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乐坛新人青梅才仁
作者:昂秀才让 拉吉卓玛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09-09-03 11:12:09
点击数:
阿德·青梅才仁,藏族,1980年5月出生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是目前藏族音乐圈中炙手可热的全能型人才,在词曲创作、演唱方面都颇具实力。主要作品有《长头发》、《彩虹下的心愿》、《兄弟情》等。阿德最大的理想是让藏族音乐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并且希望自己写出更多、更优秀的音乐作品。

阿德·青梅才仁
青海湖网:阿德你好。首先,可否谈谈是什么让你选择了音乐这条道路?
阿德·青梅才仁:同许多藏族青少年一样,我小时候也是边放牧边唱歌,那时候除了家乡的山歌、民歌之外,其他类型的歌曲没有接触过。直到上了小学,通过电视真正接触到通俗流行音乐。至今还记忆犹新的是当时风靡一时的《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非常喜欢这首歌,青少年歌咏比赛的时候因为唱这首歌得到过全校第一名,是我们学校颇有名气的“歌星”。渐渐地喜欢上了音乐,但那时候,对藏族流行音乐还很陌生。
上世纪80年代,藏族著名歌手亚东老师的歌曲很是流行,从那起我彻彻底底的爱上了本民族的音乐。《向往神鹰》、《家园》、《天葬》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都是当时我最喜欢的音乐作品,同时涌现出来的诸多藏族歌手和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让我对藏族音乐更加着迷,同时自己对音乐方面奋斗的信心也日渐倍增。
1996年,我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音乐班开始学习音乐。一年之后,在玉树州杂多县的一个小乡镇当了小学音乐教师,由于对音乐的热衷和那份对音乐创作不舍的信念,4年之后我放弃了工作,再次踏上学习音乐的道路。在西北民族大学音乐表演系开始系统地、正规地学习声乐专业,选修作词、作曲。在校期间,除了专业知识方面的书籍之外,我也很喜欢其他文史、哲学类的书刊。个人认为,多元化的碰撞能产生更多创作激情。家乡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会影响我对音乐的看法,走过的每一座山、每一条小溪都会给我带来创作灵感……总之,从2000开始,算是真正踏上了音乐创作的道路。
青海湖网:在什么样的环境和心情下,创作了第一部作品——《长头发》?
阿德·青梅才仁:在校学习的时候,我的专业是声乐学,而作词、作曲是选修课程,但对作词作曲方面,我个人非常喜欢。歌曲《长头发》的创作,可以说是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学等方面著作感悟的结晶。雪域高原的天空永远是那么地蓝;小溪永远是那么地清澈。彪悍洒脱、豪情万丈的藏族人,留着长长的头发,骑着骏马奔驰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无时无刻不怀念那片生我养我的高原热土和当年的玩伴。于是我慢慢地开始回忆,回忆那里的每个人、每件事和每一块地方。渐渐地,脑海中出现了许多优美而铿锵有力的旋律和音符。就这样,在短短的两天时间内,我完成了歌曲《长头发》的编曲和填词。2006年首张个人专辑《七月的雪》中,歌曲《长头发》也是主打歌曲,发布至今,受到了许多歌迷的喜爱和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确实,我非常感谢长期以来关注我、鼓励我的所有朋友们。同时阿德我也不会让大家失望,会继续踏出更佳辉煌的脚步。
青海湖网:对藏族通俗音乐将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看法?
阿德·青梅才仁:个人觉得,每个藏族艺人都应看到目前藏族通俗音乐的生命力。怎样将藏族音乐推向更广的范围,是每个歌手、音乐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由于藏族人的信仰和地处的环境,歌曲中离不开宗教文化元素,而通过“真、善、美”来表现藏族歌曲,却有着它独到的魅力和风格。这一点,在其他民族的歌曲中很少见到,因此作为后来人的我们,要清晰地看到这些独特的元素。在此基础上,进行藏族通俗音乐的改革和传承,才是我们现在真正需要做的。
如果你不去感受藏族的大美河山,凭空想象的话,无法写出最好的音乐。从目前藏族音乐市场看,很多歌曲的生命力活不到一年,因此我个人而言,提倡在改革的基础上抛弃某些不再需要的音乐元素。观察歌曲的整体,吸收其它优秀音乐遗产元素和特点,但如果过分吸收,则会覆盖本民族的特点。反之,过度依靠本民族乐器及元素来包装歌曲,则没有任何创意和特点可言。甚至在目前市场上,有些歌曲大肆利用藏族宗教乐曲来“胡作非为”,结果歌曲本身不仅得不到好的评价,更对藏族宗教的名誉造成了或多或少的伤害,令每个人敬畏、悦耳的宗教乐器声音,那一刻却让他们变成了“噪音”。
青海湖网:谈下根呷《彩虹下的心愿》和索朗扎西《兄弟情》两首歌曲的创作过程?
