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藏传佛教拉卜愣寺六大学院修习体制源考

作者:华锐·东智 来源:西藏文化网 时间:2007-11-25 16:36:58 点击数:
自拉卜愣寺(以下称拉寺)创建(公元1709年)以来,在历世嘉木样大师、四大赛赤(注:四大赛赤:贡唐仓、德哇仓、萨察仓和霍尔藏仓)以及其他诸位高僧活佛经200多年的齐心努力下,学者济济,人才辈出,蜚声于蒙藏广大地区,跻身于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注:六大寺院:藏学界公认为是哲蚌、色拉、噶丹、扎什伦布、拉卜楞寺和塔尔寺)之列,成为甘、青、川、康交界地区藏传佛教的最高学府、文化教育园地、佛教文化艺术中心,它包罗了藏传文化艺术的全部学科。拉寺之所以修习体制健全、内容完整、治学严谨,犹如一所综合性大学,是因为它们的建立和发展与藏传佛教发源地西藏的各大寺院有着密切的法缘关系。
    修习体制述略
    拉寺的组织机构,在磋钦会议之下设有六大学院:闻思学院建于1711年,续部下学院建于1716年,时轮学院建于1763年,医药学院建于1784年,喜金刚学院建于1879年,续部上学院建于1929年。这六大学院分别研习显密佛学、天文历算、藏医学、诗学、修辞学、书法、文法、音乐、绘画、雕塑、舞蹈和坛城绘制等等。
    闻思学院 拉寺重点学院,居六大学院之首,藏语称“帖散琅”,意即“殊胜闻思洲”;因系全寺集会诵经之场所,故又称之为“磋钦德康”。本学院通过辩论,然后修持,主要研习三藏、三学、四大教义,通过师授、背诵、辩论的形式,达到通晓五部大论。本学院学制分为13班级,需要15年以上的学习时间。其中:
    因明部:分五级,学程五年;学习的主要著作为《释量正论》、《因明论》、《因明大疏》等,每年农历11月19日按级递升,程度不够者,可以请求降级。
    般若部:分四级,学程四年;学习的主要著作为《现观庄严本颂》、《现观庄严广论》、《现观庄严名义释广解》等。
    中观部:分两级,学程二年;学习的主要著作为《中观本颂》、《中观明句论》、《中观佛护释》、《中观广论摄义》等。
    俱舍部:分一级,学程四年;学习的主要著作为《俱舍颂》、《俱舍自解》、《俱舍论》和《俱舍大疏》等。
    律学部:分一级,学程无限;学习的主要著作为《戒律本有》、《菩萨戒释》、《比丘戒释》、《律部大疏》等。
    本学院学习方法主要以背诵和辩论相结合,每年农历4月19日至24日和7月举行辩论大会;设有三种学位:然江巴、尕仁巴、多仁巴。凡般若部毕业或六至十二级的学僧都有资格参加考取“然江巴”;凡俱舍部学完四年功课者,全部称为“尕仁巴”;“多仁巴”为本院最高学位,考僧必须是俱舍部毕业者,考取此学位的机会每人只有一次。主要法会有:正月初三开始至十七日结束,历时15天的正月“祈愿大法会”,正月初八的“放生”节、13日的“晒佛节”、14日的跳“法舞”、15日晚的“酥油花灯会”、16日的“转香巴”;另还有“七月法会”、“燃灯节”和“二月法会”等。
    续部下学院 系拉寺密宗学院,藏语称“居麦巴扎仓”,该学院是六大学院中创建最早,修习体制最完整的学院之一,设初、中、高三级。僧人必须按照《密宗道次第广论》所示方向,结合修规,以求证验,经过发誓保证,方可转入本院学习。学习的主要著作为《怖畏九首金刚经》、《大自在自入经》等;到高级可参加每年农历2月17日至21日的密宗教义辩论考试,取得“俄然巴”学位,每年只取一人。主要法会有:农历3月18日至24日的“大自在自入法会”、6月4日至6日的“开光仪轨”、9月18至24日的“集密自入法会”和9月28日的“怖畏九首金刚自入法会”等。
    时轮学院 系密宗学院,藏语称“丁科扎仓”,分初、中、高三级,年限无限。主要以《时轮派历算精要》为基本教材,对时轮历法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主要法会有:农历3月6日的“奠基法舞”、3月14至21日的“时轮自入法会”。另还参加正月“祈愿法会”、七月法会、娘乃节、燃灯节等等。
