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以来,州委宣传部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扶贫攻坚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行动部署。自开展帮扶包联脱贫工作以来,切实践行“抓党建、促生产、强基础、促民风”的工作思路,使帮扶村沙珠玉乡扎布达村的贫困户如期脱贫,村容、村貌、村风发生了大的变化。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促进文明建设。以“抓党建、构和谐、促发展”为引领,帮助联点村查找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帮助村支部改进工作,健全完善了《党员学习制度》、《党员管理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四议两公开”等党建工作制度,按照党建工作标准化和组织生活会规范化的要求,促进党支部正规化建设,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每年部机关党支部和村党支部开展联谊活动,带动村党支部的工作。派驻政治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担任第一书记,着力从解决本村村民的精神动力入手,提出了“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创文明新村”的目标。抓乡风文明建设,激发群众创业激情。积极筹措资金12万元,新农村文化墙建设,内容涵盖党建、政策、廉政、道德、环境等内容,使村庄美化、提升文化氛围。投资6000元,大张旗鼓表彰五星级文明户12户。积极联系政策、文化、法律、卫生“四下乡”工作队到村里开展文艺演出及服务便民活动。通过春节前开展走户送春联活动,倡导改陋习文明健康过春节;通过举办三八妇女节文艺活动,增进村民间的团结,营造和谐氛围。先后筹措资金3万元解决村级办公设施。

二是调查研究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思路。扎布达村2014年实施完新农村建设后,群众住房和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大的改观,然而由于缺乏产业支撑,村集体经济空白,群众收入增加不明显。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和村“两委”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产业发展入手,以扶贫关联度高、老百姓能够广泛参与的特色种养业为重点,在扎布达村充裕的土地上做文章,通过多次召开座谈会探讨,征求群众意见后,结合一直以来群众从事生产生活的习性和经验特点,为村里确定了“以露天种植特色经济作物、温棚种植当地市场紧俏菜系、户户规模养殖生猪”的产业发展思路和投资养殖走商业化模式的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

三是做好“多帮一”党员干部结对扶贫帮困工作。党员领导干部每4人联系1户贫困户。定期走访,为所帮扶的贫困群众办事实,解困难,制定个人帮扶计划。加大对帮扶对象智力支持的力度,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学文化、学科学、学法律。经常对帮扶对象进行政策和法制宣传教育,结合农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以给他们上法制课、赠送法律书籍和音像制品的方式,教育群众学法、用法、守法;以外出务工农民工中取得成功的人士为典型事例,大力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一条重要途径;以宣传学文化、学科学为重点,引导农民群众打破传统的种养殖模式,学会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千方百计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实现帮扶对象经济收入有较大的增长;以运用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的手段,解决好帮扶对象的各类矛盾纠纷,尽力为他们提供公证、律师及法律援助服务,达到建设和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扶贫帮困以来干部职工累计捐款捐物3万元。

四是积极争取项目加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积极争取32万元的40座畜棚项目,极大地缓解了群众无畜棚养猪难的问题;协调县土地部门,将86亩宅基地进行平整复耕,并联系水利局打机井一眼,埋设温棚管道,为后续发展温棚产业打下基础。规划设计45栋高效节能蔬菜温棚实施方案和藜麦加工厂投资方案,已入国家扶贫项目库。实现现土地流转300亩,每亩收入600元,解决劳动力20人,月收入2000元;成功试种特色经济作物藜麦,为群众增收致富积累了经验;实施5公里生产硬化路便道;实施户户通54户;积极衔接移动公司,架设移动光纤进村,实现宽带入户;协调县林业局解决松树、柏树、榆树、柳树等春季四旁植树树种2000余珠,绿化村庄。通过千方百计帮助引入资金、信息,搞好配套服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五是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通过聘请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讲师等到联点村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及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劳动力的素质及技能。针对该村种养殖户技术短缺的问题,每年举办种养植等培训班2期,培训200余人次,让闲置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积极组织30人参加州、县各部门举办的创业培训、电焊工、农家乐培训技能、挖掘机驾驶员、装载机驾驶员、中式烹调、汽车驾驶员等“雨露计划”短期技能培训项目,使有劳动能力的群众每人掌握1-2门使用技术,增强脱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