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兴海温泉乡长水村党支部书记普洛加

作者:文毛却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09-04-07 10:57:48 点击数:

寒风萧瑟,厚厚的藏袍也难以抵御刺骨的寒风。
    兴海县温泉乡长水村海拔近4000米,这里300余户牧民经常受到雪灾的侵袭,而让个别牧户一贫如洗。但这里是国道214线的交通要道。前后百公里没有停车休息吃饭的集镇,进入果洛、玉树的车辆往往在此驻足休息。
    20年前,这里只有粮站、兵站和客运司机过夜的旅社兼修理点三家单位。后来渐渐有外地个体户驻足开店。
    10年前,从长水村走出来的牧民普洛加放下羊鞭,走进温泉点,开始谋划三产,带动身后一批牧民加入了从商的行列,影响了一批批牧民群众的观念,改变了长水村的传统生产方式,如今温泉点成为一座让当地群众走向富裕生活的大平台。勇做致富带头人
    普洛加是温泉乡长水村的村党支部书记,他出生于1963年,从小就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他对于这里的一切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小学毕业后,他就一直担任村里的会计,为了能够胜任,他便自学到高中课程,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长水村是一个纯牧业村,很多牧民是靠放牧来维持生活的,在1992年他率先经商,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店。自筹15000元,向弟弟借了3万元,开始了他的经商之路。村里没有人理解他的这一举动,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当时村里没有人经商,在牧区开店经商会遭到别人的嘲笑,但是他顶着巨大的压力,按他自己的想法来说,在家放牧,一年满打满算按100只羊来卖的话,最多也就挣10000块钱,这其中还不包括发生自然灾害死亡的,再说放羊很辛苦,天天都必须在外面风吹日晒的,如果经商乡亲们就没必要受这份罪,也不用担心发生雪灾后牲畜死亡。当他看到外来个体经商户出售商品的价格高出商品批发价格的40%以上,当地有很多群众都买不起,这就进一步刺激了他经商的信念。他借助长水村的地理优势,在路旁开了一家百货商店,3年后他不但还清了弟弟3万元的借款,还给了弟弟4500元的利息。
    吃水不忘挖井人,在自己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后,他也没有忘记自己村里的村民,想方设法的带领村民致富。他奔波于条件稍好的牧民家里,动员他们经商,普洛加奔走几次未果,就向他们作了保证,由他出面贷款,如果贷款还不上,后果由他负责。经不住再三的劝说,村民们沿214国道的长水村温泉点通过自己的积蓄和由普洛加作担保贷出的银行贷款开办了商店、饭馆、旅社。
    普洛加不仅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还能看见事物发展的长远方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时村民们自建的简陋矮小的商店、饭馆、旅社已于小城镇发展的格局有一定的落差,普洛加认为改变这一现状,只有扩大规模,向特色、规模小城镇转化是最有效的方法。为此,他与村委会多次向兴海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温泉点小城镇的要求并得到了大力支持,在2006年全村自筹150万元,国家投资300万元,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小城镇建设,他们将低矮的房屋全部推倒重建,盖起了漂亮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砖瓦房。现在的长水村已旧貌换新颜,走到村口便能看见整齐的房屋矗立在道路两旁,温泉点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他带领村民们盖房子经商或向外出租,又满足了外地个体户的需求。[FS:PAGE]
    倾心教育促发展
    教育作为百年大计,普洛加经常向村民们说道,“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在1998年他担任了温泉乡温泉点寄宿学校名誉校长之时,一座完全小学只有60多名孩子上学,入学率只有30%左右,于是他走圈串帐地去劝说村民,多次召开群众大会,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学校的学生迅速增加,目前入学的孩子已经超过了三百名,入学率达到了98%。学校实行的是寄宿制,需要每学期100元的伙食费,但是对于个别贫困家庭往往因为交不上一百元的补贴,不让孩子上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党支部书记普洛加提出在进行党员承诺制的时候,评出最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困难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分别有20名党员对20名贫困学生进行帮助。这一举动不仅解决了贫困家庭的困难,也保障了学校的入学率,受到了家长们的赞誉。

