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州以“三基”促创建成效显著
作者:本站原创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16-03-16 10:32:00
点击数:
海南州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的工作要求,以强化基层组织为关键,以打牢基础工作为路径,以提高基本能力为手段,不断强化主体责任,完善工作措施,狠抓措施落实,全州 “三基”工作初见成效。
一、抓关键,强化基层组织
一是以强基固本为根本,建优建强基层组织。在全省率先将36个乡镇党委书记纳入州管干部范围,率先为各乡镇单设纪委书记职位并配齐专职副书记。采取末位倒排方式确定后进党组织13个,“一村一方案”进行专项整治,对贵德县常牧镇6个牧业村实施集中综合治理,按照村“两委”负责人1:2和其他成员1:1比例,把“双强”型致富能手列入村干部后备库进行重点培养,全面推行发展党员“一库两推三审四制”制度,发展党员420名。如州教育系统按照“十有”标准,党员活动阵地实现了全覆盖。全州新建基层工会组织17个,团组织53个,妇委会组织12个,非公企业组织464个,建立社会组织210个,农牧业协会2个,整体提升了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二是以转变作风为目标,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制定印发了《州县乡党委书记下乡进村入户联系群众的意见》,明确了党委书记下乡进村入户调研次数和范围。新改扩建村、社区综合办公服务中心199个,全面推行村干部轮流坐班、民情台账等制度,深化和拓展在职干部进社区报到服务工作,深入开展“百名干部入企服务”活动,扎实推进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全力 建设服务型组织。三是以创新推进工作为目标,打造基层党建“拳头产品”。深入开展“高原先锋”党建品牌创建年活动,全面打造“四不出村”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发展党员“一库两推三审四制”等5个党建特色品牌。落实定名称、定预算、定责任、定进度、定措施的“五定”工作机制,实施“阳光政务”微短信平台等2个党建项目,各县及州直各党工委全力实施“党员联户网格化管理模式”等14个党建项目。四是进一步理顺权责关系。开展清权、制权、晒权工作,取消各类行政审批事项82项,下放141项,保留252项。州县各部门全面梳理职权,公开权力运行流程,为今后进一步简政放权锁定基数。五是重点加强政务大厅规范化建设,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二、抓路径,打牢基础工作
一是促进基础数据信息化。州政府电子政务网、州合作医疗信息管理平台、州惠农平台等各类政府性服务平台实现省、州、县、乡四级联网。在五县全面推行贵德县微短信服务平台经验,实现了县、乡镇、村社、家庭全覆盖。如州教育局“三通两平台”建设要求,健全完善学生教师信息库,曲什安、过马营镇相继建成网格化管理系统。二是全面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严格落实机关效能建设八项制度,在州属五县和州级67个机关单位开展了基础工作梳理,建立了工作台账。如贵德县对全县42个行政单位和126个事业单位的731个共性岗位、452个专业岗位进行了逐一梳理,将责任目标细化到岗位。同德县唐谷镇在17个村建立6大类63项台账,涵盖了党建、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开展基层工作奠定了基础。州人社局创建了阳光政务“六个一”(一单、一厅、一号、一卡、一屏、一库)工作法,改进服务质量。三是全面推进机关作风整治。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干部管理机制的意见》,实现干部归口管理;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了“干部严管规范年”活动,打出一套从严治吏的“组合拳”。四是探索建立领导干部作风表现反向测评制度,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了州级巡查机制,并建立了党员干部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五是全面实施基层工作提升工程。贵南县达玉村实行集约化经营、共和县推行“双基”联动合作贷款试点、同德县省级扶贫产业园区投资建成9个产业生产基地,贵德县建成文化旅游创业产业园区等,州公安局开展“三基四建”(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工程,进一步提升基础工作。六是基础工作达标试点工作初见成效。在贵南县过马营镇开展了全省基础工作达标试点工作,整合乡镇职能,设立了“三室三队两中心”、8个内设机构、实行“一人多岗”和AB岗工作制度、构建“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服务新模式和新机制。