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江苏援青干部-----杭海

作者:海南州扶贫局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20-06-04 16:29:40 点击数:
援青干部个人工作总结

         
  江苏省援青干部领队  
    海南州委常委、副州长---杭海
2016年5月

       根据组织安排,2013年7月我作为江苏省派出的第二批援青干部领队,来到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开展为期三年的对口支援工作,并担任海南州委常委、副州长一职,分管全州对口支援、科技、经济协作、招商引资等工作。三年来,在江苏、青海两省各级领导和组织部门的关心指导帮助以及当地党委、政府的严格管理下,我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努力克服条件艰苦、高寒缺氧等诸多困难,始终坚持“真情援青、科学援青、持续援青”的工作理念,积极融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的大潮中,充分发挥援青干部领队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为援受双方搭建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广渠道的交流合作平台,为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海南州对口支援工作的深入开展贡献了自己一份绵薄之力。本人在2014年被青海省委组织部、中共青海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践行群众路线,激情奉献高原”援青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现将个人三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真情融入,不断提升民族地区艰苦地区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学习理论知识,不断增强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江苏省第二批援青干部领队,我认真学习了中央第五次、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主要精神,重点学习了党和国家领导对藏区工作的讲话精神,广泛学习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国家关于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政策要求,这为自己在藏区开展好工作,带好援青干部队伍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通过不断地学习,不仅让自己进一步增进了对援青工作的认识,也进一步增强了自己不辱使命,全方位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年来自己积极参加当地党委政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自己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在民族地区、艰苦地区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二)把握州情民情,不断明确对口援青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来到海南州工作后,自己深深地感受到祖国地域之辽阔、发展之差异、域情之不同,通过深入县乡村调研,既看到了海南州与沿海发达省市存在的巨大差距,也感受到了国家开展援青工作的重大意义。通过对青海省情、海南州情和县乡基层群众实情的了解,使自己对中央第五次、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的对口支援工作要面向基层和农牧区倾斜的方向和工作重点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科学的把握。在制订援青项目年度实施计划时,把有限的资金用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使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以充分彰显中央部署对口支援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实际成效。
      (三)强化实践历练,不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学习和借鉴第一批援青干部工作方法的基础上,自己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法,制定了2014年、2015年2016年度援青项目实施计划和“十三五”援青规划,使援青项目更加符合当地实际,更好满足民生需求。同时,在学习援藏、援疆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青海省海南州江苏对口援建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明确对口支援项目资金管理、拨付时间和程序的通知》等文件,使援青项目的管理和资金的拨付使用更加严谨规范。
       二、广泛调研,深入县乡,不断夯实开展对口援青工作的基础
  (一)掌握一手资料,为科学援青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三年来,我走遍了海南州各县和大多数乡镇,深入企业和援建项目一线,倾听民情、了解民意、掌握实情、摸清底数,为科学援青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按照“调研起步,规划先行”的工作思路以及“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的工作原则,我提出了“将民生、民意,基础、基层工作”作为江苏援青工作的切入点、立足点和落脚点;在具体工作方式上,将“民生项目聚民心、产业项目促就业、智力项目育人才、生态项目保发展”作为江苏援青工作的基本思路;在具体措施上,按照江苏援青工作的工作部署,选好项目,抓好落地,完成好年度计划项目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好援青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争取江苏各级各部门、国家相关部委和央企的大力支持,开展了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广渠道的对口支援工作。
      (二)充实完善对口支援项目库,为开展援建项目建设提供科学的政策依据。三年来,先后指导制定了海南州《2014年江苏援建项目计划》、《2015年江苏援建项目计划》、《2016年江苏援建项目计划》等相关文件,积极与当地党委、政府沟通协调,在《江苏省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综合规划(2011—2015年)》框架内,不断优化完善年度实施计划,使援青项目年度安排更趋科学合理,更符合当地实情。在充分尊重当地党委、政府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论证,率先在援青六省市中编制完成了《江苏省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综合规划(2016—2020年)》,为科学高效持续开展援青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政策依据。
   (三)坚持民生导向,着力提升援青工作的社会效益和政治影响力。根据中央对口支援的大政方针要求,努力增强援青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些藏区发展急需、群众期盼的项目已及时建成并发挥效益,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藏区群众的充分肯定。如:总投资5991万元的贵德县江苏大道,这条被当地群众誉为“致富路”的援建项目已全线通车;投资4500万元的海南州藏医院药浴诊疗综合楼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了藏区广大患者的福音;针对边远牧区援助的太阳能工程项目,让广大牧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的对口支援政策的温暖。
