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如何认识青海的战略地位

作者:李 皓 来源:西海都市报 时间:2008-07-21 16:24:35 点击数:
对话嘉宾: 
    孙发平: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研究员
    苏海红: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副研究员
    才让端智:青海师范大学法商学院讲师 留美硕士
    省委书记强卫同志在中共青海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青海具有生态上、资源上、稳定上的重要战略地位。强卫说,这些年,我们初步形成了以水电、油气、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四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的资源型产业体系,资源开发利用具备了一定基础。
    强卫书记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在发展这个根本问题上,当前青海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加快发展,最重要的要求是又好又快发展,最关键的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这里地大物博,资源富足。有资料显示,目前,青海共发现各种矿产125种,其中54种储量位居全国前10位,9种居全国首位。特别是黄河上游的水电资源、柴达木盆地的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及分布在全省各地的有色金属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此外,青海具有高原特色的农牧业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也很丰富。
    青海生态地位十分重要。素有“中华水塔”美誉的三江源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水源地,其生态系统价值超过11万亿元。祁连山南麓是甘、青两省的主要水源地和西北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青海每年输出省外的总水量超过600亿立方米。青海资源战略地位和生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如何凸显青海的资源、生态优势,促使青海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引发了不少专家的思考。
    青海经济发展必须要解放思想
   