    医药学院 系密宗学院,藏语称“曼巴扎仓”,分为初、中、高三级。僧人除学习规定的佛学经论外,主要学藏医名著《四部医典》、《晶珠本草》和《月王药诊》等著作。主要教学活动是由高级班优秀学僧向初、中级班传授各种医治、医学知识。主要法会有:农历3月17日至24日的“药师佛的自入坛城和烧坛法会”等。毕业后可取“曼仁巴“学位。
    喜金刚学院 系密宗学院,藏语称“吉多扎仓”,分初、中、高三级,年限无定。主要研习喜金刚的生起和圆满次第之道,兼修天文、历算、方法、书法、音乐、舞蹈、彩砂绘制坛城等。学的主要著作有《无上供养经》、《大威德经》和《喜金刚生起和圆满次第经》等。主要法会有:农历3月的“虚空瑜伽师自入法会”、“大施食法会”、“金刚手自入法会”等;每年农历2月17日至21日,考取“俄然巴”1名。
    续部上学院 系密宗学院,藏语称“居多巴扎仓”,分初、中、高三级,年限不定。学习的著作有《妙吉祥名号经》、《怖畏九首金刚经》、《续部经》和《生起与圆满次第》等;主要研习用彩砂绘制坛城的技术和八种佛塔(注:八种佛塔;聚莲塔、菩提塔、吉祥塔、神变塔、天降塔、和解塔、胜利塔、涅槃塔)的绘图及土地金刚线的画法。主要法会有“集密自入法会”、“满足护法心愿法会”、“大自在自入法会”和“大威德金刚自入法会”等。毕业后可通过辩论考取“俄然巴”学位。
    历史上拉寺曾经一贯实行地方性政教合一制,以组织严密、教育体系健全、显密精深和有众多实权派支持而著称。其发展之快,繁荣之盛,实为罕见,这种良好局面有赖于寺主嘉木样等高僧大德的崇高信誉和感召力,同时也有赖于西藏各大寺院及其众多活佛高僧的支持和扶助。自公元1709年至解放初,拉寺经过200多年的建造和扩建,研究显密教义的六大学院逐步建成并形成规模,学院学制、仪规、法会也日趋完善,其内所积淀丰富多彩的藏传佛教文化,更使拉寺学者辈出,誉满全藏。
    修习体制之源渊考述
    拉寺六大学院现行的修习体制不但组织严密、制度健全,而且治学严谨、学风丕振;从始建到现在历时290年,各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历史久远的禅定寺、塔尔寺等。它之所以能够成为安多藏区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宗教文化中心,是因为拉寺六大学院从初建到建成期间,就修习体制方面历世嘉木样大师都亲赴西藏各大著名寺院进行了考察、学习和鉴借,从中吸取了营养,为我所用,从而补充了自己的不足。
    首先,藏传佛教在西藏的产生、发展乃至完善和各大著名寺院的建立,为拉寺的创建、修习体制的确立提供了可仿效和供参考利用的主要对象和依据。
    早在公元633元,松赞干布建立了强盛的吐蕃王朝时,就广纳贤才,发展本民族文化,引佛抑苯改革民族宗教习俗。到公元978年藏传佛教在西藏基本形成,从11世纪开始到15世纪初叶,三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藏传佛教的五大教派(注:五大教派: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和格鲁派),从公元1409年宗喀巴在拉萨以东达孜县境内破土奠基兴修甘丹寺,即为格鲁派创立之始。他很快得到明王朝的确认与支持,发展迅速,蔚为正统,成为全西藏的宗教势力,进而向川康、甘青等藏区传播。格鲁派在政治上从1416年宗喀巴的弟子扎希贝丹(1379-1449)在拉萨西部的更培乌孜山下建该派第二大寺——哲蚌寺开始,实行了政教合一制度,确立了寺院农奴制经济形态。公元1419年,格鲁派第三大寺院色拉寺的建成,使寺院成为藏区的文化中心,在它里面包含了藏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甘丹、哲蚌、色拉三大寺院的建立,使西藏成为包括甘、青、川等藏区在内的宗教文化中心和人人都向往的佛国境地,众多佛家弟子都争先恐后地去西藏求法深造,并视其为荣。在这一社会历史背景下,后来成为拉寺寺主的嘉木样一世俄昂宗哲21岁时(1668年9月)为追求规范的佛家生活和取得学业上的长进赴西藏求学,先后在哲蚌寺郭莽学院、下密院、格丕寺三处勤奋修习三十余年,三十年的刻苦研修使他成为一代名师,深厚的佛学知识为拉寺的创建、学院体制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就是说拉寺的创建、学院体制的建立一方面功归于俄昂宗哲,另一方面也功归于藏传佛教文化中心西藏各大寺院对他的栽培。为充分说明这一关系,在此很有必要提及当时扶持大师建寺的即后来成为拉寺“四大赛赤”之一的德哇仓·罗桑东珠(第一世)。
