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援青前方指挥部 2018年度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思路
作者:海南州扶贫局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20-06-04 16:05:03
点击数:
2018年度,江苏省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南州前方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在两省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精神为指导,严格遵照江苏省委、省政府“真情援建、科学援建、持续援建”重大要求,强化机制建设,聚焦脱贫攻坚,加大投入保障,狠抓项目落实,积极推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智力支援、社会参与、交流交往交融等重点工作,积极搭建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对口支援工作平台,不断探索新路子、强化新举措、开创新局面。
一、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机制建设情况
2018年7月和10月,江苏、青海两省党委政府实现互访交流,并签署了“1+2+10”对口合作协议,包括两省政府战略合作协议及10部门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原则、合作领域、合作重点和保障机制。发改、经信、教育、人社、商务、卫计、农委、民政、旅游、红十字会等部门和单位逐一结对共建,全方位对接落实对口支援工作。双方各级代表团互访交流深入开展,结对市县主要领导互访9批次85人次,两地各层次互访交流达到200多批次1500多人次,成为推动两地合作与民族团结的重要平台。
二、对口支援资金及项目落实情况
2018年,江苏共安排对口支援资金3.19亿元,其中为支持海南州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增拨援建资金2000万元。援青资金用于县级以下基层资金占总资金的8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资金占总资金的80%以上。2018年共安排援建项目75个,其中新建项目22个,续建项目53个。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73个,开工率达97.3%,已完工项目37个。2018年实施新建项目22个,已开工20个,开工率91%,已完工项目8个;2018年实施续建项目53个,开工率100%,已完工项目29个。指挥部着重加强对项目开工、进展、质量等方面的督查,有序推进援建项目的安全、高效、廉洁实施。共和城北新区民族寄宿制学校如期开学,贵德江苏大道顺利通车,贵德人民医院整体搬迁,一批重点援建项目陆续投入使用,海南州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对口支援的政治、经济、社会效益充分显现,江苏援青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
三、干部人才支持情况
在江苏各级组织部门的关心下,针对海南州实际需求,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干部人才支持力度。2016年7月,第三批25名援青干部人才赴青开展对口支援工作,2018年轮换10人次专业技术人才,累计35人次计划内干部人才赴青工作。加强中长期援青专业人才引进增派力度。积极推进“组团式”支教工作,2018年,徐州、盐城、扬州选派11名校长教师赴海南州挂职支教,进行为期一至三年的支教活动。33名江苏高校研究生赴青支教半年至一年。加强对海南州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在后方大力支持下,累计举办各类培训40余期,培训2000多人次。加强干部挂职交流机制建设,县级层面开展了“干部人才双向挂职交流”,至2018年底,海南州已累计选派51名干部人才赴江苏挂职锻炼。
四、指挥部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推进产业合作。指挥部坚持立足当地,优势互补,深入开展产业合作,着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一是重视招商引资。江苏远景风电装备制造中心建设项目落户海南,计划投资4.6亿元,今年11月该公司一期项目已经实现量产,当年预计实现产值4000万元,目前该公司在手设备合同70台,将实现产值5.6亿,成为海南州规模最大的高端装配制造企业。二是推进能源合作。“青电送苏”规模稳步增长,今年送电11亿度,自2016年以来累计送电超过25亿度。三是特色产品和产业精准对接。江苏商务系统全力支持海南州特产产品通过展销会、电商平台在江苏扩大销售。苏宁易购电商扶贫实训店在海南州开业,开业当天实现销售额40万元,线上销售当月实现20万元。加强两地旅游业合作,开辟“大美青海-水韵江苏”旅游合作路线,2018年,超过10万人次江苏游客到海南州旅游。
