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电影导演万玛才旦
作者:拉吉卓玛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09-04-08 14:42:28
点击数:
最近,著名藏族导演万玛才旦执导的继《静静的嘛呢石》之后的第二部藏语故事长片《寻找智美更登》已通过广电总局审查,陆续在北京和广州等内地展映。影片《寻找智美更登》自2007年10月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开拍以来,到现在制作完成,并入围第1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在这个过程中青海湖网一一做了及时详尽的报道。4月正是高原的初春季节,迎着春风青海湖网迎来了2009年的第一位客人——回乡探亲的著名电影导演万玛才旦。
万玛才旦在青海湖网
万玛才旦是中国第六代导演中的佼佼者,中国导演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曾在《民族文学》、《西藏文学》、《章恰尔》等汉藏文刊物发表小说等文学作品近百万字。于2003由他编剧并执导的《静静的嘛呢石》DV短片曾获大学生电影节第四届短片竞赛单元专业组剧情类优秀奖、北京电影学院首届“金字奖”优秀影片奖、北京首届国际DV论坛剧情片大奖、第二届亚细亚国际短片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电影《静静的嘛呢石》还获得韩国釜山电影节 “新潮流”特别大奖和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龙虎”特别提名奖。2005年凭借《静静的嘛呢石》获得“金鸡奖”导演处女作奖。
万玛才旦的家在海南州贵德县一个叫罗汉堂的地方。那时的藏区,和全国的绝大部分地区一样,到处是红卫兵,到处是“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呼声,寺庙里佛像被推翻砸烂。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唯一让他感到温暖的是,可以从废品收购站偷外国小说来看。他开始喜欢上文学。文革末期,万玛才旦在寺庙里读完了小学课程,也开始接触到一些影片,比如《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佐罗》等等,都让他感到惊奇。中学到了县上,看了很多国产电影,初中时,已经看了两三百部电影了。那时的他从未出过藏区,大量地观影,让他较之同龄人更早地熟悉了异域异族的文化和传统。
万玛才旦曾经就读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师范学校,在之后的一段日子里任小学老师,不安于现状的他在几年后考取了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后,他接受了学校分配,成了藏区一名公务员。每天做着琐碎并且与理想相距甚远的事情。为实现电影梦想于2002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获得硕士学位。这是他第一次走出藏区,他感到兴奋,他觉得北京的天地是何等的宽阔,他坚定地认为,这里才是自己发挥才华的地方。
万玛才旦的片子,喜欢使用长镜头,没有过多的修饰,追寻纪录片似的写实风格,节奏舒缓,不刻意强调显性的戏剧冲突,而是着力刻画内在的某种冲突感。他的第一部剧情短片《静静的嘛呢石》便是如此,这导致观众有截然相反的两种观后感。几乎所有的藏族观众都热情地追捧,而一些汉族观众则完全不喜欢,认为影片拖沓无趣。
万玛才旦的家在海南州贵德县一个叫罗汉堂的地方。那时的藏区,和全国的绝大部分地区一样,到处是红卫兵,到处是“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呼声,寺庙里佛像被推翻砸烂。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唯一让他感到温暖的是,可以从废品收购站偷外国小说来看。他开始喜欢上文学。文革末期,万玛才旦在寺庙里读完了小学课程,也开始接触到一些影片,比如《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佐罗》等等,都让他感到惊奇。中学到了县上,看了很多国产电影,初中时,已经看了两三百部电影了。那时的他从未出过藏区,大量地观影,让他较之同龄人更早地熟悉了异域异族的文化和传统。
万玛才旦曾经就读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师范学校,在之后的一段日子里任小学老师,不安于现状的他在几年后考取了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后,他接受了学校分配,成了藏区一名公务员。每天做着琐碎并且与理想相距甚远的事情。为实现电影梦想于2002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获得硕士学位。这是他第一次走出藏区,他感到兴奋,他觉得北京的天地是何等的宽阔,他坚定地认为,这里才是自己发挥才华的地方。
万玛才旦的片子,喜欢使用长镜头,没有过多的修饰,追寻纪录片似的写实风格,节奏舒缓,不刻意强调显性的戏剧冲突,而是着力刻画内在的某种冲突感。他的第一部剧情短片《静静的嘛呢石》便是如此,这导致观众有截然相反的两种观后感。几乎所有的藏族观众都热情地追捧,而一些汉族观众则完全不喜欢,认为影片拖沓无趣。
万玛才旦接受青海湖网记者专访
青海湖网:万玛才旦导演您好,很高兴在家乡见到您,欢迎您来青海湖网做客。
万玛才旦:谢谢,最近忙完手头上的工作回来探亲,见了很多同学和朋友,海南州的变化也很大,城镇面貌一新,是一次快乐的回乡之旅。
青海湖网:您的电影处女作《静静的麻尼石》得到了国内国际上的很多殊荣,并且赢得了家乡人民的肯定和喜爱,对于您的第二部影片《寻找智美更登》同胞们拭目以待,期望值很高,那么什么时候举行公映,尤其什么时候才能让青藏高原上的家乡人民看到新片《寻找智美更登》?
