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语广播人:东主才让
海西人民广播电台藏语部主任、副译审东主才让
既有黄河人的豪爽干练,又有青藏高原人的勤劳朴实,更有着柴达木人的拼搏精神。他就是海西人民广播电台藏语部主任东主才让,他经历着民族广播电视之路上的孜孜笔耕,忙碌、疲倦、充实而快乐着,面对快节奏而富于挑战性的工作,那份割舍不下的民族广播情结让东主才让在这个熟悉而又全新的领域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自从1987年他以全县优异成绩考入海南民师,告别了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尕让那个至今让他魂牵梦绕的故乡,1990年考入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学系。1992年毕业于教他长大成才的母校。2004年他又考入青海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学系攻读研究生。两年的寒窗苦读后,他步入了人才荟萃的海西人民广播电台神圣的殿堂,在民族广播电视战线上默默奋斗了15个春秋。他从新闻翻译、编辑、采访工作直至走上领导岗位,在具体的新闻编排、翻译、审定、赶稿、拍摄、录制等诸多环节上,都做得相当出色。从简单生涩的动态消息到熟练地运用通讯、特写、评论各种体裁,由理性冷峻而富有哲理的分析到清新典雅的优美文笔,在这个处处是机遇的新闻之路上他采撷的果实不算丰厚,甚至在个人的名利面前也顾不上权衡得失,他依然勤勤恳恳地默默前行,15年来他获得了新闻作品奖项30多项,这更激励他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近年来,国家实施“西新工程”,民族广播电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藏语广播电视的工作量也成倍地增长,老同志退休的多,新同志来了急需上路,为此,东主才让所承担的任务更重了,最繁忙的时候,几项工作同时摆在面前而且都很急迫,他总能加倍地付出精力和时间,高质量地完成每一个环节。带班过程中他既要参加翻译工作,又要做好新闻节目的编排和稿件的审定,还要拍摄一些电视节目。每天新闻节目中他的审定量3000字左右,一年的新闻定稿量能达到60多万字,每天还要完成播出的《国际时事》和每个星期三播出的《今日农牧》专栏节目的审定工作。近几年他参与了党的“十七大”、“两会”等重大新闻专题的翻译审定,为了准确无误保质保量地圆满完成任务,他在翻译审定稿件的过程中,一直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内容上必须做到准确无误;二是形式上突出广播特点,通俗易懂,让听众一听就明白;三是语言顺口流利,悦耳动听,要达到广播口语化的标准。由他翻译审定的稿件,听众反映很好。他翻译的《众志成城抗非典》、《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等稿件被评为优秀译稿。
优秀、合格的副译审,大都具有一种平凡而又脱俗的精神境界。的确,副译审工作是平凡的,它的全部日常事务就是策划选题、组稿、审读和加工稿件、发稿这几件事,年复一年,青灯黄卷,精研覃思,周而复始。在2000年和2009年的“两会”报道工作中,东主才让亲自采访了来自基层县市民族代表和委员,并采制了具有广播特色的现场效果的录音报道。他采写的《天峻委员谈西部开发》、《来自草原牧民代表的呼声》两篇录音报道,代表委员听到后都很有感触,他们说,在草原深处听到自己民族语言广播和看到清晰的图像,特别是能够听到、看到自己反映民族地区群众呼声的声音和视频觉得无比的欣慰。音视频报道搞得自然亲切,恰如其分,鼓舞人心。
2006年为庆祝建党85周年,海西人民广播电台藏语部按照台里的部署,开设了《党旗在柴达木飘扬》系列专栏,东主才让欣然接受任务,他走遍海西三县两市和厂矿企业学校部队,行程万里,主动联系有关的地方宣传部门,期间,他到天峻草原家乡, 召开了听众联谊会,为热心的听众送上节目播出单,拉近了海西台藏语广播与听众的距离,扩大了海西台藏语广播的影响力。他深入到最基层采访优秀党员干部和先进集体,撰写出了具有广播特色的录音报道50篇,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好的反响。他采写的《布哈河畔的领头雁》和《绿色的追求》等长篇通讯,在《党旗在柴达木飘扬》中播出,青海台监听专家这样称赞说:“从6月20日至7月10日每天播出一集的建党85周年专题栏目《党旗在柴达木飘扬》,全都是派专人自行采制,这是自1987年7月1日藏语广播开播以来,从未有过的。这些录音报道,用大量的事实赞颂了各条战线上的模范典型和先进单位,听后使人振奋。”
成功和荣誉更坚定了东主才让投身广播电视事业的决心,他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业务工作之中。为了总结实践经验,提高翻译审稿水平,这些年来他把日常翻译审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如新词术语、典型例子、翻译技巧等都一一做了记录,搜集了大量的素材并与同行们加以研究、改进、整理,使一些近年来出现的新词术语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更适合广播的特色以及听众受听规律。他先后撰写了《关于广播电视新闻翻译》、《民族思维方式与新闻翻译》、《广播新闻翻译与新名词术语》等十余篇业务论文,在《西藏研究》、《民族译坛》、《攀登》、《西北民族大学学报》上发表。今年8月在广西桂林召开的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会议会上东主才让的《论民族语言翻译为民族工作服务》的论文,荣获了年会三等奖,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在《新闻翻译中存在的自由造译》一文中他提出了目前新闻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海西台藏语部如何处理遇到的一些新词术语,如:中央提出的“西部开发”一词中的“西部”不是地理概念,而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出的社会概念等观点,赢得了与会人员的普遍赞同。最近,东主才让根据十几年来搜集的资料,把外国人名和组织机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汉语名称整理制作成小册子,并发放给每个编播人员解决了查找外国人名、组织机构和党和国家领导人名称翻译五花八门的难题。进一步规范了外国人名、组织机构和党和国家领导人名称的翻译标准化,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因为他有了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才有了同志们的尊重和领导的信任,在过去的15年里,东主才让做了很多口语翻译工作,每年召开的“两会”都缺不了他。 生活中的东主才让淡泊名利,甘于寂寞,饱蘸勤奋与睿智,书写着对党的新闻事业尤其是民族广播电视事业赤诚的眷恋,也充实着他鲜为人知但又斑斓辉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