起善待“母语,找回“自已”--与同类交流,尽可能用母语说出电话号码;尽可能用母语记日记;与同胞交流,尽力以母语作为工具;拜师学习藏语文,不能怎么通读卷帙,写文属字,但至少能正确拼写自己的“母语”名字;多听同胞们的聊天,用心体会,然后试着复述大意或者精彩段;尽量以“母语”发语。可以是一个单词,然后是一个短句子;多听藏语广播(可先听直播节目)多看藏语电视“找感觉”(自己喜欢的主持人,电视译制剧);学会一首完整的“母语”歌作为应付场面的“利器”,这可能会出现令人刮目相看的震撼效应;不说话的时候试着用“母语”思维——描述你面前的事物,一个人的长相,你的心情(“意识的意识”)……
据悉,全世界6000多种语言中有一半正在逐渐消失,仅有不足1/4的语言应用于教育和网络。联合国强调,媒体和因特网是保存和发展语言多样性的主要领域。自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即通过《文化多样性宣言》、《保护与促进文化表达多样性公约》及《普及网络空间使用多种语言的建议》。联系我国的实际,笔者在此呼吁境内网络媒体给予藏语以语言文字兄弟般的公正待遇,腾讯请不要屏蔽藏文在QQ中的使用!
大凡此类应景文章都是呼吁和感慨居多。我响应在于,一是拉吉卓玛在藏人文化网时为我“做嫁衣”一丝不苟,工作态度感人, 现在投桃报李,理所应当。二是“母语”的字眼在当下“现代化”汹涌的声浪中也是依稀可辨,象溺水的孩子,让人忧心。三想谈些“闻思”和一孔之见与大家一起讨论。
“母语”顾名思义是指从娘胎里里呱呱坠地后逐渐学会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种类 。当然 它也有“血缘论”的规定。无庸讳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你的母语应该是什么?”的诘难。这是人们常常能够碰到的困境。想必这种以语言定身份的“唯成份论”才真正让人们有努力摆脱困境的动力。它好比自问身世“我是谁?”。
联合国是一个超乎国家之上的国际组织,它的问题意识也只能通过口头呼吁呼吁,卓有成效的推动、实施在于“国家”。而作为语言部落载体的“传播母语”的重任实事上又要由国民自己来担当。我周围就有许多人在努力,默默无闻地实践母语传播的历史责任,相对来文化传承,这也是一个摆脱个体诘难和心理焦灼的心路历程。例子一,才居士华加教授是“华锐娃”,古代汉语研究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彷徨寻觅,他找到沧桑之后的正道--回归“母语”,学习藏语文。这在他已不是单纯的语言文字的“母语”记忆复元的问题,通过“母语”的漂泊回归他找到了一个新大陆,一个世界。他成为一位恪守六戒的居士。他在家乡出资办学,让乡亲们也回归“母语”,他把孩子也送到“母语”学校,常常以“母语”文化教育孩子勿忘福德和智慧二资粮。从一个失去“母语”的文化孤儿,到一个有坚定信念的藏传佛教居士,从一个之乎者也的古汉语研究生到天天都讲“母语”的藏人,从一个自己摆脱困境的“小乘”,到帮助救济别人,自费做公益事业的“大我”境界的藏人,他彰显的是一个民族的一分子给予“母语”的“自觉觉他”的宝贵践行。很多有识之士自费在家乡办学,反哺民间,也是藏族知识分子报答“母语”恩情的正义之举。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他们的自觉行为中甚至体现了对待“母语”的伦理意义的丰富内涵,给人以精神感召与鼓舞。
“避免地球上大部分的语言消失”是我们的美好愿望,其目标追求是“语言文字的多样性”。而实际上,文化多元共处的结果恰恰是同质性、一体化,这是cuiturri fate(全球性文化宿命)。
上师屡屡教诲“语言文字是民放存续的生命线”。其文化解读是“灵魂”之谓。 为了安身立命的“灵魂”,摆脱困境,我们不妨从自身作起,从每一天做起善待“母语,找回“自已”--与同类交流,尽可能用母语说出电话号码;尽可能用母语记日记;与同胞交流,尽力以母语作为工具;拜师学习藏语文,不能怎么通读卷帙,写文属字,但至少能正确拼写自己的“母语”名字;多听同胞们的聊天,用心体会,然后试着复述大意或者精彩段;尽量以“母语”发语。可以是一个单词,然后是一个短句子;多听藏语广播(可先听直播节目)多看藏语电视“找感觉”(自己喜欢的主持人,电视译制剧);学会一首完整的“母语”歌作为应付场面的“利器”,这可能会出现令人刮目相看的震撼效应;不说话的时候试着用“母语”思维——描述你面前的事物,一个人的长相,你的心情(“意识的意识”)……
据悉,全世界6000多种语言中有一半正在逐渐消失,仅有不足1/4的语言应用于教育和网络。联合国强调,媒体和因特网是保存和发展语言多样性的主要领域。自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即通过《文化多样性宣言》、《保护与促进文化表达多样性公约》及《普及网络空间使用多种语言的建议》。联系我国的实际,笔者在此呼吁境内网络媒体给予藏语以语言文字兄弟般的公正待遇,腾讯请不要屏蔽藏文在QQ中的使用!
(上一页)雪域儿女的母语——藏语(下一页)腾讯给藏文还个清白
腾讯给藏文还个清白
作者:噶代才让
作者:噶代才让
在QQ诞生十年来,给广大网民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我们由衷地感谢你们,但是自从VISTA问世来在网络上藏文带来了跨越式发展和应用,vista自带的himalay国际标准的藏文字体受到广大藏族同胞的热烈喜爱,但是如今在腾讯的即时通聊天工具QQ中莫名其妙的出现屏蔽藏文的现象,藏文作为中华大家家庭中的一种灿烂文化应该受到关注和尊重,拥有平等的权利在社会的任何地方使用。因此希望腾讯公司早日解决此问题,给藏文平等的权利。