(二)积极推进劳务协作。指挥部积极与后方企业联系,不断输送技能工人,加强劳务培训。组织举办劳务人员培训48期、专场招聘会8场,培训人员2000多人,组织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推动实现就业482人。继2017年10月贵德县84名工人到南通务工后,2018年又先后组织海南州160多名劳务工人赴江苏务工,最长务工时间超过1年,截止年末,尚有50多名藏区百姓在江苏务工。
(三)积极推进智力援青。一是积极开展多形式“柔性引才”。2018年,江苏赴海南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累计超过300人次。继续实施“江苏名师、名医进海南”计划,今年有22批200多名江苏特级、高级教师走进海南开展短期支教、教学辅导等工作,27批230多名江苏医疗专家海南义诊病患500多例。引入南通优质教育资源,支持贵德县成立16个“名师工作室”,深入开展立足藏区的本土教研。二是积极搭建智力支持平台。至2018年底,88家江苏中小学及幼教集团、27家江苏优质医疗单位与海南州各级学校、医院结对共建。常州市—共和县率先实现了各级各类学校“手拉手”结对全覆盖。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工作站、南通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扬州乱针绣大师工作室在海南州挂牌。建立江苏本科高校定向招收培养海南州学生平台,2018年,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9所江苏本科高校安排定向海南州招生计划39名。积极引入江苏优质规划设计资源和专业人才,帮助海南州编制各类城乡规划20余个。三是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在两省教育厅支持下,2018年江苏6所高职院校突破对口单招机制,安排学前教育、护理、会计、电子商务等藏区紧缺专业,对口招收藏区中职学生233名(其中玉树州115名),实施三年免费教育,同时建立100%推荐就业机制,积极探索以发展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技能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的脱贫新路。四是积极推进异地办学机制。进一步巩固江宁高中海南班异地办学机制,探索江宁高中和海南州相关高中合作办学机制,普通班重点本科率提升到97%以上,民族班本科率提升到90%以上,在重点本科高校就读毕业生累计已超过百人,成为享誉青海的江苏智力支援“金名片”。2018年10月,苏青两省党政主要领导赴学校调研,看望就读学生。
(四)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至2018年底,指挥部已累计筹集计划外援助资金设备物资折计3590万元,其中共和县工作组筹集360万元,贵德县工作组筹集262.7万元,贵南县工作组筹集593万元,兴海县工作组筹集644.4万元,同德县工作组筹集940万元,全部用于精准扶贫和民生保障事业。利用社会资金开展“心佑工程青海行”和“光明行”活动,共安排海南州38名先心病儿童赴苏免费治疗,425名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患者全部康复。2018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江苏援青指挥部推进健康扶贫工作的相关情况。引入真爱梦想基金会、108度公益基金会、南通彩虹之心义工社等参与海南州捐资助学活动,同德工作组发起成立“同德县爱心教育基金”,累计为贫困学生筹款160万元。推进携手奔小康行动,徐州、盐城、扬州15个乡镇(社区)与海南州相关乡镇结对共建,提供扶持资金和项目支持。
(五)积极加强援青团队建设。一是加强思想建设。指挥部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组织全体援青干部人才深入学习,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西藏工作和对口支援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定实策、出实招、干实事,积极引导队员珍惜机遇,学习当地干部在艰苦条件下推动脱贫攻坚的好经验好做法,在高原上奉献,在锻炼中成长。二是加强组织管理。指挥部严格规范援青干部日常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组织、制度、作风、纪律建设,确保两地对援青干部的各项要求执行到位。建立临时党支部,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定期召开全体会议,定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制度文件,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做到守纪律、讲规矩。增强临时党支部及各党小组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各党小组联系所在地一个贫困村党支部,了解贫困成因,寻找脱困对策,以实际举措带动联系点脱贫攻坚。三是发挥干部人才作用。贵德县人民医院援青副院长陈耀华期满留任,累计为500多名白内障患者送去光明,今年5月荣登月度中国好人榜。省卫生健康委援青干部孙志明积极配合指挥部开展的健康扶贫“心佑青海”活动,主动协调后方医院,促成南京儿童医院基金会承担一批儿童的手术费用,前后协调数家医院承担手术任务,累计为40余名先心病儿童免费手术获得康复。