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海南州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简述

作者:海南州扶贫局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20-06-02 15:16:55 点击数:
       自2014年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实施以来,在省州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各级党委政府通过明晰政策措施、整合各类资金、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以“促进生态文明、改善民生福祉”为目标,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活动为契机,在充分尊重村情民意的基础上,按照“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全力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截止2019年5月底,全州已安排实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村庄191个(其中贫困村69个),占全州行政村总数的44.8%。到“十三五”末,顺利完成我州农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全州新农村新牧区发展步伐加快,居住环境全面得到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公共事业取得可喜进步,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初步显现了美丽村庄建设新成效。
美丽乡村
       规划编制方面:在建设过程中坚持以规划为引领,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程建设,编制完成了五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191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村庄规划。农牧民住房建设方面:将每年危房改造项目优先考虑到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中,共安排危房改造任务10914户。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累计完成道路硬化362.26公里,砂石路29公里;完成电网改造34.5公里;铺设天然气管道7.842公里;铺设人行道17公里;修建蓄水池15座;铺设排污管道5.45公里;村庄照明设施7083盏;给水管道102.8公里;停车场70处;户户通4347户。新建村级办公用房89处;新建群众文化广场100处;修建幼儿园25所;修建卫生室8处;射箭场16处;配备健身器材240套;公厕65处。产业发展方面:共建设特色养殖基地、种植基地142处;果品蔬菜种植基地8处;修建畜棚1716座;农牧家乐36户;完成140亩大豆种植基地和300亩药材种植基地;奶牛养殖、乳制品、肉制品加工厂4家;流转草场和牧场17.8万亩;修建商铺181间;民俗文化产业15家。环境整治方面:累计清理填埋各类垃圾、杂物1.9万余吨;清理残垣断壁15.88公里;庄廓墙体改造70.24公里;拆除庄廓墙及小围墙152.36公里;拆除破旧房屋5869间;拆除破旧牛羊圈、猪圈2664处;拆除铁丝网23.4公里;拆除影响施工的草场围栏14.1公里;新建垃圾填埋场2处;大门改建13321户;垃圾箱及果皮箱1603个;垃圾清运车67辆;垃圾收集点75处;垃圾转运站10处;卫生厕所3664座;围墙涂料抹灰44.18公里;疏通沟渠43.58公里。
       截止2019年5月份,全州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总投资达到20.2亿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1.79亿元,占总投资的8.86%;江苏援建资金1.75亿元,占总投资的8.66%;州级财政资金0.89亿元,占总投资的4.41%;县级资金1.33亿元,占总投资的6.6%;项目整合资金7.72亿元,占总投资的38.21%;群众自筹6.7亿元,占总投资的33.26%。
——在建设中强化组织领导,让目标责任在层层加压中加速推进。及时制定和印发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统筹安排布置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层层成立领导机构,建立五级联动共建机制,严格执实行州、县领导干部和州、县直部门联村制度。
——在建设中坚持科学规划,让地域特色在美丽村庄中更加凸显。在乡村规划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始终坚持“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和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科学编制有特色、有层次、有风貌的村庄建设指导规划,着力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建成了一批与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充分展示高原传统风俗和地域文化的特色美丽村庄。实施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使村庄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在建设中推进全民参与,让群众逐渐成为驱动农牧区发展的主力军。充分尊重农牧民群众的意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让群众决定如何建设、施工和监管,充分体现群众“主人翁”地位,从根本上转变群众意识,将“要我干”成功转变为“我要干”。
——在建设中实施精准扶贫,让同步实现小康步伐顺利迈进。将村庄建设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目标和“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分类建设、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房屋建设、道路硬化、人饮灌溉、环境整治、土地整治、产业发展、江苏援建等各类项目和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努力实现项目村农牧民稳步增收,同步实现小康。
——在建设中调整产业结构,让群众切实拓宽增收渠道。结合地域、文化、经济构成等因素,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向,各有侧重地发展特色产业。共和、贵德两县分别结合乡村旅游发展机遇,重点发展乡村休闲度假、生态农业观光、民俗风情体验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业,不断促进农牧民致富增收。贵南、同德、兴海三县重点支持对农牧民就业增收带动力强的农牧产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培育“一村一品”,从而合理正确引导农畜产业发展。 ——在建设中构建共建机制,让和谐共享理念深入全社会。充分借鉴以往年度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建设模式,动员党政机关、驻军单位、企事业单位结对参与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确保建设内容逐一得到落实,形成了抓工作、搞建设的工作合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