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青海省教育将有大手笔

作者:陈俊 来源:中国藏族网通 时间:2010-07-07 11:40:00 点击数:

  教育是民生之基。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特别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近日青海省出台《关于加强教育发展规划推进学校教育布局调整工作指导意见》,以进一步加强教育规划,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规范学校设置,推动和落实全省学校布局结构调整。


青海省海南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摄影:青海湖网记者 拉吉卓玛)

  后年,全省基本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
  到2012年,全省基本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消除校舍安全隐患,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本解决农牧区教师周转房问题。
  到2020年,在全省建成具有较强办学实力、充满活力、质量较高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效益明显、特色鲜明的中等职业教育;布局合理、硬件达标、管理规范、质量合格的中小学教育。
  研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促进规范民办教育和发展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的工作思路、重点项目及重大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农村牧区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农村牧区学校办学标准、校舍标准、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促进农牧区教育健康发展。
  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建立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采取国家、社会、个人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资助政策;继续落实国家中职学生生活资助政策,逐步对农村牧区职业教育实施免费政策;通过奖、贷、助、补、减等多种方式,加大高等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
  制定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政策措施。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分析和研究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加快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步伐,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5年后基本形成覆盖全省城乡的幼儿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办好现有11所高等院校。加强高校重点学科、专业和实验室建设,提高高校科技创新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继续保持在26%以上,到2015年达到30%,到2020年达到40%。
  高中阶段教育:力争2010年实现中职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致相当;2012年后实现中职学校招生比例高于普通高中的目标,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综合效益;2015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省普通高中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分别调整为63所和38所。
  义务教育:到2015年,全省小学、初中数量分别控制在1184所和233所左右,小学、初中班额得到控制并逐步达到国家标准,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5%。到2020年,小学、初中数量分别控制在1152所和229所左右,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全面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特殊教育:全省特教学校总数保持在16所左右。到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85%以上,2020年达到90%以上。校舍条件和设备配置达到国家标准,基本满足残疾少年儿童就读需求。
  学前教育:到2015年,全省幼儿园总数达到602所,学前幼儿毛入园(班)率达到70%以上,2020年达到75%以上,实现办园条件标准化,基本形成覆盖全省城乡的幼儿教育体系。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第一民族完小(摄影:青海湖网记者 拉吉卓玛)

  ◇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程
  按照适度集中、规模办学、提高效益、保证质量的原则,集中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全省中小学布局调整和优化。按照布局调整要求,统筹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初中校舍工程等项目,全面消除现有校舍危房,加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将中小学校建成牢固安全、学生家长放心的地方。按照“两基”迎“国检”要求,加强教学仪器、设备和体音美器材配备,加强“三室”、学生心理辅导室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全面改善硬件条件,在解决分散办学问题的同时,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试点,使全省中小学校逐步达到国家统一的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示范性高中建设工程
  积极争取国家教育项目支持,进一步加大省级财力投入,对全省规划重点建设的高中予以重点扶持,集中财力改扩建或新建一批高中阶段学校,加强教学用房、学生食堂、宿舍等基础设施建设。对普通高中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合理确定办学规模,加强薄弱学校改造,进一步挖掘存量资源潜力,扩大高中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
  依托中西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的实施,完成已规划学校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大省级投入,统筹扶贫开发、残疾人康复教育等相关资源,改建、扩建一批特殊教育学校,提高办学水平,扩大服务能力,提高全省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
  ◇学前教育建设工程
  以省级示范幼儿园为龙头,州、县幼儿园为骨干,农村牧区乡(镇)幼儿园和小学学前班为主体,多渠道投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多种形式办学的格局。力争到2015年六州30个县每县建有1至2所示范性公办幼儿园。
  ◇职业教育骨干学校建设工程
  集中力量,扶优做强一批重点职业院校,重点建设青海省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青海省藏区中等职业学校);扶优做强一批起示范、引领作用的重点职业学校,包括10所规模达到5000-8000人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5所省级重点学校和40个左右特色优势专业,形成学校、专业两个层次的骨干网络,发挥辐射、引领与支撑作用,整体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实力。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力争保持在95%以上。
  ◇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程
  重点建设32个省级重点学科、29个省级高职示范专业、2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7个省级教学团队和14个省级高职实训基地。实施好青海大学“211”工程。组织百名教授、百名研究生到基层开展科技服务。加强高校招生管理工作,深入实施质量工程,切实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创业就业能力。
   ◇“双语”教学改革与提高工程
  大力发展农村牧区学前“双语”教育,加强基础教育阶段汉语教学,基本解决民族学生汉语听说及基本读写能力问题。实行“民汉合校”和异地办校、办班,改变教学环境,创新培养模式,为少数民族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创造条件。全员培训“双语”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与“双语”教学相配套的教材体系,开发制作“双语”教学资源,加强和改进民族中小学自然学科教学。深化民族预科教育改革。
  ◇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坚持集中培训与自修相结合,为教师打造优质高效的终身学习平台。加强中小学骨干校长、青年骨干教师、特殊技能教师的省级培训,依托师范院校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培养培训能力。严把新聘教师入口关。用足用好国家特岗计划,适时启动省级特岗计划,完善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实习制度。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构建符合教育发展需要的信息资源开发、共享与服务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推动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优化教育教学过程。逐步达到在县政府所在地以上中小学建设校园网络;在乡镇中心学校和农村中学建设校园局域网络;农牧区完全小学配备具有资源存储功能的硬盘播放设备,实现“班班通”;建立省级数字化远程教育平台,形成与中小学“校校连”“班班通”的教育信息化环境。优质教育资源在学校和城乡间开放共享,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程
  全面加强和扎实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各民族师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和文化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不断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教学过程指导和教学效果评价制度,以省情教育、“三个意识”教育、感恩励志报国教育等为抓手,打造出具有地方和民族特点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亮点和品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