《人民日报》今年10月10日在《江苏援青指挥部推进健康扶贫》一文中报道了他们的故事。贵德中学援青校长钱鑫科学管理,锐意改革,治校有方,本科上线率达到50%以上,本一、本二上线率分别提升13%,得到师生们的广泛认可。贵德县援青副县长吴志华兼任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主持工作)以来,积极推进东西部产业合作,促成江苏远景能源集团落户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同德县援青副县长王纯国牵头组建注册资本达2亿元的同德县城投公司公司,已为该县棚户区改造争取贷款7500万元。今年初,州委研究其跨地区兼任贵德旅游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工作)后积极推进贵德旅游规划和项目建设,成效突出。2018年1月2日《人民日报》在《同心“同德”奔小康》一文中也介绍了他在脱贫攻坚中所做的工作。今年新轮换的一批专业技术干部王静、王辉辉、等六名医生融入团队快,融入当地快,进入角色快,为留下一批带不走的技术队伍发挥了突出作用。如王辉辉作为妇产科专家,针对当地医院无法开展腹腔镜手术的情况,积极开展示范手术20余例,不仅填补了当地手术空白,而且手把手成功培养4名当地医生,深受医院上下赞誉。中秋国庆主动要求节日值班,完成急诊手术3例。《新华日报》10月3日报道了他坚守岗位救死扶伤的故事。25名援青干部人才珍惜机遇,努力工作,为海南州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海南州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11月21日青海电视台播出专题片《江苏援青干部情洒第二故乡》报道了江苏援青干部在后方支持下建设第二故乡的事迹。
五、2019年工作思路
2019年,指挥部将认真按照青苏两省的统一部署,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进一步明思路,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一是坚持对口支援与互利合作相促进,以帮助贫困地区增强自身发展能力为主要着力点,聚焦重点帮扶领域,精准施策,务实谋划好2019年的工作任务,确保项目建设、资金支持、人才支援等方面的工作精准聚焦、精准发力。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好《江苏省人民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围绕深化教育合作、医疗合作、人才智力合作、就业创业合作、产业发展合作、精准扶贫、生态环保合作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完善工作举措,确保各项支援扶持工作有力有效。三是在高质量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精心谋划和设计好自选动作,全面拓展合作领域,在招商引资、产业园区建设、新能源合作、特色产品和产业精准对接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使援受双方双向合作取得更大成效。
一、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机制建设情况
2018年7月和10月,江苏、青海两省党委政府实现互访交流,并签署了“1+2+10”对口合作协议,包括两省政府战略合作协议及10部门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原则、合作领域、合作重点和保障机制。发改、经信、教育、人社、商务、卫计、农委、民政、旅游、红十字会等部门和单位逐一结对共建,全方位对接落实对口支援工作。双方各级代表团互访交流深入开展,结对市县主要领导互访9批次85人次,两地各层次互访交流达到200多批次1500多人次,成为推动两地合作与民族团结的重要平台。
二、对口支援资金及项目落实情况
2018年,江苏共安排对口支援资金3.19亿元,其中为支持海南州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增拨援建资金2000万元。援青资金用于县级以下基层资金占总资金的8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资金占总资金的80%以上。2018年共安排援建项目75个,其中新建项目22个,续建项目53个。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73个,开工率达97.3%,已完工项目37个。2018年实施新建项目22个,已开工20个,开工率91%,已完工项目8个;2018年实施续建项目53个,开工率100%,已完工项目29个。指挥部着重加强对项目开工、进展、质量等方面的督查,有序推进援建项目的安全、高效、廉洁实施。共和城北新区民族寄宿制学校如期开学,贵德江苏大道顺利通车,贵德人民医院整体搬迁,一批重点援建项目陆续投入使用,海南州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对口支援的政治、经济、社会效益充分显现,江苏援青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
三、干部人才支持情况