    罗桑东珠于1673年出生在今青海贵德所属的兰觉地方,16岁时前往学者济济的哲蚌寺郭莽学院修习,依次拜第一世贡唐仓·更登彭措、嘉赛钦波·东智嘉措、更噶奥赛尔等高僧系统修习了五部大论。25岁时在拉萨祈愿大法会期间,与三大寺学者巡回辩论,其辩才博得了僧众的广泛赞誉,随之声名远扬。他在政教事业上深谋远虑、治教有方,为此深得藏王拉藏汗的敬重,同时也得到了第巴·桑吉嘉措的欢喜,并旨意他做第六世达赖喇嘛的侍候和郭莽学院的“德哇”(意即负责政务的僧职),由此,后来将其转世系统称“德哇”。28岁时就任郭莽学院的相佐(掌管财经的一种僧职);34岁时任本学院格贵(执法司),公元1709年随师嘉木样回安多创建拉寺。“罗桑东珠跟随嘉木样数十年,成为嘉木样政教事业的得力助手,是一位在拉卜楞寺历史上功绩突出、影响较大的人物。”[1](P56)在拉萨哲蚌寺郭莽院他先后担任过三项职务,随从嘉木样来安多建成拉寺后便成了嘉木样的得力助手。建寺后大师身任相佐,负责政务、法规、财经和寺院的基本建设等,期间他与嘉木样的另一大弟子赛·俄昂扎西(任法台主持全寺教务,曾留学郭莽学院15年,学习掌握了郭莽扎仓的宗教仪轨、辩经方法、诵经声调等,并系统学习了五部大论),结合自己在西藏所学的佛学理论知识,建立学院修习体制,制定寺院内外的一整套清规法纪;筹集资金主持并完成了大经堂、嘉木样拉章宫等基建工程。闻思学院建成后,“拉卜楞寺的闻思学院采用哲蚌寺郭莽扎仓的讲义作教材。”[2](P235)从中不难看出,拉寺的创建,各种制度的建立基本上是借鉴藏传佛教中心西藏各大寺院的一系列修习体制而形成的;嘉木样及其两大得力弟子罗桑东珠和俄昂扎西因在西藏留学深造多年(尤其在哲蚌寺)。师徒三人在成名之道上受比较正规的格鲁派寺院教育;不言而喻,在返安多建拉寺时,就将西藏较正统的本土文化即格鲁派寺院的教育、修习体制、管理模式、宗教仪轨等等移置拉寺的建立和发展之上。这就是拉寺为何得以迅速发展并跻身于藏区格鲁派六大寺院之内的一大原因所在。
    第一世嘉木样时期(1648-1721年)
    嘉木样一世华秀·俄昂宗哲于藏历第十一饶迥土鼠年,即公元1648年正月初八生在今甘南夏河县甘加乡境,13岁剃度出家开始了他的宗教生涯;于公元1668年21岁时赴西藏郭莽院留学,25岁取得“噶举巴”学位;27岁时由第五世达赖喇嘛授比丘戒,同年,于郭莽院般若毕业。以后到拉萨续部下院研究密宗,四年毕业。53岁时由第六世达赖委任为哲蚌寺郭莽扎仓堪布,在此期间大师著有《五部宗教哲学辩论注释》,以后格鲁派各大寺院学经、讲学都以此为主,奉为教本,同时“他重定了该院章程,健全了般若制度,至今余风尚存。”[3](P139)公元1701至1709年间,青海和硕特前首旗蒙古族黄河南亲王察罕丹津先后两次派人赴西藏敦请大师回原籍建寺,弘扬佛法。大师遂于1709年6月从西藏动身,9月抵达河南亲王府,亲王献出可容纳八百人的方型毛毡帐房一顶暂代经堂,并往集僧徒三百人。翌年,选定扎西旗滩为寺址,大师亲率弟子举行了隆重的建寺奠基仪式,委派大弟子赛·俄昂扎西为僧官主司全寺教务,德哇仓·罗桑东珠主司全寺政务;嘉木样曾在哲蚌寺留学时先任经院领诵师,后提任为大法会领经师,出于此因他又任命华锐·俄项贡却为领经师,“要求按一世达赖更登珠师徒二尊的例规举行法会。于是每天像正常法会一样僧侣们早晚进行经忏法事和辩经活动。”[4](P129)公元1710年3月,大师组建了经院并亲自任首届法台,15日法会上大师给僧众讲授了《菩提道次第广论》,其后又讲授了《胜乐大疏》、《生起与圆满次第》以及《戒律论》、《俱舍论》、《释量论》、《中观论》、《般若论》、《摄类学》经典的教敕。4月1日闭会时“大师授旨今后经院一切制度规程均按哲蚌寺郭莽学院执行,这是拉卜楞寺历史上的第一期修学法会。”[5](P37)公元1710年5月的辩经法会上,大师委托从拉萨陪送而来的蒙古准噶尔高僧卷巴·智华传授教程。“并规定经堂制度按哲蚌寺执行,辩经制度按郭莽院执行。”[6](P139)大师亲自主持辩论,“寺院的佛事活动按哲蚌寺郭莽经院的仪轨进行。”[7](P149)为继续僧源,大师特遣其侄嘉样凡巴和嘉样观却赴哲蚌寺郭莽扎仓学经。
