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西珠慈善学校

作者:张淼 张映光 来源:西珠慈善学校官方网站 时间:2009-03-26 09:36:37 点击数:

西珠学校里的39个孩子

西珠加措、老师桑吉和三名孤儿合影

寒冷的冬天孩子们一下课就挤在炉子边取暖

手冻裂也要学习的小孩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区卓尼县康多乡的卡加村,坐落在大山深处,那里有美丽的草原、茂密的森林,但由于地处偏僻、交通闭塞、气候寒冷,人们很少与外界往来,还过着相对原始的生活。由于离康多乡的小学太远,路也太难走,孩子们根本没法去上学,只能同他们的父辈一样,一直过着放牧的生活。有一位名叫西珠嘉措的人站了出来。现在的西珠小学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西珠嘉措,是一位年仅24岁的普通喇嘛(朋友们都叫他作西珠)。他在12岁那年到甘肃夏河的拉卜楞寺上续部学院学经,通过这些年在寺院的学习和对外界的了解,西珠明白了家乡卡加村落后的原因。他知道要想改变家乡,首先就是要让孩子们有学上。2005年,他突然有了在家乡办小学,让村里的娃娃们都能在家门口上学的想法,可建学校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特别是在卡加村这样落后封闭的地方就更别提有多困难了。西珠跑到县里去申请办学资金,县里答复资金紧张没给批,但这些困难并不能打消西珠在家乡办小学的决心。于是,无私的西珠把原本准备在寺院为自己盖房子的钱悉数拿了出来(由于成绩优秀,喇嘛可以获得为自己修建新住所的资格和物资,但是西珠却没有这样做,他把本该给自己和父母在乡里盖房子的钱也拿了出来)。经过整整一年的计划和筹备,他发动家人和乡亲,还有许多热心人的帮助,经过了重重困难,历尽了艰辛在2006年终于修起了村子里的第一所小学——甘南卓尼康多藏区卡加村的西珠小学。他忘不了建校的那些艰苦日子:在那条连接外界的崎岖山路上,就是靠乡亲们的人拉肩扛,把一包包水泥、一块块砖头,一根根木桩运上了海拔3500米的深山,因为在寺院还要学习,西珠经常是两边跑,只要一有空,西珠就会回到卡加村,回到他的学生身边。为了节约开支,西珠还把学校后勤部、教务处的活儿全包下了。由于学校只有一名县里派来的民办老师,西珠甚至亲自代课,教孩子们学习藏语。这个叫做西珠的人,朴实得就像地上的一颗石子,他没有宏大的目标,也没有响亮的口号,他倾尽个人的所有,只是为了家乡的孩子能识字脱盲,做一个有文化的人。西珠嘉措本人的一段自述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这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僧人: “我叫西珠加措,在拉卜楞寺上续部学院学经,是寺院的一名普通僧人。我家乡很多孩子没有受过教育,在草原与牛羊为伴,浪费了学习的大好时机。那里生活条件差,文化基础非常落后,我看到许多家庭非常困难,有的孩子是没有父母的孤儿,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对于他们来说,上学简直就是一个梦!看到这些,我痛心疾首,自己家乡还处在那里,停止(滞)不前,我心急如焚,由于对家乡深深的爱所以我决心建一所学校,使孩子们都能得到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使他们有一个得到智慧的殿堂,我就会心满意足了,这就是我建校的目的。我对村里人说帮助拉石头,他们都很乐意。我自己准备了木材,砖、石料一切所需的物品,目前花了96000多元,主要做(建)了教室及宿舍,共7间,我已经尽我所能。但对于学校来说,条件还很差,师资力量薄弱,还有教师宿舍及院墙等这些还没有完成,需要建设。(虽然)经过几年的努力还有朋友们的支持,还是远远不够,没有达到我的预想。现在(学校)已经有40多个孩子,如果建好,可以有上百个孩子上学。但是现在条件非常有限,我也尽力去筹措更多的帮助……” 其实这所方圆几十公里唯一的一所小学——卡加村西珠小学开学时只有半间小院,只能称得上是半所学校(由于经费不够,只能先建起半所小学)。卡加村的200多个小孩,能在这所小学里就读的也只有40名学生(其中有3名孤儿,一男二女),小学只有2个年级(一年级和二年级),每个年级也只有1个班,由于上学有早有晚,一个班孩子的年龄也是参差不齐,小的有6岁,大的有15岁。因为孩子们的家离学校太远,[FS:PAGE]为了安全,更为了调动学生和学生家长学习的积极性,学校规定年龄小的孩子们可以住宿,三位孤儿更是常年食宿在学校,其实就是住在西珠父母的家里,他们日常生活开销都由学校负担,孩子们的一日三餐由西珠的母亲照料;西珠的爸爸放弃了做了多年的在拉萨贩卖酥油的生意,到小学照管一切日常生活并且教藏语。为了孩子们的理想,为了西珠的理想,他的全家都在无怨无悔地忙碌着。走进西珠小学,你会觉得那是最简陋的教室,但也是最可爱的教室!不过是用黑灰在水泥墙上涂抹而成的黑板,仅仅两年就已经斑驳,白色粉笔的板书都难以看清;书桌虽然破旧但摆放得整整齐齐,四周的墙上甚至还贴着地图、挂历、值日生表和课程表,还有用红笔画的一个大大的“静”字;简易的讲台上放着教鞭、板擦和2个饮料瓶做成的粉笔盒,里面是满满一盒底的小粉笔头,老师说孩子们舍不得丢弃粉笔头,就蘸着粉笔灰在黑板上写字!