在江苏各级组织部门的关心下,针对海南州实际需求,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干部人才支持力度。2016年7月,第三批25名援青干部人才赴青开展对口支援工作,2018年轮换10人次专业技术人才,累计35人次计划内干部人才赴青工作。加强中长期援青专业人才引进增派力度。积极推进“组团式”支教工作,2018年,徐州、盐城、扬州选派11名校长教师赴海南州挂职支教,进行为期一至三年的支教活动。33名江苏高校研究生赴青支教半年至一年。加强对海南州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在后方大力支持下,累计举办各类培训40余期,培训2000多人次。加强干部挂职交流机制建设,县级层面开展了“干部人才双向挂职交流”,至2018年底,海南州已累计选派51名干部人才赴江苏挂职锻炼。
四、指挥部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推进产业合作。指挥部坚持立足当地,优势互补,深入开展产业合作,着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一是重视招商引资。江苏远景风电装备制造中心建设项目落户海南,计划投资4.6亿元,今年11月该公司一期项目已经实现量产,当年预计实现产值4000万元,目前该公司在手设备合同70台,将实现产值5.6亿,成为海南州规模最大的高端装配制造企业。二是推进能源合作。“青电送苏”规模稳步增长,今年送电11亿度,自2016年以来累计送电超过25亿度。三是特色产品和产业精准对接。江苏商务系统全力支持海南州特产产品通过展销会、电商平台在江苏扩大销售。苏宁易购电商扶贫实训店在海南州开业,开业当天实现销售额40万元,线上销售当月实现20万元。加强两地旅游业合作,开辟“大美青海-水韵江苏”旅游合作路线,2018年,超过10万人次江苏游客到海南州旅游。
(二)积极推进劳务协作。指挥部积极与后方企业联系,不断输送技能工人,加强劳务培训。组织举办劳务人员培训48期、专场招聘会8场,培训人员2000多人,组织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推动实现就业482人。继2017年10月贵德县84名工人到南通务工后,2018年又先后组织海南州160多名劳务工人赴江苏务工,最长务工时间超过1年,截止年末,尚有50多名藏区百姓在江苏务工。
(三)积极推进智力援青。一是积极开展多形式“柔性引才”。2018年,江苏赴海南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累计超过300人次。继续实施“江苏名师、名医进海南”计划,今年有22批200多名江苏特级、高级教师走进海南开展短期支教、教学辅导等工作,27批230多名江苏医疗专家海南义诊病患500多例。引入南通优质教育资源,支持贵德县成立16个“名师工作室”,深入开展立足藏区的本土教研。二是积极搭建智力支持平台。至2018年底,88家江苏中小学及幼教集团、27家江苏优质医疗单位与海南州各级学校、医院结对共建。常州市—共和县率先实现了各级各类学校“手拉手”结对全覆盖。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工作站、南通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扬州乱针绣大师工作室在海南州挂牌。建立江苏本科高校定向招收培养海南州学生平台,2018年,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9所江苏本科高校安排定向海南州招生计划39名。积极引入江苏优质规划设计资源和专业人才,帮助海南州编制各类城乡规划20余个。三是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在两省教育厅支持下,2018年江苏6所高职院校突破对口单招机制,安排学前教育、护理、会计、电子商务等藏区紧缺专业,对口招收藏区中职学生233名(其中玉树州115名),实施三年免费教育,同时建立100%推荐就业机制,积极探索以发展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技能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的脱贫新路。四是积极推进异地办学机制。进一步巩固江宁高中海南班异地办学机制,探索江宁高中和海南州相关高中合作办学机制,普通班重点本科率提升到97%以上,民族班本科率提升到90%以上,在重点本科高校就读毕业生累计已超过百人,成为享誉青海的江苏智力支援“金名片”。2018年10月,苏青两省党政主要领导赴学校调研,看望就读学生。
(四)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至2018年底,指挥部已累计筹集计划外援助资金设备物资折计3590万元,其中共和县工作组筹集360万元,贵德县工作组筹集262.7万元,贵南县工作组筹集593万元,兴海县工作组筹集644.4万元,同德县工作组筹集940万元,全部用于精准扶贫和民生保障事业。利用社会资金开展“心佑工程青海行”和“光明行”活动,共安排海南州38名先心病儿童赴苏免费治疗,425名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患者全部康复。2018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江苏援青指挥部推进健康扶贫工作的相关情况。引入真爱梦想基金会、108度公益基金会、南通彩虹之心义工社等参与海南州捐资助学活动,同德工作组发起成立“同德县爱心教育基金”,累计为贫困学生筹款160万元。推进携手奔小康行动,徐州、盐城、扬州15个乡镇(社区)与海南州相关乡镇结对共建,提供扶持资金和项目支持。
