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四大因素致使青海湖裸鲤资源严重衰退

作者:慕 璇 来源:青海日报 时间:2008-05-14 11:03:37 点击数:
自上世纪后期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千早变暖,使得青海湖生态环境发生变化,青海湖周边一百余条入湖河流至目前仅余不足十条,河流干枯、断流,致使裸鲤产卵群体及种群结构遭到破坏。
  有专家指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表现:
  青海湖湖水萎缩。青海湖水位下降的趋势由来已久,严重影响了湖区的生态环境。青海湖湖水补给来源是河水,其次是湖底的泉水和降水。历史上湖周大小河流有108余条,由于气候环境的恶化,大部分入湖河流干涸, 目前青海湖每年获得径流补给主要是布哈河、沙柳河、泉吉河和哈尔盖河等8条河流, 入湖补给水量明显少于湖水蒸发量,造成湖水水位下降,后果是湖面退缩后湖底泥沙沉积暴露,成为湖区风沙重要来源。
  土地沙漠化程度加剧。风沙活动日趋加剧和沙漠化面积增加是湖区十分突出的环境问题。活动范围也由原来主要集中于青海湖盆地东北部而向整个湖区扩展,特别是青海湖鸟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鸟岛之一的蛋岛是四面环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由于湖水水位下降,布哈河三角洲泥沙的堆积,使得蛋岛及海西皮岛已与湖岸相连,布哈河河口沿湖岸向北6公里以上的湖底全部暴露,成为新的沙地。
  草地退化日趋严重。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湖区森林植被几近消亡,同时草场面积及产量也有明显的改变。而相对较差的荒漠草场面积则不断扩大,说明了湖区草场不断退化的趋势。由于草场资源利用不合理,湖区草场资源退化的问题也较为普遍。
  渔业资源严重衰退。青海湖是我省最大的内陆湖泊,海拔高,水体冷凉,水温在-3℃至18℃,盐度为12-15%,属高寒贫营养型湖泊。青海湖及其附属的河流中生长着六种鱼类:青海湖裸鲤、甘子河裸鲤、硬刺高原鳅、隆头高原鳅、斯氏高原鳅、背斑高原鳅。其中青海湖裸鲤体形大,具有渔业捕捞价值,成为主要的捕捞对象。青海湖裸鲤资源的增殖、繁衍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受着生态环境条件和人类捕捞活动的影响,也受到食鱼鸟类和天敌的影响。
  另外,入湖河流上的拦河坝也严重阻碍了青海湖裸鲤的产卵繁殖渠道,成为裸鲤资源衰退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据了解,青海湖裸鲤在开发初期(1959———1962)平均年产量2.1万吨,资源量为7.5万吨。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湖内初级生产力低,青海湖裸鲤繁殖力低,生长速度缓慢,特别是经过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大规模捕捞使青海湖裸鲤资源严重衰退。
相关推荐