    公元1711年正月初三,在他的主持下,召开祈愿大法会,自此开创了拉寺一年一度规模盛大的正月祈愿大法会之列,“祈愿大法会期间所诵经文和仪轨均按宗喀巴大师零散文集之意进行了统一和完善。”[4](P144)同年秋季建成了八十根柱子的大经堂即闻思学院,秋季法会期间,大师亲自察看法会聚会场所,“尊者亲口道:从今日起,按哲蚌寺之例,会众时首先要诵《宗喀巴赞》……。”[4](P14)从此后,拉寺决定“诸如午间法会等均依郭莽经院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设立相应的法会制,并将八月初一作为期中假日。法会期间,晨、午、晚三时,供斋僧茶饭七次,期中假日早晚,供斋僧茶五次,均由拉章负担供施。”[7](P156)在冬季大法会时,“尊者吩咐道:从现在起,每年按哲蚌寺郭莽扎仓之例,举行四次月季法会,四次中期法会,一次七月法会,每年共举行九次法会,不能间断!并将《大乘密云经》和《入行论》二经定为僧会必诵经文。”[4](P144)从以上史料不难看出,拉寺闻思学院建造之始末,其修习体制都是嘉木样一世按西藏哲蚌寺郭莽扎仓的体制而建立的,这与大师在哲蚌寺郭莽扎仓任8年堪布时期所研究的修习体制是分不开的;大师深奥的佛学造诣也是拉寺闻思学院修习体制健全的一大因素。
    据传,色居金刚持等曾对嘉木样一世有过关于兴建密宗学院的指示,对此大师牢记在心,暗中也为之奋斗。大师在卫藏的盖培地方修行时“曾令甲霍尔瓦·彭措旦增把密宗续部下的一切规章制度、读诵音调等了解掌握好,以备日后有用。”[7](P209)由此可见,大师早就有创建密宗学院的宏伟设想。公元1716年,一世嘉木样兴建了拉寺的续部下学院,其修习仪轨“系根据后藏喜饶桑盖法师传续而来,主奉密宗集密、怖畏九首、大自在、三大金刚、六臂和法王护法。”[6](P34)殿内主供从西藏请来的释迦牟尼鎏金铜像和大藏经《甘珠尔》、金写本《贤劫经》等。续部下学院建成后,大师亲自给僧众讲授了《四注合璧》等经典,要求学院每年举行一次《四注合璧》和《注疏》的科目考试,“并且命令诵经音调及仪轨,按照续部下院的仪轨执行”[7](P210)要竭尽全能弘扬密法。至此,大师兴建密宗院的宏愿已实现,又为拉寺增添了一所学院;修建时从前、后藏等地区邀请了大批著名的木匠、石匠、画师和雕塑师等,这些艺师在闻思学院和续部下学院殿内绘制、塑造了大量的壁画、泥塑、铜制佛像;从此,拉寺的绘画、雕塑体系有了初步发展,同时,为其他学院修习体制的确立和逐次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从公元1711年到公元1717年间,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每年从本寺选派优秀学僧到西藏留学深造,考取学位;公元1718年在拉寺设立了学位制度。在大师短短几年的努力下,依照西藏各大寺院的状况,在拉寺建立了显密双修的教育体制,成为安多地区又一座弘扬佛法、培养人才的教育基地。
    第二世嘉木样时期(1728-1791年)
    在历辈嘉木样活佛系统中,嘉木样二世对拉寺的巩固和发展并将其影响扩大到安多各地、西藏、内蒙古起过关键作用,在建立和完善拉寺闻思学院、续部下学院、时轮学院、医药学院修习体制方面大师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大师确立了以显密二宗授讲修习为主,以医药、天文、历算、词章、音韵、书法、声明、绘画、坛城绘制等为辅的修习体制后,全寺宗风得以大振,掀起了勤奋攻读,精研深修的热潮。
    嘉木样二世·久美昂吾于藏历第十二甲子土猴年,即公元1728年3月8日出生于青海尖扎县囊拉部落世袭土官之家,16岁才进拉寺坐床。公元1752年10月,嘉木样大师入哲蚌寺郭莽学院般若部的“论新”级,在学院堪布桑吉多杰座下聆受教程,拜尊大学者勒本·罗桑达吉为经师。1753年参加了拉萨祈愿大法会的辩经活动,参与哲蚌寺及郭莽学院的一切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1757年拜谒班禅六世,聆受《菩提道明灯》等许多经典教法,并随扎什伦布寺瑜珈高师象雄·益西塔伊聆受诸多密乘教法。大师在西藏的八年深造,完成了般若部、中观部课程,成绩突出,并研习了《俱舍论》、《戒律论》和《释量论》经典及其印藏学者所撰注著作,全面通达了五部大论。对于密宗,大师一方面自修诸多本尊本续等经典,而且广泛聆受灌顶教敕、随许、导释、秘诀等,从而达到了高深的密法修炼境界;荣获哲蚌寺“格西”学位。大师32岁时返回拉寺,于1760年就任本寺第11届总法台;依在西藏所学的知识,对拉寺及学院的修习体系大胆地进行了改革和补充,开始实施了拓展政教事业的一系列重大措施。
