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出现在西藏寺庙的“八仙”——夏鲁寺清代红色缎绣八仙纹柱面幡

作者: 来源:中国西藏网 时间:2022-04-29 08:46:38 点击数:
       汉藏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西藏夏鲁寺因其建筑结构形式、精美绝伦的壁画,成为汉藏文化融合的典范。
       夏鲁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始建于公元1087年。13世纪中叶,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全面施政,清查民户、建立十三万户、设置驿站、派驻军队、征兵征税、任命官员,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西藏地方的治理。其中夏鲁万户府,就设在夏鲁寺。而夏鲁寺与内地联系的建立,还更早于此。
       约公元1329年,夏鲁寺在一次自然灾害中遭到严重破坏(有说是山洪,也有说是强烈地震)。而此时,夏鲁万户长吉哉正在元大都,元朝皇帝随即赐予大量钱物以重整夏鲁寺。公元1333年,吉哉从内地请来许多工匠,同当地工匠合作,重新修建了夏鲁寺,是以形成了现在的形制与规模。从外观到内饰,我们所看到的夏鲁寺既是西藏与内地工匠合作的艺术结晶,也是民族团结的体现。
       “元代夏鲁寺汉藏艺术展”是西藏文化博物馆2020年重点推出的展览。展览共展出夏鲁寺文物33件(套)。其中,设置于第二单元“汉藏合璧、融合典范”中的红色缎绣八仙纹柱面幡,色彩鲜艳,刺绣精细,格外引人注目。
为元代夏鲁寺汉藏艺术展现场的清代红色缎绣八仙纹柱面幡(拼版照片)
       幡在我国古代本土文化中是旗帜的意思,后来佛教传入到中国后,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含义。根据使用的场所要求,西藏柱面幡尺寸规格不同,有的宽长,有的窄短些;幡面色彩图案也有不同变化,但都是幡的一种。
夏鲁寺的这套柱面幡,制作于十九世纪,清代,由三部分构成,包括幡首、幡身和置于幡身左右的幡手。尺寸较大,共有左右两幅,其尺寸均为:长375厘米,宽80厘米。
       柱面幡的幡首呈如意形制,中央绣塌鼻兽(藏文ཙི་པ་ཊ།)。如意纹是中国寓意吉祥的传统图案,取自传统的吉祥器物“如意”,因被人们赋予美好寓意和愿望,造型逐渐由灵芝形、云形、心形演变发展起来,作为辅助纹饰,在建筑、器物、服饰等中经常被采用。
       塌鼻兽,《藏汉大辞典》解释:“一种虚构的野兽,头如狸猫,鼻部扁平,略似汉族旧俗‘石敢当’上所刻怪兽。藏式建筑中多用此作柱头装饰,柱幡上端亦用之。”幡面中的塌鼻兽有一张凶恶的脸,双眼圆睁瞠视,双耳旁长犄角,有龙样卷须,人形双手拨弄胡须,口吐宝物。也有学者称其原型为印度神庙建筑中常见的“狮面”(也称“荣光之面”,Kirttimukha)装饰,传入西藏后,融入汉族神话中龙的特质,成为藏汉文化交流的艺术体现。作为辟邪、英勇、如意的象征,塌鼻兽是藏族传统装饰艺术中比较常见的纹饰。在夏鲁寺建筑中,塌鼻兽多次出现在瓦当、滴水等构件上。
图为夏鲁寺西无量宫南面屋檐刻有塌鼻兽的瓦当

图为夏鲁寺西无量宫南面屋檐刻有塌鼻兽的水滴
       柱面幡的幡身分上、下两部分,呈长条形。上部分是以红色缎作地,中间用褐色、蓝色、青色、粉色和绿色等颜色丝线,以平针、盘金、打籽技法绣出八仙人物组合。
       “八仙”乃中国道教传说中的8位神仙,分别作为“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的代表。因八仙是健康长寿的象征,明清民间盛行“八仙祝寿”“八仙过海”题材的图案较多,从幡身图面看,主题绣有八仙、仙鹤、白猴、神鹿、蟠桃等众多吉祥长寿图案,描绘的应为八仙赴瑶池为西王母庆寿的情景。
       幅幡身由上到下依次是张果老、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右幅是汉钟离、曹国舅、韩湘子、铁拐李。

张果老,银发白须,身着长袍,手托鱼鼓,骑坐毛驴上;

吕洞宾身穿道袍,肩背宝剑,手握拂尘,由柳树精引路;

蓝采和,头扎单发髻,身着兰色袍,左手持花篮,右手握拂尘,有神鹿相伴;

何仙姑,穿粉色上衣,手持荷花,与捧仙桃的神猴相互对望;

汉钟离,穿宽袖长衣,袒胸露腹,左手持蟠桃,右手握蒲扇,骑坐瑞兽上;

曹国舅,官服配身,头顶官帽,手持玉板,骑坐瑞兽;

韩湘子,头梳双髻,身穿兰袍,手按笛孔,口吹横笛,骑坐仙鹤;

铁拐李,头戴金箍,形态佝偻,双手托握葫芦,脚踏蟹将。
       整体看来,八仙人物面目清晰,姿态各异,手持法物,生动形象。在八仙四周还绣有如意祥云、蝙蝠图案,底部绣有海水江崖,象征“如意幸福”“福山寿海”,使祝寿主题更加凸显。
       幡身下部分是以宝蓝色锻为地,用金色、红色、粉色、银色和青色等丝线,以平针、盘金技法绣出两组二龙戏珠图案。使用平金法绣的两组行龙,龙身纤长弯曲,呈现曲线之美;头部较小,张口圆目,露牙吐舌;龙身伴有火焰纹、龙鳞呈网状;爪均为五趾、肘下有翼、尾鳍似条状。造型上,两组行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宝珠好似燃烧的火球,可能代表先人对太阳的崇拜。综观全局,在行龙之间还饰有蝙蝠、祥云、蝴蝶和花卉图案,图面纹饰华丽精美,又不失庄严之势。
       幡手是幡身左右垂饰的长形带状织物。此柱面幡的幡手为绿色地暗花卉纹、橘色地暗花团纹的锦缎,幡手末端缝缀蓝、青色流苏丝穗。
       这套柱面幡,将内地的八仙祝寿、二龙戏珠、海水江崖装饰题材,与藏族传统的塌鼻兽图案自然融合,相得益彰,设计颇为用心,为后世研究汉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具体而生动的实例。而它是由谁设计、又因何机缘来到夏鲁寺?背后的故事也值得我们继续探寻。
参考文献:
[1]王文洁:《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中幡的图像研究》,《丝绸之路》2020年第1期。
[2]《佛教小百科》(22),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3]罗伯特﹒比尔:《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