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太阳总在左边》访谈

作者:佚名 来源:腾讯娱乐 时间:2011-06-15 14:43:00 点击数:

  藏语电影《太阳总在左边》入围了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主创制片人李兴、导演松太加今日做客。作为中国非常少见的公路电影,导演用整部电影只想表达的是一句话——为活着找一个理由。


《太阳总在左边》剧组做客《上海进行时》

  故事改编自真实事件 全藏族班底创作
  主持人陈柏君: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上海进行时柏君在上海和大家问好,今天里到我们演播室是一个剧组的主创,这部电影是非常少见,非常有情节的《太阳总在左边》,欢迎我们的导演松太加老师和制片李兴老师。请李制作和松导和大家讲一下这个故事讲的什么?
  李兴:这个故事讲的是比较简单的心灵救赎的故事,具体的内容还是让导演介绍。
  松太加:这个故事主要是说有一个主人公,这个故事是一个政治事件。有一次从北京回到老家听到一个故事,两个兄弟因为意见误杀了自己的母亲,回到北京之后,老是没事闲下来之后,老是想这个事情,站在他们的立场,以后怎么面对这个路程。


左起:制片人李兴 导演松太加

  主持人陈柏君:我问一下李兴李制作老师,这一次来到上海电影节带了两部电影,除了这一部还有另外一部《百年情书》,这一次《太阳总在左边》是一部藏语片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电影呢?初衷在哪?
  李兴:我和松太加有合作,他曾经是很好的摄影师,他拍过很多的电影。原来我们的合作是摄影层面的,因为太加导演写了这个故事,然后他把这个剧本发给我看,我看了之后,觉得这个故事特别感动我,因为其实松导演说的只不过是一个有一个兄弟俩发生这个事情,但是这个故事宣传的是一个失去亲人的,每个人内心救赎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它是非常有重心的。因为我原来也经历过家里亲人的离去,我能感受到这个剧本下面内心的痛,所以我特别能理解这个片子,我当时看完剧本很快决定要做这个题材。
  主持人陈柏君:让我们很多人心灵能够触动的一件事情?
  李兴:对,戏的原因是因为一个意外引发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救赎,我们将来怎么面对自己的父亲和母亲,给观众传达的是这样的事情,有这样感受的朋友看这一部电影感受更深一些。
  主持人陈柏君:给大家介绍一下松导是藏族人,这一次电影里面所有的电源阵容和后期都是藏族统包?
  松太加:都是藏族人,而且是非专业人员。
  主持人陈柏君:怎么挑选人员呢?
  松太加:挑选的过程比较有渊源,我在剧本创作过程当中,最担心的就是这个主角,我觉得演员不是演出来的演员,应该是天然的,内心的状态是天然的东西,能够演出来这种东西。因为这个电影给它的台词非常少,没有台词的话,只有演员演出来更难,所以这是特别细微的东西。我创作剧本过程当中,一直在担心这个事,我去了很多藏族以后,无意间找到了这个村子里,我的车坏在这个村子里,无意间找到了这个小伙子。
  主持人陈柏君:一个很戏剧性的事故,就找到了这个演员。他身上的哪一个气质吸引你的?
  松太加:第一个是他的眼神没有污染的,特别纯美,他的经历也是很有意思的,从小放牧,没有上过学,我到了村子之后说选他为演员,他们的村长和所有的人都不相信,一开始觉得我是一个骗子,我就放了一些押金,村子里每个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一个月之后他们才放心。