阿德·青梅才仁:首先,我声明自己的音乐创作,并非像其他大多数音乐人一样通过辅助的器材配合作曲、作词。例如:用钢琴来作曲,通过一遍又一遍地弹、唱、揣摩之后,最终将零碎的曲子拼凑起来,算是一个完整的作品。而我,只要灵感一到,词、曲就一齐浮现在脑海中,歌曲《彩虹下的心愿》就是这样创作的。
当时,女友在他乡求学,两个人之间除了电话、短信沟通之外,却不能相见。有一天我去看望她,当时刚下完雨,我们两个人在广场上看着天边出现的那道彩虹时,顿时脑海里就出现了“彩虹下的心愿”这六个字,紧接着,“雨后的彩虹,挂在那天边,远方你……”一段又一段地词、曲出现在脑海里。那时候亚东老师在策划发行藏歌第一大碟—《月光落地的声音》,好兄弟根呷联系他有没有最新的作品,于是我抱着期待的心情将《彩虹下的心愿》送给了他。这首歌曲也是我创作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在这里我感谢亚东老师和好兄弟根呷,把这首歌曲传向整个藏区,甚至全国范围内。
同样,《兄弟情》也是瞬间灵感的作品,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两个双胞胎男孩,哥哥跑在前面,弟弟一个在后面追,弟弟不小心摔倒,于是哥哥跑过来把他扶起来,并拍着身上的土……这样的情景,让我完成了歌曲《兄弟情》。后来,索朗扎西曾来到玉树藏族自治州参加一次慈善演唱会,见到我之后,告诉我很久之前就想演唱我的音乐作品。最后,我把歌曲《兄弟情》送给了索朗扎西。值得一提的是,之前我所有的作品,全是以情感为主,表达兄弟之间感情的作品,《兄弟情》还是第一部。
青海湖网:网络媒体对宣传藏族歌曲、歌手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阿德·青梅才仁:网络平台,对咱们很多藏族歌手而言,目前还是比较新鲜的一种宣传理念和方法。网络覆盖范围面之广,关注度之高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因此,我提倡更多歌手通过方便快捷的网络媒体来宣传专辑和歌曲。
阿德·青梅才仁:同许多藏族青少年一样,我小时候也是边放牧边唱歌,那时候除了家乡的山歌、民歌之外,其他类型的歌曲没有接触过。直到上了小学,通过电视真正接触到通俗流行音乐。至今还记忆犹新的是当时风靡一时的《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非常喜欢这首歌,青少年歌咏比赛的时候因为唱这首歌得到过全校第一名,是我们学校颇有名气的“歌星”。渐渐地喜欢上了音乐,但那时候,对藏族流行音乐还很陌生。
上世纪80年代,藏族著名歌手亚东老师的歌曲很是流行,从那起我彻彻底底的爱上了本民族的音乐。《向往神鹰》、《家园》、《天葬》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都是当时我最喜欢的音乐作品,同时涌现出来的诸多藏族歌手和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让我对藏族音乐更加着迷,同时自己对音乐方面奋斗的信心也日渐倍增。
1996年,我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音乐班开始学习音乐。一年之后,在玉树州杂多县的一个小乡镇当了小学音乐教师,由于对音乐的热衷和那份对音乐创作不舍的信念,4年之后我放弃了工作,再次踏上学习音乐的道路。在西北民族大学音乐表演系开始系统地、正规地学习声乐专业,选修作词、作曲。在校期间,除了专业知识方面的书籍之外,我也很喜欢其他文史、哲学类的书刊。个人认为,多元化的碰撞能产生更多创作激情。家乡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会影响我对音乐的看法,走过的每一座山、每一条小溪都会给我带来创作灵感……总之,从2000开始,算是真正踏上了音乐创作的道路。
青海湖网:在什么样的环境和心情下,创作了第一部作品——《长头发》?
