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藏族好青年多杰宽
爱是刹那迸发的光芒
——追记青海藏族青年、江汉石油高级技工学校学生多杰宽
流星划过,虽然短暂,可光芒照亮天空。
多杰宽,这位来自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藏族青年学生,他的生命像流星那么短暂,又像流星那样绽放出了温暖世人的光彩。
多杰宽,这位来自草原上的小伙子,面对落水的女同学,根本就不会游泳的他,却毫不犹豫地跳进汉江施救……
2013年9月15日,藏族小伙子多杰宽,在湖北勇救落水汉族女孩献出了年仅17岁的生命,他用年轻的生命、无言的行动,在荆襄大地谱写了一曲高原儿女民族团结、舍生救人的大爱之歌。
一
初秋时节的河湟大地一片金黄,微风吹过,树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大树。
9月21日下午,位于湟水河畔的西宁曹家堡机场,一架银色的飞机缓缓降落。藏族汉子三主手捧着孩子的骨灰盒,在亲友的陪同下,缓缓走出了机场。
在牧区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的三主,和妻子辛辛苦苦将独子抚养到了17岁。这17年来,孩子虽然没有为他们端茶倒水,但却给了他们最大精神支柱,孩子的道德品质让他们整个家族为之骄傲;
夫妻俩满怀着希望,把孩子多杰宽送到了1700多公里以外的武汉江汉石油高级技工学校学习,虽然他还没有毕业,但“多杰宽”这三个字永远留在了学校,印在了每个学生的心里,同学们为有这样一位英雄的校友而自豪;
今天,这对夫妻沿着孩子上学的路,接回了孩子的骨灰盒,耳边虽然没有了孩子昔日的话语,但众人以钦佩的眼神、祝福的话语,还有亲切的问候,迎接着英雄的父母。
多杰宽就这么轻轻地走了,用生命谱写了壮丽人生;就这么悄悄地走了,给我们留下了阳光般的笑容。
多杰宽,你知道吗?你的亲人多想再次看到你矫健的身影;你明白吗?故乡的草原多想把你再次挽留;坐在教室里的同学们还在呼唤着你的名字,多杰宽,你听到了吗?
汉江水呜咽,寄托无尽哀思。
红旗码头的江水,比两天前已经退去了好多,裸露出了一堆堆乱石。第二天,6名同学再次来到江边,伤痛漫过他们的心海。一根黑色的橡胶皮带,遗落在码头趸船上,每望一眼,王海煜的眼圈就发红,然后就是沉默。江水滚滚流逝,再转眼已物是人非。
让我们再次回望9月15日下午那个英雄的时刻。那个时刻挽救了两个人的生命,因而也挽救了两个家庭的幸福。很多人目睹了那一时刻,更多的人虽然没有亲眼目睹,但那一组英雄的群像却也牢牢地定格在了所有人的心里。
这一天,本该是美丽的一天。几日的阴雨天后,太阳终于露出了久违的脸庞。多杰宽和同校的王海煜、张文玉、杜银国、仁增冷周、徐梦瑶、陈聪洁等6名同学相约前往湖北省潜江市汉江红旗码头游玩。可谁曾想,这也是多杰宽给朋友们留下的最后一张笑脸。
下午两点多,藏族同学王海煜和汉族同学徐梦瑶两人走到岸边的江水中洗脚,由于前几天连日阴雨天气,江边泥沙松滑,两人不慎突然滑入水中,汹涌的江水迅速将两人卷向河中。在这万分危急时刻,多杰宽第一个冲到岸边跳入江中救人。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王海煜和徐梦瑶最终获救,可多杰宽同学因体力不支和水性不熟,被江水无情地卷走……
多杰宽不幸遇难后,大家为失去这样一个藏族好青年无比哀伤。
9月17日清晨,江汉石油高级技工学校内异常寂静,全校师生心怀悲痛,静静肃立在教学楼前,为多杰宽同学举行悼念仪式,送别自己的学生和同学。
“在同学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你以忘我的精神挺身而出,不怕牺牲,舍己救人,是我们的楷模!获救者不会忘记,老师同学不会忘记,社会更不会忘记。”
“孩子,我们为你骄傲,你以你的奋力一跃,感动了油城,照亮了人心,温暖了社会!”