(五)积极加强援青团队建设。一是加强思想建设。指挥部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组织全体援青干部人才深入学习,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西藏工作和对口支援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定实策、出实招、干实事,积极引导队员珍惜机遇,学习当地干部在艰苦条件下推动脱贫攻坚的好经验好做法,在高原上奉献,在锻炼中成长。二是加强组织管理。指挥部严格规范援青干部日常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组织、制度、作风、纪律建设,确保两地对援青干部的各项要求执行到位。建立临时党支部,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定期召开全体会议,定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制度文件,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做到守纪律、讲规矩。增强临时党支部及各党小组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各党小组联系所在地一个贫困村党支部,了解贫困成因,寻找脱困对策,以实际举措带动联系点脱贫攻坚。三是发挥干部人才作用。贵德县人民医院援青副院长陈耀华期满留任,累计为500多名白内障患者送去光明,今年5月荣登月度中国好人榜。省卫生健康委援青干部孙志明积极配合指挥部开展的健康扶贫“心佑青海”活动,主动协调后方医院,促成南京儿童医院基金会承担一批儿童的手术费用,前后协调数家医院承担手术任务,累计为40余名先心病儿童免费手术获得康复。《人民日报》今年10月10日在《江苏援青指挥部推进健康扶贫》一文中报道了他们的故事。贵德中学援青校长钱鑫科学管理,锐意改革,治校有方,本科上线率达到50%以上,本一、本二上线率分别提升13%,得到师生们的广泛认可。贵德县援青副县长吴志华兼任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主持工作)以来,积极推进东西部产业合作,促成江苏远景能源集团落户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同德县援青副县长王纯国牵头组建注册资本达2亿元的同德县城投公司公司,已为该县棚户区改造争取贷款7500万元。今年初,州委研究其跨地区兼任贵德旅游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工作)后积极推进贵德旅游规划和项目建设,成效突出。2018年1月2日《人民日报》在《同心“同德”奔小康》一文中也介绍了他在脱贫攻坚中所做的工作。今年新轮换的一批专业技术干部王静、王辉辉、等六名医生融入团队快,融入当地快,进入角色快,为留下一批带不走的技术队伍发挥了突出作用。如王辉辉作为妇产科专家,针对当地医院无法开展腹腔镜手术的情况,积极开展示范手术20余例,不仅填补了当地手术空白,而且手把手成功培养4名当地医生,深受医院上下赞誉。中秋国庆主动要求节日值班,完成急诊手术3例。《新华日报》10月3日报道了他坚守岗位救死扶伤的故事。25名援青干部人才珍惜机遇,努力工作,为海南州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海南州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11月21日青海电视台播出专题片《江苏援青干部情洒第二故乡》报道了江苏援青干部在后方支持下建设第二故乡的事迹。
五、2019年工作思路
2019年,指挥部将认真按照青苏两省的统一部署,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进一步明思路,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一是坚持对口支援与互利合作相促进,以帮助贫困地区增强自身发展能力为主要着力点,聚焦重点帮扶领域,精准施策,务实谋划好2019年的工作任务,确保项目建设、资金支持、人才支援等方面的工作精准聚焦、精准发力。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好《江苏省人民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围绕深化教育合作、医疗合作、人才智力合作、就业创业合作、产业发展合作、精准扶贫、生态环保合作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完善工作举措,确保各项支援扶持工作有力有效。三是在高质量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精心谋划和设计好自选动作,全面拓展合作领域,在招商引资、产业园区建设、新能源合作、特色产品和产业精准对接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使援受双方双向合作取得更大成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