我们平常所知道的家长会就是在每星期五或是考试完之后,老师把家长聚到一起,告诉他们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等,普洛加每学期也召开家长会,但是却又是另外一种风格,学生全部都是寄宿的,在每学期考试完放假的前一天,家长们都会来接自己的孩子,在这天,他们就召开家长会,不是单纯的汇报成绩,而是在会上,听取家长们对学校提出建议和意见,当着家长的面对老师进行奖罚等等,激励教师,以便于今后能够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
    为了学生的后勤有保障,他自己兼任了后勤部管理人员,在介绍时,他随手拿出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用藏文记着一些东西,经介绍,这些就是专门为孩子们制定的食谱,每星期给孩子们吃多少蔬菜,吃多少酥油,吃多少肉等等,上面都有详细的记载。他说道;“自己所做的这一切就是为了能够让孩子们有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只有肚子饱了,才有精力去努力学习!”他不仅关心孩子,对老师也是一样的,为了开阔老师的眼界,他还积极争取组织老师到外地进行参观学习。看到学校教师的生活环境十分艰苦,他每年都会为教师补贴一只羊。
    扶贫帮困乐助人
    村民加贝是经商队伍中的一员,现在不仅有自己的商店,还开了一家旅社,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在过去,他的家境可不是这样的,他原来也是靠放牧维持家境的,可是在一次雪灾过后,家中牲畜所剩无几,那一年几乎没有什麽收入,而且家中人口又多,家境立即陷入了困境。普洛加伸出了援手,他并不是以钱来解决问题,他把100只羊承包给了加贝,每年年底以羊羔的成活率按50%的比例给加贝算报酬,后来看到加贝很努力又把报酬比例提高到了70%。他还时常给加贝传授一些经商理念和技巧,毫无经营头脑的加贝在普洛加的帮助下用自己挣的钱也开了属于自己的店,刚开店的时候,由于资金不是很充足,加贝店里的物品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于是普洛加又以赊欠的方式对他进行帮助,在他的帮助下,加贝所开的店有步骤的上了正轨。在经营了一段时间后,加贝不仅还清了普洛加的债务,自己又盖房子开了一家旅社,加贝家境逐渐好转,日子也越来越好了。像帮助加贝这样的例子在长水村是数不胜数的,他常把“自己富了不算富,大伙富了才算富”作为生活的理念。在他的带动下,长水村的村民们改变了自己的思想观念,逐步走上了经商道路,整个村的经济状况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全村牧民人均收入提高了近4倍,而且三产收入已经成为当地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普洛加作为长水村第一经商人,他带动了整个长水村经济的发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大大增强了村民们的信心。 
村里的大部分人已经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是还有个别老弱病残的孤寡老人,甚至连一日三餐都难以维持,这些他都看在眼里,于是想法设法地去帮助他们。有一年春节前夕,快80岁的卓托老人找到了他,问有没有救济面粉。并面带难色地说;“都过年了,家里没有能吃的东西,实在没办法才过来问有没有救济面粉的”。当普洛加听到这些,心里很难过,大家都在欢欢喜喜的准备过年,而这些特困户却没有面吃,于是有一个念头立即在他的脑中闪过———我要自己办一个敬老院,让村里的多保、卓托等5位孤寡老人和多杰才、卓玛两名孤儿有家可归。春节过后,他立即就开始筹办修建敬老院的有关事宜,在没有村集体资金的情况下,他拿出个人积蓄5万元办起了温泉点敬老院。这是兴海县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由私人办起的敬老院。
    敬老院修建在党员活动室的后面,进入卓托的房间,里面暖和与屋外寒冷得天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炕上整洁干净,收音机里播放着藏语节目,卓托虽然已经83岁高龄,但对余生还充满了乐趣,房间里摆放的沙发上套有一层塑料,卓托说是为了防止灰尘落上去,弄脏了普罗加买的沙发。敬老院的修建使这些老人们过上了吃穿不愁的幸福生活,两个孤儿上学也有了保障。普洛加还经常提供面粉和物资,当卓托看见普洛加的到来,就立即上前握住了他的手,脸上有一种难以掩饰的愉悦感。
    安定团结求和谐
    随着社会的发展,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各种利益冲突随之而来,普洛加深深的意识到只有“安居”才能“乐业”,为了给全村群众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他经常在村民中间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的增强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在村里建立了村级调委会1个、调解小组5个,人民调解员15名,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了集体上访事件,做到了小纠纷不出社,大纠纷不出村。在2005年,有两个四川籍的游民盗窃了村民的两匹马,普洛加得知情况后,迅速向公安局报案,为了争取时间,他便带领人一直追到玛多县花石峡镇,从盗贼手里抢回了马匹。长水村除了世代居住的当地牧民外,还有许多河南、安徽、四川、甘肃等地来此经商的汉族、回族、撒拉族经营户,普洛加注重民族团结教育,不断增强广大牧民的法制意识,促进了群众和过往客商,旅客等外来人员之间的和睦团结,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和经商环境。
    普罗加教育当地牧民,只有做好民族团结,营造和睦团结的地区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外地经商者来温泉经商,才能让途经温泉的旅客停车消费,这样就能保证牧民修建的商铺有人租,租出好价钱,还能让长水村的牛羊在家门前就有消费市场,牧民的富裕生活也就有了保障。
    今年46岁的普洛加永远都不满足于现状,永远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劲。他还考虑要把温泉乡的温泉开发出来,以长远利益看就是为长水村乃至整个兴海县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眼前利益来看就是为了让村民们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普洛加从一名普通的牧民到村里的会计,再到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到牧民经商第一人,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高原深处展翅飞翔的雄鹰,他的故事成为长水草原的一段佳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