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母语从自身做起
最近,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个节目“语文‘失语’”让我深受感触,原来该节目话题是由于日前在上海市同济、华东师大等六所高校在自主招生测试中,四所学校都不约而同地没有设立语文考试而引起的,作为从未缺席过升学考试的一项基础课程,语文的取消或多或少会引起一些不适感,许多质疑和指责也都随之而来。节目中专家还批驳了在正常交流时掺杂着其他语言的那些人,比如一句话里带几个英语单词,如同我们所说的母语一样,一句话里掺杂着好多个汉语单词,诸如此类,我们的身边切切实实存在并不断蔓延着进而已形成一种社会现象。节目中还以著名的作家席慕容为例,作家席慕容5岁之前是一个标准的蒙古女孩,能说流利的蒙语,她的名字就是草原上一条河的蒙语语音的音译。但是多年的颠沛流离和最终定居台湾,使得她的母语记忆越来越淡。据她回忆,后来在家中父母用蒙语交谈,席慕容只能听懂几个单词,有时候她会故意去捣乱,字正腔圆地向他们宣告,请说国语。几十年后,重新踏上草原故土的她却不禁泪流满面,所以由感而发写下那首《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歌中唱到“虽然已经不能用母语来诉说,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
以第一段文字引言,其实正如越来越多的内地人忽略语文一样,越来越多的藏族人同样也在忽略着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学习一种语言文字学到的不仅仅是一种表达,而是一种文化,文化包括了生活当中的很多方面,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是寻找一种信仰的根源。正如德国一位语言学家威廉·洪堡特曾经说过的:语言是一个民族所必须的“呼吸”,是民族的灵魂所在,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一个民族的特性也只有在自己的语言之中才能获得完整的映照和表达。
前些日子单位聚餐时大家提议做游戏,我也算是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并不算是游戏的游戏,其规则是每一个人必须说纯净的母语,不能掺杂其他语言的词汇,违者有一定的惩罚。就这样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大家也是在很谨慎的情况下,而且在短短的游戏规定时间内,还是有一大部分人受到了惩罚。对于我们从事藏语文工作多年或者又都是受过母语教育的很多年轻人来说,说纯净的母语应该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每天接触到的工作都离不开藏语文,日常生活中更是离不开藏语,但是,恰恰忽略了纯净的含义,说纯净母语的意义。就连我们庆幸地认为牧民们说母语很纯,而且发音很准时,身旁的一些牧民也犯着同样的错误,甚至是背道而驰!我认识一对牧民夫妇,因为孩子送到幼儿园以后老师教的都是汉语,他们一家三口生活中相互交流从来都不用母语,而且他们说汉语更是阴阳怪气,一派杂音,正是啼笑皆非,再滑稽不过了。请不要忘记,母语是自身生命存在的印证,自身肩负着不可推脱的渊源传承的使命。
我们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汉语是不可缺少的,我们提倡说标准的普通话,说纯净的母语。净化我们的母语是大家义不容辞的义务。所以,改变当下母语口语的混乱现象,从此刻开始,从自身做起。净化当下母语表达的一些浑浊、混乱现象,过滤、浮现母语原本清澈透明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