《太阳》剧组分享拍摄趣事

  25天完成电影拍摄 9个月后期制作打磨
  主持人陈柏君:然后把押金退回来了。刚刚介绍到确实是从我们藏族的牧区或者是村庄里面挑选的男主人公,他的名字叫“尼玛”,这个尼玛的意思是?
  松太加:太阳的意思。因为每一次安多到拉萨的时候,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有时候需要一年半到两年左右,如果每天往走的话,就是太阳走在左边,而且脸上这边都晒爆了,所以出现了阴阳脸,在他心里有一种阴影,太阳永远不会改变的,换一个方向,心里的阴影就散去了。
  主持人陈柏君:也表现了主人公的命运,主人公命运上的五体投地的修行也是一种苦行,可能我们没有去过西藏的朋友,通过我们的电视都会看到很多虔诚的僧人有这样的方式,我们普通人感觉有一点自虐的感觉。
  松太加:对,因为它是藏族的方式,如果藏族来看是认为是非常荣耀和科学的,没有感觉到是自虐的,但是外部看是自虐的,是非常虔诚的。
  李兴:这个实际上松导演在拍这个影片的时候,有一种文化的冲突,因为按佛教或者是藏传佛教里,你一生犯的所有的罪,都可以去拉萨朝圣的路上,你到拉萨,你的罪孽也消失了,但是我们的影片开始是他从拉萨,磕完长头开始。他开始觉得内心的痛并没有散去,这也是跟他自己文化的思考。
  主持人陈柏君:这一次我们影片的制作,从前期到策划到现在大概筹备了多久的时间?
  松太加:剧本的时间比较长,差不多接近一年半到两年,拍摄很少,25天。
  主持人陈柏君:25天就完成了这样一部电影,这个时间周期来讲算短的,这个影片的后期制作花费了多长时间?
  李兴:八、九个月吧,这个片子,整个片子的台词特别少,大量要靠环境和音乐去让人感受到身临处境,在那一条公路上,我们的作曲和录音也是他特别好的合作伙伴,后期创作非常好,给影片添了很多彩。
  主持人陈柏君:我想问到一个问题,音乐在整个片中让观众津津乐道,因为台词少,所以音乐对烘托整个剧情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大家非常喜欢在高原上那种辽阔、那种不一样的、很震撼人心灵的声音。你刚才说到藏族的录音师格格才让(音),他对你们的录的音有什么感觉呢?
  松太加:他其实也给其他的影片录过很多音,这个音有一点煽情的话我还是不太喜欢,还是有一种特别简单的旋律,我给他时间的,不用非得用民族的音乐,这是一个人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问题。
  主持人陈柏君:提要音乐,我不得不提藏族人民都是能歌善舞的,每跳出一个人来都可以震撼人的声音,松导也能唱吧。
  松太加:能导。
  主持人陈柏君:这算是松道的第一部处女作吧?
  松太加:对。
  主持人陈柏君:拍这样的电影压力大吗?
  松太加:还行,其实也没有遇到很大的压力,一直从牧区到北京,上了电影学院一直有一个愿望,拍自己的影片,预算这一块比较好,创作比较迅速,找演员也很迅速,所以很开心。
  李兴:运气也特别好,我对导演表示,看过他导的戏,虽然说是导演的处女作,但是我是有信心的。