    首先在拉寺内确立了步法、歌赞等制,旨意贡唐仓·丹贝仲美编写了《至尊米拉日巴语教释·成就密意庄严》一书,给合民间歌舞和神舞艺术,构成了有唱、有说、有舞、有韵的六场剧目,在第一世嘉木样大师创建佛殿音乐的基础上,对拉寺佛殿音乐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改进“琅赛”法会,“按照西藏的做法,它是纯由获得学衔的学者们的修习集会。原先拉卜愣寺因为具有学衔的僧侣较少,所以把法会范围扩大到般若部以上班级均被招纳参加。嘉木样二世作为治教促学的配套措施,就把‘琅赛’改成为以学衔为参加资格的高层次法会。”[5](P87)
    公元1763年大师遵照六世班禅华丹益喜的法旨,仿照后藏扎什伦布寺的时轮学院规模款式和建筑形式建成了拉寺的时轮学院,专门培养天文历算方面的人才。时轮学院建成后大师自任首届法台,并确定念修经目、订立院规。自《时轮经》传入西藏被译成藏文后,随即在藏区产生了以此为基础的“理论派”和“作用派”两大历算流派。拉寺是以现代派的《时轮派历算精要》为基础教材,其主要依据是《日光论》和《白琉璃论》,“这两论同属于时轮派的浦巴派(亦称山洞派)。浦巴派是偏向理论派的。”[1](P106)从这些记载中不难看出,嘉木样二世兴建时轮学院时,其建筑风格、修习仪轨都采用了后藏第一寺院扎什伦布寺的修习体制。公元1777年,大师将拉寺八十根柱子的闻思学院扩建为一百四十根柱子、可容纳三千多僧人同时诵经的大经堂,“大经堂依据西藏哲蚌寺的规章制度予以革新使用。闻思学院诵经法及经典辩论,按照拉萨郭莽院加以改革。”[6](P143)本寺学僧学成《现观庄严论》后,“就是毕业庆典仪式,也按扎西郭莽的规章举行。”[7](P168)在《安多政教史》(汉文版367页)中记:每天中午举行辩经时,每月下弦时按照噶丹寺绛孜扎仓的法规举行各种佛事活动,按照噶丹寺大会堂的规程举行三次六十施食祭,从未间断。“秋季,塑造彩粉坛场,诵经咏调和音韵均按觉摩隆(西藏境内)的仪轨执行,并且举行普明大日如来密论的修习法,供养及其大供等仪式。”“春季,即四月初,依照时轮的彩粉,供修法,音调等均按(布达拉官)殊胜院的常规举行。”“《文殊名颂》的诵经音韵,按明慧院(在哲蚌寺)的仪轨执行。”[7](P236)
    嘉木样二世有极高的佛学造诣,尤其对因明学有很深的研究,是“果芒学派”之创始人;大师认为,对于是非究竟的理论明辩和智力的开发,摄类学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提倡注重参辩的同时,要求“并参照热多仪轨和色拉寺吉巴扎仓仪轨,让摄类学僧利用法会假期进行辩修”[7](P50)大师还勤于闻习研究《现观庄严论》、《中观论》,在哲蚌寺郭莽经院进行过严格的辩经训练,到拉寺后,就大力改革和完善了学院辩经体制,使拉寺的辩经方式、学风等蒸蒸日上,闻名于三大藏区;后“哲蚌寺郭莽经院的松曲阿旺、藏巴·然坚巴·丹巴达尔杰、阿玛格西·丹德尔、色拉格西·罗桑尼玛等四人曾专程前来拉卜楞寺游学辩经。”[7](P67)这说明在建立学院修习体制方面,大师不只是对西藏各大寺院体制的照抄照办,而是在通过借鉴、效仿地基础上加以取精用弘,为自己所用,并进行了大胆地改革和创新;这对于继承发扬佛教文化的优良传统、嗣法仪规,的确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是故,其他藏区僧人也以留学拉寺为荣,广大僧俗民众为之敬意崇信。