在过茫、角色村梳理了基础工作目录,推行村干部“年报酬月发”和脱产上岗制,为全省开展基础工作达标积累了经验。七是规范村、社区事务决策、评议,完善村规民约。州委、州政府印发《新形势下建立健全乡镇、村党政组织议事规则指导意见》的通知,全面落实村民自治制度,规范村(社区)事务决策、评价机制。各县相继试行《村级事务议事决策制度》,完善村(居)规民约,组织议事规则。共和县、同德县制定的民主决策“三议一表决”制度,贵南县塔秀乡塔秀村制定“五严禁一承诺”、兴海县唐乃亥乡上村制定的“一报三议二公示”等工作模式,接受群众监督。43个社区进行了工作梳理,优化社区工作运行机制,强化社区服务职能,按照减负工作要求,探索推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将各部门需要在社区实施或委托社区办理的公共服务事项、开展检查评比达标等活动一并纳入准入工作范围,基本解决社区隶属不明确、部门多头交叉管理、工作机制运行不畅等问题。全州共清理不符合条件的城镇低保3326户7747人,农村低保1940户4462人。
三、抓手段,提升基本能力
一是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为重点,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道德实践、志愿服务、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资1630万元建立了藏传佛教僧人培训中心,举办寺院管理干部、“三好”僧人等培训班,开展寺院法制宣传月活动,深入涉藏维稳宣传教育和法治教育,坚定广大干部政治立场,引导僧俗群众分清是非,旗帜鲜明地共同反对分裂渗透。二是开展全省基本能力测评试点工作。按照省委“三基”领导小组要求,在制定方案,编印《海南州党政干部基本能力培训辅助资料》的基础上,对文秘、综合规划编制、信息技术、财务、统计、档案6个岗位的300名党政干部进行了培训、测试、评价工作, 300名测评人员全部达到合格标准,总体测评优秀率占39.67%,合格率60.33%。三是实施干部队伍能力提升工程。相继举办了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基层干部“双语”培训、新招录公务员任前岗位培训,各行业专业能力培训等各类培训班39期,共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1256人次,党员干部7500人次,新录用公务员162人次,专业技术人员2240人次,中小学教师1824人次,选派220名干部参加国家机关部委、中央和省委组织部的调训。四是实施党性教育加技能培训“双育”工程。以党章、理想信念为“补钙强体”的重要内容,分专题举办干部教育培训班16期、培训1500余人。出台《公务员绩效考核办法》,印发《海南州公职人员基本能力准入制度》,着力提升各级党员干部调查研究、做群众工作、应急处突的通用能力。五是畅通干部能力素质提升渠道。选派11名基层干部到上级机关和信访部门挂职锻炼,选派74名州县直机关年轻干部到村挂职担任“村官”,选派12名县科级后备干部到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锻炼,培养综合工作能力。接收86名大学生志愿者到州、县直机关和乡镇工作,选送100名大学生村官,教育系统组织125名初中各科教师开展了大练兵活动。
四、主要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领导到位。州委高度重视“三基”工作,先后召开“三基”领导小组会议,全州“三基”工作视频会议,州委主要领导作重要讲话,进行安排部署。
二是坚持“五个结合”,拓展工作空间。始终坚持做到“一个始终”“五个结合”。(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贯穿“三基”工作始终,把加强“三基”建设工作与法治建设、深化改革、民族团结创建、经济发展、三江源绿色产业集聚发展桥头堡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了“三基”工作载体和内涵,拓展“三基”工作空间。召开国防后备力量“三基”建设推进会,切实解决好长期困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矛盾和问题,加快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三是典型示范、带动引领。州委在五县和州直机关组织130余人分两次深入各县28个示范点和州级机关7个单位进行了为期9天的观摩,对观摩人员进行了“三基”知识闭卷突击考试,州“三基”办组织有关人员赴湟源县、海东市、海北州、海西州考察学习。
四是办公室工作卓有成效。共印发加强“三基”建设领导小组文件24份,起草汇报材料6份,编发简报80期,其中省“三基”办采纳转发10期。先后六次赴24个州直机关单位、26个县直部门、31个乡镇、32个村、13个社区就“三基”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在中央媒体刊发稿件114篇(条),在省级媒体刊发283篇(条)。(作者:海南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