万玛才旦:公映的时间具体还无法确定,前段时间刚刚通过审查,目前只能展映,分别在广州和北京举行。
青海湖网:新片拍摄制作历时三年,让广大影迷等候多时,那么为何这部片子耗费了这么长时间呢?
万玛才旦:影片是在2007年10月底在黄南州开怕,拍摄历时54天,剧组转战藏区多地取景,吃了不少苦。2008年初完成后期制作,剩下的时间主要花在影片审核,以及多次修改。这部片子是我从影以来拍过的作品中片长最长的一部,片长最初是170分钟,第一次审查时剪了30分钟,经过两次修改后现在是120分钟。拍摄时间也是最长的,拍了50多天。
青海湖网:据介绍《寻找智美更登》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具体体现在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不同时代的人对待爱情的差异性上;同时也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一条与电影有关的线索贯串始终。全片讲述了一个电影摄制组去藏区寻找将要拍摄的一部影片中扮演王子智美更登的演员的过程。为寻找一位合适角色的演员,他们走访了许多跟藏戏有关的村庄、寺院、藏剧团,几个不同的爱情故事随着寻找演员的过程徐徐展开:随摄制组一起来藏区的老板讲起了他的初恋故事,这段凄美而没有结果的爱情经历最终使老板重新面对生活,立志走上了经商之路;作为智美更登妃子曼达桑姆的扮演者而与摄制组同行的神秘的蒙面女孩聆听着这段爱情故事的同时,寻找到了爱情的真谛,平静地与男朋友分手了。而整个故事就穿插在寻找智美更登的旅途中,穿插在智美更登与曼达桑姆之间的那段古老的爱情传说之中。创作这部电影的灵感来源于什么?最后想要告诉观众什么?
万玛才旦:新片《寻找智美更登》和第一部片子《静静的麻尼石》有一些关系,在没有拍《静静的麻尼石》之前,我们去藏区选景,一路上的一些经历成为了这部电影剧本的素材,有一些记实的成份,其中60%的情节是虚构的,而40%的内容是我们摄制组当时的亲身经历。本来在拍完《静静的麻尼石》后,我们计划拍摄《静静的麻尼石》三部曲,但是由于主演小僧人已经长大成人,不能很到位的表现电影中对人物的要求,以及投资方方面的一些原因,就改拍了现在的片子《寻找智美更登》,现在网络上都说它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每个人看这部片子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有些人可能会看到里面的爱情,有些人可能会看到一种文化上的寻根,观众的感受会不一样,所以我没有办法下一个定论,希望届时广大的影迷朋友可以去影院感受下这部电影。
青海湖网:现在很多人都不相信有“爱情”这个概念,您相信吗?
万玛才旦:这部片子里的主人公他相信爱情,同时我想这部片子里的爱情故事一定会感动每一个人。
青海湖网:对于新片您有什么期望?
万玛才旦:就像《静静的麻尼石》一样,希望藏区的观众能看到它,并且它能有一个好的去向。
青海湖网:这是一部全藏族班底精心打造的本土电影,编剧、导演是万玛才旦;摄影、美术是松太加;录音、音乐是德格才让;制片人是桑杰尖措,男主角由故事人物原型、格萨尔藏餐吧董事长宗智扮演,著名相声小品演员曼拉杰甫扮演导演角色,女主角是李毛措。但是在拍摄花絮中从来没有看到过女主角的照片,您曾经提到过片中有一位蒙面女郎应该就是她吧?
万玛才旦:是的,在整部片子中都看不到她,没有一个镜头。李毛措是黄南藏族自治州一县文化馆的演员。
青海湖网:您作为从海南藏族自治州走出去的第一位电影导演,有没有在家乡拍部电影的打算?
万玛才旦:有这个打算,如果有好的契机,可能会拍一部。最近刚刚向电影局报了一部有关青海湖的电影剧本,如果能顺利通过很可能在今年开拍。
青海湖网:作为藏族人,又作为电影人,您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万玛才旦:迄今最大的梦想,就是拍出纯粹的藏族电影,关注最普通的那一些群体,然后完成艺术的再现。我想通过这个简单的故事,表现藏区日常生活表面的平静之下,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渗透,表现浓厚宗教氛围下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淳朴的人对信仰的虔诚。其实,这就是我们的真实面貌,那种平淡朴素里的灵光。
青海湖网:青海湖网作为海南州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涉藏综合性文化类网站,甚至在青海省内也是唯一一家涉藏综合性文化类网站,旨在将安多文化等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您作为海南人是否会经常关注青海湖网,并希望对青海湖网提出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万玛才旦:一直都很关注涉藏网站,尤其是文化类的,去年年中开始经常登陆青海湖网,希望内容涉及面更加广泛,让更多人了解青海湖、了解海南州、了解安多文化,成为宣传海南州的一大窗口。
青海湖网:作为电影这个举世瞩目的产业,您用母语的声音将原汁原味的藏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为继承和发扬藏文化做出不懈努力和巨大贡献,代表广大影迷感谢您为我们带来的优秀作品,并且祝愿您的新片取得更好的成绩,在赢得更多人群关注的基础上赢得令您满意的票房。
万玛才旦:谢谢对我的祝福,祝青海湖网越办越好,扎西德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