    公元1782年,嘉木样二世仿照拉萨药王山寺医学利众院的模式,在拉寺建成了医药学院,并亲自主持了隆重的奠基仪式,亲口宣读了《四部医典》。其学院制度“依照拉萨甲日柔喜琅经院的规章订立本院制度。”[5](P131)公元1784年,年届58岁的嘉木祥二世再次赴拉萨,向达赖八世降边嘉措禀告了创建拉寺医学院的过程,并请求委派西藏有名的医学高僧到拉寺医学院任教。“达赖准其所求,以给拉卜楞寺檀越——青海河南蒙古亲王委派保健医生的名义,选派著名的藏医药学家藏曼·益希桑布和他的弟子多杰然卷巴、药王山寺的优秀医徒迈尔干·罗桑达吉等名医,先后抵达拉卜楞寺,给医学院传授医理。”[1](P116)其中著名教师藏曼·益西桑布对在拉寺传播藏医、培养藏医人才,发展藏医事业非常重视;他治学严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每年利用两三个月时间,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到方圆百十里甚至数百里的山山岭岭,实地考察药物生长分布情况,足迹踏遍甘、青、川边界。”[1](P116)从这时起,拉寺医学院每年就有了认药、采药的实习制度。本院殿前厢廓四面,皆有传统壁画,据说“系仿照17世纪西藏著名学者第司·桑吉嘉措所编绘的藏医系列挂图复制的。”[1](P118)据《安多政教史》(364页)载:在嘉木样二世时期,缎绣佛像前供盛开的鲜花,朝拜内部仪止圣物,跳狩猎三匝舞,增植解脱种子等许多修炼体制都按哲蚌寺郭莽院的例规进行。拉寺医学院的建立意义重大,其独特而完整的理论体系,是藏族人民长期同疾病做斗争的智慧结晶;从此,甘南藏区的藏医事业,从分散薄弱的情况下转入了集中专门的研习机构,为弘扬民族文化、服务民众健康生活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医学科学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今天,它愈加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普遍重视,欣欣向荣的藏医药学,正向全世界显示着它的灿烂前景,发挥着潜在的功效。
    公元1768年,嘉木样二世依照拉萨大型神变祈愿法会创立了拉寺正月“毛兰木法会”,正月十五的酥油灯会制度由此建立起来;同时还建立了二月亮宝法会、七月米拉劝法会等,规定了正月法会的程序,各学院设立了自己的乐队。大师58岁赴西藏时,给以达赖、班禅为首的众多活佛以及哲蚌、色拉、噶丹、扎什伦布、大小昭寺等寺院所有僧人广施布施。“并在前后藏各寺广泛收集贵重佛经,对稀有经卷进行抄写。先后共收集佛经万余部,于1786年返寺时,全部带回,藏于拉卜楞寺。”[6](P143)大师的这一伟大贡献,不但为本寺各大学院建立、完善其修习体制积累了众多丰富的教材和内容,而且在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丰富拉寺藏书等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拉寺初建时僧人只有五百人,嘉木样二世时曾达到三千人之多,如此规模的学僧队伍使拉寺教材严重缺陷;在这种情况下,公元1767年,“请来三位西藏昌都寺的艺僧,完成凯珠杰关于时轮本尊方面的著作和嘉木样二世所撰《嘉木样一世》等许多经典的版样文稿。其后,又从四川的德格、炉霍、西藏的昌都等遥远的地方邀请工艺匠指导雕版技艺,写稿样,画版首图案等。”[5](P133)公元1788年,大师仿照后藏江仁钦宗的弥勒佛殿建成了拉寺的弥勤佛殿,在西藏、尼泊尔等地邀请了艺僧六名,铸造了著名的铜制鎏金弥勒佛像,工艺水平达到了高峰;建立弥勒佛像是嘉木样二世终生的最后一件大事,佛殿系藏族平顶款式,参照扎什伦布寺的大金殿造成,它的宗教地位堪称是全寺之首。与此同时,大师主持修饰之闻思学院,作了柱套顶幕等所有装饰品。“自此,绘画艺术成为拉卜楞寺学僧修习的专业。‘工巧明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逐步确立了以显密二宗教授为主,以医学、历算、声明、音韵、词章、书法、绘画、雕塑、歌舞等为辅的修习体制。据《安多政教史》(365页)记:拉卜楞寺闻思学院诵经的声韵腔调、法会诵经方式、辩论等均和扎西郭莽经院一模一样,都是因时因地紧密建立起来的。密宗学院按下密院、时轮院和医学院则按布达拉宫的南杰扎仓和嘉日柔谢林等规则新建的,各自制定形成了清规制度。“当初举行大型法会时,四所学院合为一体而聚会,……;月上旬按达赖喇嘛更登嘉措‘十处规程’,月下旬按照噶丹香孜的《五牯主经之酬补》及鼓谱等修炼,不曾间断;‘六十食子’的修念也坚持不懈,而且相符于噶丹大法会之仪轨。”[7](P269)