对方显示窗口屏蔽了包含“藏文”字符的信息。
(上一页)善待自己善待“母语”从自身做起(下一页)国际母语日,我能做什么?
[FS:PAGE] 国际母语日我能做什么
作者:羊兄
作者:羊兄
目前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藏族大学生已经开始重视、巩固并加强母语的学习。然而,当你回到家乡,你会发现,在很偏僻的农村已经不存在纯正的母语了,拉萨,林芝等就更不用说了。你在内心里刻意地跟家人朋友等说一些很简单的纯正的母语,然而他们的答复里必定会掺杂着一些汉语,说藏语时动词都是用汉语代替的。在我们村子,由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风潮,大家都得盖新房。整个村子除了几户人家都盖了新房。随之带来很多新鲜的东西和从来就没有听说过的词汇。我印象最深刻的词汇就是:铝合金,瓷砖,装修等。整个村子的人都在说“铝合金”,而不知道怎么用藏语说。
在宪法中有明确规定,每个民族享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利。然而,落到实处就难了。十世班禅大师感叹地说过,在过去一千多年里,我们的藏文发展的好好的,而在近几十年来藏文面临消亡的危机。后来,在1987年颁布了班禅大师和阿沛开始起草的《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重新燃起母语教育的希望,并得到了十足的发展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有能力有学识的人才。母语教学的体系也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和牢固其内涵。
改革开放30年,在经济上各个藏区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好起来了,原先的半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合市场经济,由于西藏的市场经济发展太快,使得广大的老百姓一时无法适应,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击下,老百姓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以及自己的语言。在西藏所实行的市场模式,市场理念,最基本的市场用语等都是直接从内地搬来的,而与之相应的有经济术语的翻译工作和宣传新词汇工作没有做到及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藏语全方位多领域的发展。因而对从事藏语言翻译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民族文化的逐渐消失不能一味地将原因归罪于外来的文化侵蚀。应该分析自身的内部原因。举几个很简单的例子:在藏族自治区、州和县,机关单位开会时是不是用藏文文件和藏语发言;藏语言翻译中心的教授或学者们平时生活中有没有很好地用过自己翻译过来的新词汇;新闻工作者,在电视上能流利的讲藏语,而跟朋友聊天,在家里也能讲一口流利的藏语吗;歌手能在自己的专辑里很忧郁地唱出母语的危机现状,而平时生活里能以身作则吗?
因此,老百姓直接将汉语的发音带到藏语里,这是必然的,有的词汇因这样可以成为藏语。在藏语里有很多词汇是外来的。如,菜类的名字:白菜,黄瓜,茄子;器皿的名字:Glass(杯子),五磅,八磅(热水瓶),壶,罐头(猪肉罐头),等。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当一种处于文化固步自封的状态也就是这种文化消亡的开始。一种文化的繁荣,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从而得到不断发展。
为此,在国际母语日这特殊的日里,我倡议广大的大学生:每天坚持看藏文书籍或网站、博客等;学习基础的语法;背诵藏文化典籍;学习藏文打字,开自己的藏文博客;在QQ、MSN等里尽量用藏文聊天;日常生活中尽量刻意地说纯藏语,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在宪法中有明确规定,每个民族享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利。然而,落到实处就难了。十世班禅大师感叹地说过,在过去一千多年里,我们的藏文发展的好好的,而在近几十年来藏文面临消亡的危机。后来,在1987年颁布了班禅大师和阿沛开始起草的《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重新燃起母语教育的希望,并得到了十足的发展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有能力有学识的人才。母语教学的体系也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和牢固其内涵。
