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学衔招生考试
作者:米广弘
来源:人民政协网
时间:2013-07-10 10:29:00
点击数:

藏传佛教学衔招生考试
五月下旬至六月中旬,在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一年一度的学衔招生考试工作如期举行。
2013年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共招收两个班,即第十一届高级学衔班学员12名(其中格鲁派5名、宁玛派7名);第七届中级学衔班学员25名,均为格鲁派。招生期间,全国共设四个考区,分别为西藏拉萨、四川甘孜、甘肃玛曲、青海湟中。高级佛学院派出强有力的多个工作组,分赴各个考区,还邀请了当地统战部、宗教局领导督导,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高级佛学院的考试内容宽泛,考试内容既有传统的佛学经典课程,又有社科、法律、历史、时政等知识,有利于考僧结合现代时政,深化对佛学经典的重新认知。招生组一行本着“公开考试、公平竞争”的原则,对四个考点的考务工作进行了精心组织与周密安排,切实保障了招生工作的纪律性、严肃性。
藏区的早晨凉意袭人,在甘肃玛曲外香寺考场,来自青海久治县白玉寺的更尕格拉是第一个到达的,他报考的是中级学衔班,更让人敬意的是她母亲的陪同。她的母亲说自己的孩子学了多年的佛学知识,又专门为参加考试准备了半年的时间,近来总是看书到深夜。从她母亲的言语中,不仅能够感受到浓浓的母爱,更能感受到对孩子考入高级佛学院的期盼。更尕格拉平淡地说:“我知道考试录取率不高,所以即使今年考不过,明年我还会努力的,我向往到北京上学,喜欢这种公平、公开的考试,以后我想做一个有修为的经师。”
在西藏拉萨西藏佛协的考场外,来自扎什伦布寺的洛桑平措一直埋头看书,他为参加考试准备了三个月,还是觉得不够充分,他笑着说:“真的是临时抱佛脚,利用考前再看看书,希望佛祖保佑自己能够如愿考入高级佛学院。”在今年的考僧中,像他这样有备而来的考僧占了相当的比例。
上午9点,考僧们陆续走进考场,在青海湟中青海佛学院考场的久美旦增神情稍显紧张,他在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工作多年,对于这次参加考试能否通过,他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他表示就是难度再大也要争取通过。
辩经考场上,气氛热烈。安排考评的老师均是佛学领域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辩经人员也大都学经基础好、辩经能力强,其中不少人员都参加过藏传佛教“学衔两会”,业务十分精炼。各考场考评老师根据辩经人员能力强弱,与考僧进行合理搭配,严格遵守辩经传统,充分考察考僧学识水平。
文化考场上,考僧们细致细心、奋笔疾书,短短两个小时,他们挥洒而就、全力以赴,写出了宗教界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还有如何推动藏传佛教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思考。当他们走出考场时,除了“大战”过后的轻松,更多的是沉甸甸的收获。
中午休息,在四川甘孜的甘孜寺考场,考僧曲扎说:“考了一上午,觉着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参加高级佛学院的考试,正是看到以前毕业回到当地的拓然巴们学识渊博、素养较高,极其羡慕,也希望成为像他们那样的僧才。”
高级佛学院的考试内容是根据未来藏传佛教界人才必须的要求而设置的。高级佛学院培养的是宗教界新一代爱国代表人士,在数量、结构、素质上都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通过考试的考僧将成为高级佛学院的学员,他们继续学习、深造,成为爱国、爱教、有佛教造诣的职业宗教者。青海省佛学院才项太院长说:“此次考试,无论结果如何,对于所有考僧来说,都是一次学习和充电的过程,都是一次提升自身素质的锻炼。”
傍晚时分,结束了一天考试的考僧们走出考场,在高原落日的余晖下,一张张踌躇满志的面孔显得异常生动。考僧们普遍深有感触地说,今天考试并不轻松,一场辩经涉及佛学诸多内容,考察考僧们对佛学知识面上的全面掌握程度,一张文化试卷涵盖法律、时政科目的内容,考验了考僧的综合素质。
甘青考区报考高级学衔班格鲁派的考僧,均达到佛学院的水平,特别是其中3人极为优秀,对《释量论》、《般若论》、《中观论》、《俱舍论》的学习达到了较高水准,基础扎实,宁玛派的考僧也达到了录取标准。中级学衔班成绩优异者众多。川藏考区优秀考僧不在少数,考僧中多数来自当地有声誉的寺庙,这些寺庙学经制度完善,其中不少是寺院堪布、寺主活佛,他们大多学经基础扎实,培养潜力较大。高级佛学院严格按照“综合评价、兼顾平衡”的标准择优录取。
学衔招生考试工作是藏族地区的一件大事,历年都成绩喜人,报考人数屡创历史新高。当地有关部门对当地报考的考僧格外关注,殷殷垂问,希望他们能够有机会进入高级佛学院深造,毕业回来为地方出力。充分说明了藏传佛教学衔制度建设正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影响力逐步增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