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藏族人的面孔:庄学本摄影作品赏析

作者:索南嘉(掌心化雪)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09-06-04 09:27:05 点击数:
庄学本的视觉图片给我巨大的震撼和感动。他让我第一次看到了二十年代藏人的精神面貌,看到了人的丰富,看到了一种优雅,美丽与尊严,无论是贵族与贫民。透过这些老照片我还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对视和理解,是洋溢着深切人文关怀,人文内涵的人类平等的对话和交流,自然而无猎奇,丰富而无驳杂,严格的说,庄学本将一种文明和尊严的力量赋予了他所关注的对象—— 无论是眉宇清澈的康巴少年,还是纯洁无邪的安多少女,不管是衣着绫罗绸缎的达官贵戚,还是光膀羊皮袄的草地牧人,我几乎看不到他们之间由于阶层与生活的差别而在精神气质上有明显的差异。正是那些面容所表达的精神气质,让我知道了先民祖辈们曾经有过的人格与情态。 这些前所未见的面容浸透出语言难以描述的优美与温情,在尘封的历史瞬间真实地展成出一个民族独特的生命特征和尊严……。

庄学本摄影作品:玉树老牧民
摄影可以“凝固瞬间的画面”,留住时间,还能精确表现被拍摄者的细节、人物表情姿势、人物之间的关系、地域特征等。摄影技术出现后就用到记录民间文化事象和生活形态的工作中,给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美国摄影家柯蒂斯(Curtis,1868-1952)在世界摄影史上,以拍摄印第安人的纪事摄影而著称。他几乎是以人生为代价,用30年的时间和精力,认真拍摄4万多张表现已近消失、正在消失和行将消失的北美洲印第安部落人民的外貌服饰  和生活习惯的照片。柯蒂斯在日记中表述他的摄影态度:“去印第安人中间为某本杂志的文章获取信息的一般调查是不受欢迎的。但是,印第安人注意到了这样一个说法,即,照片将是他们种族的永久纪念。这非常中他们的意。这种说法从一个部落传到另一个部落。我曾经访问和研究过的一个部落告诉另一个部落说:当这一代人过去后,人们将会从照片的记录上知道他们长得是什么样的,他们做些什么。于是,另一个部落也不愿被撇下,那些在四、五年里我还到不了的部落也派人给我捎来话,让我去他们那里看他们……” 。柯蒂斯的摄影成就不同凡响, 经过30年的工作他完成了任务。20卷照片和文章以《北美洲印第安人》的标题发表了。他完成了美国摄影史上至今无人可以与之匹敌的一项摄影工程。      

庄学本摄影作品: 贵族妇女盛装
在中国最早用图片记录藏人生活的应该是庄学本(1909-1984)。直到70年后,人们发现了庄学本那些藏在档案袋里的视觉图片,并认定他是中国摄影史上伟大的纪实主义先驱,人文摄影大师。其实庄学本早在20世纪30-40年代同样在做堪与柯蒂斯等人相比肩的影像民族志工作,他历时十年,在亘古不变的雪岭大川,靠着微薄的积蓄和为数不多的稿酬,或徒步或骑马独自辗转于川、甘、青、康(指原西康省)之地,通过顽强不屈的影像创作,他作品中蕴含的人类学、民族学的内涵逐渐丰富、升华、成熟,终于构建成当时边疆众多少数民族在一个逝去年代里的光影史诗。

庄学本摄影作品:巴塘弦子
从《十年西行记》中,我们看到庄学本早年立志于边疆民族考察,他西行摄影考察的首选之地是西藏,三次试图进藏,却始终未能如愿 。
    1933年12月,十三世达赖喇嘛在拉萨罗布林卡圆寂。次年1月,国民政府组织了致祭专使行署,准备入藏。此时,25岁的庄学本在南京的一家公司作小职员,因为爱好,他自学掌握了摄影和冲印技术。闻知国民政府即将派专使行署入藏,庄学本打算用工作4年积攒下来的三百元做旅费,并以《良友》、《中华》画报和《申报》特约记者的身份与专使行署一同入藏,实现他到边疆从事旅行摄影的梦想。但他被国民政府致祭专使行署专使黄慕松以“来历身份不明”为由拒绝。当时西藏地方当局不许汉人随意入藏的。不能与专使行署一同出发等于入藏的计划落空,庄学本不得不另找一个在历史地理上有意义的地方。他决定去川西北和青海东南交界的俄洛(今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草原作为他采风的第一页。 他找了一个翻译 ,带着一台禄莱、一台蔡司伊康泰相机,还有一个“开发西北协会调查西北专员”的空名头,由灌县(今都江堰市)北上进入果洛草原。此次考察一路经过灌县(今都江堰市)、汶川、茂县、理县、松潘、阿坝,进入俄洛后又经松潘、岷江流域返回灌县,共历时6个月,几乎把俄洛全部环游了一圈。在他考察俄洛的光影旅程中,庄学本为我们留下了近一千多张极富感染力的照片。
[FS:PAGE]