改革开放30年,在经济上各个藏区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好起来了,原先的半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合市场经济,由于西藏的市场经济发展太快,使得广大的老百姓一时无法适应,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击下,老百姓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以及自己的语言。在西藏所实行的市场模式,市场理念,最基本的市场用语等都是直接从内地搬来的,而与之相应的有经济术语的翻译工作和宣传新词汇工作没有做到及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藏语全方位多领域的发展。因而对从事藏语言翻译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民族文化的逐渐消失不能一味地将原因归罪于外来的文化侵蚀。应该分析自身的内部原因。举几个很简单的例子:在藏族自治区、州和县,机关单位开会时是不是用藏文文件和藏语发言;藏语言翻译中心的教授或学者们平时生活中有没有很好地用过自己翻译过来的新词汇;新闻工作者,在电视上能流利的讲藏语,而跟朋友聊天,在家里也能讲一口流利的藏语吗;歌手能在自己的专辑里很忧郁地唱出母语的危机现状,而平时生活里能以身作则吗?
因此,老百姓直接将汉语的发音带到藏语里,这是必然的,有的词汇因这样可以成为藏语。在藏语里有很多词汇是外来的。如,菜类的名字:白菜,黄瓜,茄子;器皿的名字:Glass(杯子),五磅,八磅(热水瓶),壶,罐头(猪肉罐头),等。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当一种处于文化固步自封的状态也就是这种文化消亡的开始。一种文化的繁荣,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从而得到不断发展。
为此,在国际母语日这特殊的日里,我倡议广大的大学生:每天坚持看藏文书籍或网站、博客等;学习基础的语法;背诵藏文化典籍;学习藏文打字,开自己的藏文博客;在QQ、MSN等里尽量用藏文聊天;日常生活中尽量刻意地说纯藏语,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上一页)腾讯给藏文还个清白
(下一页)青海民间举行纪念国际母语日卓仓藏语交流活动
[FS:PAGE] (下一页)青海民间举行纪念国际母语日卓仓藏语交流活动
青海民间举行纪念国际母语日卓仓藏语交流活动
作者:完玛冷智 康卓加 扎西尼玛
作者:完玛冷智 康卓加 扎西尼玛
2月21是国际母语日,青海省平安县沙沟乡武丹村举行民间自发组织的纪念国际母语日卓仓藏语交流活动。
武丹村的村民在负责寒假藏文教学的志愿者康卓加老师的协助下,策划了推广母语保护当地日益萎缩的“贝”、民间故事、说唱、民歌、安昭、则柔等民族文化的交流会,村民们自愿捐钱,筹款680元交于志愿者作为活动经费。
此次活动以“推广母语教育,保存语言文化多样性”为主题,主题包括藏语安多卓仓方言民间故事演讲、民歌演唱、诗文朗诵和藏文书法竞赛等,以村民代表和假期藏文培训班学生为主。这是在中国境内民间尤其是农村基层自发开展的首次母语日纪念活动。
活动有幸邀请到藏族表演艺术家、导演西德尼玛,现场给喜爱本土艺术的藏族农村观众讲述曾在青海藏语卫视多次播出的藏族民间《说不完的故事》片断,西德尼玛的表演受到在场所有观众的热烈欢迎。
此前,武丹村和郭尔村在武丹举行卓仓藏族传统的传统民间射箭比赛,而“国际母语日”这个活动的开展,参加武丹村母语交流活动的其他村民更是非常欢迎,对这项富有当地特色和语言文化内涵的活动颇感兴趣,希望志愿者能够继续开展类似民族文化活动,借助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来拯救和传承当地日益萎缩的民族文化。这项活动以前在该地区从未开展过,也是在中国境内民间尤其是农村基层自发开展的首次母语日纪念活动,“国际母语日卓仓藏语交流活动”有望持续在各村轮流开展。