村子里唯一的厕所是在距学校100米远的村委会里,是一间已经裂了缝的砖头搭成的小房子,木板做的门旁有一块硬纸板做的“牌子”,一面写着“没人”,一面写着“有人”,就是这样的厕所,孩子们和老师下课方便也都是在这儿。操场上有一个水龙头,那个水龙头的水最大的用途不是洗手,而是作为孩子们的饮用水。学生们一下课就跑过去,趴在地上,用嘴对着龙头,喝里面的水,在他们看来,这个通着自来水的龙头是那么高级、那么神奇!这,就是边远藏区小学的最真实的画面。这样的画面让人更殷切地期待“希望工程”的阳光雨露能更多地洒落在这偏远的甘南藏区...... 草原上的花儿开了在西珠小学里,孩子们学习汉语、藏语、算术等简单课程。平时,学校里只有那名来自县里的民办教师给孩子们上课,所以孩子们最希望有支教大学生到他们的学校,因为那样就可以学习英语、美术、音乐和体育等更丰富的知识,还可以知道外面“神奇”的世界。西珠说:“我很希望有大学生到我的小学来支教,能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学不到系统知识起码也可以对他们的思维方式有很好的触动。”所以他上成都、下西安、跑兰州,竭尽一切的宣传小学,希望能有专职的老师能到小学任教,有好心人愿意在暑假或其它时间来这里支教。就小学现有的教育条件而言,师资缺乏和物资缺乏的问题同样严峻。没有更多的专职老师,孩子们接受的教育很难成体系,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西珠说孩子们读完小学以后将到藏区唯一的中学就读,中学位于距离卡加村很远的合作地区,当然也有些爱心活动,比如有些孩子会被送到兰州市区中学就读,但由于在小学接受的教育不够完善,藏族学生往往跟不上城市学生的学习进度,最后只能离开学校。这也是西珠的心事之一,他常想,卡加村什么时候能出个大学生呢?虽然和城里的小朋友比起来,他们的生活里没有零食,没有玩具,但是他们的心里同样充满着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你看操场上在玩跳皮筋的几个女孩,长长的辫子甩来甩去;调皮的男孩们在相互追逐,用藏语大声欢叫着,更有几个小不点,带着“显摆”的气势,干脆比起了歌喉,他们天籁般的歌声响彻云霄,回荡在你的心中。或许此时你会想起感动、震动还有打动抑或冲动等词汇,但另一种情怀更会潜滋暗长,那就是:不安!总觉得做什么都不够的不安!那不觉流出的眼泪和着不安和内疚,会使你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是的,世上有一种声音会叫你的心置于天地之间,那就是孩子们纯净的歌声,在牵引和呼唤着你内心深处的崇高,让你真的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亮堂的教室里,有布置得很漂亮的“学习园地”,上面贴满了孩子们的图画和写的作业,有抄写的古诗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还有孩子们画的他们的西珠小学,上面还注明着每间房的用途;最让人感动的是一个叫道吉才让的孩子的画,那是三株很美丽的花,他在画旁写着:“春天美丽的蜜蜂花开了,春天美丽的香味花开了,春天更美丽的孔雀花开了。”[FS:PAGE]孩子们用世上最朴实的心愿、最朴实的话语浇灌心灵的花朵。他们不就是草原上的花吗? 还有另外半所小学现在让西珠发愁的就是另外半所小学的资金。其实剩下的几间教室的地基早已打好,只是由于地方偏僻,水泥、砖头等建筑材料从山下运上来,造价十分高,钱还没有筹到。光是已建好的两间教室,西珠前前后后就花了近十万元钱,现在孩子们的宿舍住房还没着落,(他们的家离学校太远),还有几间教室要盖(现在就2间教室,大大小小的孩子都挤在一起上课),孩子们需要更专业的老师。今年9月,新的一学年就要开始了,新的学生即将到来,西珠小学也将由原来的2个年级增加到3个年级,正规老师也将增加到两名。下半年学校将面临多雪寒冷的天气,西珠说他会在10月之前把学校周围都布置妥当,铲平操场上的土坡,给孩子们准备手套、衣服等等。西珠还作出决定,不管怎样,要想办法在明年3月动工开始建另一半学校,西珠小学还需要一间教室、师生的宿舍和灶房(食堂),这一切的前提都是筹到钱,西珠还在不停地为此事奔波:找好心的朋友筹款、和建房子的人商谈.......西珠在筹款的过程中遇见过两件最让他痛心的事,一件就是有一笔筹到的钱被人骗走,另一件就是向上层部门反映要求批钱,结果批到的10000元钱经过层层部门,最后只有4000元左右达到自己手上。从此他就不再向上面要钱,因为他觉得与其要办学校的钱被搜刮用到别的方面还不如他不借这个钱。 晨曦下的西珠小学建在村口,西珠家隔壁。每当有远道而来采访或支教的人,孩子们就在西珠的带领下,手捧洁白的哈达和山里采来的野花,排着整齐的队伍迎接。双手接过捐赠的衣物,孩子们会鞠躬,真诚地说:谢谢!当路过这里的车子陷入了学校前草甸子的泥沼中时,孩子们、村民们,还有西珠都帮忙拉车,所有人都觉得这是自己的份内事,没人觉得麻烦,更没有人怕脏,而当车子终于被拉出泥潭,人们会高兴地散开,你甚至来不及说声谢谢!清晨站在村口,晨曦下的卡加村安静而满足,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怀中静静拥着她的希望——西珠小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