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苯教世界起源理论有西亚二元论宗教特色

作者:孙林 来源:文明交流互鉴   时间:2021-02-23 09:08:25 点击数:
              在宗教的传播的问题上,可以肯定欧亚大陆的一些宗教尤其是拜火教与摩尼教可能很早就传入西藏,因为在唐代,中亚地区拜火教与摩尼教十分兴盛,印度也有帕西人信仰拜火教。
       摩尼教就是当时由西域传人中国,西藏自然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据专家研究,苯教有关世界起源的理论就具有西亚二元论宗教的特色。
       比如在11世纪形成的苯教经典《经部集要》中,还有再晚一些的著名苯教著作《黑头矮人的起源》中,就以这种二元论的思想来阐述字宙生成的原理。
       这两部文献声称宇宙最初的状态是虚空,之后有一道光射出,于是就有了光明、黑暗、冷暖及阴阳的分别,这种状态交替作用又产生空气的流动,于是有了风,风推动看不见的雾气流动,在冷暖温度和风的作用下使雾气变成露珠,露珠凝聚成大水塘,以上所产生的几种因素继续交替作用,使水塘表面形成由泡沫形成一枚神奇的卵,这个卵经自然孵化而生成出两个宇宙之鹰,一黑一白。双鹰结合又产下三枚卵,分别呈白、黑、黑白相间的花色。后来,这三枚卵破裂,从中诞生出天神的不同世系以及一位会思考的混沌之肉团,名叫世间祈愿王,他以其思考能力创造了万物。
       在这里,光既是宇宙生成的原动力,也是神的性质的展现,这种性质带有着的善的一面。而黑暗虽然来自光的作用,但它仍然是与光明相对立的。
       在西藏,白色与善永远是同公正、诚实、无私、知识、聪明等相等同的,而黑色与恶则与偏见、欺诈、自私、愚昧、迷惘等属于一类范畴,无疑这是典型的一种二元论的思维模式。
       这种模式在西藏的影响力我们可以从佛教文献记载的西藏古老的猕猴变人神话中看的出来,在该神话中,藏人的祖先猕猴与罗刹女结合产生藏地六大部族,由于猕猴是善的代表,而罗刹女则代表恶的一面,所以他们的后代就具有这两类性质。有的人的本性善的方面居多,有的人恶的方面居多。
       显然,这种神话虽然带一点佛教的色彩,但其骨子里却遵循着苯教的思维方式,也就是波斯宗教的思维方式。
——孙林:《俄木隆仁与古尔——关于藏族苯教思想与波斯的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