    第三、四世嘉木样时期(1792-1855年、1856-1916年)
    第三世嘉木样·久美嘉措于1792年农历8月10日生在青海同仁县保安旗念托地方,经土观活佛寻找后,由达赖、班禅主持,清嘉庆皇帝派员参加,在拉萨大昭寺抽签决定,7岁迎至拉寺坐床。18岁时赴西藏留学,入哲蚌寺郭莽学院学习,拜鲁本俄旺慈诚和罗桑却增俩人为师;给哲蚌大僧会、郭莽学院和各康村、米村分别发放布施,以此为入寺修学礼仪。他被编入郭莽学院般若部的“七十要义”班级。21岁时赴后藏扎什伦布寺由班禅七世罗桑丹贝尼玛给他授了比丘戒;后朝游拉萨色拉、噶丹二寺,同时在摄政王达擦活佛、嘉赛活佛和噶丹赤巴俄昂念智座下聆听了许多显密经法。公元1813年八月上旬抵达拉寺,1817年“二十六岁时,任本寺赤哇,除为众僧开示经义以外,对寺院清规戒律进行了改革。”[6](P144)在对本寺政教法规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外,鼓励僧众致力修供,因而寺院各学院发展犹如新月,日增生辉。大师凭借自己在西藏所学的经验,教导学僧要想熟练掌握辩论技巧就必须重点钻研《释量论》,督促摄类部的学僧就“因类学”、“心类学”进行班级之间的集体对抗辩论,延长学习时间,褒扬优胜、鞭策后进、锻炼辩才。并多次强调:前俩辈嘉木样为拉寺的建立和发展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僧众要勤奋研习,证悟教理,从而获取真谛寻求解脱,万不可丢弃目标,忘乎所以。1817年7月,大师主持了15天的辩经法会,于9月22日离位卸去了总法台之职。
    第四世嘉木祥·图旦旺徐于1856年农历1月25日出生在今四川西康拉龙地方,5岁时迎至拉寺坐床。20岁赴西藏哲蚌寺郭莽学院深造,在留学的四年内,大师广学般若,声誉极高。返回拉寺后于1879年仿照布达拉宫南杰扎仓创建了拉寺的喜金刚学院。此后选调高僧,委任教职,制订清规,自己亲自任首届法台;依据哲蚌寺所学教程,建立本院供修仪轨,开始了法事活动,几年后学院的规章、修习科目等逐次趋于完善。公元1886年大师指明果达仓活佛接任法台,“同时,他与西藏摄政王第穆呼图克图联系,选派嘉金刚学院青年僧侣进藏学习‘裁玛尔’护法法舞,由第穆呼图克图的寺院即拉萨丹吉林寺的商务大管家馈赠了全部缎制法舞服饰。”[5](P287)三世嘉木样掌管拉寺政务时期,恬静简出,墨守成规,到四世嘉木样时期,“对寺院的陈规旧习进行了大胆改革,并走遍卫藏、西康、青海、山西、蒙古及甘肃等地。”[1](P96)并“确立以闻思学院为核心的各学院(扎仓)管理制度,以防各学院自行其是,各自为政。”[1](P43)拉寺的修习体制、清规戒律严明而著称于世,它积累、总结了西藏等地区一整套治教治学的成功经验,后又被其他寺院所仿效。这一方面嘉木样四世尤为重视,为使拉寺修习体制全面走向正规系统化,大师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取长补短,为佛教文化在安多藏区的健康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大师一生酷爱音乐,晚年尤甚,经常在别墅内奏乐,举行康藏歌舞表演,而且亲自加以指导,后收集了《五台山》、清朝宫廷礼曲后,又从蒙古专门恭请了两位蒙古族乐师,对拉寺乐队重新编制,进行严格训练;从此后,拉寺乐队在演奏技巧上有了较大的提高,自此也有了正规的乐队。大师所建喜金刚学院主要学习汉历历算、文法、书法和练习跳法舞等,“这个学院的法舞,系仿西藏德茂琅之跳法。”[6](P54)同时,建立了宗喀巴圆寂日灯会,健全背经考试制度,建立了“朗洪”“香浪”制度,加强了“盖扎哇”念经音韵、语调及噪音的锻炼和印经院制度等一系列重大措施。“还依据西藏哲蚌寺续部学院诵经的声调、音韵,对本寺各大扎仓诵经的调子,进行了严格的定音定调,并定期进行检查。”[1](P14)严格全面修习体制的建立,这对拉寺后期寺规的完善和教法的体制的兴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师一生致力于整顿宗风。