导演松太加谈剧组险情

  剧情展现对生命的思考 拍摄过程险翻车
  主持人陈柏君:李制作也是一个人才,能够发觉到导演闪亮的地方。这是一个救赎的电影,关于救赎的电影在国外很多,比如说主人公开车在路上得到心理的体会。我们的网友问到像类似这样的公共电影的总结,《太阳总在左边》,你们最终的想法或者让他得到的启发是什么?
  松太加:刚开始的时候我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这个片子要启发什么东西,突然之间有人问我,你想通过这个片子传达什么东西?一句话,我想了一下,为活着找一个理由。就是怎么活下去找一个理由。
  主持人陈柏君:可以把它理解为也是一种信仰吗?
  李兴:我们的想法可能都一样,因为这个片子我能看到的,不管你面临多大的困难,或者是失去多么亲的亲人,我们都要坚强地活着。
  主持人陈柏君:刚才提到给人心灵的洗涤,其实《太阳走在左边》之前大家也看到,已经获得业内第35届电影节亚洲数码电影的金像奖,也获得上海电影节的提名,您觉得观众对电影的评价是什么呢?
  李兴:其实我们在北京有一个展映,那一天下冰雹,我们想有多少人能看,结果都满座,而且过道都站满了。
  主持人陈柏君:这一次有没有信心拿到奖项?
  松太加:平常心吧。
  主持人陈柏君:这一次有8部影片你们看好的是哪几个?
  李兴:这一次9部入围,国内的是3部,我觉得能够作为3部之一就很满意了。
  主持人陈柏君:对《太阳总在左边》,两位都有自己深刻的体会,一部小众的作品受到观众的亲睐,肯定有不同寻常的地方,您认为是什么呢?
  松太加:我认为应该是很干净的,没有目的性和盈利性的东西,我认为是特别干净的,它的纯朴是打动每一个人,没有呼声,没有民族。目前受到了好几个国家的电影节的邀请,我也一直在考虑,我们没有主动找他们,他们主动找我们的时候,我问了这个问题,这个片子,我拍出来的片子,没有想那么多的问题,但是我觉得还是特别干净的。
  主持人陈柏君:这个词问得很好,想到这样一个电影,公共电影也好,小众亲睐的电影也好,拍的周期只有25天,其实很辛苦,特别是公共电影。
  松太加:特别是藏区我们拍摄的时候天气是很糟糕的时候。
  主持人陈柏君:哪一季?
  松太加:3月份的时候,很冷,而且是风沙特别大的时候。
  主持人陈柏君:都遇到了什么困难?
  松太加:对我们来好,都是高原长大,习惯高原的环境,但是剧组从北京过来是够呛的。
  李兴:最大的是惊喜,因为我们这个片子,松导演有一个场景是下雪,为了拍雪,要到高的地方去拍,前面就有翻车。


与主持人互动

  选景苍凉悲壮 导演将拍西藏阳光三部曲
  主持人陈柏君:开不出来李制作对这样的电影有自己的见解,如果让你接下来挑选这个类型的影片,你还会继续去制作这样的电影吗?
  李兴:会,因为我们和万玛才旦导演有合作的项目。
  主持人陈柏君:松导呢?这是你们导演的处女作,如果你们想做这样的类型的话,你们想做什么样的?
  松太加:基本上会“西藏阳光三部曲”接下来还会再做。
  主持人陈柏君:这样小众的电影,它的商业价值不是那么明显,在商业上这种选择,李制作给我们大家说说你看中的比重,或者怎么样来分配?
  李兴:因为这种类型的片子可能喜欢的观众是一些小众的观众,在国内院线发行有影响。我相信,中国的电影逐渐越来越完善,包括对版权的保护,我相信以后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喜欢看一些他们喜欢看的人,而且不完全是冲着商业去的。
  松太加:这个没有时代性,过了10年以后也有人愿意看这个片子。
  主持人陈柏君:这是您的希望值?
  李兴:对。
  主持人陈柏君:今天两位来到演播室在座,还有很多的网友互动,我们看一下“沉静”的问有提问,我朋友看过说是一部很有想法的电影,但是某一些方面是稍加稚嫩,您觉得是处女作的原因吗?
  松太加:肯定有这个原因,有一些东西想法因为周期的原因,所以很遗憾的地方。
  主持人陈柏君:还是有遗憾的地方?
  松太加:对。
  主持人陈柏君:我们提另外一个网友的问题,这个网友叫“园艺”他说《太阳总在左边》别具一格的公募电影,您拍觉得藏族的公募片是什么原因?
  松太加:其实我拍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归,按照我心里面的想法写出来了,没有考虑商业上或者是公募上面的元素,把主人公的心理历程写出来。
  主持人陈柏君:我们看过一个报道,拍这个电影的时候选了三个地点?
  松太加:对。
  主持人陈柏君:哪三个地点?
  松太加:大部分在青海,格尔木、海南、海北。
  主持人陈柏君:为什么选这个地方呢?
  松太加:因为格尔木是非常苍凉的,而且是戈壁的,没有生命的现象,但是是非常美的,每一次去拉萨都要去,是影像上面另类的地方。
  主持人陈柏君:所以大家看到这个影片的时候,会呈现那个风貌的美?
  松太加:对。故事的主人公在那样一个场景走,特别符合人物的内心和状态。
  主持人陈柏君:今天我们的提问到此结束了,希望这样的公募电影受到更多网友的期待,期待在这一次国际电影节当中提名能够获奖,谢谢两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