阿德·青梅才仁:在校学习的时候,我的专业是声乐学,而作词、作曲是选修课程,但对作词作曲方面,我个人非常喜欢。歌曲《长头发》的创作,可以说是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学等方面著作感悟的结晶。雪域高原的天空永远是那么地蓝;小溪永远是那么地清澈。彪悍洒脱、豪情万丈的藏族人,留着长长的头发,骑着骏马奔驰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无时无刻不怀念那片生我养我的高原热土和当年的玩伴。于是我慢慢地开始回忆,回忆那里的每个人、每件事和每一块地方。渐渐地,脑海中出现了许多优美而铿锵有力的旋律和音符。就这样,在短短的两天时间内,我完成了歌曲《长头发》的编曲和填词。2006年首张个人专辑《七月的雪》中,歌曲《长头发》也是主打歌曲,发布至今,受到了许多歌迷的喜爱和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确实,我非常感谢长期以来关注我、鼓励我的所有朋友们。同时阿德我也不会让大家失望,会继续踏出更佳辉煌的脚步。
青海湖网:对藏族通俗音乐将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看法?
阿德·青梅才仁:个人觉得,每个藏族艺人都应看到目前藏族通俗音乐的生命力。怎样将藏族音乐推向更广的范围,是每个歌手、音乐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由于藏族人的信仰和地处的环境,歌曲中离不开宗教文化元素,而通过“真、善、美”来表现藏族歌曲,却有着它独到的魅力和风格。这一点,在其他民族的歌曲中很少见到,因此作为后来人的我们,要清晰地看到这些独特的元素。在此基础上,进行藏族通俗音乐的改革和传承,才是我们现在真正需要做的。
如果你不去感受藏族的大美河山,凭空想象的话,无法写出最好的音乐。从目前藏族音乐市场看,很多歌曲的生命力活不到一年,因此我个人而言,提倡在改革的基础上抛弃某些不再需要的音乐元素。观察歌曲的整体,吸收其它优秀音乐遗产元素和特点,但如果过分吸收,则会覆盖本民族的特点。反之,过度依靠本民族乐器及元素来包装歌曲,则没有任何创意和特点可言。甚至在目前市场上,有些歌曲大肆利用藏族宗教乐曲来“胡作非为”,结果歌曲本身不仅得不到好的评价,更对藏族宗教的名誉造成了或多或少的伤害,令每个人敬畏、悦耳的宗教乐器声音,那一刻却让他们变成了“噪音”。
青海湖网:谈下根呷《彩虹下的心愿》和索朗扎西《兄弟情》两首歌曲的创作过程?
阿德·青梅才仁:首先,我声明自己的音乐创作,并非像其他大多数音乐人一样通过辅助的器材配合作曲、作词。例如:用钢琴来作曲,通过一遍又一遍地弹、唱、揣摩之后,最终将零碎的曲子拼凑起来,算是一个完整的作品。而我,只要灵感一到,词、曲就一齐浮现在脑海中,歌曲《彩虹下的心愿》就是这样创作的。
当时,女友在他乡求学,两个人之间除了电话、短信沟通之外,却不能相见。有一天我去看望她,当时刚下完雨,我们两个人在广场上看着天边出现的那道彩虹时,顿时脑海里就出现了“彩虹下的心愿”这六个字,紧接着,“雨后的彩虹,挂在那天边,远方你……”一段又一段地词、曲出现在脑海里。那时候亚东老师在策划发行藏歌第一大碟—《月光落地的声音》,好兄弟根呷联系他有没有最新的作品,于是我抱着期待的心情将《彩虹下的心愿》送给了他。这首歌曲也是我创作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在这里我感谢亚东老师和好兄弟根呷,把这首歌曲传向整个藏区,甚至全国范围内。
同样,《兄弟情》也是瞬间灵感的作品,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两个双胞胎男孩,哥哥跑在前面,弟弟一个在后面追,弟弟不小心摔倒,于是哥哥跑过来把他扶起来,并拍着身上的土……这样的情景,让我完成了歌曲《兄弟情》。后来,索朗扎西曾来到玉树藏族自治州参加一次慈善演唱会,见到我之后,告诉我很久之前就想演唱我的音乐作品。最后,我把歌曲《兄弟情》送给了索朗扎西。值得一提的是,之前我所有的作品,全是以情感为主,表达兄弟之间感情的作品,《兄弟情》还是第一部。
青海湖网:网络媒体对宣传藏族歌曲、歌手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阿德·青梅才仁:网络平台,对咱们很多藏族歌手而言,目前还是比较新鲜的一种宣传理念和方法。网络覆盖范围面之广,关注度之高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因此,我提倡更多歌手通过方便快捷的网络媒体来宣传专辑和歌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