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公路总段结古公路段灾后保通侧记
对于玉树公路总段结古公路段的95名职工来说,那场在地震中舍生忘死、可歌可泣的日日夜夜,已经成为历史。他们在灾后面对的,是满目疮痍的公路,是心灵震撼后的洗礼,是洗礼后勇敢的担当。
在采访中,我们看到这样一组数字:震后三年,在段辖214国道清水河至玉树机场158公里及省道312称多支线28.8公里的区域内,共清理淤塞边沟289600米、清扫路面54333824米,砂砾回填路面坑槽9460立方米,清理塌方103706立方米,整修便道19处,处置涵洞跳车47处,维修桥涵45座/道,修补沥青路面坑槽18465平方米,清理积雪546827立方米,清理积冰3782立方米,撒铺防滑砂料3962立方米,撒融雪剂245吨……
数字是枯燥的,然而在数字的背后,是高昂的付出和代价,是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结古公路段段长冀国栋这样说,我们的付出,换来的是道路的畅通,是玉树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展,是我们养路工人所肩负的使命。
一
地震后结古公路段所属路段,公路通行车辆由震前每天往返300至500辆,增加至2800至3200辆,60到120吨重型车辆较震前增加了5到10倍,公路病害如坑槽、翻浆、塌陷的比例较以前翻了6番,往往一个桥涵或一段路出现故障半个小时,车辆就压至几公里,极大地增加了公路养护的难度。
肩负着灾后保通关键路段的结古公路段,紧紧围绕“保畅通、保运输、保安全”的整体目标,夜以继日的顽强奋战。通天河工区面对激增的车流量,加大辖养公路与桥涵的巡查力度,及时处治各类病害隐患;昂巴隆工区克服装载机等机械短缺、天气恶劣多变等困难,用农用车拉运砂砾填筑料修复水毁,使道路病害得以及时整治。今年6月23日傍晚6时许,持续40分钟的特大暴雨,使国道214线告急,1处路基被洪水吞噬过半,全线交通瘫痪……
面对如此紧急的状况,段领导带领专业化养护队职工奔赴现场抢险,清除垃圾、疏通涵洞、增大涵洞的泄洪空间。大雨湿透了衣裳,泥浆沾满了全身,但他们以不清障,绝不收工的态度清塌方、扫碎石、除淤泥、经过4个多小时的艰苦努力,终于抢通了涵洞,保障了公路的畅通。
二
在结古公路段所辖的近200公里的路段中,80%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震中,原公路段驻地3层小楼轰然倒塌,段部至今仍在距结古镇30公里的山坡下搭起活动板房,雁口山工区15人,至今仍住在野外的帐篷里。
据段领导介绍,目前,全段因心脏病、胆结石不能上班的有5个,多数职工患高原性心率不齐等疾病。因每天工作几乎都在12小时以上,身体常年处在超负荷运转……
让记者深为感动的是,面对着沉重的工作和身体压力,面对着恶劣的环境和收入一般的状况,他们不埋怨、不攀比,而是尽心尽力的担负起自身的责任。6月28日,记者在昂巴隆工区看到,炒拌沥青的大锅前浓烟滚滚,刺鼻的沥青味让人难以忍受。由于海拔高,工人们带上口罩,几分钟就憋得喘不过气来,摘掉口罩,又呛得大声咳嗽。
当记者问及他们的感受时,工区长张建宁说,救灾重建是大事,在难忍也得忍着,咱不能让别人说闲话……
结古段的精神和结古段的业绩,多次受到过往司机和当地群众的赞誉。灾后重建3年来,他们17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优秀基层党组织、青海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成为高原养护工作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