苏海红:强卫书记的讲话符合青海的实际,这个讲话是青海在新的历史时期解放思想,实现各项工作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纲领。
    青海经济发展必须依靠解放思想。因为人的思想意识永远要走在行动之前,只有你敢想,你才能够创造,只有想得到,你才能做得到。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取得新的成绩。
    强卫书记的讲话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该怎样认识青海的重要战略地位,也就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该如何重新审视青海的资源优势,并在这个基础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只有客观认识了青海,我们才能谈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才能够以全新的发展理念,在新的挑战面前赢得新的发展。
    才让端智:苏海红副所长说得很对。青海资源上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当今全球资源日趋减少及其价格增长的背景下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盐湖、水电、有色金属以及青藏高原上的动植物资源,无一不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方面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青海GDP在全国所占比例很小,但青海的社会稳定对全国的社会稳定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青海地处祖国西北内陆,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46.32%,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青海的社会稳定对周边地区,特别是对整个藏区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如强卫书记报告中指出的“青海的稳定,事关整个藏区和整个西北地区稳定全局”。
    此外,青海在地理上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青海既不沿海,也不沿边,但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属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要省份之一。兰青、青藏铁路的开通,以及今后随着格尔木至成都、西宁至张掖铁路的动工兴建,青海在西北地区铁路网布局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西宁、格尔木将可能成为未来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作为世界屋脊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植被和动物的多样性,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不可替代的素材。另外,青海的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将能吸引全球众多游客。所以,青海在地理方面的重要战略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如何发展青海的资源优势?
    苏海红:正如强卫书记在报告中提到的那样,青海的优势在于资源,青海的资源优势是青海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和突破口。我觉得发挥青海的资源优势,首先要发挥青海的特色优势。
    特色资源是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我们想要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首先要提高我们特色经济的竞争力。经过多年的建设,我们的特色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特色经济体系的框架已初步形成。但是,我们的特色经济在内涵上、质量上、效益上还要进一步提高。一方面,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占了一定的份额,但我们的产品品牌优势不明显,竞争力不强。只有提高品牌效益、提高产品质量,我们的产品才会有市场竞争力。
    青海经济发展就要打特色牌,就是要把特色经济作为青海经济的支撑,从而提高我们的竞争力,壮大我们的实力。
    发挥青海的资源优势,必须发挥青海的后发优势。强卫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青海最大的经济优势在于资源优势。比如青海冷凉的气候就是我们的后发优势,我们应该大力推广冷凉型农作物的种植,我们可以发展与其相关的高原特色旅游业。我们还可以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型产业。这些产业的潜力巨大,可惜的是,我们有很多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这些都必将会成为我们今后发展经济的一个支撑点。我相信,随着人们对生态能源的重视,青海后发经济的地位将会日益凸显。
    同时,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我们有着多民族的文化底蕴,它所表现出的民族的团结力、民族的凝聚力可以促进我们民族文化的提升,我们可以依据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开发民族旅游业。
    才让端智:相比于其他省份和地区,青海的比较优势在于资源。在发挥这一资源优势的过程中,青海应狠抓节约,增加效益。这里的节约不是提倡少用,也不是指零浪费,而是要在尽可能少的浪费中追求效益最大化。尤其对于不可再生资源,我们更应该本着节约原则,加强对这一理念的认识。因而,对于不可再生资源,我们需要加强:(1)资源的深加工以提高附加值;(2)开发多种衍生产业,以增加产业链条;(3)优化要素投入的结构以拉动就业;(4)提倡技术创新以带动相关产业;(5)对外合作以扩大用途并提高利用率;(6)科学开发以防止过度利用子孙资源,等等。对于可再生资源,需提倡:(1)推广用途,扩大利用面;(2)扩大规模,降低价格,以刺激需求并降低利用该资源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的生产(消费)成本;(3)加大开发力度;(4)深加工和再加工,等等。对于某些具备显著优势的资源,视其潜在市场价值,根据标准,在不破坏生态、不污染环境的条件下,给予政策性强力扶持,以自主或合资形式,引入先进设备和管理方式,大力开发,努力创出一家拥有世界性品牌的企业,以带动区域经济。总之,所有资源都需要节约利用的同时,通过创新,发挥循环利用,提高各产业链上的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正确引导,合理管制,不以短期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强化循环经济意识,稳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青海要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强卫书记在讲话中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中央从我国发展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经济战略,贯彻这个战略,不存在“转变”和“不转变”的问题,而是如何“转变”得好的问题。
    强卫书记还说,对青海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载体和途径就是推进资源节约型发展。
    苏海红:青海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但经济总量比起别的省份要低,这是因为,外地省份的经济基础比青海好,市场发育比青海成熟。青海之所以落后,一是因地理、自然条件的制约,二是因为市场经济不够完善。真正能够推动青海市场经济的力量是民营经济,青海的民营经济还比较薄弱。我们要在这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
    同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青海还要担负着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这是青海向全世界作出的郑重承诺,在这种情况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得十分重要。
    青海既是一个资源富省,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将我们特色经济的优势发挥得更足、更强,发挥出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十分宽泛。比如在工业领域,我们必须发展循环经济,以循环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在资源的循环利用上,提高生产效益,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从粗放型生产转变为集约型生产,用最少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对于畜牧业,我们强调的不是养的牲畜越多越好,而是要把每头牲畜身上的附加值提升到最高。提高经济效益,就是提高市场占有。还有消费领域,我们也要提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从铺张浪费转变到节约的模式。尽管我们的资源很丰富,但是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必须从节约能源、节约资源的角度尽可能地提倡节约的消费方式。用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这是一种理念的转变。我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推进科技创新。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实现效率最大化。
    二是,我们应该在整合资源上有所突破。我省的资源产业十分集中,很多资源都可以相互整合,互补互融共同开发,从而实现资源优势配置,形成产业集群,达到多赢的目的。
    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发展生态环保型产业。
    才让端智:过去,我们为了片面追求GDP的增长,不惜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为代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如果还像过去那样继续发展下去,那么,以后我们就会为治理环境投入难以估量的资金,最终一定导致GDP负增长。用发展的眼光看,省委提出的要以改变投资结构等方式来创造性地实现“三个转变”的思路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具体如何转变,强卫书记已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载体和途径就是推进资源节约性发展”。围绕这一思路,我个人认为,我们需要继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作为今后转换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目标,把推进资源节约型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在经济发展中,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我省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实现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在工业发展中,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切实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重点地改造一批骨干工程,发展一批高新技术工程,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工业生产模式向低能耗、低污染、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方向转变,提高工业整体素质,推动资源开发由粗放增长型向集约增长型转变,充分延伸产业链条,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多次加工增值。在农业发展中,要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以培育优势特色农畜产品为重点,以增强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形成油菜、花卉、反季节蔬菜、中藏药、羔羊肉、犊牛肉等优质高效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名牌产品。重点加强和建立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监测检验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绿色农业。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以建设高原旅游名省为目标,拓展现代服务领域,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巩固和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与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农牧业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只有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继续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发展循环经济,改善要素投入结构,推进技术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资源能源利用率和加工增值水平,推进资源综合开发和产业延伸融合,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由政府出面,协调民营企业融资难等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围绕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技术创新,为我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大力倡导节约型经济
   
苏海红:强卫书记在讲话中说,作为一个资源大省,青海的比较优势在于资源,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与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关。抓住节约资源这个关键,也就抓住了青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害。
    目前,我省已经有两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盐湖开发的技术,我们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这说明,青海尽管经济总量很低,可在很多方面还是有所突破。我觉得,我省倡导的循环经济,就是走的一条节约资源,循环经济不仅延长了产业链,推动了环保,真正实现了发展和保护的相结合,同时也保障了人民群众奔小康目标的实现。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意识到,节能降耗不是一两个项目所能完成的,需要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太阳能的使用,煤改气的实施等,只有实现各项指标的节能降耗,我们才能向绿色GDP靠拢。
    才让端智:因为在目前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我们要限制或减少能耗大、污染严重、对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的工业企业的发展和投资力度,因此,这种限制或减少,在短期内也许会对我们青海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可能引起短期的减速。但是,考虑到限制或减少的这一部分投资会投放到其他产业上,这些产业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因此,从长远看,这种短期减速在为我们今后长足发展蓄积能量,所以,不会对我省整体经济发展带来影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为了可持续发展,就是为了发挥循环经济,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推进资源节约型发展,实现青海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而能帮助实现青海人均生产总值到2020年翻两番的目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味着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
   