       三、履职尽责,勇于担当,全力推进江苏援青工作向深层次宽领域迈进
       三年来,作为援青干部领队,带领全体援青干部真情奉献高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援受双方的交流交往交融日益密切,合作交流逐步深入,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援建工作有效推进。一是突出民生为本,援建项目全面实施。三年来,共落实江苏省援建资金8.3亿元,建设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扶持等86个项目。目前,69个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余项目正在积极实施中。二是加强沟通协调,交流交往交融扎实推进。通过积极衔接,江苏省以及各对口市县与海南州各级各部门的高规格、多层次、全方位的互访对接全面展开,形成了援受双方地区、部门、行业、单位多层面交流交往交融的良好态势,特别是海南州党政代表团两次赴江苏汇报衔接工作,得到了江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亲切接见,这有力地推进了对口支援工作全方位展开。三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省与海南州对接202余次,互访人员达2486余人次。按照青海省委提出的“文化走亲”活动要求,海南州精心编排的大型藏族歌舞剧《千里和缘》近日在南京、常州等地进行感恩演出,得到了江苏人民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三是强化人才培训,智力支援大步伐迈进。三年来,共安排江苏省专项培训资金3000余万元,举办各类培训86余期,培训各类人员达2992余名,培训延伸到机关、村社干部、农牧民群众等各个层面,覆盖了卫生、教育、就业、管理等各个行业。值得一提的是,连续两届南京江宁中学“海南民族高中班”高考成绩喜人,优异的成绩得到了海南州委、州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青海省委骆惠宁书记作出“应推广海南做法”的重要批示。此外,海南州在江苏的中职班规模已超过1000人。四是积极搭建平台,经济合作深入拓展。2014年海南州在南京成功举办了“1号店•海南州馆”启动发布会,开创了青海省市州商品上线运营的先河,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在南京市成功举办了海南州商品推介会,为推动海南州名、特、优产品快捷、便利走向全国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援受双方各级各部门也通过各种形式,深入开展对口帮扶和经济合作,极大地丰富了对口支援工作内涵。五是凸显干部优势,援青干部作用发挥突出。自第二批援青干部抵达海南州后,在加大引进项目资金、加强帮扶对接,传播先进理念、工作方法和管理经验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履行了应尽的义务,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通过牵线搭桥和积极争取,三年来,江苏援青干部共落实计划外资金、培训经费及捐赠物资共计8780余万元,得到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的好评。
       四、积极作为,全力以赴,努力高效完成其他分管工作和相关任务
      (一)创新创优,州科技工作取得长足进步。按照州政府分工,自己分管的科技、科协工作取得了新突破、新进展、新成就。海南州生态畜牧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科技部验收,海南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被科技部认定为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落实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5项,落实资金2.64亿元。2015年全州科技园区产值累计达到7.59亿元,农牧业科技园区产值增幅25.8%。首批“乡镇科技信息服务站”正式启动,创建了海南州博士专家工作站。
     (二)搭建平台,招商引资与经济协作位列全省前列。通过对口支援工作平台,积极组织海南州企业走出去,引导江苏等外地企业走进来。三年来,通过参加各类投资洽谈会、推介会,成功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31个,到位资金117.9亿元,对海南州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综合实力等均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三)情系群众,联点扶贫工作深入开展。三年来,按照州委州政府统一部署,认真做好了联点扶贫工作。我先后6次深入自己联点的贵德县尕让乡进行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听取群众对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愿望和诉求,最终将该乡的亦扎石村确定为自己的扶贫重点村。该村地处偏远,2015年全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低于1600元,是全州贫困村之一。在深入调研后,筹资160万元,为该村修建了蓄水池一座,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中急需的用水问题。为自己帮扶的基层党员和贫困群众送去了慰问金和物资共计10000余元。
       五、坚定信念,自我锤炼,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
  在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的海南州工作,自己既要面对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等严酷自然环境,更要面对远离亲人、独处寂寞的生活环境,这对我本人及每位援青干部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三年来,自己积极融入当地,努力向当地干部群众学习,磨练在艰苦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意志品格,发扬“青藏高原”精神,以高昂的工作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投身到援助海南州的各项工作中,把异乡当家乡,待群众如亲人。作为江苏援青干部领队,自己始终严以律己,自觉接受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廉洁行为规范,不仅管好自己,也努力带好援青干部队伍,时刻注意维护援青干部的良好形象,带出了一支“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团结、顾大局;讲奉献、有作为”的江苏援青干部队伍。
作为江苏省援青干部领队,自己牢牢把握援青干部的服务宗旨,三年来,在海南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自己较好完成了州委、州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了江苏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援青使命,江苏援青影响力也在不断地提升,正如青海省郝鹏省长所指出的“江苏省援青工作在全省六州藏区中力度最强,资金量最大,援青形式最多,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海南州委张文魁书记在今年3月1日召开的州委常委会上特别强调指出:江苏省对口支援工作已成为促进海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
以上是自己三年来援青工作的简要总结,些许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大政方针,得益于江苏青海两省各级领导特别是组织部门的关心支持,得益于援受双方的共同努力,得益于全体援青干部的积极争取和努力作为。“一次青海行,一生青海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始终以“青藏高原”精神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将以艰苦地区工作的党员干部为榜样,奋发有为,做一名不负组织期望、群众认可的共产党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