庄学本摄影作品:果洛草原上的修行者
第二次边地旅行是在1935年秋开始的。当时国民政府组织九世班禅大师人藏 ,庄学本被聘为专使行署摄影师。行前,他受中央研究院和中山文化馆委托,测量少数民族体质和收集民族文物标本。在赴西宁塔尔寺与班禅一行汇合之前 ,庄学本抓紧时间独往湟河两岸的互助、乐都等地,对土族作了专访。在他去塔尔寺时,正适1936年元月十五日“上元节”,他目睹寺中的跳神、讲经、酥油灯会以及班禅大师受信徒们顶礼膜拜等盛大仪典活动,拍摄了许多宗教建筑、工艺美术和宗教仪式的珍贵照片。其后又访问了青海湖群科摊蒙古王公贵族住牧地蒙古族和藏族同胞。1936年初夏 ,庄学本随九世班禅喇嘛去甘肃拉卜楞寺举行时轮金刚法会,目睹了远近数十里的草滩上支起数百上千白帐篷,七、八万藏、蒙古各族群众向班禅焚香膜拜,九世班禅登座诵经、施法水、散鲜花为群众祈福,这些热烈场面在庄学本摄影作品中都有真实而生动的反映。同年8月,班禅大师滞留玉树期间 ,庄学本单身匹马去青海北部土族地区进行系统的考察;再渡黄河至循化采访撒拉族。1937年6月,由湟源南下,翻日月山、积石山,越过黄河、长江分野的巴颜喀拉山脊,经通天河抵玉树,拟与班禅大师一行汇合人藏。不料,九世班禅大师由于入藏屡遭挫折而抑郁成疾,于12月1日在玉树圆寂。庄学本人终于没能实现去西藏考察的宿愿。值得庆幸的是这位早期的人类学摄影大师在甘、青等西北边远省份拍摄了大量朴实、细腻的照片,于是我们得以看到早年拉卜楞寺繁华的摊贩市场;70年前撒拉族的骆驼泉旧貌;贵德县热闹非凡的街景;玉树寺院里僧人诵经的壮观场面;蒙藏学校课堂中的蒙藏儿童;湟源县城耸立的贞洁烈女坊;塔尔寺庄严的祈愿大法会;四代同堂的土族阖家照;果洛草原上放牧的藏族少女等等数千张可信度极高的视觉图片 。

庄学本摄影作品:拉卜楞贵族妇女盛装
1942年,庄学本为实现去西藏考察的宿愿,随藏族大商人前往印度,准备从印度采购西药、布匹等货物经西藏内运,但终因印度政府不肯签发护照,最终没能实现去西藏的愿望。在印期间访问了新德里、孟买、大吉岭、噶伦堡等地,拍摄有一千多张照片,摄影集《西竺剪影》1945年在印度加尔各答出版。

庄学本摄影作品:康巴少年
70多年以后,这些珍贵的图片和文字作品被尘封在档案袋里,默默地等待着后人为它拂去尘埃。2009年庄学本回顾展终于在他百年诞辰(1909—2009)的时候在广东隆重展映。这位中国摄影史上特别而非凡的大师以其完整的影像面貌以及生命经历迎向我们——透过这些照片的边际,藏人的面孔与我们目光交融,情感相通,他们挺拔的生命似乎在诉说着一个民族生命和灵魂的不朽。 2009年《庄学本全集》(上下),将由中华书局与广东美术馆合作出版。

庄学本摄影作品:甘孜女土司孔萨·德乾旺姆
注:图片资料来源:《尘封的历史瞬间-摄影大师庄学本20世纪30年代的西部人文探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