苏海红: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这就意味着我们发展经济就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无论从全国的经济形势来讲,还是从全省的经济和生态地位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来讲,我们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式的经营方式没有路子可走。宏观背景形势和微观经济形势都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青海的经济才有可能发展,否则我们就没有出路。我们只有寻求到一条既保护生态又发展经济的路子,青海的经济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味着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
    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并不矛盾
    强卫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目前,对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全省的认识是比较高的,思想也比较统一。但对如何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还有一些不同的认识,归结起来,一是保护生态还要不要发展,二是保护生态怎样促进发展,也就是如何正确处理保护生态和加快发展的关系。
    孙发平:过去,人们对生态的认识面比较窄,认为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制约。但是,保护生态和发展并不矛盾。
    前几天,有关部门对三江源生态系统价值做了评估,这个评估为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的价值体现奠定了基础数据,对三江源的宣传和保护也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建立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这个评估对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认识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青海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实施青海“生态立省”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苏海红:强卫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青海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一个生态地位很重要的省份。要想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青海,就必须发展经济,发展是我们各项工作的保证,发展是第一要务。同时青海还担当着保护生态的责任,所以,我们必须要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道路。
    强卫书记的讲话对保护和发展二者间的关系阐述得非常透彻。在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上,省委提出了生态立省的战略,生态立省战略的提出可以说是我省日后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它同时也表达了我省对于生态保护的决心和态度。青海要发展,就必须在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迈出新步伐。
    想要处理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必须要严把项目审批关。如果是生态型的环保型的产业,我们要大力支持,如果是对环境生态有所损害,或者是不利于生态保护的,我们坚决不能批准。生态立省是一种战略,它为我们指出了一个发展经济的方向,它是我们日后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经济要发展是毋庸置疑的,但经济发展一定要符合生态的保护和建设,我们必须在保护和发展之间找到一条发展之路。才让端智:强卫书记已提到,首先,生态保护是我省经济发展中的一种机遇。我省生态保护策略已得到国家的支持,通过国家相关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我们会建设更多生态项目和生态工程,这有利于带动我省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今天的保护,就是为了明天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以后不需要回过头来治理污染。其次,生态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通过生态保护,我们可以开发相关产品和相关产业,能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再次,生态保护是为了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不仅是为了我们这一代,而且也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是一项千秋大业。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改善我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提高生产力,创造和谐社会。总之,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不是对立的,也不是排他的。我们应该要认识到保护生态就是为了保护生产力、建设生态就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说到底,就是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相关链接: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0年8月19日,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区,海拔3450-6621米,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覆盖青海省玉树、果洛两个藏族自治州全境,海南、黄南两个藏族自治州的泽库、河南、兴海、同德4个县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是我国生态保护和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建成后将和青海可可西里、西藏羌塘和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连接在一起,构成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群落,成为世界屋脊雪域高原上的一片受全社会保护的辽阔土地。
    青海经济的五大基地:
   
水电基地:装机128万千瓦的龙羊峡水电站和装机200万千瓦的李家峡水电站相继建成投运,尼拉水电站正在建设,直岗拉卡水电站已完成利用外资可研报告,桥头电厂扩建工程的实施和投产运行,促进了电力事业的发展。盐化工基地: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分布集中,开发潜力大。已建设投产的青海钾肥厂年产量30万吨,正在规划中的年产70万吨的钾肥将带动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有色金属基地:青海铝厂、锡铁山铅锌矿、民和镁厂以及同仁铝厂、海北铝厂、民和铝厂等一批大中小型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以及赛什塘铜矿等在建项目,使全省有色金属产业形成规模。
    石油天然气工业基地: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由勘探为主进入勘探、开发并举的新阶段,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2亿吨,天然气储量1575亿立方米。每年120万吨产油能力,433公里输油管道,189公里输气管道和年储量100万吨原油的格尔木炼油厂,及正在铺设的由涩北气田至西宁东达兰州的输气管道,使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进入新的阶段。
    畜牧业基地:青海是全国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可利用草场3345万公顷,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羊、山羊等,牛羊存栏数2000多万头只,其中牦牛500万头,占全国的二分之一。1999年全省牧业总产值14.01亿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