[FS:PAGE]
二
多杰宽舍己救人的事迹很快就传遍了青海高原。就在人们的传颂中,由英雄事迹而激发的一种精神感动了更多的人,这是英雄故事的延续。
多杰宽的班主任覃玉飞还沉浸在学生离去的悲痛中时,却突然发现班里的孩子们懂事多了——课堂里大家专心听讲,室外实践课上大家一边听一边仔细记录;早操时,同学们早早就来到了操场上;参加课外活动,班集体的凝聚力一下子增强了不少,一种超强的集体意识,灌输在了每一位同学脑海中。
“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童年,每一个人都有个性张扬的年龄段。然而,当他们从身边的榜样中感受到力量时,奋发向上便成为了自我精神的动力和源泉。”
这是覃玉飞最深的感受。
王海煜,这位多杰宽的好友告诉了我们几个看似普通的故事:
他在青海湖附近打工时,一个好朋友骑摩托车摔伤了腿,自己无法抽身,多杰宽不仅提着果篮去医院,还帮忙筹集医药费;
今年7月,王海煜只身一人到武昌,准备找一份暑期工。找了半个月仍一无所获,身上的钱都快用光了。困窘中的王海煜给多杰宽打了一个电话,1个小时后,他的银行卡里多了300块钱;
去年,他们来到武汉,一天晚上舍友惠青突然发病,半夜里多杰宽背着惠青就往医院跑,顾不上跑丢的鞋子就那么光着脚;
在拥挤的火车上,多杰宽把仅有的一块地板让给疲惫的同学,他自己一站就是20几个小时
……
多杰宽虽然走了,但王海煜和他的同学们传承了他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的精神品质。
“好朋友走了以后,我们才明白老师给我们说过的话。现在,我们做不了什么大事情,学好知识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老师给了我们关怀与力量,我们应该感恩老师。同时,从多杰宽的行为中,让我们明白了交朋友,不分民族、不分姓氏,只讲心,只讲为人,对人真诚,就是朋友。”王海煜和同学们突然间明白了许多,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才旦是海南州高级民族中学的一名学生,当他了解到多杰宽的这一英勇行为时暗暗下定决心,也要向这位学长学习。学习他,危难时刻敢于担当,生死关头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
“多杰宽同学英勇救人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他是我们青海各民族人民的骄傲,也是我们90后学生的骄傲。我们要珍惜学习时光,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志存高远,勤奋学习,以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仰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才旦深有感触地说。
海南州教育局局长华本太说,多杰宽的事迹对于激励广大学生学习榜样,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对于教育系统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都有着特别的意义。
多杰宽的父亲说:"我的儿子是个男子汉,他虽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也救了同学的命,这是一种光荣,他没有给养育他的这个地方丢脸!“同样相信,如果多杰宽是其他人的孩子,即使他们无比悲痛,也会为有这样的好儿子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这是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良知。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坚持弘扬的民族品格和英雄精神中,舍己救人、见义勇为一直像一条河一样流淌在我们的血脉里。
三
大爱没有边界,大爱不分民族。
多杰宽家乡的共和县在“共和好人”评选活动中,追授多杰宽为这一荣誉称号;海南州发出了向多杰宽同学见义勇为先进事迹学习的通知;青海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团省委、省民委、省青联追授多杰宽同学为“青海青年民族团结进步优秀个人”……
从省、州及共和县先后作出的学习决定和追授他的很多荣誉称号中,我们就能体会英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多大的震动。
“多杰宽是一名好孩子,他的行为体现了一种民族的大爱。他的这种大爱,有着肥沃的土壤。因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族人民只有相互交流,互帮互助,友好相处,才能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救死扶伤、帮困助难是青海各族人民的传统美德。三江源头,草原深处,湟水两岸……到处涌动着党和政府对百姓的爱,涌动着救死扶伤、帮困助难的暖流,人们真切感受到了“困有所助,难有所帮”的人间大爱和人间真情。”青海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谷晓恒谈到多杰宽的事迹时说。
的确,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生活在我们这片高天厚土上的各族同胞,要实现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团结尤为重要,和睦尤为可贵,这是我们在发展和建设中得出的最为宝贵的共识。多杰宽的同学们,以及同学的同学们……他们有些就来自民族地区,在大家所在村里、乡里,有些是多个民族共同生活在一起,有些是临村而居、隔河相望。千百年来,大家像爱护自己的眼睛和生命一样爱护着民族团结。
多杰宽的英雄壮举就是全省上下不断开展民族团进步创建活动的感人事例。
不仅仅是多杰宽,还有索南东主、索南东智、格志、熊宁……这一个个令我们耳熟能详的英雄的名字,他们这种团结、博爱的精神,始终教育、激励着我们。他们的爱心善行感动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他们的英勇壮举感染了雪域内外的一草一木,他们的精神矗立在高原各族儿女的心中,铸就了民族团结进步新的丰碑。
多杰宽的爱跨越了地域边界,跨越了心灵边界,他用行动诠释了爱的真谛,用生命丰富了爱的内涵,用灵魂传承了爱的生命。多杰宽们施救、帮助的对象分属不同民族,但他们的行为和精神超越了民族和地域的界限,奏响了助人奉献、见义勇为的时代强音,再次印证了求团结、思和谐、谋发展是时代之主题,是人心之所向。
青海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的家园,在不断涌现出来的一个又一个多杰宽们的感召下,在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的征程上,各民族也一定会继续继承、保持和弘扬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优良传统,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一起绘就一幅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壮美画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因为有了和谐的土地,自然也生长出了团结的花朵。青海大地上的各族人民长期休戚与共,亲如一家,助人为乐,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故事。因为这份团结,因为这份大爱,民族团结之花时时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