    第五世嘉木样时期(1916-1947年)
    第五世嘉木样·丹贝坚赞(汉名黄正光)于1916年农历3月12日出生在原西康理塘的营官坝彩玛村,1920年经第九世班禅大师卜算,同年9月22日迎至拉寺坐床。公元1929年仿照西藏居钦·更噶东智法师创立的续部上学院创建了本寺的续部上学院,这个学院的清规戒律比较严格,主要根据拉萨续部学院的修习体制而定。1937年大师赴藏求学,10月24日正式加入郭莽学院“般若部”修学,在该院堪布仁钦嘉布座下聆受《七十要义》教程,后随从康萨活佛聆习般若学经典,各种法会上从不间缺。11月份大师进行了5天的毕业答辩且顺利通过,自此结束了留学郭莽学院内的生活,于1940年返回本寺,“大师向新建的续部上学院捐献许多经典、佛像和法器等,又命襄佐钦热东珠从拉萨续部学院请来经师二人,专司教授音韵及五彩坛城堆制法。一切仪规,无论巨细,均按照拉萨续部学院的律仪规范执行。”[7](P113)同时根据从拉萨请来高僧的指导,认真研习密宗教律,接受法师灌顶口诀,修行密宗真谛,教授奉诵技艺;年底,大师亲自对学僧进行测试,并对西藏请来的教师居巴·益西东珠和丹巴群培设宴致谢。至此,拉寺的六大学院已先后全部建成,“两所密宗学院举行的四方投施仪规和对缎绵大佛的供奉等,均按扎什伦布寺的仪轨执行。”[7](P275)其修习体制经历世嘉木样和诸多高僧的苦心经营,逐步趋向完善和成熟,这为跻身于格鲁派六大寺院和攀居安多第一大寺院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创造了安多藏区其他寺院与其无比的有利条件。
    第五世嘉木样从西藏留学返寺的第二年,即着手整顿拉寺,严令僧众遵守戒律,认真修持,特别是设立仪仓,进一步完备和强化了政教合一制度,高度集权,彻底改变了拉寺六大学院以往曾出现过的大权旁落,各大活佛自行真是的多种弊端。从二世嘉木样久美昂吾在位时期,每年7月在寺内举行“七月法会”;嘉木样五世设立仪仓之后,决定完成《松赞干布》藏戏的编排,因图旦丹增其人从小生活在西藏,又在十三世达赖身边担任多年的“孜仲”(僧官),对西藏各阶层人物的生活习俗及服饰了如指掌,同时又酷爱艺术,故在编排分工上由他与朗仓活佛负责编导。戏剧《松赞干布》编排完后于1946年在拉寺首场演出,一时轰动了安多地区的宗教界和文化界,大师看后也极为赞赏。由此,拉寺创建了藏戏剧团,后传至青海、四川等藏区,这为丰富和活跃安多地区藏族群众的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深受广大僧俗民众的厚爱。
    结束语
    拉寺的六大学院设在磋钦会议之下,是全寺的第二级组织机构、僧人组成的独立集体,也是一个修习体制完整的教育单位,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历辈嘉木样大师通过学习、借鉴藏传佛教发源地西藏名寺哲蚌寺、色拉寺、噶丹寺、扎什伦布寺等的修习体制和管理模式外,又对本地区实际情况加以研究、改革和创新,使拉寺六大学院不但体制完整严密,而且又形成了自己诸多独特的特点,尤其是哲蚌寺的郭莽院对拉寺学院的修习体制影响很大,在经290年的发展史中,拉寺机构健全,各学院治学严谨,从而使学者层出不穷,誉满藏、蒙各地,成为格鲁派六大寺院后起之秀。当代,安多乃至其他藏区的众多学僧将留学于拉寺视为荣幸,她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合格的佛门弟子做出了重大贡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拉布楞寺与黄氏家族[M].
    [2] 杨明等·中国藏族教育史略[M].
    [3] 罗发西·拉卜楞寺概况[M].
    [4] 杨复.第一世嘉木样传[M].
    [5] 扎扎.嘉木样呼图克图世系[M].
    [6] 拉卜楞寺概况[M].
    [7] 阿莽班智达著.玛钦·诺悟更志、道周译注.拉卜楞寺志[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