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尕 藏 加

作者:本站原创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09-11-30 09:56:46 点击数:

  尕藏加(KalSangGyal),藏族,1959年生,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人;1986年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系藏语言文学专业毕业,通晓藏、汉两种语言文字,兼懂英语;曾先后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进修佛教哲学、英语和宗教学;1986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从事藏传佛教研究,其间于1995年至1998年援藏在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工作。


尕藏加在甘孜炉霍县

  曾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苏州西园寺佛教研究所讲授“藏传密宗的理论与实践”、“藏传佛教五部大论”和“藏传佛教概论”等课程。曾应邀参加在美国、荷兰、德国召开的第八届、第九届、第十一届国际藏学会,以及在国内浙江、江苏举办的第一届、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系教授。主要研究藏传佛教历史、教理、宗派和密宗,同时专注藏区宗教文化生态研究。
  社会兼职:
  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审委员会评委、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武汉大学中国佛学及佛教艺术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山西省五台山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等。
  所获荣誉:
  1998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奖;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2009年度科研岗位先进个人。其调查报告《关于西藏的若干问题》1992年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青年优秀成果奖研究报告类三等奖”;专著《吐蕃佛教-宁玛派前史与密宗传承研究》2004年荣获“第五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等。
  主要论著:
  一、专著

1、《人类奥秘大开放-藏传佛教密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北京。
2、《西藏宗教》,五洲传播出版社,2002年,北京。
3、《雪域的宗教》上下册,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北京。
4、《藏传佛教与青藏高原》,江苏教育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年,南京。
5、《密宗-藏藏佛教神秘文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北京。
6、《吐蕃佛教-宁玛派前史与密宗传承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北京。
7、《藏区宗教文化生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北京。


尕藏加在青海黄南噶尔泽寺留影

  二、合著
1、《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宗教?儒学》(合著),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
2、《中国佛教基础知识》(合著),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
3、《佛教与历史文化》(合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
4、《后发地区的发展路径选择-云南藏区案例研究》(合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
5、《雍和宫-藏传佛教著名古寺》(合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北京。
6、《市场化与基层公共服务—西藏案例研究》(合著),民族出版社,2005年,北京。
  三、藏文发表论文
1、《评述“勋努达美”佛学思想》,《西藏文艺》1985年第2期藏文版,拉萨;
2、《聂赤赞普及其当时的宗教》,《中国藏学》1991年第1期藏文版,北京;
3、《浅谈藏族古代作品的特点》,《知识火花》第54期,民族出版社,1992年,北京。
4、《古代西域佛教与吐蕃佛教之间的关系》,《中国藏学》1993年第3期藏文版,北京;
5、《论七赤赞普时期的宗教》,《西藏研究》1994年第1期藏文版,拉萨;
6、《论藏族人崇拜格萨尔王之现象》,《西藏研究》1996年第2期藏文版,拉萨;
7、《宁玛派居士研究》,第八届国际藏学会(1998年)会议论文集,印第安纳;
8、《宁玛派八大仪轨研究》,第九届国际藏学会(2000年)会议论文集,莱顿;
9、《拉日色布寺居士传承研究》,第十一届国际藏学会(2006年)会议论文集,波恩。
[FS:PAGE]


尕藏加在印度佛陀伽耶大塔前留影

  四、汉文发表论文
1、《联姻在吐蕃王朝中的政治作用》,《西藏研究》1988年第3期,拉萨;
2、《青海果洛宗教考察》,《世界宗教研究》1992年第3期,北京;
3、《吐蕃佛教与西域》,《西藏研究》1993年第1期,拉萨;
4、《藏族人对绝对者喇嘛的信仰》,《佛教文化》1993年第3期,北京;
5、《藏族天葬起源窥测》,《世界宗教研究》1994年第4期,北京;
6、《藏文文献中所见西域佛教之比较研究》,《敦煌学辑刊》1993年第2期(总第24期),兰州;
7、《浅析西藏宗教艺术的奥妙》,《西藏民族艺术研究》1994年第4期,拉萨;
8、《峨嵋山与藏传佛教》,《青海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西宁;
9、《藏传佛教密宗与北京雍和宫》,《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西宁;
10、《浅谈藏族宗教文化的历史进程》,《西藏研究》1995年第2期,拉萨;
11、《藏族人对佛教三宝的信仰》,载《西藏民俗》1995年第4期,拉萨;
12、《万物有灵论与藏族人对森林树木的保护》,《西藏研究》1996年第2期,拉萨;
13、《果洛石经产生的历史背景》,《西藏研究》1996年第3期,拉萨;
14、《藏式佛塔考述》,《中国藏学》1996年第3期,北京;
15、《普渡众生论与藏族对野生动物的爱惜》,《西藏民俗》1996年第4期,拉萨;
16、《果洛石经的分布及其规模》,《西藏研究》1997年第1期,拉萨;
17、《果洛石经的创建过程》,《西藏研究》1997年第3期,拉萨;
18、《天葬思想探微》,《西藏民俗》1997年第1期,拉萨;
19、《佛教最初传入吐蕃之探讨》,(台湾)《中华佛学学报》第12期,中华佛学研究所,1999年,台湾;
20、《新中国藏传佛教研究-回顾与展望》,《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2期,北京;
21、《宗教世俗化与藏传佛教》,《青海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西宁;
22、《敦煌吐蕃藏文文献在藏学研究中的资料价值》,《中国藏学》2002年第4期,北京;
23、《吐蕃名僧毗茹札那考述》,《西藏研究》2003年第4期,北京;
24、《藏学:一门21世纪的显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3月2日(学术版),北京;
25、《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特质》,《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第3期,北京;
26、《果洛石经文化》,《世界宗教文化》2005年第3期,北京;
27、《论迪庆藏区的神山崇拜与生态环境》,《中国藏学》2005年第4期,北京;
28、《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间信仰习俗――对一个藏族村落民间信仰的考察》,《安多研究》第二辑,民族出版社,2006年,北京;
29、《宁玛派与普贤法身之说》,《普贤与中国文化》(魏道儒主编),中华书局,2006年,北京;
30、《藏传佛教寺院宗教文化的功能及特性》,《学习与实践》2006年第12期,武汉;
31、《藏传佛教寺院内部管理体制的演进》,《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2期,北京;
32、《藏区多元宗教共存之历史与现况》,《中国藏学》2008年第2期,北京;
33、《百年清代藏传佛教研究》,《佛学百年》,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武昌;
34、《藏区村落文化变迁与宗教信仰》,《安多研究》第五辑,民族出版社,2009年,北京;
35、《当代藏区僧侣与宗教职业生活》,《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兰州。
  五、被译为其它文种的论著
1、《西藏宗教》(汉文)一书,被译成英、法、德和藏文等多种文字,五洲传播出版社,2003年~2006年之间出版,北京。
2、《青海果洛石刻藏文大藏经》(汉译朝鲜文),韩国《佛教新闻》1994年5月18日第7版,汉城(首尔)。
3、《敦煌吐蕃藏文文献在藏学研究中的资料价值》(汉译英文),《中国藏学》(英文版)2004年第1期,北京。
4、《论迪庆藏区的神山崇拜与生态环境》(汉译英文),《中国藏学》(英文版)2006年第1期,北京。
5、《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特质》(汉译藏文),《攀登》(藏文版)2006年第1期,西宁。
6、《藏式佛塔考述》(汉译英文),《中国藏学》(英文版)2008年第1期,北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