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黄河岸畔“脱贫战歌”:村民感受“稳稳的幸福”
作者:才让本 潘雨洁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1-01-14 09:13:18
点击数:

2020年4月,该州实现了绝对贫困全面清零。黄河岸边的贵德县常牧镇,山大沟深、偏远封闭,贫困户曾占全镇总人口的41.6%,社会发育程度低,人畜草矛盾突出。
治贫先治乱。2015年,该州印发方案,着力稳定常牧镇社会治安。常牧镇召开村民大会,重新选举有文化、能带头的村“两委”班子成员,组建“车轮宣讲队”到深山、进牧户,将法律法规讲给牧民。
同时,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州县累计投资20亿余元,重点实施常牧地区道路交通、水利设施、安全住房、美丽乡村、村级公共服务建设等项目。
如今,曲丹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拥有1775户居民,搬离偏远贫困山村,过上了交通便利、配套完善、有利发展的县城生活。
“以前都是泥沙路,现在修了水泥路,方便多了,”安置点内的村民说,除了连通村外的大道,一条条水泥路也延伸到田间地头,成为了农忙的“主动脉”。
走进脱贫户南拉太的新家,水龙头、电热炕、各式家具以及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城里人没啥两样,好得很。”他高兴地说。
常牧镇拉德村是一个纯牧业村,牛羊是村民的收入来源。从前由于没经验、缺技术,分散养殖使得牛羊出栏率低,病死多,质量无法保障,销路更成问题。
“村民们守着‘一亩三分地’放牧,草场没有喘息的机会,破坏了生态还浑然不觉。”拉德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卡先加说。
实行股份制改造后,合作社统一轮牧、配种、育肥、加工、销售,分群养殖,代替了原先个体农户单打独斗的局面,集中高效饲养、经营,村民的收入大大提高了。

搬进新家后,村民万德卡当上了草管员,妻子采挖虫草,其余时间在周边饭馆、宾馆打临工,一家人年收入将近5万元。
“走出大山、跨出草原,才知天地有多宽。”摆脱传统游牧束缚、开始务工就业、入股合作社后,万德卡感慨。
几年间,通过产业扶贫、村集体经济“破零”、就业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措施,常牧镇民众实现多元化增收。
同时,该镇建成使用新的教学点及幼儿园项目,实施集中办学,整合配套设备、教师等优势资源,补齐教育资源短缺、教育辐射半径不足的短板,有效解决上学远、就学难问题。
据统计,五年来海南州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30亿元,新建农村公路3000公里,巩固提升9.8万人饮水安全,完成3908户危旧房改造…通过一系列扶贫举措,各族民众收获“稳稳的幸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