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门合纪念馆
作者:中共青海省委党史研究室
来源:中共青海省委党史研究室
时间:2021-05-08 09:18:22
点击数:
门合(1928年11月26日—1967年9月5日),河北省涞源县北石佛乡南上屯人。1946年参加进步团——青教会,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生前担任青海军区禁部二营副教导员。1967年9月5日,在青海巴仓农场执行装制防雹土火箭任务中,门合同志为了保护27名战友的生命安全,向着即将爆炸的炸药猛扑上去……39岁的门合用他年轻的生命挽救了27名战友。为了表彰门合同志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品德,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追授门合同志为“无限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好干部”,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向门合同志学习”。门合同志以他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勇往直前、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和崇高精神。
英雄门合纪念馆按照50年代巴仓农场的原貌所建,占地面积4239.8平方米,总投资165万元。纪念馆共分五个功能区,即:英雄门合展区、国防教育展区、气象知识展区、农耕文化展区和党员誓词区。英雄门合展区:主要展示英雄遗物遗像、英雄事迹材料等相关图片、实物、影视、声像和历史实例以及60年代的相关报刊、书籍、著作、语录、像章等。国防教育展区:主要展示60年代解放汽车、三轮摩托、半自动步枪、重机枪、轻机枪、迫击炮、40火箭筒、80望远镜、电台、马具、单片等老旧物资装备。气象知识展区:主要展示60年代土火箭、火箭弹、相关弹药和当时大量实物和图片资料。农耕文化展区:主要展示60年代大型55拖拉机、24行播种机、整压机、链轨犁、二牛抬杠、铁锹、镰刀、草帽等农耕装备。党员誓词区:展示重要党史的文字及图片,党员宣誓的一面党旗墙。
英雄门合纪念馆内柜中陈列着门合同志生前用过的一些设备,里面包括望远镜、茶杯、水壶等,还有一些门合同志学习过的文件,这些都见证了门合同志在巴仓农场服役时的一个缩影,摆放着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授予门合同志英雄称号的一些文件还有宣传门合同志英雄事迹的一些画册,都体现出了门合同志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英雄门合纪念馆还陈列着我党在建党初期的一些重要战役和会议的画册,藏汉两文的入党誓词墙,80年代的大型农机和生产工具,有拖拉机、推土机、还有一些农用工具等,见证了塔秀乡巴塘村广大村民充分利用机械和传统运输工具发展农业和工业的一个缩影,以及继往开来的奋斗精神。
近年来,海南州各级党委充分利用英雄门合纪念馆组织党员干部、农牧民群众学习英雄先进事迹,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历史岁月。通过切身感受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群众观念。认真学习门合同志对党忠诚,牢记宗旨,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品质;视险情如命令、视群众如亲人,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的高尚情操;学习英雄门合,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勇往直前,不惜牺牲个人的英雄气概;激励引导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岗位,踏实工作、恪尽职守、鞠躬尽瘁。树立以奉献为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大爱情怀。
申请英雄门合纪念馆为贵南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的人知道门合,通过对英雄事迹的学习,弘扬革命先辈不畏艰难险阻、勇于献身精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全乡发展持续稳定贡献力量。



申请英雄门合纪念馆为贵南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的人知道门合,通过对英雄事迹的学习,弘扬革命先辈不畏艰难险阻、勇于献身精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全乡发展持续稳定贡献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