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藏王:聂赤赞普
聂赤赞普,是西藏的第一位藏王,传说中西藏山南地区的悉补野部地方首领,于前127年即位,是为吐蕃之祖先,也就是藏族朝代文化的开端。
藏王-聂赤赞普
聂赤赞普的传说
相传,聂赤赞普本是天神的儿子,后降临人间,到了现在山南境内羌脱神山,被十二个放牧者看见了。这个小伙子的言语举止与本地土著不同。放牧的人们辨别不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应该如何处置这个年青人,便派人回聚居点报告。长者派出十二个颇为聪明的巫师教徒上山,盘问小伙子从哪里为,这个小伙子用手指指天。这伙人自以为小伙子是从天上来的,是“天神之子”,格外高兴。十二人中为首的便伸长脖子,给这位“天神之子”当轿骑,前呼后拥地把他抬下山来。聚居在这里的人们纷纷前来,见这个从天上来的小伙子,长得聪明英俊,便公推他为部落首领。这就是后来叫做“吐蕃”的部落第一位领袖。这是公元前二百三十七年的事。人们尊称他为“聂赤赞普”,也就是“用脖子当宝座的英杰”。藏语口,“聂”是“脖”的意思,“赤”是宝座,“赞普”是“英武之主”。自此,历史上把藏王称为赞普。这个聂赤赞普,便是吐蕃部落的第一个首领。苯教典籍还把聂赤赞普说成是色界第十三代光明天子下凡,所以氏族和笨教徒共同把他拥立为王。从他开始,到吐蕃王朝建立,一共传了三十二代。
藏王-聂赤赞普
(《吐蕃王统世系明鉴》记载:“自聂赤赞普至墀杰脱赞之间凡二十六代,均以雍仲本教护持国政。”而当时的古象雄文字,主要用于本教经书典籍的书写。 据《西藏王统记》《朵堆》等典籍记载:象雄人辛饶米沃祖师对过去原始本教进行了许多变革,创建了雍仲本教,被称为西藏最古老的象雄佛法。辛饶·米沃祖师首先创造了象雄文字,并传授了“五明学科”:工巧明(工艺学)、声论学(语言学)、医学、外明学(天文学)和内明学(佛学)。西藏本土古老宗教雍仲本教的文献被专家称为“象雄密码”。古象雄文明就以“雍仲本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发展起来。)
雍布拉康---建在山顶上的白色城堡,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聂赤赞普居住的宫殿
聂赤赞普的历史记载
传说只是传说,是藏族人引以为傲的演义,但是在历史上,聂赤赞普却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根据《雍布拉康志》、《迪乌宗教源流》等藏文史籍的记载,聂赤赞普出生在西藏波密,因相貌古怪、性格刚烈,被家庭放逐,当他游历到雅砻河谷时,结识了12名代表当地各部落利益的苯教徒(西藏原始宗教),并被推举为王。随后,聂赤赞普将周围小邦收归为属民,划分尊卑,宣扬苯教。从那时开始,藏民族冲破以血缘结成的氏族障碍,开始以地域来划分属民。这是公元前360年前后的事。为了防止其他部落的侵犯乃至野牦牛群的冲击,聂赤赞普建造了雍布拉康城堡。从泽当镇往南,大约半小时的车程,便能看到这座位于扎西次日山上的城堡身影。这座外表普通、形似碉堡的多层建筑,其构造的精致程度也许无法与布达拉宫等建筑相提并论,但在藏民们的心中,雍布拉康却是藏族文化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