活动部分学生奖品由兰州商学院大四学生赵耀、兰州大学研究生仁增旺姆和兰州市房地产经营公司五泉山房管所提供。
卓仓藏族居住在河湟地区阿依赛迈山北侧,集中在青海乐都、平安两县的南部山区(卓仓七条山沟为主),分布格局主要表现为纵向杂居、横向聚居、带状连片,保持着完整的安多藏语卓仓方言的使用习惯。多数村落与讲汉语的回族、汉族等接壤,所以大多数藏族人也通青海汉语方言,而少数村落则已经转用汉语、基本丢失母语。
由于行政的散杂居分布,卓仓地区民族教育一直没有纳入科学的“双语教育”体系,有些村的藏文教学屡屡失败,有些村则一直没有启动或恢复母语教育。从2005年起,郭尔四村为主的部分卓仓村落,积极向社会各界寻求支持,开始利用假期开展藏文教育,并从2007年起正式在郭尔中心小学配备藏文专职教师,再次恢复藏文教学(此前政府开展,但一直没有配备藏文教师)。2008年暑假假期,武丹村经过多方协调,开始利用假期给学生教藏文,并正在争取将母语教育纳入村小学教学体系。另外,卓仓藏语志愿者团队在藏文教学之余完成的《卓仓藏族社区语言生活及双语教育状况的调研报告--以青海省平安县郭尔四村为个案》曾获得国家民委年度调研报告三等奖,对于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当地语库特征,分析母语教育需求,调整上虞教学策略,推动母语教学等,提供了更明确的思路和实施方案。
武丹村的村民在负责寒假藏文教学的志愿者康卓加老师的协助下,策划了推广母语保护当地日益萎缩的“贝”、民间故事、说唱、民歌、安昭、则柔等民族文化的交流会,村民们自愿捐钱,筹款680元交于志愿者作为活动经费。
此次活动以“推广母语教育,保存语言文化多样性”为主题,主题包括藏语安多卓仓方言民间故事演讲、民歌演唱、诗文朗诵和藏文书法竞赛等,以村民代表和假期藏文培训班学生为主。这是在中国境内民间尤其是农村基层自发开展的首次母语日纪念活动。
活动有幸邀请到藏族表演艺术家、导演西德尼玛,现场给喜爱本土艺术的藏族农村观众讲述曾在青海藏语卫视多次播出的藏族民间《说不完的故事》片断,西德尼玛的表演受到在场所有观众的热烈欢迎。
此前,武丹村和郭尔村在武丹举行卓仓藏族传统的传统民间射箭比赛,而“国际母语日”这个活动的开展,参加武丹村母语交流活动的其他村民更是非常欢迎,对这项富有当地特色和语言文化内涵的活动颇感兴趣,希望志愿者能够继续开展类似民族文化活动,借助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来拯救和传承当地日益萎缩的民族文化。这项活动以前在该地区从未开展过,也是在中国境内民间尤其是农村基层自发开展的首次母语日纪念活动,“国际母语日卓仓藏语交流活动”有望持续在各村轮流开展。
活动部分学生奖品由兰州商学院大四学生赵耀、兰州大学研究生仁增旺姆和兰州市房地产经营公司五泉山房管所提供。
卓仓藏族居住在河湟地区阿依赛迈山北侧,集中在青海乐都、平安两县的南部山区(卓仓七条山沟为主),分布格局主要表现为纵向杂居、横向聚居、带状连片,保持着完整的安多藏语卓仓方言的使用习惯。多数村落与讲汉语的回族、汉族等接壤,所以大多数藏族人也通青海汉语方言,而少数村落则已经转用汉语、基本丢失母语。
由于行政的散杂居分布,卓仓地区民族教育一直没有纳入科学的“双语教育”体系,有些村的藏文教学屡屡失败,有些村则一直没有启动或恢复母语教育。从2005年起,郭尔四村为主的部分卓仓村落,积极向社会各界寻求支持,开始利用假期开展藏文教育,并从2007年起正式在郭尔中心小学配备藏文专职教师,再次恢复藏文教学(此前政府开展,但一直没有配备藏文教师)。2008年暑假假期,武丹村经过多方协调,开始利用假期给学生教藏文,并正在争取将母语教育纳入村小学教学体系。另外,卓仓藏语志愿者团队在藏文教学之余完成的《卓仓藏族社区语言生活及双语教育状况的调研报告--以青海省平安县郭尔四村为个案》曾获得国家民委年度调研报告三等奖,对于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当地语库特征,分析母语教育需求,调整上虞教学策略,推动母语教学等,提供了更明确的思路和实施方案。

母语朗诵(郭尔学生)

弹唱(武丹学生)

鲁(武丹村民)

则柔(郭尔学生)

卓仓安昭舞(武丹村民)

说“丹”(郭尔老人)

评委和嘉宾

西德尼玛等参加学生书法比赛评比

青海藏语电视台记者采访参加书法比赛的学生(武丹)

评比书法作品优胜奖(志愿者)

西德尼玛给优胜者颁奖
(上一页)国际母语日我能做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